入口即化的乾菜扣肉,在家也能做

乾菜扣肉,也叫梅菜扣肉,屬於客家菜,很多地方都會有的一道菜,做法上大同小異。通常是將五花肉上湯鍋煮透,放入醬油中浸泡著色,油炸上色,再切成肉片。豬皮著碗底排列整齊,然後放上乾菜,上籠蒸至十分熟爛。走菜時,把肉反扣在盤中,赤色皮的肉塊扣在乾菜上面,故稱扣肉。

入口即化的乾菜扣肉,在家也能做

據說,過去的官府菜中有道大菜,叫做“千連福扣肉”也叫做“萬字扣肉”,實際就是把肉方用連刀的手法切成滾刀片,然後再還原成肉方。此種圖案也叫做“萬字圖案”,是中國古代在建築裝飾上,運用萬字來裝飾圖案的典型代表,一般都用在建築的花邊和叉角上,而花邊把這種圖案叫做“萬字不到頭”取萬壽吉祥之意。

而把這種圖案裝飾在整體圖案的叉角上稍有放大,再結合與花邊圖案的緊密相連,就是取“萬壽無疆”之意。此種圖案,只有帝王之家才可使用,在裝飾造型的時候,一般都以瀝粉貼金的高規格來繪製,使建築凸顯金碧輝煌的氣象。

清中晚期時,廚師把此圖案挪用到了菜餚的製作上,在著名的“滿漢全席”和後來的慈禧太后的七十壽誕宴席上,都有運用此圖案裝飾的菜餚。比如有“千連福扣肉”和“千連福海參”等等。再後來,官府人家逢年過節或為老人祝壽時,也用此圖案來製作菜餚,主要是為了圖個吉祥!

其實,“千連福海參”和“千連福扣肉”的做法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千連福海參”是扣肉加海參,在盤子的中間擺放上扣肉,四周用紅燒海參來圍邊。而“千連福扣肉”主要是以扣肉為主,周邊用菜心來圍邊。

寧都的扣肉,也許就是從官府的菜譜遺落到民間來的一種改進。如今,這道菜在寧都不光是在酒席上有,就是在平時,就是想吃就可以有吃了。做這道菜的主要材料是豬五花肉、擦菜乾、生薑片和蒜頭。

製作時,先將五花肉刮洗乾淨,所謂五花肉,是一層瘦肉一層肥肉相間隔而成,以五層以上為佳,最好的可達七層。

入口即化的乾菜扣肉,在家也能做

洗乾淨後,用清水煮至剛熟,取出,以深色醬油塗勻肉皮。

入口即化的乾菜扣肉,在家也能做

燒熱炒鍋,鍋內放油(以能淹沒豬皮為宜),加熱至八成熱,將豬肉皮朝下放入油中,待鍋內沒有油濺,將肉撈出查看,若豬皮金黃,佈滿氣泡即可,再將炸好的肉撈出晾涼,皮朝下放在砧板上,切成7釐米長、1釐米厚的大片,不要把皮完全切斷。

入口即化的乾菜扣肉,在家也能做

入口即化的乾菜扣肉,在家也能做

​把肉朝下整齊地碼在碗內,成風車形。再把擦菜乾泡發洗淨,放入碗內,加入水酒、鹽、深色醬油、薑片、蒜頭調成味汁,倒入肉內,然後整碗放鍋中蒸熟,取出即可,大功告成。食用時,潷出原湯,把肉反轉扣在盤中。這樣,肉到了盆裡,皮朝上,晶瑩剔透,色澤紅亮,肉質酥爛,味道香濃,肥而不膩。好看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