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投:混改重生創發展奇蹟

5年前,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下稱“江蘇高投”)率先在國有創投企業實現混改突破,組建毅達資本,由管理團隊持股65%,在業內引起強烈反響。5年後,毅達資本管理基金規模從48.02億元增長到707.99億元,增長14倍多,投資過的166家企業成功登陸資本市場。這一份沉甸甸的混改成績單,也使得毅達資本穩居國內創投行業第一梯隊。

謀定而後動 聚焦創業投資

江蘇高投於2005年由三家國企合併而來,成立之初就聚焦創業投資這一新興行業。據江蘇高投總裁董梁介紹,創業投資是一個高度競爭的領域,江蘇高投很早就注重培養打造自己的專業團隊。到2012年,江蘇高投管理的資本規模由組建時的十幾億元擴大到了上百億元,成長為一家排名靠前的國有創投機構。

然而到了2013年前後,隨著創投行業對促進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的獨特作用逐步被社會認同,越來越多的機構和資本進入這一行業,導致競爭不斷加劇。與此同時,合夥制基金漸成主流,但由於國企不能成為普通合夥人等相關法規制約,國有創投企業發展困難重重。江蘇高投如果不改革,則難以為繼,公司連續三年大量骨幹流失,2012年投資業務嚴重下滑,業績增長困難;如若改革,則沒有成熟經驗可資借鑑,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和挑戰。

“謀定而後動是改革成功的關鍵,關鍵時刻,江蘇省國資委給予直接指導支持,讓我們明確了改革的方向和重點,集團黨委統一思想後,研究制訂具體方案,廣泛徵求意見,積極宣傳貫徹,穩步推進實施。”董梁說。

2014年,江蘇高投在管理公司層面進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立毅達資本公司,江蘇高投在毅達資本中佔股35%,保證把握大方向、掌握大事項,同時在具體投資業務上毅達資本擁有較大自主權,責任也更重大。

三項機制激活創投團隊

毅達資本剛成立的時候,江蘇高投的存量基金管理任務由毅達資本繼續承擔,按照毅達資本78人的初始團隊規模計算,這些基金的管理費用最多隻能維持兩年,不到市場上去募集新基金,不開拓新的業務,大家都將沒飯吃。

據毅達資本董事長應文祿介紹,當時的環境逼迫他們必須要迅速學會新本領,從市場上找飯吃。改革之初,毅達資本用三“招”來激發團隊活力、大力拓展業務,推動自身獲得了超常規增長。

第一招:轉換身份重定位。從“國企”身份轉變為“市場”身份。江蘇高投是國有獨資企業,改革前,大家都是國企身份,有的還是中層幹部。毅達資本逐步把這些當時在國企的中堅力量轉變為合夥人角色。合夥人是一線指揮的作戰員,不是領導,是上門談判、市場調研、管理風險的專家。毅達資本很少發文件,成立至今總共才發了28個文件。

為更快速地提升專業能力、更精準地找到優質項目、更高效地鎖定案源,自發加班加點也成為常態。據應文祿介紹,曾有投資人在晚上多次突擊造訪毅達資本調研員工的工作狀態,後來這位投資人在一次基金年會上感慨:“毅達資本的員工真的太拼了,這是我接觸過的最勤奮的投資機構,把錢交給毅達資本管理,我很放心。”

“在毅達資本,自上而下沒有盡力而為,只有全力以赴。訪談報告不過夜是毅達內部自發形成的一個傳統,有一個員工在新婚之夜還完成了企業訪談報告。”應文祿介紹,改革完成之後,大家都感覺公司走在正確的軌道上。這幾年又趕上了新舊轉換動能、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的好時機,每個團隊、每位員工都有做不完的事。

第二招:不拘一格用人才。應文祿說,毅達資本管理高度扁平,不搞論資排輩,員工收入和職級晉升主要看業績,即便是剛進入公司一年的新人,能力強、業績突出一樣會被提拔重用,目前拔尖員工收入上百萬元已成常態。在多勞多得的機制鼓勵下,風控人員平均一年能跟80個項目,而在招聘和任用風控人員時,毅達資本給的基礎薪資通常會比其原有薪資高出30%。

由於靈活的機制和開放的平臺,五年來毅達資本陸續吸引了一批業內優秀人才加入,為拓展新的業務板塊奠定了人才基礎。從78人改制成立毅達資本到目前擁有209人專業化投資團隊,從5年前管理資本規模48.02億元發展到現在的707.99億元,166家獲得毅達投資的新興行業企業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能獲得如此顯著的進步,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人。毅達資本集聚了一批優秀的人才,業內口碑也蒸蒸日上。”江蘇高投黨委副書記、毅達資本董事金榮林說。

第三招:精兵簡政闖市場。創新模式,將團隊打散縮小,一個投資小組由2到3人組成,一共編成20多個投資小組。每個投資小組就是一個尖刀連,都上市場一線衝殺,輕裝上陣不僅讓團隊內部更好溝通也便於管理;再根據不同的行業將投資小組劃入事業部,比如TMT、健康醫藥、清潔技術、文化、服務業、先進製造和新材料等。

“現在科創板企業上市重點推薦的七大領域與毅達資本剛成立時確立的幾大重點佈局的產業方向幾乎一致,這就是通過充分市場調研摸準了投資脈搏。”應文祿說:“開始兩年並不容易,為了節省開支,公司連辦公樓租用面積都主動縮減了一半。”

內部優化重組後,毅達資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現在全公司每年要看6000多個項目,投資60個左右,對項目層層把關,能夠投資的基本都是百裡挑一。到目前為止,毅達資本在項目選擇上沒有出過重大風險,投資的項目上市率很高,政府、企業和投資人都很認可,社會各界都很滿意。”應文祿說。

服務高質量發展 能力全面提升

混改的成功,使得江蘇高投承載政府專業職責、服務地方發展、服務創新創業和實體經濟的能力得到了全方位提升。混改後,江蘇高投重點謀劃發展戰略、整合資源,是戰略發展和創新中心、風控和管理中心、黨建文化中心。毅達資本則成為江蘇高投市場化業務的平臺和專業人才高地,同時大力拓展不動產基金、財富管理、併購等創新業務,為江蘇高投更好地承載政府專業抓手作用、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一方面,江蘇高投充分利用毅達資本發揮市場化、專業化作用,破解發展難題。圍繞江蘇省委省政府戰略佈局當好專業化抓手,用創投基金方式支持全省人才發展戰略,組建四期人才基金,在全省重點區域打好組合拳精準助力地方發展,例如在江陰成立首期規模10億元的VC基金、規模20億元的併購基金,幫助上市公司做大做強,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在如東組建10億元產業投資基金,培育更多上市企業;支持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組建規模10億元的創業投資基金和規模20億元的長租房基金;加大對蘇中、蘇北地區支持力度,在南通、鹽城、宿遷、泰州、揚州等地分別組建基金。

另一方面,在大幅提升市場化、專業化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能力基礎上,江蘇高投選擇以服務人才強省和雙創事業為突破口,進一步整合各類資源,搭建了產業、人才、金融高效對接的專業平臺。2017年以來,江蘇高投先後組建了江蘇人才創投聯盟、江蘇人才創新創業路演中心、上交所江蘇企業上市培育基地、深交所江蘇創新創業企業上市培育基地等,幫助江蘇對接更多創投機構資源、創業企業資源和更直接對接優秀資本市場資源,促進創新鏈、資本鏈、產業鏈融合發展。通過這些平臺,2018年促成了29家企業獲得28.73億元融資。

目前,江蘇高投還在江蘇省科技廳指導下,籌劃建設全省生物醫藥行業投融資服務中心;與中科院南京分院深化戰略合作,共尋助力科創型企業、早期企業發展的途徑。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企業培育、擬上市企業路演、成熟企業的併購整合、不動產基金和財富管理……江蘇高投和毅達資本能夠為區域經濟服務的領域越來越廣,但始終沒有偏離自身的定位,就是以專業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動能。

正如董梁所說,混改不只是激活了企業發展潛能,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更重要的是江蘇高投體系內各業務板塊差異化協同發展,進一步提升了集團整體服務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擔當政府戰略佈局專業化抓手的能力。企業只有將自身發展充分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大局,才能為自身未來長期可持續發展築牢根基。(新華社記者:鄧華寧、朱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