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是康熙寵妃,女兒是固倫恪靖公主,郭絡羅氏的境遇如何?

Avril--aili


看到郭絡羅氏,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裡張夫人飾演的宜妃。但是,提問者所說的這位郭絡羅氏卻不是宜妃,而是她的妹妹。為了加以區分,我們姑且稱之為小郭絡羅氏。小郭絡羅氏和她姐姐宜妃郭絡羅氏一樣,出身上三旗的滿洲鑲黃旗,都是通過三年一度、由戶部組織的選秀入宮的,她們的父親三官保彼時官居牛錄章京(佐領),是旗下的中層幹部,級別不算低,但也算不得是什麼高官。



宜妃郭絡羅氏入宮之後不久便被清聖祖(康熙帝)正式冊封位宜嬪,深受寵愛。之後又晉封宜妃,是清聖祖初期較為得寵的四妃之一,先後為清聖祖生下了皇五子和碩恆溫親王胤祺、皇九子已革固山貝子胤禟和皇十一子胤禌。終康熙一朝,郭絡羅氏可謂是聖眷優渥,榮寵至極,以至於清聖祖去世後郭絡羅氏對清世宗(雍正帝)和他的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依然不太“尊重”,導致清世宗大發雷霆,藉此事發難,公開斥責郭絡羅氏這位庶母僭越、不守規矩。當然,這裡面更多的還是郭絡羅氏的兒子胤禟的原因,恨屋及烏嘛。也正是因為胤禟這個兒子,宜妃在清聖祖去世之後,連太妃的待遇都沒能得到。但是,同樣是因為兒子,宜妃郭絡羅氏的晚年還算過得不錯。因為她的大兒子胤祺沒有捲入所謂“九子奪嫡”,而且和四哥清世宗的關係也非常融洽,清世宗雖然曾經因為胤禟遷怒郭絡羅氏,但是五弟的面子還是要給的。因此,郭絡羅氏被清世宗交給了胤祺贍養,讓她在恆親王府頤養天年。雍正十一年,宜妃郭絡羅氏去世,活到了七十歲並於乾隆二年入葬景妃園寢。



相對於姐姐,小郭絡羅氏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小郭絡羅氏入宮之後,並不像姐姐郭絡羅氏那麼得寵,甚至有點兒受冷落的味道,終康熙一朝,小郭絡羅氏止步貴人,再也沒能更進一步。貴人幾乎是八旗秀女入宮後的起步位分,已經非常低了,其下的常在、答應主要是為被皇帝臨幸的宮女(由一年一度的內務府選秀選中入宮)和被降級的妃嬪準備的。即便如此,小郭絡羅氏依然為清聖祖生下了一子一女。只可惜,兒子胤䄔出生後不久便夭折了。



小郭絡羅氏的女兒固倫恪靖公主生於康熙十八年,比清世宗小一歲。年齡相仿、從小一起長大,這或許也是後來清世宗善待這位妹妹的原因之一。康熙三十六年,受封和碩公主,指婚喀爾喀蒙古扎薩克多羅郡王敦多布多爾濟。康熙三十九年,固倫恪靖公主的丈夫敦多布多爾濟晉和順親王、襲土謝圖汗。次年,固倫恪靖公主被父親清聖祖正式冊封為和碩恪靖公主。固倫恪靖公主下嫁喀爾喀蒙古之後,作為清王朝與外藩蒙古的紐帶,為民族團結作出了巨大貢獻。因為與清世宗關係融洽,雍正元年,被岳父清聖祖降為多羅郡王的敦多布多爾濟又重新被舅兄清世宗晉封為了和碩親王。次年,固倫恪靖公主也被從和碩公主正式晉封為固倫公主。固倫公主是皇帝嫡出女兒的封號,通常皇后之女才能獲得,皇帝庶出的女兒受封固倫公主是特殊恩典,可見清世宗對自己這位妹妹和妹夫的表現還是相當肯定的。



但是,在中國古代,嫁出去的女就是潑出去的水,固倫恪靖公主的榮光與她的生母小郭絡羅氏無關。因為沒有兒子養老送終,小郭絡羅氏註定了不能像她姐姐那樣在兒子府中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史籍關於小郭絡羅氏的結局沒有任何記載,年哪一年去世的都不確定。想必是和其他無子的太妃、太嬪們一樣,在“皇家養老院”(即慈寧宮、壽康宮、壽安宮、英華殿等后妃養老建築群)裡孤寂終老了……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宜妃(?―1733年)郭絡羅氏。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保之女。宜妃之父為駐防盛京(瀋陽)的正三品武職,掌盛京內務府關防印,職務在康熙帝諸妃中頗高。有一妹為貴人,同為康熙帝后宮,生第六女固倫恪靖公主。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冊郭絡羅氏為宜嬪,“聖祖甚愛之”,那個時候郭絡羅氏尚未有生育,就被封為嬪位,是後宮皇后貴妃以下,最早被封為一宮主位的妃嬪,可謂聖眷優渥。宜嬪自封嬪之後,一直住在西六宮的翊坤宮,就是華妃涼涼住的翊坤宮哦。

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二月初四,生皇五子胤祺。他的這個兒子還不錯。康熙評價此子心性甚善,為人敦厚。康熙四十八年晉封為和碩親王,賜號為恆親王。雖然自己的弟弟胤禟得罪皇帝,但是雍正皇帝對於胤祺的評價還是很不錯的。雍正十年閏五月十九日丑時薨,年五十有四,賜祭葬如典禮,諡曰溫。雍正十二年立碑勒銘,稱其“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幸虧有這個兒子,她晚年還能出宮養老。

胤禟

康熙二十年十二月,晉封為宜妃,在四妃中居位第二,僅次於惠妃。康熙二十二年,生皇九子胤禟。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生皇十一子胤禌(早夭)。

盛京故宮

康熙曾經出巡盛京,雖然沒有像電視劇中帶著宜妃,卻曾經二次住進宜妃父親的家宅,可以看出對郭絡羅氏家和宜妃的寵信;康熙出征在外時,還會寫信給宜妃報平安,也會給宜妃帶一些外面的特產回來,雖然這些都是普通人家慣見的小事,然而對於康熙而言,對自己的妃子如同尋常夫妻一般寵愛,就顯得彌足珍貴了。所以《清史稿》記錄康熙對宜妃“聖祖甚愛之”,再《永憲錄》中也記載康熙對宜妃“眷顧最深”。

宜妃是康熙朝早期寵愛的四妃之一。但是好日子總是有個頭的。宜妃是雍正帝政敵胤禟生母,在康熙末年發生的九王奪嫡事件中,牽扯頗深。為雍正皇帝所忌刻。

右邊那個就是宜妃

在康熙皇帝的葬禮上,宜妃正值重病,無法行走,著人用四人軟轎抬轎出席,被雍正皇帝發諭申飭: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上諭: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今朕新即大位,凡事遵循典制,率由舊章。當年皇太后見太皇太后禮,何等整齊嚴肅,眾母妃皆所睹悉。今聖母皇太后慈善謙遜,念舊情殷,不遽另行大禮,是聖母皇太后之禮。朕仰承聖母皇太后之意,盡心敬侍眾母妃,是朕之禮。大事方出,朕悲痛切至,心神恍惚,儀文所在,未曾傳知。但眾母妃自應照前遵行國禮。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挾腋可以行走,則應與眾母妃一同行禮,或步履艱難,隨處可以舉哀。乃坐四人軟榻在皇太后前與眾母妃先後攙雜行走,甚屬僭越,於國禮不合。皇考未登梓宮前,倉猝之際,宜妃母妃見朕時,氣度竟與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國體。此等處,爾總管理當稟阻,乃並無一言道及,亦難免罪。朕若不傳,恐於國體乖違,所關重大。自傳之後,若仍前不改,定按國法治爾等之罪。

大概意思就是:我今個當了皇帝了,禮儀制度不改。當年我媽媽見太皇太后的時候,處處遵循禮儀,你們都看在眼裡了。我媽媽好性子,念你們姐妹一場,不讓你們行大禮,這是我媽媽仁義。我聽我媽的,不跟你們使威風。但是你們也要自覺一點。就比如說宜妃(直接點名),你不是病的昏迷不醒了,用人攙扶還是能走的,應該和大家一起行禮,居然坐著四人轎子就來了(你哪怕推個輪椅來,我也不罵你),實在是僭越(宜妃確實有驕嬌之心)。宜妃跟朕說話的時候,看那架勢跟自己就是皇太后一樣(怕是奪嫡之事,宜妃牽扯進去了),全然沒把我當回事。(接著就找主管喪事的官員,警告他們好好管理,殺雞儆猴。)

翊坤宮

從宜妃在先帝喪禮上,搞特殊化這種行為來看,她平常怕是做慣了的,德妃忍辱久了,是個老實人。住在翊坤宮裡的沒有一個省油的燈啊。

那當時宜妃為什麼敢搞這個特殊呢?是當時的情況使然。宜妃一方面是康熙皇帝最寵愛的妃子,自己又有兒子。當時康熙皇帝的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三位皇后都已經去世。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在康熙朝沒有封號,只是因為是十三皇子的母親,在雍正朝追封的。敦怡皇貴妃瓜爾佳氏和愨惠皇貴妃佟佳氏在康熙朝也沒有什麼地位,也沒有孩子,因為他們曾經撫育過乾隆皇帝,後來追封為皇貴妃的。剩下的就是惠宜榮德四妃,惠妃的大阿哥在康熙四十七年就被圈禁了,所以地位大不如以前。最尊貴的妃子就是宜妃了,所以她覺得自己特殊,她的兒子想子憑母貴,有了當皇帝的心思,這樣也就不難理解宜妃的所作所為了。不過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老皇帝沒有了,禮法總是要有的。該低頭時,且低頭。

就這樣宜妃就把雍正皇帝得罪了。宜妃身邊的侍從成為新皇帝監控的重點。九阿哥胤禟在九王奪嫡失敗後,處處被排擠。雍正帝以遵循舊制,派遣王公往赴軍前為名,將胤禟發遣西寧。胤禟託故數請緩行,未準。與母親在翊坤宮辭行時也受到嚴密監控。胤禟本人卻對前景尚存僥倖,甚至盲目樂觀。他從駐地秘密與胤禵、胤??等人通信。與胤??的信內,有機會已失,追悔無及之語。胤??沒有按照事前約定,閱後立即燒燬信札。

雍正元年(1723年)宜妃遷居兒子胤祺府邸。

雍正王朝劇照

雍正二年(1724年),查抄胤??府邸時,此信被發現,遂成為胤禟的罪證之一。

雍正三年(1725年)初,雍正帝以胤禟縱容下人,騷擾民間為由,命都統楚宗前往約束。胤禟得知楚宗抵達,未照接待欽差大臣之例,出迎請安。雍正帝得聞,怒不可遏。在欽差大臣前,胤禟不減凌傲之氣,實際上卻色厲內荏。他背地裡對穆景遠抱怨:“與其這樣揉搓我,比拿刀子殺了我還利害。”這種表裡相悖之態,實不明智,是其缺乏遠慮,好感情用事的性格使然,也為數月後被革去貝子,提供了口實。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胤禟被革黃帶子,削除宗籍。三月,其名被雍正改為塞思黑,意為討厭之人。他的兒子們也被分別改名,所用之字俱為貶義。四月,胤禟身縛三條鐵鎖,由楚宗等押解赴京。據稱,其一路“無改悔戒謹之意,談笑如常”。或因終得進京,仍抱僥倖之念(覺得自己母親依然有勢力吧)。中途奉旨,留住保定,五月十五日抵拘禁地。當被押入四面加砌高牆,重兵把守的囚室時,胤禟始露震驚之色,一再要求直隸總督李紱及楚宗等人代其陳奏,均遭拒絕。又向看守索要桌子一張,未給。雍正帝特降旨李紱:“除下賤飲食”以轉擁送人外,“一切筆、墨、床、帳、書、字、便冰一塊,湯一盞”,亦不得給予。時值酷暑,牆高房小,胤禟鐵鎖在身,手足拘禁,時常昏迷,其家人用冷水噴漬,逾時方醒。胤禟在備受煎熬,徹底絕望中,度過人生最後時光,歷時三個半月,圈禁而死。享年四十三歲。乾隆間恢復原名、宗籍。

雍正帝及日後乾隆帝在尊封先朝妃嬪為太妃時,都將宜妃排除在外。

雍正十年(1732年)閏五月十九,長子胤祺病死。雍正十一年癸丑八月二十五日,宜妃薨。乾隆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入葬景陵妃園寢。就這樣宜妃風光了半生,最後的結局卻是草草收場。




執筆寫春鞦


題目中所提到的郭絡羅氏是康熙帝的妃嬪——貴人郭絡羅氏。

康熙貴人郭絡羅氏,滿洲鑲黃旗人,是佐領三官保之女,宜妃的妹妹。跟姐姐宜妃境遇不同的是,她入宮僅是沒有封號的庶妃,也不受寵。但她還是在康熙十六年和二十二年時,為康熙帝誕下兩個孩子: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生皇子胤礻禹,可惜胤礻禹早夭。

跟姐姐宜妃享受恩寵的一生一比,郭貴人的一生平淡無奇,連何時死去都未有留下記錄,反而她的女兒固倫恪靖公主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康熙三十六年郭貴人之女受封和碩恪靖公主,並下嫁敦多布多爾濟。公主下嫁後,喀爾喀諸部沒有再起內訌,促進了蒙古各部與內地的文化交流,真正行使了皇朝在蒙古的監國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