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好多理財,為啥還有很多人存定期?

理財迦


你好,看題主的問題,可以猜測題主肯定是一位年輕人,瞭解一些理財產品和相關知識,比較注重理財的收益,而且時間比較充足或者經常通過手機銀行辦理一些理財業務。

其實如果我有一筆資金的話,我也會選擇購買理財產品而不是選擇定期存款:一方面是理財產品期限靈活,短則三十多天,長則300多天,相比於定期存款可選擇性較多;另一方面就是大家都比較注重的收益問題了,定期存款一年才2.1%的利率,而理財產品基本都在4%-5%之間,收益高了不止一倍。

既然理財收益那麼高,為什麼還有許多人選擇存定期呢?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思想觀念的保守,害怕資金損失

這也是大多數客戶尤其是年齡偏大的客戶選擇定期存款而不選擇理財的原因。定期存款雖然利息沒有理財高,但是收益還是可以保證的,存在銀行至少可以安心睡覺。理財尤其是非保本型理財,“非保本”這幾個字就讓客戶對這種產品產生了畏懼,即使銀行很少或者說幾乎沒有出現過客戶資金損失的情況,但是不能違背職業道德,忽悠客戶完全沒有風險。

二、理財沒有自動轉成的功能,到期後需要繼續選擇購買

很多選擇存定期的客戶是外出打工的家庭,只是每年快過年時帶著一年的打工收入前往銀行存定期。理財產品因為其期限較短,有的30多天,60多天的不在少數,到期後需要再前往銀行選擇其他產品購買。很多客戶在外地的話,有時候會忘記理財到期日期,或者在外地銀行存款怕有不方便的地方,還是選擇存定期,因為定期存款有到期自動轉存的功能,不怕資金變成活期存款,利息收到損失。

三、怕遇到突發情況,急用錢

定期存款雖然沒有存到期限按活期利率計息,但是真正遇到急用錢的時候捨棄一部分利息還是可以拿出本金的。並且現在很多銀行都推出了“靠檔計息”這種存款產品,可以使利息損失到最小化。如果購買理財,在沒有到期時,大部分理財都是封閉型的,肯定拿不出來,這也是一部分人考慮的因素之一。

四、大額存單的出現,使得利率接近理財利率

現在很多銀行的大額存單產品三年期的利率都達到了4.2%,很多理財產品的利率也差不多在這個利率附件浮動,所以理財本身的利率優勢就被淡化了。

五、銀行工作人員的引導

銀行理財產品因為其高利率,拉高了銀行攬儲的成本,在很多時候是不計入存款任務的。所以,當客戶在存定期還是購買理財之間猶豫時,銀行工作人員會積極的引導客戶購買定期存款,並且會贈送一些禮品來打動客戶。而購買理財是沒有禮品贈送的,至少我們銀行是這樣做的。

<strong><strong>


財經札記


儘管目前各種各樣的銀行理財產品琳琅滿目,吸引了一大批投資者,但也有很多普通投資者卻選擇銀行定期存款。截止2018年底,我國居民儲蓄規模已突破173萬億元,而且這還是居民儲蓄率逐漸下降後的結果。由此可見,作為全球居民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絕非浪得虛名。

為啥大量資金都要存定期呢?這主要是定期存款能夠保障儲戶的資金安全:一方面,近兩年很多人都投資了P2P,想謀取高收益,但就是一部分P2P傷了投資者的心,讓投資者蒙受血本無歸的痛苦。在痛定思痛之後,很多投資者覺得還是把錢存銀行好,存大額定期存單更加實惠。

另一方面,再來看銀行理財產品,2018年4月份新規落地,過渡期要到2020年止,將來的理財產品也要打破剛性兌付,這意味著國家也不再對投資者保本保息。搞理財的人心裡應該有桿秤,自己要拈量了,就為了這2個點的利息,把本金弄賠了,還真不如存定期。

此外,一些人並不追求高收益率,只要自己的資金安全、流動性好就可以了,即使盈利性差一些也無所謂:一類人是想存點錢購房置業付首付或者購買小轎車,但是一時半會兒又沒有這麼多錢,只能每月從工資中拿出點積存起來,準備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另作它用。

另一類人,對於國內老百姓來說,身邊多少還是要有點銀行存款的,否則會感到很不安全,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準備養老之用。不像歐美髮達國家的人士習慣於提前消費和透支。不過,現在也有很多中國的年輕人逐步學會了信用卡透支或者現金貸、消費貸等提前消費的金融工具。

當然,現在把錢存銀行也有損失本金的風險,就是按存款保險制度規定,如果銀行倒閉,則會對50萬元以內的資金先行賠付,也就是說超過50萬元以上資金的儲戶,超出部分的資金還暫時無法得到法律保護。

所以,建議大家如果存銀行資金超過50萬元以上,就可以把資金分成多份,分別存在不同的中小型銀行裡面。這樣,即使發生銀行破產關門事件,儲戶銀行裡面的錢才是最安全的。更何況,即使銀行倒閉了,也會有新的銀行來接盤,儲戶的存款最終還是會有保障的,但如果換成其他理財產品就未必有這樣好的結局。

目前,有很多人選擇投資各種理財產品,但同樣也有不少人選擇把錢存銀行,因為他們厭惡了不保本的投資理財風險,寧願把資金放在保本的保息的定期銀行存款裡面。可能對這些人看來,貨幣購買力的貶值速度是緩慢的,但是P2P跑路、銀行理財產品飛單,導致他們的資產損失,這才是散戶們最無法接受的局面。所以,一部分人把錢都存放銀行,也就不用為此大驚小怪了。


不執著財經


第一,一個字,窮,沒有風險承受能力。

理財多都是風險高的理財為主,超過收益率超過6%的都是有損失本金風險的。現在定期也不低啊,國有銀行三年定期3.85%,民營銀行三年5.72%,餘額寶2.5%,一般銀行定期保本理財浮動收益率3.5%-4.2%。

第二,風險高,爆雷不斷

你說的很多人,目前中國人很多人,存定期都是在5萬-20萬之間。你試著想,這些錢,是辛苦賺來的,他們又不懂得投資知識技巧,你說存定期好,還是投一些有損失50%,甚至100%的風險好呢? 比如最近P2P爆雷很多,前幾天的團貸網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很多人都不會分散投資,直接把自己保命錢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投了,直接就血本無歸。

第三,很多理財產品收益和風險不匹配

比如P2P理財,年化收益率8%,但是風險損溢是100%,明顯風險和收益不匹配了,你說這樣的投資方式,咋看是可以,但是實際上不行。再看股票型基金,這些理財產品,也需要一定的技術的,比如去年大盤跌到2440點時,可以大膽買入,就賺啊,不過有多少個人懂呢?一般普通老百姓知道這是大盤低位嗎?只是學習過才懂吧。

所以投資理財賺錢的人,都是經過學習,專業的人才賺到錢,不懂投資的,老老實實定存吧,這是保命錢,就算幸運買到一些高一點收益的產品,也不得多少收益,比如,你有十萬塊,辛苦錢,買P2P理財,年化收益率8%,你定存都得4%,一年才多四千塊錢,這四千塊錢,對你來說能做得了什麼呢?但是爆雷,你會虧10萬,這十萬對你來說很重要。

理財有正道,看雪之 道,回答中肯,點個贊,關個注,每天都有新內容。


雪之道理財


作為一個金融從業人員,我認為很多人定期理財有很多方面因素,比如對風險比較敏感或者對很多理財產品不太瞭解等,因此,這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考慮。

第一,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弱。現在有錢的人雖然有很多,但大部分人還是處於貧窮狀態。如果把辛辛苦苦掙的錢投資高風險理財產品中,肯定要面臨很大風險,萬一虧損很多,這是大多數人無法承受的原因。儘管定期沒有其他理財產品的收益高,但至少不會損失本金,並且也有一定的收益,大多數理財產產品以高風險為主,同時也伴隨著高收益,這將可能有損失本金風險的。這些風險很多人很難承擔得起。

第二,理財觀念。大多數老百姓還是很喜歡傳統的理財方式,簡單風險小,保本還有一定收益,當然可能通貨膨脹會有一定的沖銷。不過把錢存在銀行依然是很多人的選擇的方式。老百姓不一定說一定要獲得更高的收益,更多可能是為了保證資金的安全,在用的時候能夠取到,銀行就成為很好的選擇。

第三,理財產品知識缺乏。由於我國人員眾多,很多相關理財產品概念並不普及,所以很多人對這並不是很瞭解,所以他們無法知道自己適合那些理財產品,不敢貿然進行投資理財,萬一自己能承受的風險小於理財產品風險,這就給自己的帶來一定風險。所以很多人會選擇銀行定期存款這種風險低有一定收益的理財方式。

總之,大多數人更喜歡存定期,不僅由於閒散資金少,更多的是擔心投資風險問題,萬一遇到一些風險大的理財產品,可能就會給資金帶來一定的損失。
歡迎各位小夥伴留言評論,我們一起交流,喜歡的點個贊哈!


財e有道


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高儲蓄的國家。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定期存款。那為什麼國人熱衷於定期存款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資產配置的需要

比如高淨值人士,資產會配置於不同風險、不同流動性的各類資產。所以,出於資產配置的需求,他們通常或多或少的都會把一部分資金用於定期存款。



2、安全性要求

去年四月發佈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意思就是說,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不再是保本保收益了,也是存在風險的(雖然風險很低)。有些人,他不願意承擔任何風險,對收益要求也不高,所以他們會選擇定期存款。


3、缺乏理財意識

存定期曾經是我的父輩們最主要的“錢生錢”的方式,對於他們來說,理財就等於將錢存進銀行。

4、缺乏理財知識

有的人雖然想理財,但是沒有理財方面的知識,只能被迫地去存定期。最近央行發佈的一個數據說,65%的國人不會理財。我相信,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國人在理財方面的知識匱乏,對於如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購買理財產品的能力不足。

5、沒有流動性需求的話,長期限存款利率有些可達到理財產品收益。

比如三年期存款利率,湖州銀行達到了4.675%,五年期5.225%。雖然這麼高的存款利率在銀行裡面差不多是最高水平,並不是普遍的。但至少說明,有些銀行的長期存款利率的收益率是不比很多理財產品低的(5年期存款利率高於5%的其實有不少銀行)。


6、緊縮週期存款收益率會提高

目前的存款利率是在央行2012年6月開始連續數次降息基礎上的。未來如果加息,那麼定期存款收益率還會提高。從下表可以看出,其實目前的存款利率在過去十五年中算是比較低的水平了。


7、可提前提取

如果有資金需要,定期存款也可在到期前提前支取或部分提前支取。但是購買的理財產品大多是不能提前支取的。不過提前支取,銀行會按照活期或者靠檔(比如三年前,兩年半時提前支取,利息按兩年期計算)來計算利息。


趙小詹


2015年單年度央行連續五次下調了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從2.55%%水平下降至1.5%水平,二年定期存款利率從3.35%水平下降至2.1%水平,三年定期存款利率從4%水平下降至2.75%水平。

現階段仍保持2015年10月24日央行公佈調整的銀行利率,年化利率:三個月定期為1.1%、六個月定期為1.3%,一年定期為1.5%,二年定期為2.1%,三年定期為2.75%。

調整以後的銀行定期存款,很多投資者因為定期存款的年化利率低,進而選擇低風險、中低風險理財投資。當然,仍有投資者繼續進行定期存款。

那麼,為什麼在豐富金融市場理財產品中,還有投資者繼續選擇存定期存款呢?

一、銀行定期存款的安全級別高。

銀行存款可謂是“無風險”理財,不僅僅是“無風險”,如果銀行破產、倒閉還有存款保險先行墊付上限50萬的“保險”額度。

但是理財產品呢?如果出現風險或者清盤,是沒有賠付的。從安全級別的角度講,銀行定期存款的安全級別要高於理財產品。

二、銀行定期存款年化利率有上浮,期限長的產品年化利率並不比理財低。

通常大家進入銀行營業部,展示給儲戶看的並不是銀行的基準利率,而是經過上浮以後的銀行存款利率。

銀行在執行存款利率時會依據市場的需求申請可執行的銀行存款利率,一般銀行會在定期存款利率的基礎上浮15%左右。

各個銀行的上浮標準存在不同。並且銀行在2015年以後推出了一款名為“大額存款”的產品,與定期存款的性質是一樣的,但是存在幾點不同:

1、有起始金要求,一般個人為20萬、30萬元以上,機構則為50萬、100萬以上;

2、年化利率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浮40%、45%、50%不等的水平;

3、大額存單在到期7個工作日之前可以在銀行平臺中進行轉手變現。

以三年定期存款為例,定期存款的基準利率為2.75%,上浮以後的年化利率則為3.85%、4%、4.125%水平。同期低風險、中低風險等級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約在3.5%-6%之間。

也就是說,銀行一部分定期存款的產品並不比低風險、中低風險等級理財產品年化利率低。

三、銀行定期存款的認可度高。

銀行對理財產品分為了五個等級,分別為R1-R5,對應的產品為謹慎型、穩健型、平衡型、進取型、激進型。常見的風險表示為:低風險、中低風險、中等風險、中高風險、高風險等級理財產品。

其中,金融市場主流風險等級有兩款,一款是低風險,另一款為中低風險等級理財。

低風險風險等級產品主要投資的渠道為:銀行存款、大額存單、國債、國債逆回購、保險理財等“無風險”、低風險貨幣類投資。中低風險等級理財產品除了能夠投資低風險等級投資產品以外,還能投資:貨幣基金、銀行理財、高信用等級債券、信託等。

也就是說,銀行定期存款本就是低風險、中低風險理財產品的投資渠道之一,認可度本來就很高。

並且,就現在豐富的金融產品之下,很多投資者對於金融產品的分類並不清楚,容易出錯。相對比之下,銀行存款認可度高,便利程度較高,更加適合。

總結:銀行定期存款基準利率現階段較低,但是銀行一般有上浮,並且還有大額存單這類存款產品,年化收益率並不比低風險理財低。當然,銀行定期存款的最大優勢則是:安全級別高以及市場認可度高。


厚金說


中國式返貧不單單是因為自身健康問題,有好事者總結出來:富豪死於融資,中產死於理財,屌絲死於P2P。

這三句話的意思是,很多企業老闆,走到哪裡都是富豪,但是融資規模過大,叫債務給吞噬了。理財到期得不到兌付的現象越來越多,中產也遭殃了。P2P金融更不用說了,想搞多點利息,結果本金沒了。

就今天的情況來說,2018年4月資管新規落地,過渡期就到2020年為止。搞理財的人,心裡真的應該有一杆秤,自己多掂量了。為了2個點的利息,把本金弄賠了,還真不如定期。

當然現在去銀行存個定期也有風險。搞不好被忽悠成買保險了。所以人不貪很重要,簡簡單單的一個定期存款,利息少點,本金跑不了。跑不贏通脹,至少不會為了跑贏通脹把本錢虧出去。


大舟財經觀


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理財產品,為什麼還有很多普通投資者選擇銀行定期存款呢?原因是顯而易見的,主要還是為了本金的百分之百安全。


眾所周知,銀行業作為國內三大類金融機構之一,堅持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三性”原則。尤其是將安全性放在首位,足見其重要地位的。而普通投資者正是看重存款的高安全性。畢竟,定期存款不僅收益較高而且屬於一般性存款,又有存款保險保護。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多少年以來都是相信銀行,更相信存款方式。

截止2018年底,我國居民儲蓄規模已突破173萬億元,而且這還是居民儲蓄率逐漸下降後的結果。由此可見,作為全球居民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絕非空穴來風。


說實話,一直以來中國老百姓都有儲錢、置地買房的習慣。總覺得手中藏點錢才是最安全的,不像那些歐美髮達國家的人習慣提前消費和透支,在咱們國內老百姓來說,那樣的過日子沒有保障。不過,今天的很多年輕人也逐漸學會了信用卡透支或者現金貸的消費。

但總的來說,中老年人還是喜歡去銀行存款尤其是存定期。這是為自己養老做準備,更是確保後半輩子生活開支的儲蓄。因此,只有選擇銀行存款類產品才放心,換做是浮動收益類或者非保本型理財產品,都是不靠譜的(對他們來說)。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儘管理財產品有很多,但保本型理財產品隨著資管新規實施後,將全部退出市場,而非保本理財產品並不一定適合大多數人。另外,比較熟悉的互聯網金融等理財產品看似流行,但也並非適合中老年人的操作。

最後,提醒一下大家:在購買理財產品時,請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及偏好來定。也請所有投資者提高自己的風險防範意識!


東震木


定期是一種理財方式,每個人的理財方式必定是與其性格有巨大關係的。所以,在購買理財產品前,通常需要測試客戶是穩健型還是激進型。

穩健型更看重安全性,為了低風險,可以犧牲一些收益。激進型更看重收益,為了高收益,可以忍受高一點風險。

判斷風險的標準不是說這個人夠不夠大膽,而是他對理財產品的瞭解程度。如果他非常瞭解,那麼即使佔了80%的倉位,那麼他也是屬於穩健型的投資者。

雖然現在有很多貨幣基金,甚至是P2P理財,他們的收益都遠高於存銀行定期。可這對大多數普通者來說,這些都是陌生和不安全的。

像我父母這一代,很多人還都不會用支付寶呢,用微信也是停留在跟子女溝通 ,不敢綁定銀行卡。而銀行信用不一樣,這屬於國家級信用,放在銀行讓人放心。

對於不懂新型理財方式的人,因為不瞭解而不選擇,存銀行定期何嘗不是一種很好的財產保護措施呢~


木子的理財日記


不請自來。筆者認為,理財種類雖多,但是不適合所有人。定存雖然收益少,但也有合適的人群。

定存目前雖然利率較小,但是本金收到《存款保險條例》保護,50W內有保證。適合本金不能冒一點點風險的人群,這裡主要是老年人較多,因為是養老錢,所以本金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寧可是利息少一點,也不能讓自己的養老錢收到損失。

其他理財方式,可能利息比定存高出不少,但是並不保本。所以,對本金有保本需求的部分人,就不會選擇理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