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莆田妈祖文化

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

“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莆田妈祖文化

妈祖姓林名默。她是一位普通的渔家姑娘。林默幼时聪明颖悟,胜于姐妹,八岁入塾师读书,勤学强记且过目成诵。

她年小志弘,不满封建婚姻,立志不嫁。自小钻研医道,妙手回春,教人防疫消灾。

她性情和顺、热情,排难解纷,行善济世,均乐事为。

传说林默二十八岁时,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后人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她升天为神,专门到海上抢险助人去了。

“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莆田妈祖文化

此后妈祖经常显灵,乡亲亦时常见她于山岩水洞之旁,或盘坐彩云雾霭之间,或朱衣飞翔海上,常示梦显圣,救人急难,嗣后,乡里之人便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后人前来朝觐祭祀者络绎不绝。

妈祖一生奔波海上,救急扶危,济险拯溺,护国庇民,福佑群生,航海人敬之若神。死后,她仍以行善济世为已任,人们最终将妈祖奉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女神”。

妈祖牺牲之后,人们就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为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其目的仍是为了化育子孙后代弘扬民族精神

“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莆田妈祖文化

“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这是宋代状元黄公度的诗句;“但见舢舻来复去,密俾造化不言功”这是宋代学者陈宓的诗句;“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是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题诗。

以上这些名诗既是对妈祖精神的高度概括,同时又说明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这一民间信仰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人们以妈祖为缘,海峡两岸交流渐入佳境。而莆田市则通过丰富多彩的妈祖文化交流活动,如妈祖纪念庆典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海峡工艺品博览会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湄洲妈祖祖庙庙会等,强化了妈祖文化在两岸同胞中精神纽带作用,加深了两岸民众的情谊。

妈祖文化不仅推动了莆田两岸民间交流交往,更吸引众多台商到大陆投资兴业,推动两地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莆田妈祖文化

关于妈祖的传说有很多很多,但无一不是她热爱劳动、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妈祖的精神一直在影响着沿海人民,是沿海人民的共同信仰。而两岸人民也会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妈祖文化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