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農博會打造“農業+”開放合作平臺 城市可持續發展4.0 來自“第一產業”的解決方案

2019年4月25日-28日,2019(首屆)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會暨第七屆成都國際都市現代農業博覽會(簡稱“2019農業科轉會暨第七屆成都農博會”)在蓉舉行。9萬平方米、30個國家、70個國內代表團、20個省內市州、40餘場論壇活動、8位院士……本屆展會的展覽面積、論壇數量、質量和參會人員規格都創下歷屆之最。100項重大農業科技成果和1000項優秀農業科技成果發佈;18項科技成果成功拍賣,總金額2903萬;大會成果轉化交易和科企戰略合作簽約額近10億元;成都簽約農業產業項目12個,總簽約金額達356億元;4天展期,逛展觀眾12萬餘人次,其中專業採購商達到4.6萬人次;展期現場成交額6100萬元,產品貿易簽約金額25.6億元。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科技、高端、專業、創意、潮酷……這些和農業“不匹配”的形容詞,不斷地出現在2019農業科轉會暨第七屆成都農博會上。作為“第一產業”,農業在成都不僅遇見了未來,也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獨特角度的4.0版解決方案。

成都農博會打造“農業+”開放合作平臺 城市可持續發展4.0 來自“第一產業”的解決方案

成都農博會成了匯聚全球資源的平臺

“農業+科技+轉化”:驅動農業全產業鏈轉型升級

“農業是基礎性產業,也是最大的產業,農業產業鏈的轉型升級至關重要。當前,我國農業已邁入以農業製造業為核心的4.0時代,農業製造業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等創新正是農業產業鏈提檔升級的關鍵。”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說。

而農業產業鏈的提檔升級,包含了前和後兩個端口的需求,前端是農業科技的進步,後端是農業產業鏈的需求。如何把前後端的需求溝通起來?“用農業科技轉化來搭建橋樑”,這就是2019農業科轉會暨第七屆成都農博會關注的焦點。

中國農業科學院各研究所、地方農科院、涉農高校等22家機構進行了24項科技成果的路演推介;四川12家農業企業發佈技術需求,與成果推介方達成初步合作意向60項……2019農業科轉會暨第七屆成都農博會嘗試以路演、拍賣等新形式來“架橋”,農業科技成果路演拍賣會及供需對接會也成為了本屆展會上最“吸睛”的活動之一。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活動的最後一公里,是決定創新活動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環節。”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說。“我們更迫切需要進一步探索創新,構建高效的成果轉化平臺,促進創新主體與成果應用主體雙方充分溝通,全面提升成果轉化效率。”

此次全面亮相的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則為這樣的轉化提供了可能。據悉,目前中國農業科學院已有124個團隊申報入駐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首期篩選了23個團隊進駐,一期工程將於2019年年底全部竣工投入使用。2019年,已有13個創新團隊在成都開展工作,參與到了47個項目之中。

“農業+創意+都市”:拓展都市現代農業鏈條

如何把農業要素跟都市要素結合起來?如何把都市現代農業與創意農業更緊密地結合?本屆成都農博會上,從科技研發、品牌打造、產業鏈延伸、時尚化運營、支持創業等多個維度展現的“創意農業”,將都市現代農業的發展鏈條進行了“無限”延伸。

橄欖油、荷荷巴油、葵花籽油、椰子油、綠茶提取液、綠茶粉……以綠色有機為概念,一款綠茶手工冷制熟成皂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展位上獨樹一幟。國家級科研機構的技術支持,綠色環保的理念,不含化學成分的產品、時尚極簡的包裝,目標客戶瞄準年輕人,運營團隊也都是年輕人……農業為創意提供健康肌底,創意為農業巧手梳妝,“農業+創意”改變了傳統農業“土、俗”的形象,也延伸了農業全產業鏈尤其是都市現代農業的產業鏈條,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都市新農人”投身農業領域,開啟職業生涯。

“我們通過七屆農博會的觀察,發現創意在農業品牌的塑造過程中越來越重要。”成都農博會相關負責人說。2019年,農博會和香港設計委員會、香港工業總會深度合作,邀請香港的先鋒設計師們,分享了創新包裝設計如何提升產品價值,設計如何塑造人們對食物和未來的想象,獨特包裝如何推動農業產業變為本地文創品牌等方面的獨特見解。這些飽含國際化、創意性和設計感的視角,給致力於打造農業品牌,推動“農業+創意”發展的從業者們以新的思考角度,收穫了不少好評。

成都的“天府源”、遂寧的“遂寧鮮”、德陽的“蜀道”、松潘的“純境松潘”、山東鄆城縣“好鄆來”……細觀歷屆農博會,越來越多區域農業公共品牌的亮相已成為了一種趨勢。“這也是我們的辦會方向之一”,據農博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農博會引導各地通過品牌打造,發揮產地優勢,整合區域內優勢農產品集群化發展,使農產品完成商品化;通過不斷完善品牌標準、信息化動態管理、安全溯源監管、文化價值賦能、品牌推廣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區域農業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在成都贏得未來:多區域合作多維度提升產業發展

俄羅斯、西班牙、德國、意大利、丹麥、英國、新西蘭、澳大利亞、捷克……30個國家的城市參展和參會,比2018年增加76%,本屆成都農博會在國際合作方面成績突出。

計劃在成都建立一箇中俄企業貿易商業服務中心、一個農產品的加工中心、一個農產品的商貿中心,俄羅斯亞洲工業企業家聯合會副主席阿列克謝·克利莫維奇·費多托夫在本屆成都農博會上透露了他的“俄羅斯-成都中心”計劃。展會期間,他還帶領聯合會一行參觀了青白江區——這是中歐班列(蓉歐快鐵)的起點站。“2019年,俄羅斯作為主賓國參與到成都農博會之中,讓大家更好地瞭解了俄羅斯的商品,同時我們希望這能更好地促進俄羅斯與成都之間的商業貿易發展。”

在加強對外開放合作的同時,成都也借展會平臺,發揮“主幹”作用,將四川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的區域發展新格局戰略部署落到了實處。

甘孜州、阿壩州的18個縣(市)以及簡陽市、涼山品源公司組團將“三州特色農產品推介會”辦得熱熱鬧鬧,小金蘋果、會理石榴、雷波臍橙……這些來自“三州”的特色農產品成為本屆成都農博會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成都農博會相關負責人說,我們希望為貧困地區銷售特色農產品搭建一個展示宣傳平臺,幫助貧困地區把最天然的、最優質的、最安全的綠色生態農產品推向省內外消費市場。“成都市也將以此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區域對接合作,全力幫助三州育強特色農牧產業,打造知名品牌,擴寬銷售渠道,切實帶動藏區彝族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持續發展。”

同時,本屆成都農博會特別設置了2個協同發展館,與“東道主”成都館旗鼓相當。資陽的檸檬、宜賓的早茶、廣元的山珍……全川20個市州帶著各自最具特色的農產品紛紛亮相。此外,90個國內代表團參展和參會,同比增長23%。來成都找市場、拉投資、尋技術,正在成為全國各省、市、自治區越來越多的農業帶頭人的共識。

今後,成都還將為他們提供更加光明的未來。作為成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建成後,不僅將圍繞成都市的農業科技和鄉村振興需求開展科研創新工作,還將立足成都、輻射四川及西南地區,並以成都為節點城市,向“一帶一路”國家延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