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天路”鐫刻青春——Z6811次列車見聞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記者 樊永濤 攝影報道)

翻開日曆,不知不覺間青藏鐵路開通已近13年。

過去,“唐古拉,伸手把天抓,人在雲霧中,飛鷹在腳下”,一句民謠可知青藏鐵路築路之艱難。

現在,換一種視角,我們來說與年輕有關的“天路”故事。

4月25日,凌晨3時12分,格爾木火車站,一聲火車汽笛長鳴,讓我睏意全消,此行採訪的“目的地”——Z6811次列車(西寧——拉薩)來了。

走過格爾木車站長長的進站通道,列車長周軍已等候在列車旁。“快休息會兒,明早再採訪,列車從格爾木就要供氧,我先去巡查車廂。”安頓好我們後,拖著疲憊的身子,周軍回到了工作崗位。

记者手记:“天路”镌刻青春——Z6811次列车见闻

進藏列車正在翻越唐古拉山脈

3時45分,列車滿載乘客從站臺緩緩駛出,朝拉薩方向行進。拉開窗簾,城市霓虹漸行漸遠,最終匯成一個亮點,我自問,行駛在無數建設者們拼搏奉獻的青藏鐵路上,此行,我又能從中找尋到些什麼?

想著問題,毫無睡意,踱步在車廂中。在軟臥車廂遇到了正在值班的乘務員張菁,她手捂小腹,趴在車廂邊凳小桌板上,看上去坐立不安。她怎麼了?是高原反應了?這麼晚了還沒休息?一連串問題從腦海中拋出。

“我,我沒事,就是身體不舒服,趴一會兒就好了,列車駛入高海拔地區了,我得在這守著,萬一有乘客發生高反,我也能及時處置。”說話時張菁臉上沒有半絲血色,十分痛苦,安慰幾句後,我便回鋪休息。

清晨陽光初現,列車已行駛至可可西里。正如《青藏高原》這首歌唱的那樣,“一座座山川相連”,天高雲淡,景色壯美。青藏鐵路與青藏公路在這裡並駕齊驅,藏羚羊、野驢或覓食或狂奔。

繼續南行3個小時左右,神秘的可可西里在身後漸行漸遠,列車駛入了此行海拔最高點——唐古拉山脈。

记者手记:“天路”镌刻青春——Z6811次列车见闻

為緩解緩解旅客身體不適和車廂氛圍,每一列進藏列車都會進行文藝節目表演。圖為Z6811/2列車2組乘務員正在為旅客表演印度舞。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的列車即將經過世界鐵路之巔唐古拉車站,乘務員們為大家準備了幾個精彩的文藝節目,10點30分左右在6號車廂為大家表演,歡迎大家前來欣賞……”一則廣播打破了車廂內的寂靜,乘客們紛紛往6號車廂走去。

原來表演節目是每一列進藏列車都會進行的項目,目的是經過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車站時,緩解旅客身體不適和車廂氛圍。

第一個節目是舞蹈《青花瓷》,婀娜多姿的舞蹈引得乘客陣陣喝彩,我分明發現,其中之一表演者就是昨晚身體不適的張菁。此時的她,身體情況明顯好轉,但眼中滿是疲憊。

值了一個夜班,第二天還在為乘客表演節目,她們的工作真辛苦。我的心中百感交集,於是將目光投向車窗外,行駛的列車將唐古拉山脈從中分隔開來,兩旁是延綿不絕的座座雪峰,只有枯草和犛牛,倔強地生存在此地。

車內歌聲四起,車外寒風凜凜,一個個節目過後,我們不知不覺間已然翻過了唐古拉山,進入了西藏地界。

與Z6811/2列車2組成員的交談是在狹長的餐車進行的,最初的氣氛很是愉悅,年輕的乘務員們興致勃勃,為我們說起那些發生在班組的故事。

“我們的班組很年輕,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副車長張俊芳率先說道。

“我們的工作無非就是擦、抹、擺、放,發車前疊標準軍被,擦乾淨洗漱間水漬,打掃衛生間,都是細節工作,一套流程下來,要6個小時。你看,不用去健身房,我們都有肌肉了。”乘務員於婷婷接著說。

“我們都很年輕,剛剛參加工作不久,我喜歡這裡半軍事化的管理,能學到一些東西。”乘務員官曲多傑喊道。

……

你一言,我一句,起初車廂裡的氛圍十分融洽,但當白姍講完下面這個故事後,年輕的乘務員們都沉默了。

Z6811/2列車屬於長線路列車,沒有隨車保潔,車廂裡的所有工作都需要乘務員一個人完成。今年3月,白姍就遇到了這樣一位“難纏”的乘客。

進入西藏的乘客都要填健康卡,以防意外發生。在收卡中,白姍發現,有一位乘客遲遲不願上交,她當時心想,這位旅客應該有心理負擔,於是過了7個小時後,白姍去收卡時卻聽到了這樣一句話,“著急啥?填完就給你,別站這,看見你就煩。”

乘客一說完,委屈的眼淚從白姍眼中滑出,她驚慌失措,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接下來該怎麼做,待收到卡後,白姍躲進了乘務室低聲哭泣……

1998年出生,工作不滿2年,但這種事白姍已經習以為常,雖然車廂裡有難對付的乘客讓她糟心,可也有感動的事令她欣慰。

由於海拔高,行進中的列車上,乘客經常會發生高原反應,前不久,白姍看到一位老人從西寧上車後,一直睡在臥鋪中,詢問時,老人一直說自己沒事,她放心不下,又接二連三的去問老人身體情況,但老人依舊說自己只是有些頭疼,身體無大礙。

看到老人面色發黃,白姍確定了,老人出現了高原反應,急忙聯繫隨車醫生,救治了老人。剩下的路途中,老人一直說謝謝說個不停,看著老人慈祥的笑容,白姍得到了一份釋然,工作有苦有淚,有歡笑,做事不需要人人都理解,但要盡心盡力,更需坦坦蕩蕩。

记者手记:“天路”镌刻青春——Z6811次列车见闻

工作之餘,白姍總會欣賞車窗外的風景。

白姍說,為什麼要說這樣一件事,因為走西藏的列車上,老人居多,看到他們就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他們倆一輩子沒出過遠門,以後要是出去旅遊,坐火車時,遇見對他們好的乘務員,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白姍講完故事後,大家集體沉默了,有的人低下了頭,有的人把目光投向車窗外,有的人紅了眼眶。

張俊芳為了打破這種局面,朝乘務員惠婕妤所坐的方向說到,“婕妤,要不你講講一個人看煙花的故事吧。”

惠婕妤只有19歲,一個“零零”後,剛剛工作不足一年,雖然身著制服,也難掩臉上的稚嫩。今年的除夕夜,惠婕妤是在車廂中和同事一起度過的,雖然有說有笑,但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渴望回家過年,惠婕妤也是。

除夕夜11點,列車停在了西寧車站,惠婕妤拒絕了同事的邀請,獨自回到了職工公寓。家在寧夏石嘴山的她,根本無法趕回去,只能通過視頻電話,與正在團圓的家人一一說話,送上祝福。掛斷電話後,一種落寞感隨即席捲心頭,當看到窗外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惠婕妤迅速穿好衣服,走上街頭,在夜空閃爍的城市,一個人看滿天煙花。

第二天,同事們知道這事兒後都說惠婕妤“傻!”,但所有人都明白,鐵路工作就是這樣,有人團圓,就會有人堅守崗位,看著萬家燈火,那一刻的惠婕妤的內心是開心的。

張俊芳為緩解氣氛告訴我們,這種事對於鐵路人再正常不過了,不僅在節假日不能與家人團聚,在平時與家人在一起都成了奢求。張俊芳的丈夫也是鐵路職工,近幾個月,她總是與丈夫“擦肩而過”,丈夫休息時,她在上班,丈夫好不容易休息,而她又在去拉薩的路上。

面對一些無理取鬧的乘客,年輕的乘務員們都能忍,但常年在火車上,他們最思念的就是遠方的家人。

“周車,今天能不能請個假,我,我生理期到了,實在是疼的受不了……”在發車的當天早晨,周軍接到了乘務員張菁這樣一個電話。怎麼辦?兩節軟臥車廂就剩下張菁了,她一請假,就沒人了,“張菁,忍一忍吧,實在是沒人了。”周軍“狠心”拒絕了張菁,在上車前特意去超市為她買好了紅糖水和生薑。

上車後的張菁一邊忍受腹痛,一邊工作,對於“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崗位,她無法鬆懈下來。實在忍受不了,就趴在桌子上歇會兒,從下午3點,到第二天清晨6點,張菁堅持了15個小時,僅休息了3小時,為了不耽誤給乘客表演節目,張菁又打扮好自己,在翻越唐古拉山途中,為乘客表演了精心準備的舞蹈。

當我問張菁,夜間為什麼要獨自坐在邊凳上時,她卻說,值夜班時不能睡在空鋪上,只能呆在不足一平方米的休息室裡,夜裡列車駛入了高海拔地區,守在車廂過道,乘客有身體不適,自己也會第一時間知道。

“身體一不舒服就會很想家。” 22歲的張菁家住格爾木,從過完年她就沒回過家,列車每次都會經過格爾木,但她每次都回不去。上車前,張菁和母親閒聊了幾句,說自己很想家,好幾個月沒見過父母了,母親從言語中感覺到女兒的思念,執意要在當晚上站臺看看她。列車抵達格爾木車站時凌晨3點,為了讓母親不在凌晨受苦,張菁婉言拒絕了。

“我真的很想家。”張菁想哭出來,但眼淚卻在眼眶裡打轉,在她拒絕母親的時候,她學會了堅強,學會了獨自面對。

记者手记:“天路”镌刻青春——Z6811次列车见闻

車窗外的措那湖

看向窗外,列車正行駛在青藏鐵路沿線最著名的景點之一的措那湖,湖水清漪,明鏡一般倒映著藍天白雲,遠處的水鳥嬉戲,一切是如此的安祥、聖潔。

“孩子們很辛苦。”“這群孩子太小了。”“20出頭的年紀,他們也不容易。”……在交談中張俊芳經常這樣形容和他搭班的同事們。 4月17日,乘務員海華因身體不適引起了高原反應,但她並沒有告訴其他同事。

夜間11點,張俊芳跟往常一場在車廂內巡查,接下來發生的一幕讓她很是心疼。海華坐在邊凳上,因頭痛難耐,不斷用頭撞著車廂玻璃,寂靜的車廂內,咚、咚地撞擊聲格外刺耳,怕吵醒旅客,海華又用手捶打自己地腦袋……車廂裡雖然有氧氣供應,但在高海拔,因身體差異,總難避免部分人會出現高原反應。

乘務工作會接觸到各行各業的人,除去工作辛苦,年輕的他們也很享受這份工作帶來的點滴溫暖。

4月6日,兩位特殊的遊客來到拉薩站臺,手拿印有“情繫旅客暖千里,遍灑愛心鑄天路”的錦旗,送給了周軍和他的班組。一面錦旗,讓班組成員很意外,但也說明他們的工作得到了乘客認同。

不久前的3月23日,乘客羅明明和他同行的12人乘列車前往拉薩,由於全團平均年齡較大,初上高原身體各種不適,頭暈並且嘔吐,期間,張菁第一時間發現旅客的危急狀態,聯繫了周軍,並立即告訴了隨車醫生。並和其他乘務員準備好了溫水、毛巾,不斷為乘客按摩緩解身體不適,四個多小時後,12名老人擺脫了高原反應。

记者手记:“天路”镌刻青春——Z6811次列车见闻

列車抵達拉薩後,Z6811/2列車2組全體合影。

火車一路向南開,下午5時,終於達到了目的地拉薩,滿車廂乘客皆大歡喜,整理好行李後,大步朝站臺走去。但Z6811/2列車2組成員的工作卻沒有結束,整理好床鋪和清潔車廂衛生後,他們站到了車廂門口,等待著“新”一波乘客登車檢票。

一小時後,列車朝西寧方向緩緩駛出,遠處的雪山連綿起伏,有了雪山的襯托,夕陽的顏色顯得更加靚麗。“這是一條神奇的天路,把我們帶到人間天堂……”耳邊傳來歌曲《天路》,顧不上看車窗外的風景,顧不上休息,張菁、惠婕妤、白姍、於婷婷、官曲多傑等乘務員開始了新一輪的服務工作,忙碌而富有朝氣,嫻熟而不失仔細

行駛在青藏鐵路上,整個班組煥發著一種青春力量,這種力量鼓勵著他們去堅持,去努力,去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