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婦女,在家是怎樣度過的?

鄉村小丁哥


  • 清晨6點半:揉著惺鬆的眼睛懶洋洋的起床,把屋裡的夜壺倒掉,準備收拾做飯。
  • 清晨7點:給一家老小做飯,把隔夜的剩飯放鍋裡熱一熱,利用空檔時間梳洗打扮。
  • 清晨7點半:把孩子叫醒,催孩子穿衣洗臉,收拾書包和早餐。
  • 清晨7點五十:騎三崩子把鐵蛋送到學校。
  • 上午八點至十一點半:在地裡撥草施肥,伺弄莊稼。
  • 中午十二點: 到學校把鐵蛋接回家,被老師留下談話二十分鐘,鐵蛋成績又下滑了,三門成績總共考了80分,劉老師說下雨天沒事兒時,孩子該打要打。
  • 中午十二點半:拿著鐵蛋的成績,回家暴揍五分鐘,期間婆婆公公上來勸才停止。
  • 中午十二點四十:做中午飯,伺候全家吃飯,餵豬。
  • 下午一點:吃完飯休息一下,和老公打電話發半個小時牢騷。
  • 下午一點半:送鐵蛋上學。
  • 下午兩點至五點:到村頭老王的木工廠幹零活,賺五十元零花。
  • 下午五點半:木工廠收工。打開手機,發現有五個未接電話,都是村裡吳老二打來的。不回。
  • 晚上六點:整三個小菜,炒土豆絲,大鍋菜,涼拌菜。
  • 晚上六點半:吃飯,打掃衛生。
  • 晚上七點:檢查鐵蛋的家庭作業。

  • 晚上七點半:村裡大喇叭響了,起身到村體育活動場跳舞。

  • 晚上八點半:跳舞結束回家,路遇吳老二,吳老二說家裡農活忙不過來吱一聲,沒理他。

  • 晚上九點:準備睡覺。竄在被窩裡看手機,和在東莞打工的老公語音聊天,死鬼說想我了,非要視頻聊天,看看我瘦了沒有,煩人。

  • 視頻期間,總有提示收到新信息,是名為“最強吳老二”的微信好友發來的信息。

  • 晚上十點半:婆婆在隔壁乾咳了幾聲。

  • 晚上十點半:撒尿!手機充電!睡覺!


元芳有看法


農村留守婦女,在家是怎樣度過的?

在農村裡有很多老人、小孩都是婦人家照顧的,男人則出門在外工作,只有春節才回一次家,回家時間也短只有一個星期,妻子也就成了留守婦女,那在家都是怎樣渡過的呢!



家裡的堂嫂也是留守婦女,在家帶孩子操持家務,乾地裡的農活,生活收入是自已種植的花生,每到七月份打花油售賣,一般到油廠打油時就能售完,在當地農家花生油還是很暢銷的,很多人提前訂購。



現在孩子上學中午都不回來,早、晚校車接送,學校在鎮上有點遠,在家裡7點吃完早餐要送到路口等車,下午4點才回來,晚上帶孩子讀讀書書寫寫字。



平時大家都忙著在地裡幹活,只有下雨天不能外出幹活時鄰居們才會坐在一起嘮嗑.解解悶。堂嫂常笑著說:"等你堂哥攢多點錢也就不出去工作了",可以看出眼裡很是期待。

農村留守的女人不容易,一人熬春夏秋冬。說說在你們家鄉的留守女人們都是怎麼過的,也種地嗎?留言討論


榕樹下的山裡妹


我就是農村的留守婦女,家裡耕田種地的沒什麼收入,我老公到大城市打工了。以前我是和老公一起到大城市打工的,現在孩子讀小學,家裡有老有小的,老人不會輔導小孩子的作業,我只能在家裡帶小孩。

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早上,六點多鐘就要起床,為孩子準備早餐。七點半送孩子上學後,就要到田地裡幫忙幹農活。


學校離家裡不遠,小孩子不用每天接送,中午11點就要忙著準備午餐,吃完飯後要催促孩子做作業,有時還要輔導一下。有時候都沒時間午睡,又要到田地裡幹活了。
幾乎是每天重複著做差不多相同的事情,農村的生活挺枯燥挺累的,為了孩子,再苦再累也要堅持著。


丹之小農


農村留守婦女在家是怎樣度過的?唉,我見到的留守婦女每天過的也是滿滋潤的,每天早起做飯,孩子吃完飯就自己去上學,農村的學校一般離家不遠,蹦蹦跳跳的就走了,留守婦女則利索的收拾碗筷,幹家務,一切收拾利索了,那就上大街,人堆一紮,東家長西家短的開始,雞鳴狗歲的~~又或者來了幾個麻友,好了,四個人可以開桌,坐下就是一上午,孩子回來了,急忙收桌,回家做飯。吃完飯下午繼續,麻友的生活也是必須預約的,不然別人坐下,也就沒你什麼事了,更有甚者,晚上也會繼續壘長城~~

當然這是說的農閒時期,在農忙的農村,留守的婦女在照顧孩子老人之外,還是得下地忙秋收春種的,她們幹起活來也一樣不輸男人,一個頂兩個人用,畢竟男人不在家,髒活累活也都必須擔肩上~~

看吧,這就是留守的農村婦女,她們有開心玩耍的一面也有奮起抗家的一面,她們心思單純,一心為了自己的家可以過的更好,堅守在丈夫外出的家裡,固守著中國的大後方。請為每個留守的婦女點贊,日子會好起來的,團圓的日子就會來臨,只要堅守,一切不是問題~~


暖陽二月


農村留守婦女,在家是怎樣度過的?

在農村在家照顧老人、孩子的婦女有很多,都是丈夫外地工作,孩子上學爺爺奶奶不會教,則媽媽留下來照顧孩子起居生活,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主要是培養孩子,要一代比一代強



弟媳前年開始回來照顧孩子,上學是爺爺早上送去學校奶奶下午會接回來。弟媳在家附近有手工活可以做,一個月能掙1500元左右,星期六、日不上班,晚上也不用加班,挺好的就是掙得有少點,主要晚上就有時間教孩子讀書寫字,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們家住鎮上,弟弟也準備回家裡發展了,回家搞個早、晚餐館,準備做客家特色醃面,弟弟是當廚師的,有手藝在也不怕沒飯吃,再加上父母年紀大了,孩子老婆在家也想早點回來發展。弟媳也想弟弟回來發展,這樣就不用兩地分居了。



你們是留守的婦女嗎?是不是也同樣希望老公回來發展呢?


農人伯伯


留守婦女,這個名字雖然不太好聽,但是也只能暫時這麼稱呼。通俗來說就是丈夫長期在外地謀生,自己在家照顧料理一切的農村婦女群體。


農村留守婦女在家是怎麼度過的?

早起做飯菜

一些農村的留守婦女,天沒亮就得爬起來炒菜煮粥,給家裡的公公婆婆還有上學的小孩子吃;有一些家庭家裡養殖東西,早起就得去安排飼料,所以留守婦女從早上就開始忙活了,由於丈夫不在家,她們必須得日出而作,才能維持家庭的運轉。

接送孩子上學

這個得分為兩種情況,孩子學校近的話,可以不用送;但是有一些留守婦女,她們的孩子上學的地方和家裡是間隔有一段距離的,這時沒得辦法,她們必須驅車送過去,到了晚上她們還必須提前的去到校門口等待孩子放學。很多留守婦女迫於生活需要,開始學起了開電動車和摩托車。

下地幹農活

孩子去上學和家裡的一切都安排妥當後,就要下地幹農活了,她們的一天嚴格意義從這才算是開始。除草、鋤地、澆水、料理農作物等等,都是她們工作的內容。夏季的話,做了好幾個小時,太陽也差不多灼灼逼人了,她們就收工回家休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到了現代,也囊括了留守婦女這個群體。



打打牌、麻將

中午休息的這段時間,太陽很熱,回家之後也幹不了太多事情。她們有一些會去隔壁鄰居家聊聊天,有的則找到該地的村委、商店等人員比較多的地方,打上一兩個小時的牌或者麻將,但是不是賭錢,單純的娛樂局消磨時間。因為丈夫和小孩都不在,沒有人說話的時候只能轉移注意力了。

繼續下地工作

太陽沒那麼曬之後,她們就重新出發,繼續下地幹農活。你們可能不知道,農忙時期的話,她們再加班加點也忙不完,原本兩個人的活現在交由一個人承擔,可見任務的繁重。



準備晚上飯菜

不像田園詩人悠閒地“帶月荷鋤歸”,她們黃昏來臨,就得馬上趕回家煮菜做飯了。因為孩子準備放學,晚飯時間也該到了,所以做不到很晚才回去,再忙也得放棄手頭的工作回家,明天再繼續。


看電視、玩手機、睡覺

到了晚上,留守婦女普遍缺乏安全感。農村的夜太靜謐了,沒到9點就一個人影都沒有。加上農村的治安可能會差一點,她們也擔驚受怕地回房,玩手機、看電視,差不多的時候就上床睡覺了。這樣孤獨寂寞又害怕的夜晚,對她們來說再正常不過,因為已經習慣了。

重複

第二天起來,又得重複以上的流程。一個月下來也沒多少休息時間,所以留守婦女真的不好當,如果不是為了生活和家庭,誰願意當留守婦女呢?




每年丈夫回家是她們最開心的時候,孤獨的遊船終於有了個溫暖的避風港;長期心理和生理的壓力也得到了釋放。



這就是留守婦女的一天,不同地區可能不一樣,但是唯一確定的是,她們都需要社會各界多一些關注和關愛。


小雨影視


大實話:整體來說現在的留守婦女還是以個人創業和帶孩子照顧老人為主。

說起農村留守婦女相信很多農村的朋友都深有感觸,因為家裡有孩子和老人要照顧和陪伴,所以只能丈夫在外面打工維持家用,妻子在家裡照顧家。不過妻子留守在家,孩子和老人的生活幸福了,但是這些留守婦女怎麼過才能讓生活更有意義更精彩呢?

春節基本上算是過完了,很多家庭裡的年輕勞動力也都拎著行李趕往外地工作,但是依然有一些年輕人留在家裡,而這些多是女人居多,我們更多人稱之為留守婦女。因為要照顧家所以沒法和丈夫一塊工作,所以很多人提起留守婦女都覺得她們的生活會一定無趣,自己一定不會留在家裡。但是通過和一些留守婦女的談話,我們知道了她們的生活同樣精彩,不過還是有很多人是十分好奇農村的留守婦女在家是怎麼度過的。

相信很多人和最初的我一樣也覺得她們的每天的生活都是做飯,帶孩子,和同村的人聊八卦,但是她們的只是她們一小部分,她們的樂趣更多的是來源於創業和教育孩子。

首先我們要明白,現在並不像以前那樣只有實體店才買東西,只有進廠,進公司才能工作,這些留守婦女雖然不能和丈夫一樣去外地工作,但是她們還是不願意閒著,都在儘自己的努力做一些工作,掙一些錢。剛開始她們去找一些手工活拿到家裡做,現在因為電腦比較普及了,她們就開始學習使用電腦開一些網店,賣一些手工品或者服裝,掛飾。既保持了與外界的溝通又感受到了創業的樂趣。

接著不用說也知道她們在家裡最主要的還是孩子的照顧問題,因為科技越來越發達,她們的育兒觀念也變得比較科學,懂得也比較多,碰見什麼事兒也都能冷靜面對,所以孩子的健康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如果孩子上學了,她們也會在網上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並和孩子一起學習知識成為孩子生活中和學習上的好夥伴,這樣孩子也會像期望的那樣成為更優秀的人才。

還有就是娛樂問題,她們有時間還會種一些蔬菜瓜果,既不用花錢買別人的,還體驗了勞動的樂趣。另外大家都知道很多女生都喜歡花,所以一些留守婦女會養一些花草,養的不錯的花拿到街上去賣,也可以送朋友。同時因為觀念的改變和交通用具的發達,她們喜歡和朋友一起趁著假期帶孩子去景點或者遊樂園玩。

最後想說的是無論在哪隻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努力奮鬥,家裡的經濟條件肯定會越來越好。還有就是要懂得靜下心來享受生活,感受生活的樂趣。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對於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人,其實深有體會,村中人和事都是看在眼裡。

1.以前農村不會有這麼多的留守婦女,現在為了家庭,為了幼小的孩子還有耄耋老人,被迫就在農村老家,照顧小孩和老人,其艱辛只有自己能體會。

小編村裡,就有一些留守婦女,他們在家不僅要照顧孩子老人,還要下地幹活,我們這種的是兩季,第一季種的是菸葉,菸葉種植程序繁多,要犁田整理,育煙苗,下肥料,打窩,種煙苗,澆水施肥等等一整套流程,非常辛苦,在烤煙季節,更是早出晚歸,沒有人幫忙,菸葉需要挑到指定地串起來,上到烤煙房裡,這些事情都得一個人完成,辛虧老家農村民風淳樸,幾個婦女一起合作,你幫我我幫你,完成這繁重的勞動!

當然,有些人評論說留守婦女因為各方面的原因出軌偷情,其實這相對來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她們還是非常守婦道的。只有個別寡婦會有傳出一些風言風語!其實很多人評論是誇大了,給人感覺農村風氣非常差的感覺!

2.除了體力勞動,其實最怕孩子老人生病,或者自己生病,生病就會讓整個家庭生活打亂,上當地衛生院看病拿藥,不僅花錢,還費精力照顧,身心疲憊!如果老人生病,更會焦頭爛額,怕老人有個三長兩短,落下病根。

3.還有就是精神壓力大,要教育孩子,其實很多婦女文化水平不高,無法輔助孩子寫作業,但又希望孩子能成才,別學壞!有時候人總有矯情的時候,也想身邊有個人幫忙一把,有時候在村裡受氣了,被欺負了,但又沒有辦法!

農村其實很愜意的,但因為為了生活等原因,主要勞動力外出,才出現留守婦女的現象,這種苦只有在農村生活的人才能體會!





客家人


1 農村婦女得照顧老人以及小孩,搞家務衛生,差不多每天都要給老人小孩洗衣服,洗鞋子以及其他的繁瑣的家務活。

2 有些家庭孩子小,非常的黏人,並且還是隻黏一個人哦,沒有上幼兒園之前時時刻刻都要大人抱,因此空不出手來做家務事以及其他的事,一天到晚都抱個小孩,真的非常辛苦。如果不是很粘人的類型小孩,由於好奇心強,也時時刻刻需要大人盯著。帶小孩真的是一項費神又費力的活。

3 如果是帶大一點的小孩,已經在上小學或者初中的小孩了。人就稍微輕鬆一些了,除了一天三餐飯菜要做及其它家務事以外,可以抽出大部分時間來管理一下自己的田土了。但即使這樣,一天到晚也是非常的忙碌。

4,如果家裡面有不方便的老人。作為留守婦女來說就更加辛苦了。

因此留在農村過日子的婦女們更應得到社會 政府 村集體的關懷。

最後祝留在農村過日子的婦女同志們健康幸福平安,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南有新田人


我們這兒留守婦女一般就是在家帶孩子,種地,照顧家裡的老人,留守婦女其實是非常苦的,白天忙了一天了,晚上睡覺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孤枕難眠,這也是一個社會現實的問題,現在農村離婚率升高也與丈夫出門打工,成年不回家一趟,難免夫妻就會鬧矛盾,我們村有好幾個因為這種事情離婚的,希望國家重視一下,要不留守問題早晚會成為社會的一大問題。

國家可以鼓勵回家創業,或是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加大,可以在家就能賺到錢,這樣也就不用兩地分居,自己的妻子也能守在身邊,過孩子老婆熱炕頭的生活,這樣也能利於家庭的和諧,還能照顧雙方的服務,千萬不要為了錢,而造成對父母的不能照顧,造成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和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