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口逐年減少,土地荒蕪嚴重,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西北孫玉厚


農村人口減少,土地撂荒嚴重是全國農村的普遍現象。國家提出的三農優先發展戰略也是看到了三農面臨的危機,致力於解決這一難題。國家的層面具體出臺什麼樣的政策現在我們農民還不得而知,我只能站在一個農民的視角,以農民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

其實農村並不是沒有想種地的人,只是因為農村的土地太碎片化,太分散,租種和流轉起來都很費勁。一家總共有不到十畝地卻要分出五六個田塊甚至七八個田塊。不管是肥料和糧食的運輸,還是勞動力的投入效率都相當的低,農資的使用也相當的浪費。一戶人家不願種田了,又沒有人來租種他的地,就只能撂荒了。如果能夠將一家一戶散碎的田塊合併到一塊兒田地裡面,勞動效率將會大大提高,經營管理也更加方便。這樣一戶人家所能種的地也就更多了,撂荒的情況自然會下降很多。


這可能就是最近國家提出的一戶一田的政策吧。其實這個政策落實起來難度是相當大的,那些人雖然外出打工不去種田,但是你要將它的田地作為自由田塊隨意調動的話,他們也是不樂意的。因為他們害怕把自己的土地調到肥力等級弱的地方會沒有人租種,或者租金很低。我認為要想徹底打消這些人的後顧之憂,只能是實現土地的自願有償退出,定出具體的價格,或者統一土地流轉的標準和價格。真正的落實了他們的農村資產變現的渠道,才能讓分散的,碎片化的田塊順利的合併。


另外,我覺得國家非常的有必要減少進口農產品適當的提升國產農產品的價格以鼓勵農民種田的積極性!現在一直低迷的量價和逐年上漲的人工費,已經擠兌的農業沒有了生存空間。再加上農業面臨的多重的自然災害和市場的不確定性,已經讓農業走到了危機存亡的地步。14億人的飯碗眼看就要保不住了。不管國家的GDP有多麼高,不管我們國家的工業有多麼發達,把飯碗端在別人的手裡都會面臨滅亡的危險!

連我們這樣的農民都能清楚地看到的事情,國家高層不可能看不到吧!農業這樣已經持續了四五年了,如果一兩年之內,在不轉折的話,離矛盾的激化也就不遠了吧!!!


三農666


問:農村人口逐年減少,土地荒蕪嚴重,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阿洪認為,土地荒蕪嚴重並不是農村人口減少造成的,應該是願意重地的農民越來越少。

首先,農村人口逐年減少是戶籍制度管理的根本原因。

國家戶籍制度改革後,豉勵有條件的農民將戶口遷移到城市,嚴格控制城市戶口遷回農村,所以農村人口只能出去,不能進來,必定會越來越少,這是城市化需求,也是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規劃的需要,農村人口越少越好,農村人口少了,農民才會從中受益。你想想,要是農村人口多,大家都掙搶農村僅有的點點土地資源和宅基地,從長遠來,對農民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土地荒蕪嚴重的原因。

1、靠傳統種地養不活一家人。儘管說種地不上稅,但由於種子成本高,化肥成本高,加上人工成本,自己種地真的不划算,很多人種一年不夠吃半年,加上種地風險也非常大,嚴重的幹焊和爆雨風災,都會對玉米和水稻造成大量損失,比如今年阿洪的老家,下了一場冰雹,農民一年幸苦耕種的油菜籽打得一乾二淨,農民白種一年小季,所以很多農民寧願出門打工也不種地。

2、農業保險制度不健全。很多農民種地即使為農業種植和養殖業買了保險,但真受災後,農民的損失依然很難得到賠償,讓農民種地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所以很多農民寧願拋荒出門打工也不願種地。

3、農業補貼發放不到位。農民種地本身就無錢可賺,國家對農業給予很大扶持,發放大量農業補助款,但真正種地的農民絕大多數領不到農業補貼,即使領到的也僅僅是一點點。大家都知道,糧食價格提不高,農民種地虧本,誰願意做虧本生意,農民也不願做虧本生意,所以,寧願出門打工,也不願在家種地。


再次,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土地荒蕪問題?

1、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土地合法流轉。對於不同地區農村,要因地制宜,根據各地方土地性質選擇種植有發展前景的經濟林木產業,地方政府要切實引導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真正為農民服務。要讓不願種地不想種地的農民將土地合法流轉出去,讓土地資源有效利用起來。

2、完善農業保險監管機制。引導農民種植業和養殖業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一但農民的種養殖業遇自然災害,要確保農民能夠足額獲得賠償,嚴格禁止利用農業保險欺騙農民。

3、國家應加大農業補貼扶持力度,特別是要對農業補貼的發放進行嚴格監管。上面政策是好的,一到下面就變了味,國家拔付了大量農業補貼款項,農民享受不到實惠,對我國農業發展是沒好處的。


總而言之,要想解決農村土地荒蕪嚴重問題,不但要讓農業種植養殖業有保障,而且要提高農業種養業的生產積極性,我們相信,只有讓農民種地得到實惠,土地荒蕪現象才不會發生。

感謝閱讀!以上是阿洪對問題的相關政策知識解答!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政策的權威性!喜歡阿洪文章的朋友,記得幫忙點贊、評論、轉發,關注農人阿洪,瞭解更多三農趣事。

農人阿洪


實際核查農村人口,哪些人口在農村種地,哪些雖然有農村人戶口,但以多年不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還享受著農村的土地,農補和直補,把土地歸還給在農村的實際人口,給在農村生存的年輕人分地,沒有年輕人的農村,沒有未來,出生的農村口給分地死去的把土地抽回,土地問題是農村最基本的問題,現今的中國農村現狀,還不允許把農村土地大面積收回國有,然後集中發包,但這是將來的方向,第二個改變農村環境,農村現在已經沒有多少樹木,原來的荒山荒坡和森林已變成耕地,導致現金,農村環境惡化,十年九旱,無地可種,是一種災難性的後果,中國糧食市場基本,和外國的糧食市場接軌,這就導致糧食價格不可能大幅度提高,這就要求國家開發特色農業,打造自己的非轉基因糧食品牌,我們中國人對轉基因產品還是排斥,第二,要降低農資價格,規範種子市場,規範農藥市場,不允許對身體有害的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其中,膨大劑已經嚴重影響中國水果的質量,不整治不行


颶風140797760


農村人口逐年減少,這是大勢所趨,也是達到農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不需要人為的去刻意解決。相反,城市戶口放開,正是為農業人口減少創造條件。

改革開放前,我國有9億農民。改革開放初期,為了能讓農業人口解決溫飽問題,實施了包產到戶,小農經濟,就是這樣形成了,也確實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

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步步深入,溫飽生活己經不適合農民的需要,農民也想提高生活水平,奔向小康。可是,由於人多地少,耕種面積不能和勞動生產力相適應,種那麼少的耕地,產出效益太低,永遠也實現不了小康。於是,具有先進思想的農民,決心放棄農業,進城打工,融入城市,尋求好的生活。

而另一方面,不改變人多地少,不改變小農經濟模式,就難以實施農業現代化。根據我國的耕地數量,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我國有一到兩億農業人口就夠了。因此,減少農業人口,引導農民融入城市,就是大勢所趨,農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以上情況,就是農村人口越來越少的根本原因。到目前為止,我國己有3億多農民融入城市。所以,沒有必要阻止農民進城,相反,應給予政策上的支持。放開城市戶口,就是政策支持。

至於出現土地撂荒,也是大批農民進城的結果。但從目前看,小片撂荒確實存在,但數量不大,不影響糧食生產安全。下一步,國家將採取政策措施,去解決這一問題。

農業現代化是一場革命,這場革命將改變我國農業的生產經營模式。儘管困難重重,但必須改革下去。否則,農業現代化就不能實現。


琿春徐飛768


農村人口逐年減少,土地荒蕪嚴重,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阿坤認為土地荒蕪的最主要原因是農民得不到利益好處,也就導致大量人口遷移去了城市,進而導致農村人口逐年減少。

如何解決土地荒蕪問題?

一,讓搞種植的老百姓有利可圖。

現在土地荒蕪的狀況在農村非常常見,因為現在搞種植,搞養殖根本沒有什麼利益可圖,天災人禍還會負債,就這樣的狀況誰種?

解決這件事還需要國家出面,不要太過多的干預市場經濟,一味地打壓糧食價格,這樣只會讓國家的土地繼續荒蕪,一味依賴進口糧食不能夠從根本解決問題,所以國家應該適當的提高糧食的價格,讓老百姓實打實的看到利益。

二,提高機械化率



雖然說現在種植糧食不像是二三十年前那樣一味的靠人工,但是還有不少地方沒有實現機械化,國家其實也一直重視這件事,近十五年種植業機械化也發展迅速,但是還遠遠沒有達到需求。

提高機械化種植率,讓農村種植更加的便利,能夠改變部分地區土地荒蕪的現象!

三,政策扶持承包制

因為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從集體種植改成了個體承包制,但是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現在應該搞大規模集中種植,農民可以將土地承包給個人或者公司,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還能夠帶動土地種植業的積極性,在相關政策的扶持下解決土地荒蕪問題也不成問題!



簡單總結

農村人口的減少和土地的荒蕪沒有必然的聯繫,農村人口的減少是時代發展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而想要全面解決農村土地荒蕪問題還需要考慮阿坤總結三個方便。讓種植業實打實的看到利益就能夠徹底解決土地荒蕪問題!

以上是阿坤對如何徹底解決農村土地荒蕪的看法!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


阿坤的鄉野


大量土地荒蕪關係國家命運,問題是老百姓說了不算。

糧食進口本身就不靠譜,一個人口大國,把自己的口糧交給別人風險太大了,一旦世界政局不穩或爆發戰爭就是要死人的的而且是很多很多。而且糧食有生產週期,不是說想要就能要。

發展經濟,城鎮化是必須的,國家完全可以取締種糧補貼,但凡荒蕪土地國家無代價收回,主動願意退出土地國家可以一次性補賞,收回的土地由公司性質運作。原因很簡單,每家每戶那一點地農民根本富不了,而且還需要照顧,在外務工心裡也不踏實,兩頭無法兼顧,如果是公司性質運作,土地面積大,機械化生產,管理成本低,長遠看是共贏,農民也不再為那一畝三分地求富憤不平,解放出來的勞動力迅速投訴市場,也加快了城鎮化進程。公司性質運作農田以量取勝,並且保證了國家的糧食安全,得到補賞的農民也可以無拘無束髮展實現自身價值。

當前的農村扶貧就如給白血病人輸血,根本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關鍵是自己造血,脫離土地的農民國家只需要給相應的政策,手裡有土地補賞資金,再有好的政策,城鎮就業創業就會拉動很大的市場。現行的經濟下行主要是城市和工業化進程,土地財政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其他行業取代土地財政還很難還有較長的路要走,轉型需要時間。釋放農村,完全可以讓我國經濟在經濟快車道上在跑二十年,再有二十年,中國製造,工業革命,市場成熟度完全可以並列達到國家,累的,不扯了。


起名高手


對農村人口減少,土地荒廢現象,這個問題好解決。一是合併自然村,使合併後的自然村達到伍千戶左右,這個村由於人口多,形成了小城鎮化,功能齊全,教育,醫療,養老,建築隊,商店,各種商業服務,供銷系統,農田合併整理成大片耕種(指平原地區)農機操作,對確權後的土地實行入股分紅,參加集體勞動記工分年底分紅,二是合併的住房蓋成排房,每戶二到三層樓房,在每戶規定宅基地範圍內可有一個小院子,如果個別戶人口多可自行向上接蓋一層,三是每戶要有一二分自種菜園,對養家禽家畜類也可自行結合進行小型化養殖,四是有條件可搞一些集體農產品加工廠。五是要保証電力,水利資源暢通到田地間,有水才能有經濟作物種植,才能有較高的經濟收入。六是要國家資金投入扶持,絕對選好清政廉潔有能力有集體思想一心走集體道路共同富裕的班子,選好試點進行面上推廣。


石榮作


知道從美國、巴西進口大豆劃多少錢一公斤嗎?進口的價格低到你不得不放棄自己生產。不單單大豆是這樣,其他農作物成本到市場交易價,基本是無利潤空間,若想讓農民安心回鄉種田,只有兩種方法:1加大種糧補貼;2提高糧食收購價格。顯然,目前是不現實的:1國家糧食儲備己滿足;2糧食市場早就放開(價格由市場決定);3全民糧食問題基本解決,國家為了鼓勵農民不要放棄農田,取消了農業稅,對種田的還出臺了一系列補助,不過,這些優惠根本無法滿足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不能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再說,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己經取代以農為主的農耕時代,特別是這幾年城市化建設的加快,從解放初的20%城市率發展到現在的60%,說明雖然農村土地還是比較廣大的,但是依靠土地農耕的農民在逐漸減少,因為城市是以人口來支撐的。

年齡稍大的會想到自己的"根"還在農村,其實除了宅基地上"簡陋"的幾間房子是你的,"一畝三分地"還是國家的,想一下,你們的下一代有誰還想回到農村的,說農村將來會有多少"好處",完全是主觀想象。將來的農村不再會有三五成群的農莊,只會看到成片寬闊的農田,也看不到"以前老農民"形象的人,只會看到駕駛農機在田野上的"農業工作者",農村裡不再有"責任田"的說法,只有為"農場主"打工的農產業工人,當然你也可以成了"農場主",因為那個時代"農民"已經不是沒有文化的代名詞,會有成批農業專業的大學生到農村裡去搶"農民"的飯碗,讓還想著靠"一畝三分地"生活的"農民"失業,不過,不要太緊張城市裡有很多服務行業還是能容納你的,人說你"農民",你可以把他當作臨時工,所以也不要考慮將來回到農村怎麼辦,"天無絕人之路"適者生存。


江馳也


耕種土地的收益不去進城務工,所以從成本上勞動力市場轉移陣地是正常的,就算是機械化作業水平再高土地再多規模量再大產量表現極好也是虧損,因為糧食價格受制於市場價格低廉的因素還是虧損!

方法一是提高土地流轉,把大量土地集中到有資本市場參與的農業開發公司當中,集中耕種,集中管理!

方法二是停止一些常用糧食的進口把價格補貼到國內市場

三是調整產業結構,不適合種的品種,價格不高的品種,產量不高的品種,可以由市場信息決定,市場需要什麼,稀缺什麼就給種什麼的種植模式

四是農業技術部門積極開發新產品項目提供技術後盾,


硯逸善齋文苑


農民回答

隨著時代的變化農村人口越來越少,老年人囗越來越多,勞力越過越小,土地荒現象越來越嚴重,今後農村的田何去何從,但也不要擔心,車到山前必有路,一是土地輪換制種植一半長糧一半息著,提高單產空間,二是外出務工人員,農忙時回鄉種田,農閒時外出務工,農民曆來不會把田放荒的,那怕廣種薄收也要種的,三是動員閒散勞力集中耕種,專人管理,四是有農業專業合作社,可接納無勞力戶的田入股,由集體耕種,五有承包大戶來承包個人無勞力農戶田種植,解決土地荒蕪現象,六是農村現代化,機槭化種田耕,插,播,收,運全用機槭化,不知省多少勞力,總之,農民總有辦法來種田的,不讓土地撂荒的,

農村造成拋荒的根源何在,主要是國家政策放鬆所引起的農村人進城打工,鼓勵農村人進城買房,鼓勵農村人進城落戶,你說農村人進了城,這不是國家政策惹的禍。

總之,不要害怕船至橋頭自會直,前面筆者提了六條建議,條條適用,隨便挑選就是了。解決的辦法,提高糧價,降低成本,加大種田補助,調動種田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