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自燃事件引發思考 我們從“4.21”事件說起

圍繞“4/21上海徐彙區一小區特斯拉汽車發生自燃”事件引發用戶以及行業對電動汽車安全的思考。事件發生後,我們想通過一系列的分析讓大家更加了解電動汽車,瞭解電動汽車在製造體系上的安全思考。

針對 4/21 事件目前掌握到的最新信息:

1、事故車輛為中國版的 Model S P85 車型;

2、“電池短路”引起事故,但具體怎麼引起目前仍在調查;

3、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已經介入此次調查;

4、圍繞電池問題先階段展開 X 光等專業儀器進行檢測;

電動汽車自燃事件引發思考 我們從“4.21”事件說起

Focus on Why self-ignition?

特斯拉聯合國家質檢部門組織的調查小組仍在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初判為“電池短路”引起火災。具體起火原因仍在繼續調查當中,至於坊間目前傳的一些起火原因僅僅是個人猜測,特斯拉官方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不會對起火原因做任何的預判。

電動汽車自燃事件引發思考 我們從“4.21”事件說起

在 4 月 21 日事故發生之後,網友對“電動汽車著火”敏感度增加,陸續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佈一些電動汽車著火視頻,而有一部分是因為使用不當造成著火現象,卻被貼上了產品問題標籤。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網傳的 55 秒視頻是被剪輯過的。經過官方調查發現,視頻中 2019 年 4 月 21 日、晚上時間 20:15:14 開始錄製,在此時車輛已經發生冒煙現象。這也證實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點,事故車輛在爆出車身明火之前是留有逃生時間。

回到為什麼會發生“自燃”,在汽車行業中,汽車著火和汽車自燃是兩個不同緯度。汽車著火的原因大多數為外力因素、環境因素、人為因素造成,汽車自燃的原因不僅包含前面所說的,還要考慮到車輛所有人是否對車輛進行改裝,或者產品本身存在因車齡、行駛里程或者上一次進行維護操作規範等等。總之,汽車自燃的原因非常多,調查難度最大。在發稿前,特斯拉與國家質檢部門組織的調查小組仍在對事故原因進行深度分析和通過殘害調查事故的發生原因。

電動汽車自燃事件引發思考 我們從“4.21”事件說起

據事故車輛所有人“董先生”在社交平臺所發佈的內容來看,4 月 25 日特斯拉已經將車輛殘害運輸至售後部門進行拆解分析。從拆解的描述來看,車輛一共 16 組電池模塊,靠近車頭的 4 個模組已經燒燬,其它 12 個模組因為救援人員的即時趕到滅火,從而沒有發生串聯燃燒現象。

Focus on Car. Is it safe enough?

事故車輛為 2014 年底開始交付的首批入華 Model S P85,當時還沒有雙電機的全驅版本。這款車型在北美是 2012 年下半年上市,在華交付之前的兩年時間在北美已經實現批量交付。

電動汽車自燃事件引發思考 我們從“4.21”事件說起

截至 2019 年 4 月 21 日上海徐彙區 Model S P85 自燃事件發生之前,未曾出現大批量的因為電池使用年齡與車輛使用年限長所導致的自燃事故發生。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有設計、產品或者是工藝方面的系統性風險。這裡需要補充一點是,車輛在發生事故時,通過網絡發送警報信息給到用戶 APP 上,做到了提醒與知會。有數據記錄從 2012 年至 2018 年,特斯拉 Model S 逐步攀升,從 2014 年第四季度開始至 2018 年第四季度,月銷量保持在 1 萬輛左右。如果是車輛系統存在安全問題,不僅僅是這一輛 Model S P85 發生自燃,而是存在的 2-3 萬輛 Model S P85 也會產生這樣的問題。但回過頭來看,並沒有發生。

電動汽車自燃事件引發思考 我們從“4.21”事件說起

事故的發生引起了馬斯克的關注,他在社交平臺上不僅一次發佈過對於“電動汽車著火”幾率遠遠低於“內燃機汽車著火”幾率。同時在信息層面上,他認為目前“電動汽車著火,媒體一條不拉下,而內燃機汽車著火缺沒有下文。” 並且馬斯克表示,在近期會發布“內燃機汽車著火”與“電動汽車著火”比例報告。我們期待這份數據報告的發佈,不過在這裡我們需要考慮的一個核心點是,目前電動汽車的保有率遠低於內燃機汽車,所以在數據報告上我們更著重點放在電動汽車事故發生單一原因所佔比率。

回到車輛本身,電動汽車因為沒有燃油儲能罐,所以電動汽車的燃點介質是電池。特斯拉與松下在內華達 Gigafactory1 工廠年產 NCA 電池達到 23GWh,未來將擴大至 35GWh,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池生產工廠。緊接其後在華建設的 Gigafactory3 即將於 2019 年底落成,實現本土化生產供應 Model 3 、Model Y 的所有零部件,同時建設國內配套供應鏈。

而作為全球銷量前三的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更傾向於採用新架構技術的電芯,這是區別於其他品牌的核心關鍵。在 2017 年開始,投入 2170 型號的電芯生產,並且實現大批量裝在 Model 3 車型上。在 2019 年,特斯拉也有意將 Model S/X 兩款高端車型用上能量密度更高的 2170 電芯。不可否認的是,先進技術的代價就是市場反饋以及大數據的驗證收集,這是需要付出用戶體驗為代價的。

而近期有研究學者表示,NCA 18650 電芯會因為循環充電次數增加、使用年份的增加同時隨著環境變化因數,在一些老車上出現“自燃”的幾率明顯比新車要高。但是從目前拿到的報告來看,暫時沒有這方面的數據來驗證這個觀點,同時特斯拉官方目前沒有收到同等型號出現大批量“自燃”的報告。

Focus on Consumer. Three keyword you need to know.

在事故調查最終報告出來之前,我們不予評論過多,也不猜測事故發生原因,我們依然堅信電動汽車是安全的。不過相繼出現的這幾次的事故,其實暴露出一個現象,車企對於事故的調查仍不夠透明,引發不少人對事故原因的猜測。

目前電動汽車國際製造標準是根據 ISO26262 生產規範,同時根據 ASIL 等級評價車輛安全完整性。電池模組必須要經過 13 道檢驗程序,在電芯、外殼、Pack 都必須要經過 UL 檢測。在目前看來,電動汽車仍是安全的產物,對於“電動汽車著火”事件我們也表示密切關注。

全球有資質的動力電池產業都有著一套嚴格的生產製造規範,出廠之前都必須要嚴格按照安全規範檢驗和測試,杜絕預支、可預判的安全事故。再之,2018 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達到 2,018,247 輛,同比增長 72%,而在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電動汽車銷量增速保持 60% 以上。而全球範圍內的電動汽車因為產品質量問題導致人聲傷害的案例並沒有呈現增速。也就是說,目前電動汽車只要合理使用、善於維護保養,它依然是安全的。 對於電動汽車用戶,我們給出三個建議:1、不要在車輛內置放易燃易爆物品;2、儘可能不要靠近火源;3、充電時候儘可能選擇規範充電樁。

至於事故的後續發展如何?新出行會繼續密切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