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衛星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佈圖公佈

我國首顆碳衛星獲取的第一幅

全球二氧化碳分佈圖近日對外公佈。

該分佈圖的獲取,

有助於準確監測二氧化碳的時空變化、

排放與吸收情況,

深入研究其與全球變暖的關係

進而在未來對氣候變化做出精確預測,

力助世界各國制定合理減排計劃。

中國碳衛星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佈圖公佈

2017年7月

從該分佈圖上可以看出,春季(2017年4月)由於人為排放,形成了北半球二氧化碳濃度高、南半球濃度低的特徵;由春(2017年4月)入夏(2017年7月)後,北半球二氧化碳濃度呈降低趨勢。

“通過對比,我們能看出生態系統隨季節變化的‘固碳’作用。此外,北美、歐洲、東亞和南亞上空的二氧化碳濃度比其他地區更高,這是當地人類活動頻繁造成的。”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碳衛星應用團隊核心成員楊東旭副研究員介紹,“這些圖片可以幫助人們定性分析二氧化碳分佈情況,而把逐像元探測數據放入同化模型,則將實現定量計算碳源匯,追蹤人類碳排放。”

中國碳衛星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佈圖公佈

我國首顆碳衛星是於2016年12月發射的。碳衛星每天繞地球飛行約14圈,探測寬度20公里。其科研目標是在繞地球兩極運行的過程中獲取全球二氧化碳濃度信息,以準確展示人類活動與自然體系是如何排放和吸收這種溫室氣體的。這是繼日本GOSAT和美國OCO-2衛星後,全球第三顆具有高精度溫室氣體探測能力的衛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