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歷史,涼州一個小鄉村,竟然建立起國家,真實不虛

涼州西鄉梨花大開,欣然往遊。路過一個地方,見道路上有牌子,上寫“朵蘭坪”三字,不由睡意全消!各位父老鄉親,這個地名可是300%的歷史顏值,清代以前,名氣撼動西北,出現在二十四史中。

唐代之前,這個綠野嘉麥、氣象騰騰的地方,叫“楊塢”。

沉睡歷史,涼州一個小鄉村,竟然建立起國家,真實不虛

為啥現在叫“朵蘭坪”?“安史之亂”後,涼州陷落,吐蕃人佔住了河西,這樣,寧瑪、噶當一派的藏傳佛教的喇嘛們就傳經來了。楊塢那時還是涼州西鄉的一座老城,人口也多,就成了喇嘛靜修院。這個喇嘛發音,把城市叫“多浪”(如安多地方的西寧叫“多浪”,小城市;涼州叫“波若”“肆塘”,偉大的都城),於是,“楊塢”不叫了,改叫“多浪”,這樣一叫,譁閃譁閃地叫完了六穀吐蕃、西夏、元、明的歷史鏡像。清代乾隆年間,這裡出了個大文人,尹綰,他的檔案紙頁上就寫成“朵蘭”了。《安多政教史》上說的“蓮花山”附近的“苟部落”,大抵就是“朵蘭”這地界,出了幾個國師級別的大喇嘛。清代這地方人文盛,名字也有意境,“朵蘭坪”啊多有詩意。明清涼州最大的官兒牛鑑,從一品的揚威將軍、兵部尚書銜、兩江總督,他就娶的是朵蘭坪尹家的丫頭,是原配,是尹綰老漢的孫女婿嘛。

鄉親們都明白,同治年間,涼州就遭了H亂,殺了不少的人啊。武威的一些老漢就講,朵蘭坪,就是“躲難坪”,看似能講通。但大家去看看現在的永豐鎮朵蘭村,蠻開闊的,躲個鳥的難。穿鑿了。

這是些地名的亂彈。我們講正經事:朵蘭,到底出了啥特大歷史?

沉睡歷史,涼州一個小鄉村,竟然建立起國家,真實不虛


沉睡歷史,涼州一個小鄉村,竟然建立起國家,真實不虛


沉睡歷史,涼州一個小鄉村,竟然建立起國家,真實不虛

2

本人講史,用的是法官斷案的手法,無證據的事不敢張嘴。有看官問:呔!那你說朵蘭與楊塢之間是啥球關係?

唐前的“楊塢”就是唐以後至今的“朵蘭”。有歷史硬貨。其一,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63上白紙黑字:“楊塢在衛西五十餘里。晉太元十一年,前涼張大豫攻呂光,進逼姑臧,保據楊塢,是也。”

其二,《十六國春秋》卷82、《資治通鑑》“晉紀”28卷106上都記載說,東晉太元十一年,就是公元386年,前涼國王張天錫的兒子張大豫攻呂光,進逼姑臧(涼州城),“有眾三萬,保據楊塢”。南宋末年,渴望復國圖強的皇帝和大臣格外關心這個張大豫,就問大歷史學家胡三省,胡三省反覆考證,回答:“楊塢,在姑臧城西。”他寫的《資治通鑑注》中就有這話。

其三,《通鑑記事本末》卷六上寫:“夏四月,張大豫自楊塢進屯姑臧城西,王穆及禿髪思復鞬子奚于帥眾三萬屯於城南。呂光出擊,大破之。”楊塢發兵,號稱十萬鐵甲,要打涼州奪江山。這滾滾紅塵,比沙塵暴要壯觀啊。(附近的普康莊園要是改在彼時開張,這麼大的兵馬坐不下哇,護粟校尉馮淑剛臉都綠了)

清代武威文人也關心這地名,實地踏訪者就人多了,有縣令,有進士。蘇銑《涼鎮志》、張紹美《五涼志》上明確記載,“楊塢,今朵蘭坪也。”

驗明這個地方的前世今生,一件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大事就落地了。


沉睡歷史,涼州一個小鄉村,竟然建立起國家,真實不虛


沉睡歷史,涼州一個小鄉村,竟然建立起國家,真實不虛

3

下面喧公元386年春天的楊塢。

公元386年正月,賽田神,鬧社火。下了點雪,太陽出來了,噴霞的節奏。楊塢的村民們剛踢停扒達敲響鼓子,忽然,兒童大呼:“鳳凰來了!”可不是嘛,土彌幹川(今西營河)的河灣裡出現了一個熱氣騰騰的綵鳳凰,從“長寧川”(仙米公路駱駝脖子那裡,西大河)那裡來的。一個小東西,隔幾十裡,可老鄉們看得清楚鳳凰身上溼淋淋的羽毛,沾著山泉氣。這可是天大的祥瑞啊。

上香!

奠湯!

楊塢的霸王年代,由一個鳳凰的出現,開啟了。(兩漢時代,土彌幹川由於泉源多,冬季是上古鸞鳥的渡假地,故有鸞鳥縣這麼個漢代建置,地在西營河、九條嶺、皇城灘這一片。鸞鳥是婚姻吉祥神,鄉親們記得不?十來年前,誰家娶媳婦,婚房門框最上面都要豎寫四字“鴻鸞添禧”。這才是涼州人的愛情圖騰哇。我看《九家晉書》中的這一條,說的鳳凰,大概就是瀕危野生動物鸞鳥吧。)

果然,公元386年的楊塢發生了大大的大事。

沉睡歷史,涼州一個小鄉村,竟然建立起國家,真實不虛


沉睡歷史,涼州一個小鄉村,竟然建立起國家,真實不虛

4

提起一個人,張天錫;提起一個西北人揚眉吐氣的朝代,前涼國。

公元301年到376 年之間,西晉的涼州刺史張軌(平涼人。他建立的國家叫涼國,現在他出生地叫平涼,地名也踢仗哇),帶領他的兒孫們,在涼州城中立國,史稱前涼國。起先,西晉還沒被匈奴滅掉。十幾年後,西晉滅亡了,中華的優秀文化傳播者和官紳士族能跑過長江的,算是命大,最後聚到了南京,南京建立了個東晉國,把司馬懿兒孫開闢的社稷給續上了。跑不過長江的大批讀書人和官吏、士族大戶,就向西跑。西邊只有涼州沒戰火、有吃的、有住的,於是乎,長安、洛陽到金城郡(蘭州)黃河邊,日夜都是攜家帶口逃荒的隊伍,歸宿地就是涼州。

張軌是書生出身,自己算卦擇地,得個“泰卦”,看卦象,就是涼州。於是,他花了錢才賣辦了個涼州刺史的。他地佔的好,時機好,人緣好,涼州人擁護他。朝廷也沒了,南京新設的朝廷被幾個亂中建立的國家給塞硬了,聯繫不了,涼州咋辦?這豈不成了無人管的西晉一州了?張軌無奈,只好繼續以西晉的流亡官府形式生存,公文上寫的是國破年號亡的“建興某某年”。他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張實、張茂分別管理涼州,已經力量強大了,不懼怕東面的趙國、成國、燕國了,事實上成了一個獨立王國了。到了他孫子張駿時,這個被歷史書寫為“積賢君”的青年國王,十分能幹,他寫的詩現在還保存在世(武威歷史上第一個有史記載的詩人)。他南征北戰,佔領了隴南、隴西、寧夏,內蒙北部,然後,長劍一指,大將楊宣(楊塢的主人)兵出玉門關,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佔領了新疆全部南疆、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西部疆界至兩河流域。到了公元335年,一掐算,有國土135萬——160萬多平方公里,有三個大建置州,有二十二個建置郡,兩個西域總管長史府,有一百幾十個縣。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大大的,地圖上巨大的“S”。首都涼州姑臧城。

沉睡歷史,涼州一個小鄉村,竟然建立起國家,真實不虛


沉睡歷史,涼州一個小鄉村,竟然建立起國家,真實不虛


沉睡歷史,涼州一個小鄉村,竟然建立起國家,真實不虛

到了張天錫時候,涼國東面的兩個趙國滅亡了,燕國消失了,成漢倒灶了,前秦強大了。前秦於是在公元376年秋季大伐侵涼。張天錫也不是好惹的,打就打,於是以清塞(今大靖一帶)和洪池(黑松驛之間)為兩大據點,與過河的秦軍大戰。可惜,張天錫的主力羽林軍,由於信息不通,蹲在金昌城(不是今天的金昌,是古浪的雙塔)援助不力。戰術上出了漏子。前秦的軍馬把前涼擺出的這個品字形戰陣給逐個破解了。張天錫逃跑,在清澗(今大河驛)打了一仗,敗;前秦追到今天的天馬湖外,又一仗。最後,把涼州姑臧城給包圍了。張天錫無奈,抬了棺材出城投降。前涼原則上就滅亡了。

張天錫嘴甜文采好,前秦國王沒殺他,封了他個歸義侯(王降為侯了)。後來,鄉親們都知道,發生了淝水之戰,秦王草木皆兵,一口氣往西安跑。這單兒,張天錫溜了,跑到了南京。南京的東晉皇帝非常熱情,說,愛卿啊,你和你的先人好幾代,都稱是晉人哇,感動的很哇,你們是大大的忠臣,朕封你為紫金光祿大夫(相當於政協委員啥的),你就在南京養老吧。張天錫擠了點眼淚,山呼萬歲。

他的兒子,就是繼承前涼國王之位的世子張大豫,現年三十餘歲,也在兵敗的當兒跑了,跑回了西安,找到他爹爹的親信王穆。王穆說,公子哇,這是個天賜良機,我們光復大涼的時機到了,我們回涼州走!

王穆的部下在西寧一帶,就是禿髮氏鮮卑。他的意思是向禿髮人借兵,準備去打前秦涼州刺史梁熙。禿髮人今非昔比,不認當年恩情了,給了他些錢,催他走人。於是,王穆老漢帶著公子哥張大豫向天祝那裡躲避,遇上了王室遺存的張氏後人,這個大族藏在魏安(今大靖東面)那裡的森林邊緣。張家見張家,兩眼淚汪汪。張家人眼看一個呂光的凱旋將軍與沒靠山的涼州刺史梁熙在河西走廊交戰,就悄悄觀望二虎相鬥。到了公元385年,呂光戰勝,進入涼州城,當上了自封的臨時涼州牧。

呂光新來乍到,眼盯涼州江山的人多的是。起先是窩裡鬥,主簿尉佑叛亂,領一撥人馬雖然戰敗,但東去靖遠、景泰那裡,以黃河為界,搞起了反呂臨時政權。

涼州內亂,給張大豫的世子舊黨們好大的機遇。張氏、焦氏殺牛宰馬,舉起大旗,興涼反呂。等他們的千百人吆喝到胥次(今土門子),前涼的遺老遺少紛紛來投,隊伍已經過了萬人,張天錫時代的失職武將爭先充當先鋒。倉松郡(黑松驛)的城守抵不住這隻高喊正義的攻城者,城丟了。這時,張大豫就有了復國的地皮和力量。

何況,涼州人還真留戀張氏王朝。這個消息,迅速傳遍了河西走廊。張氏遺老舊部雖遠在酒泉和關外,但書信聲援者每日皆是。

在這樣的吶喊聲中,張大豫高舉繡有“涼”的龍旗,向西揮劍,發表聲討呂光的檄文。呂光嚇的不輕,命令從無敗績的常勝將軍杜進率領西征主力,趕到古浪進剿。結果,張大豫竟然把杜進的主力給打敗了。

杜進逃跑,張大豫追擊。呂光關閉了涼州的二十二道城門,就是不與他交戰。張大豫在西去與東回的戰略上犯猶豫,隊伍集中到了楊塢。

沉睡歷史,涼州一個小鄉村,竟然建立起國家,真實不虛


沉睡歷史,涼州一個小鄉村,竟然建立起國家,真實不虛

5

張大豫屯兵楊塢,南入長寧谷可與聲援的禿髮氏連成一片,西去祁連郡和晉昌郡,能得王穆舊部匯合,東有倉松根據地,那裡的背後的呂剛仇家尉氏,聲援張家。王穆不虧有點才能,以楊塢為中心,真是能進能退哇。

三月到楊塢,四月了,呂光還是耍死狗不戰。張大豫無奈,做出建政的打算,群臣歡呼。

紳士們進言來了,說是鳳凰落到了西營河沿,這是興國之兆。張大豫和文武大喜,擬定前涼國的新年號為“鳳凰”。公元386年,就是鳳凰元年。這是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有史記載的年號之一。

王穆放下戰刀,拿起瓦刀,帶領數萬軍民在楊塢大造宮殿,有社稷壇,有封將臺。大修東門,為“青角門”。三月上巳日,沐浴,擇日登極,大封群臣。《十六國春秋》卷81記載:

自號撫軍將軍、涼州牧。改元鳳凰。以王穆為長史,傳檄郡縣。

復國功臣焦松、齊肅、張濟各封將軍,統率各部,有兵三萬。當即表示歸附,有賀表寄來者,分別有:建康太守李隰,祁連都尉嚴純、閻襲,鐵桿張氏故舊;還有禿髮氏,牆頭草。李、嚴、閻三人還舉起復國旗幟,帶兵西來,準備會合。禿髮氏改冷眉換熱臉,派出王子率領的大軍三萬,日夜從西寧趕來,出西營河與國軍會師。

按理說,這樣的新生政權,這樣的雄沌之師,應該打破涼州城是沒啥懸念的。可是,歷史往往是逆轉的。夏四月,張大豫見禿髮援兵趕來,立即分兵前往攻打涼州城。禿髮氏的王子打先鋒,結果被呂光的大將給射死了,軍心大亂。呂光親自出城接戰,先破禿髮軍,再破張大豫國軍。

去的快,敗的快。張大豫回到楊塢,王穆牢騷上來了。因為按王穆的打法,是西去與李、嚴、閻的軍隊會合,取得優勢裝備,再轉身東來打涼州城的。但張大豫不聽。敗了,所有的牢騷就成了離心離德的發洩。

過了個五月端午。王穆與張大豫分兵,去了酒泉那裡,聯絡了大量人馬,準備奪取西部,然後再回涼州。他很順利,該想的都得到了。可 是,張大豫帶的人去了西寧這個道,到了洮河那,準備聯絡隴西舊部,但隴西舊部見他兵敗不理睬了。張大豫只好準備去魏安、倉松。到了廣武(永登),不料奸細出賣,被呂光的部隊給活捉了,押到姑臧,呂光派個大力士,把張大豫給一撕兩半。

國主死,鳳凰王朝哀聲四起。

不過,國的名分還在。 王穆在河西西部繼續高舉“涼”字旗,同呂光鬥到次年的臘月,有勝也有敗,不慎在招降時被人殺害。鳳凰政權就結束了。大約計算起來,有國二年。

但楊塢的事沒了結。楊塢大族楊軌率領楊氏諸將又造反了。

事情怪的很。鳳凰落了,公元388年秋天,長寧川、土彌川、浩門川三河的河水中出現了千年未遇的麒麟,南鄉莊稼長出了一枝九穗的麥子。西營河出了一個傳國玉璽:

“博三寸,長四寸,直看無文字,向日視之,字在腹,中有三十四字,言光當王。”

楊塢城中的楊氏就盤算了,是不是好兆頭又來了。消息傳到涼州城,呂光說,有麟有嘉麥,是我老呂要火啦,就改年號為麟嘉元年。

楊軌造反時,聯合的諸路人馬有康寧軍,郭神仙軍,等等,與呂光打殺了許多年。

沉睡歷史,涼州一個小鄉村,竟然建立起國家,真實不虛


沉睡歷史,涼州一個小鄉村,竟然建立起國家,真實不虛

6

我去朵蘭時,正是楊柳依依時,梨花飛雪雪。好美麗的春光啊。公元386年的這幾天,此地春光相似,但地皮脈氣大蒸,人心跳得嘣嘣的,因為,這是一個鳳凰時代開闢前人天的劇烈氣息所感。

而我呢,春乏瞌睡稠。路過一個小院,見村人慾開農家樂,開車的文柏,也正建造古老涼州醋坊,釀出了好醋,送給老農一壺。開壺時,激烈的醋氣香透院落。這段歷史,就在醋氣中結束吧。辛苦了,看官。

沉睡歷史,涼州一個小鄉村,竟然建立起國家,真實不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