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一高職學校學生因寫論文自殺,指導老師應承擔責任嗎?

58同鎮楊凌鎮


題主這個問題問的有些誤導讀者。

很認真地閱讀了澎湃新聞的報道,大致經過是:死者4月19日(星期五)會學校找指導老師交論文,沒有通過,學校原定是4月20日統一交論文。死者論文沒有通過,老師也未作出什麼過分的行為,也同意回去修改,同意他五一之前交上就好。

回去後死者和同學在微信裡抱怨論文難寫,壓力很大。

後來,同學和他聯繫聯繫不上。

4月22日,警方在神農鎮某地發現死者,是喝農藥過量導致死亡。報道中沒有說死亡時間,而是說了發現的時間。

通篇報道中,只有前邊死者家屬質疑是死者的死與論文給予的壓力有一定的關係,但並沒有明確的證明,且死者最後一次和指導老師見面是4月19日,是星期五,發現死亡時間是4月22日,是星期一,在一個鎮裡某地喝農藥死亡,不是在學校裡。且在澎湃的報道里,警方通過一系列的調查並沒有發現指導老師有什麼過分的行為,也沒有下結論說是死者就是因為論文給予的壓力導致死亡。介於這幾種原因,題主直接說死者是因為寫論文自殺,這種誤導性太大。

現在老師幾乎要成了高危險職業,而不是最受尊敬的職業,真的是一大悲哀!

並沒有什麼能說明是老師造成的學生死亡,現在就談老師的責任,我感覺更是悲哀!

老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現階段也就幾乎剩下了教書了,如果現在就認定是老師對論文的要求有些嚴格,學生就尋了短見,讓老師負責,恐怕以後願意做老師的越來越少了,那麼我們的後代子孫還從哪裡學習呢?

我知道很多人和我有一樣樣的感嘆!可感嘆不解決任何問題,我只是想通過自己的一點分析來啟發更多人思考:

我們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老師誰還有能力做得好呢?誰還敢做老師呢?

在現在這個社會中,我們需要如何更好地關注年輕人成長過程中的心理成長?

死者23歲,按照法律年齡已經是成年人,從心理年齡講,屬於從青春期到成年人的過渡期,有一個專業名詞可以稱呼這個階段——初顯成人期。

在這個階段也是一個心理問題高發期,也正是大學時期。

澎湃報道中說到死者“輔導員和趙某同學反映,趙某平時性格內向,與同學交流較少,有1門課程補考及格,1門課程缺考(畢業前仍有補考機會),未擔任班幹部,在校期間無異常表現。”由此可見這位死者並不是很開朗、心胸很開闊的一個人,同時學業也可能的確有一定的難度。

這個年齡如果性格不夠開闊、比較偏執的男性,似乎比較容易走向極端。我們看剛過去不久的跳橋少年、錯過考試的跳樓自殺的初三男生、這位剛剛身亡的大三男生,他們是否有一些共同點呢?

一般男生本身就不如女生愛說,而語言的敘說是一種很好的情緒疏導方式,男生喜歡“抗”著,尤其是性格內向比較偏執的,他們一般更不喜歡說,也就更不善於說,也就是如果有情緒他們更容易憋著,自己壓著,他們可能選擇運動或者其它體力的發洩口,有的不善於說,如果找不到發洩口,就會一直自己壓著、憋著,任由情緒在心理發酵,任由情緒控制自己的心,這就是極端事件或者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

如何把這些因素及時消除呢?

好像沒有誰能阻止或者完全地消除,唯有在一個人自小開始注重其生活風格的引導,注重其品質的培養。我不認為有更好的辦法!好像也沒有誰敢宣稱有特備速效的方法!

說到這裡,我還是為死者祈禱吧!同時也希望通過每一次他人的事件都能讓更多的人成長得更好一些!


快樂庭院


告訴你一個事實吧:

1.學生在寢室打架,要處分教學樓裡值班的老師;

2.學生考試不過,要老師判卷但不給補考費,誰讓你判他不及格了;

3.學生抄襲論文,要老師努力給他及格;

4.學生論文不及格跳樓,要處分老師,誰讓你不給及格了;

5.學生論文不及格抑鬱了,要批評老師,誰讓你不給及格了;

6.學生課堂玩手機罵老師,領導不處理,誰讓你第一責任人不會管理學生了;

7.學生在寢室玩遊戲,要批評老師,誰讓你沒對口幫教到寢室了;

8.學生到校外喝酒打架,要給無關教師上政治課,誰讓你不注意學生思想動態了;

9.學生畢業考試不及格,中層幹部會說,這科老師怎麼搞的,怎麼這多不及格的?

10.學生考試作弊被你抓,中層幹部會偷偷找到你說,那小鬼是我家親戚,讓你放過!

以上這樣鬍子眉毛一把抓只求穩定的學校較多!


用戶15975325836


寶雞一高職學校學生因論文不過而服毒自殺。在評論這個悲劇之前,讓我們先按照中華傳統習慣,“死者為大”,願死者安息,一路走好!同時,也願死者家屬節哀!

截止目前,有關這個悲劇的更多細節,媒體報料極少,涉事老師也已被停職接受進一步調查。僅以當前媒體所爆料的細節看,死著生前的論文指導老師究竟對“學生之死"應不應該承擔責任呢?

“三味"談幾點看法:

一、法治:但願相關部門詳實調查,依法評判,既還死者及其家屬和涉事教師雙方一個公道,也還教育一個健康安寧的環境。

法治社會要求創法治校園。一所學校師生的所有教學活動必須以法規為準則。

以寶雞某高職學校學生因論文不過而服藥自殺這一悲劇來講,如果該論文指導老師的教學在主觀上存在違規要求或故意刁難學生行為,那麼,老師對悲劇的釀成是有責任的。但如果該老師完全是按國家法規和學校制度依法執教,不存在故意刁難等過錯行為,那麼,該老師就不應對悲劇承擔任何責任,名譽上也不應受到任何傷害。這不僅是對個人權益的尊重,也是對教育的保護。

現在的教育環境也很脆弱!特別是教育行政部門,在處理學生事故時,應尊重法規,避免過份"懼鬧"心理,以犧牲教師權益換取一時安寧的做法,不僅傷害教師,也傷害教育。比如:遇事時,不問青紅皂白先停教師的職;處理時,不論教師對錯,賠禮又賠錢,道義取代法理。


二、勵志:家庭用豐裕的物質生活條件造就了一個"精神乞丐"。願父母多跟孩子說: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現在絕大多數家庭,不再愁吃愁穿,孩子一直在溫室中長大。養尊處優的“太上皇”般的生活,不僅讓孩子迷失了人生理想,也喪失了人生必需的吃苦耐勞精神。隨著年齡的增大,會越來越多的事情需要孩子獨自面對,可一旦遭遇一點點挫折就無可適從,難以面對。這樣的承受力又如何去面對未來的生活呢?

一個大學生,寫一篇畢業論文,再正常不過的事。即使學校沒這個寫論文的要求,也應該培養自己寫論文的能力啊。就算沒這個能力,總可以藉助網絡學習和求助他人等途經來解決問題啊。人家在很短時間內可一次性通過,而自己底子薄,可以及早準備,多投入些精力,多借助其他手段,總還是有辦法的,至於絕望到用結束生命來解脫嗎?

想當年我們60後、70後,照樣也有論文寫作要求,在沒有電腦和網絡的條件下,就靠去書店、圖書館查閱資料,搞抄筆記、然後在稿子上一字一字地寫,無數次地寫了又撕掉,撕掉又重寫……草稿都有一大摞。可從沒見誰因論文寫不了而畢不了業啊!

現在社會發展很重視人才的作用。如果寫篇論文都這麼難,這種難都受不了,還有哪個用人單位會錄用你這樣的“人才"呢?

三、擔當:父母的“無限無私”造就了孩子的“徹底自私”。願父母多跟孩子講:你不僅僅為自己活!

許多“獨生子"孩子,一直是在“雙星(甚至眾星)捧月"環境下寵養大的,缺乏分享觀念,自私自利。總認為這世界是為他個人服務的,而從不懂得自己對他人的責任。

這位服毒自殺的高職學校學生,因為論文不過這種小事而選擇結束生命時,怎麼就不替父母想想,父母為了孩子的成長,不僅投入了太多的精力、物力、財力,也傾注了父母全部的愛與感情!難道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對父母意味著什麼?

生命不僅是個人的,也是屬於父母或整個家庭的。隨著年齡的長大,責任和擔當才是生命的意義!

歡迎關注頭條號【三味聊教育】, 讓我們一起從新角度看教育老問題!

三味聊教育


先來回顧一下整個事件過程。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發帖稱,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趙某4月19日回學校遞交畢業論文後失聯,4月22日被人發現殞命寶雞南山,“經公安機關初步偵查,為服毒自盡”。 趙某生前曾與同學微信交流稱老師讓重寫論文,並說“咱們的論文真難寫”“壓力真大”,家屬認為趙某的自殺與畢業論文有關。 針對此事件,學校回應稱,經過初步調查,尚未發現論文指導教師李老師在指導論文過程中存在違反師德師風和教師行為規範等問題。



這段時間以來,通過新聞媒體報道,已經連續看到好多學生因為不堪壓力,相繼自殺的案例!要麼是和父母發生矛盾,要麼是和老師發生矛盾。總之都離不開教育!

如:

河南登封市少林寺小龍武院一名7歲女童入學一天後死亡。4月17日,上海盧浦大橋上,一名男孩突然跑下車後迅速跳橋,緊跟著的女子因沒能抓住他跪地痛哭……
祁東二中重點班於2019年2月1號,出了一個學生跳樓死亡事件!四川一15歲少年喝農藥自殺,喝藥前留下視頻說不放過兩個老師。
……

這樣的事件發生的越來越多,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反思,到底是因為什麼導致了這些事件的不斷髮生?

在當下的教育體制當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學生身上發生的矛盾已經越來越多,當這些矛盾不可調和的時候,可能就會造成一些悲傷的結局。


那麼造成這些矛盾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呢?

第一,應試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出現矛盾的根本原因。

當下的我國的教育體制中,應試教育看重學生的成績和學歷。這無形中讓家長和老師對學生的成績格外重視,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學生的成績之上,大部分家長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讓孩子提高成績。身在體制當中的老師也是很無奈的,為了孩子的成績也是使出了所有辦法,很自然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當中對成績的過分看重,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使得家庭教育和學校的教育出現了缺陷,加上孩子自身對學業的壓力,在這樣的三重壓力之下,煩躁,焦慮,成了當下孩子最容易出現的心理疾病之一。孩子身上所有的悲劇從此開始。


第二,有的孩子因為幸福的童年,幸福一生。而有的孩子用一生,去治癒童年的創傷。

既然應試教育讓家長過多的在家庭教育當中關注孩子的成績,那麼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忽視了什麼呢?

造成孩子,青年或者成年以後的悲劇,大部分都是因為小時候的心理創傷,在孩子成長以後,給孩子帶來的負面情緒的積壓所造成的。因此,關注孩子的成長,不僅要看外在表現,更要關注孩子心理的變化,心靈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健全的人格關係到孩子成人以後的幸福和快樂。


第三,挫折教育,孩子成長中的必經之路。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要經歷喜怒哀樂的情感變化,成功與失敗,正確與錯誤的價值體驗!他們是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的必經之路。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過度的關注和放大孩子的正向體驗!忽略了孩子的負面體驗。正是這些負面的體驗,才能鍛鍊孩子的受挫能力,提升孩子的心理自愈能力。如:當孩子犯錯以後,總是替孩子開脫!從來不讓孩子幹家務,對於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這些行為都在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從來沒有對孩子的心理有過挫傷,自然難以提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第四,生命教育不容忽視。

孩子受挫能力的降低,沒有對生命的深刻認識。就不知道珍惜生命,愛護生命。服毒自盡失去的是自己的生命,可也卻讓自己的親人朋友傷心欲絕!受挫能力差,導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差。當心理去映到重大挫折之時,沒有一定的自愈能力,就此走上一條不歸路。

最後,來說一說,題主所提的問題,指導老師有沒有責任呢?

如果老師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盡了本職責任,那麼學生的死跟老師又有什麼關係呢?學生的服毒自盡和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的,要說責任也是家長的責任。不能發生什麼事,都將屎盆子往老師身上扣!如此,還有誰再敢當老師?還有誰再敢教育學生呢?還有誰再敢指導學生寫論文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性格的缺陷是家庭教育慢慢成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可能就已經註定了長大後的悲劇,不能在發生悲劇的時候,再找學校找老師推卸責任。


中學教之道


看到你的問題,很是震驚,又一個年輕生命的隕落,幾分遺憾、幾分淒涼!

我看了看關於事件的報道,大概經過是這樣的: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一名學生趙某在回校交畢業論文後失聯,後被人發現在寶雞南山服毒自殺身亡。趙某生前曾與同學微信交流稱老師讓重寫論文,並說“咱們的論文真難寫”“壓力真大”,家屬認為趙某的自殺與畢業論文有關。4月26日,西部網、陝西頭條記者趕到寶雞職業技術學院採訪,針對此事件,該校宣傳統戰部王部長稱,事發後學校已對涉事論文指導教師予以停職,學校和涉事論文指導教師正在配合警方調查,同時學校也在跟家長進行溝通,如果警方調查結果發現該指導教師有任何問題,校方會承擔責任。

看到這樣一個文雅的帥哥,誰也不會想到他已經與我們永遠分離,生命的脆弱讓人無暇顧及事務的對於錯。

孩子們這是怎麼了?和父母吵架一語不合便跳橋輕生;指導教師催交“論文”,壓力真大便服毒自殺......

一個個血淋淋的教訓警示,老師們、家長們!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孩子們把自己寶貴的生命如此輕易的放棄!

是我們過分的溺愛?還是挫折教育出了問題?

01過分的溺愛無異於謀殺。

什麼是謀殺?殺人的行為是有預謀的,行兇者在明知有關行為會使他人死亡仍然作出有關行為。

因為家長無限制的溺愛,多少慘痛的案例比比皆是,你敢說你不知道溺愛的後果麼?可是你並未因此而停止你對他的溺愛,難到不是謀殺麼?

02疏於管教。

溺愛孩子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覺得虧欠孩子,自己平時沒有時間陪伴,沒有好好照顧孩子——成了對孩子無限度溺愛的理由。當今社會,社會節奏決定著每個人的生活節奏,社會高速發展、生活節奏加快,好多人應接不暇,往往就疏忽了子女的教育。2018年外出打工,留下的留守兒童就有697萬之多,這個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問題,更多的是整個社會教育觀念的轉變,我曾在《人人都是教育家中......》詳細的闡述過,這裡不多說了。

03生命教育缺失。

孩子越來越任性,越來越為所欲為,越來越不計後果是產生今天悲劇的原因。孩子對後果判斷失誤,沒有承擔後果的能力,也沒有約束自己的自制力,只留下一雙悔恨的父母。

遇到困難時想放棄,憤怒時想破壞,無助時想自殺,每個人的人生都有過這樣的情緒,大多數人都理智的控制住了,因此人生克服了困難,抑制住憤怒,沒有放棄,成為了人生贏家。

生命是不可逆的,每個人只有一次,希望孩子麼珍愛生命,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的明天有多麼絢爛!


魚夫講教育


聽說該老師已停職!

相關部門應調查真相!

如果老師按照常規、不存私心、一視同仁要求學生保質保量完成論文,與老師無任何責任!

大學生如果因論文壓力山大,畢業後工作壓力、生活壓力更大,如何生存?

現在發生好多“奇怪"現象:一方面向教育要人才,一方面要教育承擔“罪責"。

女學生懷孕屬於學校責任!

老師“體罰"學生被開除!

學生打老師,老師獨自忍受!

學生家長把老師銬到派出所!

學生校外溺水死亡,老師安全教育沒有做好!

如果有人被判死刑,是不是責怪學校的法治教育沒有效果?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這話誰說的,讓他來試試!

教育不是萬能的!

學校和教師有的鍋,不能背!






58同鎮楊凌鎮


看到這樣的悲劇發生,山村老師已經不再震驚,近一兩個月以來已經發生了不止一件這樣的悲劇:15歲少年喝敵敵畏自殺、16歲少年跳樓自殺、17歲少年跳天橋自殺。現在就連身為成年人的大學生也忍受不了壓力而選擇喝農藥自殺。學生自殺事件頻頻發生,這不得不值得人們深思。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類似的自殺事件頻發,人們不去究其根源,而是在追問老師應不應該承擔責任。不知道這是不是身為教師的悲哀!


如果學生的自殺真和老師有關,那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就得承擔什麼樣的責任,絕不能姑息養奸。但沒有責任,學校和相關領導也應該維護教師們的尊嚴,還教師一個清白,因為這鍋教師背不起。

但山村老師認為,事件頻發的根源才是人們追溯的問題。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會如此不堪,為何會輕易的選擇輕生。這些才是我們應該反思的問題!

我們先來了解下事件的大致經過,內容看下圖,不再進行贅述!


下面山村老師就近期頻頻發生學生自殺事件談談自己的一點淺薄看法:

一、過度的溺愛等同於慢性自殺

現在的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家長心中的寶,社會媒體人眼中的流量。未成年人保護法對孩子的權利進行了保護,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再加上社會媒體人的推波助瀾。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可畏是走在康莊大道之上,一帆風順。但這真的是對孩子好?不經歷風雨,又怎麼能承受生活中的挫折。父母呵護不了孩子一輩子。孩子的成長需要挫折,過度的溺愛等同於慢性自殺。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極易讓孩子性格扭曲

很多問題孩子的養成,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特別是在農村,很多孩子成為了留守兒童,父母為了生活,不得不背井離鄉的離開家長到遠方去打工。就算不外出打工的父母,由於書讀得少,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不知道該如何開展孩子的家庭教育,導致了孩子的家庭教育短缺。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事無法正確的認知而選擇走極端。

三、生命教育的缺失讓孩子淡漠生命

孩子遇事不堪壓力,選擇輕生的做法讓我們看到了孩子生命教育的嚴重缺失。在當前的應試教育下,為了升學率,為了分數,很多關於孩子成長的心理健康課程被考試科目所取締。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成績,更需要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而不是淡漠生命的考試機器。因此,開展生命教育已經刻不容緩。

四、社會媒體的導向需要正能量



當前的媒體行業可以說亂像叢生,一些媒體人為了吸引目光,發表一些低俗甚至影響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一些文章或短視頻。久而久之,孩子在受其影響之下,性格和心理的成長也會受到影響。

總之,悲劇的發生已不可挽回,但留給我們的是更多的是警示與反省,希望大家都能理智的看待問題,究其根源,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見,如有說得不對之處歡迎各位留言指正。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各位留言吐槽!



山村老師看教育


指導老師如果沒有格外的不規範,就沒有責任。但責任應該在學校的專業培養方案的不科學,這樣說的原因是:

一、畢業論文是本科學生的必修課,但不應該是高職學生的必修課,因為高職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生產過程的各個典型環節,而不是科學理論,所以高職學生應該做的是畢業設計或者實習報告,而不是畢業論文。

二、總體而言,高職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本科學生的思維方式完全不同。形象思維是高職學生的優勢,讓他們去做邏輯思維能力見長的畢業論文,那是強人所難。

三、現在高職學生能寫論文的如鳳毛麟角,大部分學生只能從網上東拼西湊,這裡抄一些,那裡複製一下。交上來真是慘不忍睹,根本就沒辦法修改。

因此讓高職學生寫論文,純粹是浪費時間,浪費學生的,浪費老師的時間。不是說浪費人的時間就是謀財害命嗎?

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專業的核心問題,也是一所學校的命脈所在,所以應該是每一所學校全力以赴做好的事。


HeshuoKing


現在出現學生脆弱的要命,老師不敢批評,一批評,搞不好學生就跳樓!學生一跳樓學校就把所有責任放給老師!不是被迫辭職,就是背個處分!這都是什麼事情嗎?做老師一點都不敢批評學生,那成什麼體統?國家法律應該為老師有一部免責條規!否則,所有的老師不敢批評學生,一批評,學生就跳樓!學生一跳樓,家長就來學校鬧!學校一惱火,就把所有責任歸給教師!教師輕者背個處分,重者或許被丟了公職!如果教師也跳樓,不知學校該咋辦?這不比碰瓷更令人難受嗎?


京都老客41118


其實大學生寫論文純屬無稽之談,我國高等教育早已實現大眾化,馬上就要進入普及化水平,在校普通大學生也不再是社會精英。本專科學生本無什麼實踐經驗,非要讓他寫,那就只有抄襲或瞎寫,這又有何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