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力發展文旅經濟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旅遊強省 將完善“一核五帶”佈局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29日訊(記者 李丹 李慧穎 攝影報道)

4月29日,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在成都舉行。四川新聞網記者從現場獲悉,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日前印發《關於大力發展文旅經濟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旅遊強省的意見》指出,經過5年努力,把四川省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踐行、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的文化高地和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

四川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 将完善“一核五带”布局

會場內

發展目標

經過5年努力 把四川建成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

據悉,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發展全域旅遊戰略,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部署,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旅遊強省,現結合四川省實際提出意見。

《意見》指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落實“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堅持事業與產業相統籌、保護與開發相協調、融合與創新相結合、質量與效益相統一的原則,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釋放文旅經濟活力,把四川文化和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豐潤文化滋養,為經濟社會發展夯實強大產業基礎,奮力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

在發展目標上,《意見》指出,經過5年努力,把我四川省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踐行、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的文化高地和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

一是巴蜀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以“三星堆、”“九寨溝、”“大熊貓”等為代表的四川文旅品牌譽滿全球,文藝精品力作不斷湧現,文化名流名家不斷集聚,具有國際影響的文化活動品牌不斷豐富,對外文化形象不斷提升。

二是四川旅遊吸引力顯著提升。實現旅遊發展全域化、旅遊服務品質化、旅遊治理規範化、旅遊效益最大化。文旅精品大幅呈現,四川旅遊知名度、美譽度、開放度顯著提升,旅遊總收入、接待入境遊人次、旅遊外匯收入均實現翻番。

三是文化旅遊供給力顯著提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旅遊高質量產品供給極大豐富。市(州)有“五館一院”〔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中心)、美術館、劇院(場)〕,縣有“四館”〔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展示場所)〕,鄉鎮(街道)有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國家級和省級旅遊度假區達到100個、生態旅遊示範區達到100個,A級旅遊景區達到1000個。

四是文旅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文化和旅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作為支柱產業的支撐帶動作用更加凸顯。總資產和總收入實現“雙百億”的企業達到5戶,上市掛牌企業達到50戶,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園區達到30個。文旅市場規範有序,人民群眾文化旅遊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四川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 将完善“一核五带”布局

會場外

完善“一核五帶”文旅發展佈局

建設成都文旅經濟發展核心區

《意見》指出,要完善“一核五帶”文旅發展佈局。一是建設成都文旅經濟發展核心區。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打造世界文創名城、旅遊名城、賽事名城和國際美食之都、音樂之都、會展之都。重點發展傳媒影視、創意設計、現代時尚、音樂藝術、電子競技等產業,提升文化創新力和核心競爭力。實施旅遊國際化戰略,健全國際旅遊集散、購物、離境退稅等服務平臺,增強旅遊吸引力和影響力,進一步發揮對全省文旅發展的輻射引領作用。

二是建設大熊貓文化、古蜀文明、天府文化等交相輝映的環成都文旅經濟帶。推進三星堆文化、三國文化、三蘇文化、道教、佛教、石刻等文旅資源內涵共融、聯動傳播。重點培育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移動電視、無線音樂等產業,爭創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推進旅遊一體化發展,加強世界遺產、環龍門山、環龍泉山等文旅資源和線路協同開發、整體推廣,提升旅遊發展品質和國際化程度。

三是建設長江文化、民俗文化等緊密結合的川南文旅經濟帶。推動酒文化、竹文化、燈文化、鹽文化等為主題的文化產業發展,發揮自貢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帶動作用,提升對外文化貿易能級。圍繞長江黃金水道建設開發水上旅遊產品,促進文旅資源綜合利用,實現鄉村旅遊、研學旅遊、工業旅遊等業態共同發展,構築四川南向國際旅遊經濟走廊。

四是建設巴文化、三國文化、蜀道文化等相互促進的川東北文旅經濟帶。深入挖掘巴人文化、革命文化、春節文化、絲綢文化內涵,豐富載體展現形式,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國家重點文化出口企業。大力發展蜀道三國文化遊、偉人故里紅色遊、秦嶺南麓生態康養遊、嘉陵江山水人文遊,建設國內一流的山水生態與歷史文化旅遊目的地。

五是建設彝文化、“三線”文化、康養文化等聯動發展的攀西文旅經濟帶。以摩梭文化、茶馬古道文化為重點建設彝族文化體驗區。依託“三線”建設、航天科技、水電工業等資源打造“三線”文化觀光走廊。推進安寧河流域和金沙江沿岸農業文旅融合發展,圍繞陽光康養髮展生態農業、體育運動、文化創意、紅色教育等業態,建設國際陽光康養旅遊目的地。

六是建設高原生態文化、藏羌民族文化、長征文化等融合發展的川西北文旅經濟帶。把生態功能和文化保護放在首位,實施堅持以文旅發展為主導的發展戰略。深入挖掘藏羌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長征精神,打造高原特色文化品牌。加強川滇藏大香格里拉區域合作,大力發展冰雪溫泉、自助旅遊、紅色旅遊、山地探險、科考研學等業態,打造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國際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