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平市眾埠鎮一青年獨自扛起整個家

當年:樂平眾埠青年獨自扛起整個家

如今:老母安康兩兄弟成才

乐平市众埠镇一青年独自扛起整个家

徐長明與母親

乐平市众埠镇一青年独自扛起整个家

四弟徐長林與母親

乐平市众埠镇一青年独自扛起整个家

徐長明的五弟徐長貴

乐平市众埠镇一青年独自扛起整个家

工作中的徐長貴

訊(袁溢濤)20歲出頭,對於尋常人家的孩子來說,或許還在大學裡求學讀書,或許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求個溫飽。而對於近30年前的眾埠鎮葉水橋村村民徐長明來說,卻意味著要獨自扛起整個家!因為,在他的身後,有一大家子人依靠著他:患胃癌的父親、只能簡單勞作的母親,還有兩個正在唸書的弟弟。

這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日子本來就過得緊巴巴的的。大哥結婚後就分了家,二哥19歲那年病逝,大姐、二姐都很早就遠嫁他鄉。1967年出生的三兒子徐長明,10歲就開始放牛、做工,一直是這個家中最懂事的孩子。而在1990年,這個家卻遭受了最沉重的打擊:徐長明的父親患了胃癌。當時,四弟徐長林正上大學,五弟徐長貴仍在讀高中,在這樣艱難的日子裡,23歲的徐長明開始用瘦弱的肩膀獨自扛起了整個家。

回憶當時的困難,徐長明唏噓地說:“那時候生活真的很難,我一個人種一家人的田,加上打零工,一年也掙不了多少錢。父母不忍心看我這麼苦,都勸我和別人家孩子一樣,結婚後早點分家,去過自己小日子,讓兩個弟弟回到家裡幫忙。”可徐長明沒有絲毫猶豫便回絕了父母,僅讀了3年書就開始務工的他卻非常懂得知識的重要,他毅然決定,自己再苦再累也要供養全家,讓兩個弟弟通過上學改變貧窮的命運。可他的決定,卻遭到了父母及丈母孃的反對,甚至五弟徐長貴都萌生了退學回家幫忙的念頭。於是,徐長明趁著過年一家人聚到一起,當著大家面宣佈:自己原先打算單獨做房子,現在不做了,攢下錢來全力供兩個弟弟讀書。

為了讓弟弟能夠在學校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從原先四弟後來五弟到縣城上高中的7年時間裡,無論颳風下雨,也無論烈日炎炎,徐長明騎著自行車扛著大米,來回奔波100多里為弟弟換糧票。7年時間裡,他來回送糧的騎行里程相當於從樂平到上海四個來回。“那年冬天,我騎車去樂平中學給讀高中的五弟長貴送米,結果發現他的棉衣被別人偷了,凍得直髮抖,我看了差點掉眼淚,馬上脫掉身上的棉衣給了他,只留一件單衣回來。”徐長明說起那時候的苦日子,眼眶都紅了。然而因為高考時身體不適,五弟長貴當年沒能考取大學,回家後不敢進門。徐長明看到獨自在院子裡垂頭喪氣的弟弟,沒有一絲責備,反而鼓勵他說:“繼續考一年,哪怕砸鍋賣鐵也要供你復讀!”在他的鼓勵下,長貴在第二年順利考取河北地質學院,畢業後考取中國地質大學研究生,後來還獲得該校工學博士學位。

徐長明多年的辛勞付出沒有白費。靠他供養讀書的兩個弟弟發奮努力,都成為了在各自領域有所建樹的人才

。四弟徐長林,畢業後經過艱苦打拼,如今成長為恆通評估合夥人,重慶公司總經理、重慶市政協委員、市黨外知識分子常務理事。

五弟徐長貴更是學有所成、榮譽滿身:博士、教授級高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首批資深勘探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沉積學會委員。作為主要發現人,先後發現21個油氣田,向國家提交探明石油地質儲量9.5億噸油當量,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工作近20年,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14次以及中國青年地質科技金錘獎、黃汲清青年地質科技獎、全國能源化學系統“五一”勞動獎章、首屆“加油中國•傳承鐵人”年度人物、中國海洋年度人物等獎項。他帶領的團隊獲得“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在人民大會堂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他的事蹟被《工人日報》作為“身邊的大國工匠”進行專題報道。

儘管都已事業有成,但說起自己的哥哥徐長明,這兩個弟弟異口同聲:“沒有哥哥砸鍋賣鐵撫養我們,別說成才成名,說不定都餓死了!”但徐長明卻說:“這個家能扛過來,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更感謝我的老婆。這麼多年她跟著我吃苦受累,從無怨言。”

徐長明的孝也是遠近聞名,他做到了許多家庭女兒都可能做不到的無微不至,無論大病小病,他都陪護在母親身邊。怕母親一個人無法照顧自己,他將母親接到自己家住;怕母親滑倒,他細心地在家中鋪滿了防滑墊,對母親的各種願望也是言聽計從。

看到兩個弟弟都很懂事、很爭氣,徐長明感到很欣慰。每年弟弟們都會寄錢給他,讓他不要再做工夫了,但是他就是閒不下來。他說:“當了一輩子農民,一天不下田,我就渾身不舒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