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長勝東派出所:“絕活”接地氣 服務貼民心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溫暖的小故事 動人的愛民情

——烏魯木齊市長勝東派出所服務群眾記事

內容提要

■成立於2014年的長勝東派出所,接到的警情80%以上是救助類、矛盾糾紛類。

■派出所民警掌握了各種管用有效的新技能,幫助群眾解決了大問題。

■走群眾路線,為群眾辦實事,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4月15日一早,從烏魯木齊市城區沿著216國道驅車20多公里,記者來到位於南郊的烏市公安局沙依巴克區分局長勝東派出所。城區溫暖的春風越往南越“狂野”,呼嘯的大風陣陣襲來,派出所辦公室的門窗不時“嘩嘩”作響。就在這個遠離城區的地方,派出所民警充當起了消防員、交警、“馬伕”“羊倌”等各種角色,他們用服務群眾的實際行動,暖了民心,聚了民心。

“風中凌亂”的場景最動人

城鄉接合部、“偏遠散”是長勝東派出所轄區的特點,隨著城南的發展,這片區域成立了3個街道辦事處(今為片區管委會),長勝東派出所於2014年成立。

對於“偏遠”,記者體會頗深,因為沿途沒有見到出租車,只有1趟公交車途經此處。關於“散”,泉臺子社區警務室民警張麗每週走訪在荒山綠化林帶居住的阿不都熱合曼一家,單程就有5公里。

“轄區治安狀況良好,我們強化安全防範宣傳和各項防範措施落實,接到的警情80%以上是救助類、矛盾糾紛類。”長勝東派出所所長楊愛軍說。

大風是給老百姓生活添亂的“惹禍精”。“派出所剛成立時發現農區群眾有燒荒的習慣,容易引發火災,也汙染環境。”楊愛軍說,民警走家串戶進行防火宣傳,如今這種現象已經杜絕,但零星火災還是會出現,最近的消防隊趕來要跑十幾公里,派出所通常是最先到達的滅火力量。民警拿著滅火器先期處置,邊滅火邊疏散人員,保證火場沒有人員滯留,沒有危險物品,再設立警戒帶。

今年3月30日,轄區一個彩鋼房因施工人員操作失誤引燃了苯板,派出所民警範小亮和巡防隊員王相坤巡邏經過時發現火情,毫不猶豫衝進火場疏散人員、組織滅火,把易燃物品搬離現場。火被徹底撲滅後,他們因吸入過量有害氣體被送往醫院救治。

記者採訪時,範小亮和王相坤已痊癒出院,“再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還是會衝上前!”他們說。

九級、十級大風來時刮斷通信電纜,民警們在路兩邊架起電纜以防車輛碾軋,等待搶修人員到來。這樣“風中凌亂”的場景很狼狽,也最動人。

楊愛軍介紹,轄區的烏奎連接線、216國道和鄉村道路有六七處路段冬季常發生“風吹雪”,過往車輛報警求助,110指揮中心首先派警到派出所,民警第一時間出警救援,剛剛過去的冬天就接到了好幾起這樣的警情。

“各種技能”很管用

“風吹雪”救援,民警用的是“笨”辦法——用鐵鍁挖車。往往在過腰的積雪路面挖出被困車輛後,他們自己開來的警車也被雪埋了。“救完群眾救自己。”派出所民警趙峰撓頭說。

民警們的追蹤技能經常用在走失的牛羊上,套馬、趕羊、抓雞……這些“絕活”接地氣,透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

2015年的一天,轄區居民許建國打來電話報案:家裡的99只羊被偷走了。民警立即出警,發現羊圈門開著,沒有撬過的痕跡,懷疑是暴雨大風天氣所致。

這群羊幾乎是這戶人家的全部家當,丟不得。當夜派出所全體民警出動,漫山遍野找羊。第二天中午,教導員李萬里在雅瑪裡克山上發現了那群羊,數了一下,99只,一隻不少,高興得跳了起來。趕羊歸來後,大家互相看著大笑——雨後泥濘路讓大家都變成了泥人。

居民如則·達吾提的17只羊,因在覓食途中被一隻狗對著吠了幾聲,就扔下主人狂奔而去,最終還是乖乖被民警趕了回來。

李萬里一次在烏奎連接線上撿到一隻尚未斷奶的小羊,放在村民家裡寄養,每天帶著牛奶去餵它,十幾天後找到了主人,趕緊送過去。

民警們還有找雞的經歷,居民養的41只珍珠雞也玩“失蹤”,那次也是全員出動,找到雞,趕回家,再一隻只幫著抓入雞籠,那場面挺熱鬧。

前陣子,民警趙峰和巡防隊員在巡邏時看到兩匹馬在公路上跑得正歡,大吃一驚。這事難不倒大家,因為巡防隊員中有哈薩克族隊員,他們趕緊就近買了繩子,開車追去。只見巡防隊員帥氣地耍起絕技,兩匹馬被繩圈套住牽出公路。馬主人被民警喊來時欣喜萬分,再三道謝後,牽馬回家。

派出所成立之前,所裡大部分民警都在城區派出所工作,在農區,他們掌握了各種管用有效的技能,幫助群眾解決了大問題,大家都挺自豪。

服務群眾最貼心

派出所成立伊始,是和街道辦合署辦公。小小區域打了隔斷,因為沒有值班室,民警就在大廳值班。如今,派出所依然與片區管委會一起辦公,兩間辦公室,所長和教導員各一間,是辦公室,又是宿舍,還是庫房。

“居民居住分散,離派出所遠,他們辦理戶籍、身份證業務等都由社區民警代辦,辦好了再送到居民家裡。”楊愛軍說,公安工作就是走群眾路線,為群眾辦實事,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如何做好防範電信詐騙等宣傳工作,民警有自己的辦法,他們盯著公交車站、停車場、商店、加油站,人多了就去發宣傳材料。“我們還和居民建立了微信群,有新的反詐騙提示就發給大家。”張麗說。

張麗的感受是,以誠相待就能融入居民中。社區居民阿不都·米吉提是從墨玉縣來這裡開紙巾加工廠的。去年一段時間訂單斷了,很發愁,張麗得知後多方聯繫,幫他接了一個大訂單,廠子又正常運轉了。

民警馬曉林這些年收到了不少群眾送來的錦旗。他剛當二道泉子社區民警時,得知社區一名老太太的兒子失蹤了十幾年,老人很牽掛,他就四處奔波調原始檔案,找線索,打聽各地救助站。他找了足足半年,終於在哈密市找回了老人的兒子。親人相見的場面格外感人,他在一旁跟著抹眼淚。

馬曉林還有在樓頂上徒手救人的壯舉——他不顧危險一把拽住跳樓的輕生者,苦苦撐了快一分鐘,在同事幫助下救起這名群眾。

“我們常幫著走失的孩子、老人找家人,最‘離譜’的一次,是舅舅帶著外甥坐公交,結果忘了孩子自己下了車,孩子被公交司機送來。”趙峰說,大家趕緊調查,發現有群眾在倉房溝派出所報案,由此找到了孩子家人。

相比城區,長勝東派出所辦公條件和工作環境比較艱苦,作為教導員,李萬里覺得自己的思想動員工作並不難做,儘管每位民警家裡都有不少困難,但大家都熱愛工作,心繫群眾,毫無怨言。

記者在派出所見到兩名年輕民警——馬福林和駱祥生,他們警校畢業後在這裡實習了一個月,捨不得這裡的老百姓,就留了下來,成為愛民為民的新生力量。

警察故事 | 乌鲁木齐长胜东派出所:“绝活”接地气 服务贴民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