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崗古村明明是“陸”姓人口為主的鄉村,為什麼用“錢”姓命名?

在地球上,有一種現象被稱為北迴歸線現象:在北迴歸線地帶,在與自然協調發展和繁衍的過程中,形成獨特的區域性文化景觀,其中,北迴歸線通過我國臺灣、廣東、廣西和雲南四個省。在廣州從化北迴歸線周邊,散落了許多歷史悠久的古村落,這些村落通常是以“姓氏”聚居,這些古村原來交通不便利,所以古村裡的建築和文化保留得非常好。遊走在廣州北迴歸線的沿線,沿途經過這些的古村落,不僅有如畫的鄉村風景,更有機會讓你感受保留下來的傳統建築、風土人情、風俗、歷史文化、手藝、習俗等。

錢崗古村明明是“陸”姓人口為主的鄉村,為什麼用“錢”姓命名?

錢崗古村明明是“陸”姓人口為主的鄉村,為什麼用“錢”姓命名?

今天繼續在北迴歸線邊上古村落的探訪。錢崗古村居住的大多數為陸姓人口,最出名的廣裕祠是陸氏子孫所建。從前在農村的一個地區通常是由一個姓氏的子子孫孫聚居,所以村落是以姓氏取名,像李莊、麥圍、劉家灣、馬家河……等等。為什麼這個以“錢”開頭,而不是以“陸”為開頭?

錢崗古村明明是“陸”姓人口為主的鄉村,為什麼用“錢”姓命名?

錢崗古村明明是“陸”姓人口為主的鄉村,為什麼用“錢”姓命名?

錢崗古村建於宋朝末年,雖然現在是陸姓人居多,以陸姓出名,但最先由姓錢的人遷移到這裡定居而得名,有一種說法是“未有從化,先有錢崗”,從化縣城始建於明朝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而錢崗古村就明顯是在從化縣城成立前就存在,可見錢崗古村的歷史久遠,也可知錢崗古村是由錢氏開基而得名。

錢崗古村明明是“陸”姓人口為主的鄉村,為什麼用“錢”姓命名?

對於陸姓先人,最為大家所知道的南宋時期的最後一位左丞相陸秀夫在抗元未果的情況下,在廣東新會崖山揹著幼主趙昺蹈海殉國的壯烈事蹟。我們現在看到很多介紹錢崗古村的資料,說錢崗古村居住的是陸秀夫的後人。

錢崗古村明明是“陸”姓人口為主的鄉村,為什麼用“錢”姓命名?

這個問題,珊珊三丫頭還記得旅行過的地方中遇到的另一古村:在黃埔的文衝村,可能會找到答案。文衝也是陸姓的聚居地,據說與錢崗古村的陸姓同宗,他們共同的始祖是唐朝唐代著名學者、詩人陸龜蒙十四世孫陸泰泉,論輩分他要比陸秀夫早一代,他們有共同的祖先——南朝齊時的揚州別駕陸閒。而陸秀夫的玄孫陸從興輾轉來到錢崗時,陸泰泉繁衍出南宅房,而陸從興繁衍出廣裕房和追遠房支房。

錢崗古村明明是“陸”姓人口為主的鄉村,為什麼用“錢”姓命名?

錢崗古村明明是“陸”姓人口為主的鄉村,為什麼用“錢”姓命名?

所以珊珊三丫頭的理解是:錢崗確有陸秀夫後人,但錢崗古村並非陸秀夫後人所建。錢崗古村居住著陸秀夫後人,但錢崗古村陸姓並非全部是陸秀夫後人。如果有誤,請大家指正。

那麼,你有走過廣州北迴歸村的鄉村嗎?有來過錢崗古村嗎?瞭解錢崗古村的歷史和村名的來源嗎?如果有機會來廣州旅行,你是否會來錢崗古村遊玩?你還認識那些以姓氏命名的鄉村?把值得推薦給大家遊玩的鄉村推薦給大家,歡迎大家留分享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及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