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還下地幹農活,對此你怎麼看?

終歸農村


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還下地幹農活,對此你怎麼看?

真心說句實話。在農村,幹活的多半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這個現象對城裡人而言可能就覺得,這個年齡段的人應該退休了,拿著退休金在家養老,閒時看看書,忙時帶帶孫子,但對我們農村人而言,這個年齡段的人不幹活哪來的錢支出……

我的父親,也是快七十歲的人,拖拉機耕田,種莊稼養養齊活,農活不忙時,在工地扎鋼筋,對他而言,人一輩子就該忙忙碌碌,不虛度光陰,過好每一個充實的今天……

農村人不比城裡人,到了退休年齡有高額的退休費用,農村人不管活在什麼樣的的年紀裡,靠的永遠是一雙勤勞的雙手,現在的青年都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六七十歲的老年,所有的農田收作全部來自他們……每個子女都是愛父母親的,我也跟我的父母親說過,上了年紀,好好在家待著,田裡的莊稼適量種點,不要為了掙錢而掙錢,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還是閒不住的勞作……

對此你怎麼看?

第一,農村人骨子裡天生的閒不住,對他們來說,種莊稼幹活是雙全其美,鍛鍊身體又能增加額外收入……

第二,很多農村人家境確實不好,他們必須靠勞作帶來收入……

第三,農村人的憨厚朴實性格,我們村有很多八九十歲的老人在屋前屋後種菜,閒時坐在菜地裡徒手捉蟲,我經常和他們說,年紀大了要懂得好好享受生活,不要種菜了,他們卻笑著說:對農村人而言,幹農活就是享受生活……忽然間覺悟,原來種莊稼幹農活已侵入他們的骨髓,他們播種的是新生命和希望……


鄉村生活小徐


60多歲下地幹農活,在農村這很平常,記得前幾天我去地裡澆地遇到一個60多歲的老人也在幹活,就聊了起來,我說,你這麼大年紀了應該享受了。

老人說,歇著就得歇出病來,只要還能幹動就得幹。孩子們也都成家立業了,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還能幹動,就伸手要吃要喝不好,人家也是一個家。

我覺得這就是大多數老人的真實心聲吧,農村上了年紀不幹活的一般都是年輕的時候有穩定的工作,老了有退休金。或者就是孩子們特別有出息,再就是有病的幹不了活。

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請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小莉在鄉村


我舅老爺九十三歲了,四十歲時找了個老伴,不能生育,二人要了一個兒子。三十年前老伴去世了。舅老爺又當爹又當媽,把兒子養大。

可是這個兒子太忠厚老實,在農村被認為死腦筋,一直不好找對象結婚。四十歲時,大雪天在路邊看到一個乞丐女瘋子,眼看著就要凍死了,就心一熱領回家。

稀裡糊塗地結婚入洞房生了兩個孩子。傾盡家產給這個女的看病,女人病情越來越好轉。舅老爺和他的兒子就在這女子清醒的時候,讓她把自己親人的名字和家鄉的地址告訴他們。

根據這個女子提供的信息,舅老爺和兒子找村裡有文化的人給她家人寫信。

很快,這個女子家裡就來人了。他們留下一個兒子,把女子和小兒子帶走了。

舅老爺說:“走就走吧,她只要有人管就行了。冬天凍不著,夏天熱不著,有吃有喝有人管著就好。”爺倆一起養育這個孩子,前年,這個孩子竟然考上清華大學了。

舅老爺九十三歲了,身體健康硬朗結實,堅持下地幹農活,回家做家務,做飯洗衣縫縫補補什麼都幹。他常常說:“人不幹活,吃啥呀?”


張君剛文集


二是,有一部分農村老人儘管六七十歲了,儘管農活幹了一輩子,但他老了還必須得繼續幹農活。因為不幹活他就沒有了生活來源(像失獨老人,子女不孝的老人),雖然近幾年國家政策好,對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每月發了百把塊錢的養老金,但說實話,百把塊錢連油鹽錢都不夠,為了生存,所以他六七十歲了還得下地幹農活。

總之,生命在於運動,不管什麼原因,六七十歲他能下地幹活是好事,是健康的體現。


快樂向前樂享未來


我老家是農村的,在農村來說,只要沒有大病大災的身體沒什麼異樣,六七十還去幹農活很正常,不是有句話叫生命在於運動嘛,城市裡面的年齡大的人過得太安逸了,反而各種病各種身體不行,農村裡的老人一直從事體力勞動,身體是很硬朗的,我爺爺七多歲的時候還能爬樹,背材,幹農活,一個人走路去趕場(來回19公里),九十歲的時候都還能在家院子周圍除草,活到九十二歲壽終正寢,所以農村出來的人你不讓他做事,反而會覺得不舒服不習慣,個人見解。


心事樹洞


講兩件親身經歷的事。。。前幾年,準備從某市場給家中拉點貨。市場外有許多三輪,麵包車。這拉三輪的多是四十歲以上的,還有年齡大六十多歲的。於是,我就專門叫了一個年齡大的,有六十多。他裝好貨後,叫我坐車上。路上我就問他,多大了?哪裡人?怎麼這麼大還幹這兒?。。。他告訴我,62了,周圍郊縣的,任務還沒完成,家裡還有一個小兒子沒成婚。並開玩笑的對我講:如今都講錢,有錢就是爺,沒錢就是孫子。我說:話也不能這樣講。他順口頂我一句:咋不是?你看你有錢,坐車上,我沒錢,就要下苦。剎時,說的我臉通紅,忙從車上跳下來。。。再講一個遠房親戚,是個女的,65了,個頭不高,1米5多,農村的,三個兒子,老大老二大學畢業在廣東,老三是個小包工頭,其丈夫給小兒幫忙,長年在外,家中就她一人。那一年,桃成熟了,但收桃客戶極少,不好賣。這一天,有外地客商來村裡收桃,她趕緊拉著桃子排隊,排了一上午,快到她了,人家不收了。中午,她飯沒吃,聽說鄰村還有人收,就趕緊又拉著桃往鄰村跑。可倒黴的很,快到她,人家又收夠了。傍晚,她又餓又急,拉著桃子,疲憊的往家走。在半路,頭一暈,什麼也不知道了。當天人就走了。。。怎麼說呢?一句話,普通農民還是很苦的,原因當然很多,各種各樣。。。


大力牛魔王之龍在天涯


對於年紀大的人為什麼還要幹農活這個問題,我總結了一下,其實他們很孤獨,雖然有兒女,因為在農村沒有收入來源兒女們都到城裡打工去了。家裡只剩他們了。一般老人只要還有一些能力都會到地裡種一些農作物一來可以換點錢二來也能解解悶,所以就有很多老人出現在農地裡。

他們種的這些都是他兒女們最愛吃的,把這些水果和蔬菜都曬成幹。等到兒女們回來的時候有的吃和帶回城裡去了,所以在他們心中不管自己兒女多大了依然是個愛吃的小孩,我曾經就看到過很多老人很多事情都忘記得了!但仍然記得孩子最愛吃的是什麼。他們真的很偉大

,所以我們作為兒女就應該為自己的老父親老母親多想想。不管工作再忙都要抽個時間出來多回去多看看他們,





特簡樂


現在勤勞人 89十歲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我親眼經歷身邊形形色色的人群,作為農村人動一動,身體健康,還會給家庭帶來輕鬆愉快的生活。

我個人喜歡勤勞的老人,做些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全世界都喜歡勤勞的老人,不給別人添麻煩的老人。

我就是一個不會讓地閒著的人,就算菜吃不完也可以種一下容易保存的花生什麼的,這樣既不是很好嗎?

不要太過勞累,愛護自己保護好自己的健康,也是在照顧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





黃紫一


大家好!我從小就在農村長大,在農村為什麼六七十歲的人還在下地幹農活,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看法。

現在城市裡六十歲都已經退休養老了,拿著高額退休金頤養天年,而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為什麼還在幹活呢?

現在農村的壯勞力基本都出去打工了,農村的田地就沒人種了,留守老人一輩子都在土裡刨食,見不得莊稼地裡長滿荒草,一般都會自己種。

有些農村家庭為了給兒子娶媳婦,買房子花盡所有積蓄,為了孩子還借了錢。為了給孩子減壓,這些債務都落到了年邁的父母身上,所以到了再大年紀也得幹活,農村裡別說六十歲,七十歲下地幹農活的也很常見。

農村人情禮債大似天,每年人情往來農村人都不會落下,那麼這些錢從哪來呢?一般老人都替兒女考慮,不問兒女要錢隨禮。還有平時有個小病小災也不會驚動子女,自己就要花錢看病抓藥,對這個年紀的人來說,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

農村的老人一輩子吃了很多苦,現在雖然有了農合,一般一個月領到的也就百十塊錢,遠遠不夠開銷,在他們看來只要身體還健康,都要下地幹活。老人心疼兒女,不想增加孩子的負擔,為了自己能養活自己或者是想多賺一些錢來讓自己心安,給自己養老,覺得自己身體還可以,就會自己去田裡種地。

不過,還是有很多的農村老人不是為了生計去種地的,子女們孝順,經常會提起要把老人接到城裡去住,老人卻不願意,因為農村環境好,又安靜,自己就願意待在農村裡面,守著那一畝三分地。而且自己活了一輩子,什麼都不會只會種地,無聊沒事兒幹就種種菜,乾乾活,也算是鍛鍊鍛鍊身體了,畢竟忙了一輩子,突然什麼都不幹,還真會不習慣。養養雞、種種菜,不僅能滿足自己的日常需求,逢年過節還能讓兒女吃到健康無害的綠色食品,何樂而不為?

朋友們,在你們的家鄉這種情況多嗎?歡迎留言評論!



我的家鄉在皖南


心裡話:我是農村出生,農村長大,大學畢業後到城裡工作,到城裡落戶的人。對於這個問題個人看法與不少網友不同。現在農村老人,老年勞動的有,但不多。大多想的是享老福,打麻將。而我住的蘇州,不要說六七十歲了,就是七八十歲的多在上班。保潔,保安,看門,小買賣,綠化小工等等。大家不願閒著。用他們樂觀的話講:不差錢,但不做事易生病。比比我老家蘇北農村。過早考慮享老福的比比皆是,有的四五十歲就不想幹了。花錢顧人,顧機種田成了時尚。手中缺錢,還有心閒逛,打麻將,串門。我並不是說農村人不好,我也是農民的孩子。但蘇南蘇北人們的經濟意識,養老意識確有差距。蘇北是養兒防身老。而蘇南是養錢防身老。我今年八旬了,仍在從事企業財務核算。現在畢業的財會大學生,工作精神,業務能力真離我們有一大截啊,文憑是聞的吧。沒法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