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法之名》堅持看到28集了,但劇情還是以纏綿不清的感情戲為主,你怎麼看這部劇?

凡人de煩事


《因法之名》這個戲,剛開始以為是破案的劇情,就想棄劇,因為看一集就知道結尾的電視劇太多了。後來陳碩的出現,才接著看了下來。



看到現在才明白,《因法之名》這個劇,是通過對許志逸誤判入獄,到洗冤平反的過程,來歌頌我國的司法進步。最終目的是講司法進步,不是破案。



按理說,這樣的題材應該嚴肅點兒,為什麼卻用好幾集來寫感情戲,並且是狗血感情戲,是既不讓人羨慕又不讓人同情的感情呢?應該跟當下人們對電視劇的要求無非就是娛樂有關。

電影電視劇肯定是最好的輿論宣傳工具,能灌輸一些思想。很多人就是通過看影視獲得了一些知識。但影視的主要功能還是娛樂大眾。既然是娛樂,那就免不了要迎合大眾口味。更何況影視製作要有票房和收視率,票房跟收視率對製片人來說就是硬道理。現在的影視市場主要是年輕人,如果一點兒感情戲沒有,恐怕很難保證收視率有多高。

有句玩笑話,說是:戲不夠,女人湊。

其實我認為感情戲如果處理的好,無疑是所有影視作品的點睛之戲,但是“因法之名”的感情戲有點兒讓人討厭,因為葛晴跟許子蒙都不討喜,所以他倆的感情也不被看好,也不讓人感動,不讓人感動的感情戲,就是一集也多,更何況連著好幾集。



不過我覺著後面已經開始重點講糾正冤案遇到的障礙,矛盾了。主要人物鄒桐,陳碩在糾錯中內心的糾結,親情友情難以取捨;葛大傑的執迷,倔強;仇曙光追求司法公正,不存私心。



讓我們從年輕的司法人身上看到了我國司法的進步和希望。

總之,不管什麼戲,或多或少都會有感情戲,但是一定得是跟劇情非常吻合又讓人感動的感情,別為了感情戲胡編亂造,讓人反感。這樣的戲不但不會增彩,反而會導致棄劇。



小嫚兒聊生活


《因法之名》本是一部法制刑偵題材的電視劇,又打著李幼斌、張豐毅、李小冉等眾多實力派演員的招牌吸引了不少觀眾。還有網友認為這是又一部《人民的名義》,結果沒過幾集劇情就跑偏了,感情戲份太多,追到今日覺得更像是現代情感倫理劇,改為《因愛之名》似乎更合乎劇情。

《因法之名》劇情開篇就是兩代人的情感糾葛,內容太多,年代戲份過多,更不可思議的是劇中出現了兩女爭一男的三角戀模式,這不是偶像劇慣用的套路麼?錯綜複雜的愛情線,葛晴喜歡許子蒙,曙光喜歡葛晴,桐桐和許子蒙彼此兩情相悅卻不不能在一起,光是理清這些感情線,就拖慢了劇情節奏,從偵查案件完全演成了兩代人的愛恨情仇,會讓熱衷於刑偵劇的朋友想棄劇吧!

拋去劇中拖拉複雜的感情線不說《因法之名》在題材內容上還是很新穎的,以糾正平反冤錯案件的故事選擇以司法作為關建詞入手,還是很成功的。





綠螢火


編劇離譜。一代公安就這樣被黑下去了,遲遲不能醒悟,靠一個老太太相信自己的兒子支撐劇情,不覺得可笑嗎?你能堅持看下來真是有修養。


luohongchengni


《因法之名》這部劇蠻火的,就像《人名的名義》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