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下館子必點的菜有哪些?

Lime2018


天津飯館分為兩類,一個是漢民飯館,一個是回民清真飯館。

如果是去漢民飯館的話,個人在這裡推薦兩三道菜吧。

天津是沿海城市,盛產海鮮。在天津漢民飯館裡,有道菜叫八珍豆腐。簡單一道菜,食客就能吃到雞丁、魷魚、豆腐、蝦仁、扇貝等海陸多鮮,還能通過一道菜感受到天津菜特有的鹹香口。如果不愛吃豆腐,或者對醬香味道不感冒的食客,尤其是口味較為清淡的南方食客,也可以在天津飯館裡嚐嚐“全爆”這道菜,照樣能品嚐到“海陸兩鮮”一鍋出的滋味。

在天津,有一味調料可以說是極具地方特色。那就是——甜麵醬,最好的應該是利民牌的。所以外地食客來到天津的漢民飯館裡,不妨點上一道“醬爆”系列的炒菜,體會一把正宗的天津人日常居家炒菜的味道,感受一些天津甜麵醬特有的滋味。在我看來,甜麵醬是一份屬於天津人的鄉愁味道。在天津的飯店,“醬爆”系列的菜品不少,像什麼醬爆桃仁雞丁,醬爆辣子雞丁,醬爆圓白菜。

在天津下館子,更有特色的還得屬清真館。天津的清真飯館,很好的把清真食材與天津特有的醬香、鹹香口味融合。

老爆三、獨麵筋、醋溜木須,這三道菜,食材雖然簡單,炒菜單價不貴,但是這三道菜,一般都能試出津門清真飯館的品質,還都是天津地道的“下飯菜”。


體壇沉思


作為一個地道天津人,這個問題必須來回答一下了,多數老天津人下館子還是愛去津魯菜館,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個天津人下館子最愛的必點菜。

涼菜

醬貨拼盤:說到涼菜,在天津自然少不了醬貨的存在,醬貨拼盤便成了最好的選擇。咱天津醬貨的分量足,拼盤可以吃到更多種類的醬貨,完美地展現了天津人實在的特點。

肉皮凍:天津人飯桌上的涼菜總少不了肉皮凍的身影,來點醋、蒜泥、香油這麼一攉,肉皮凍吃起來勁道,夏天放在嘴裡涼涼的感覺,配上點小酒,簡直完美!

津味菜

天津人下館子最愛的當然是餐桌必備四大家常菜便:老爆三、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和木須肉,這其中我個人覺得老爆三絕對是每桌必點,每次到一個新的飯館我都會點個老爆三嚐嚐,只要味兒好量足,價格公道,這家飯館便算過了第一關。

當然了,還有什麼全爆、八珍豆腐、獨麵筋、松鼠魚...都是天津人餐桌上愛點的菜品,大家如果下館子不妨點來嚐嚐,箇中滋味一試便知。

如果您有哪些天津人下館子的必點菜譜,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感謝大家對此題的喜愛,其實天津人餐桌上的美食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下館子愛點的菜也很難全部羅列,今後有時間我就來補充幾道菜吧!大家看著過癮就好!


罾蹦鯉魚

罾(音zeng)蹦鯉魚在天津菜裡的名氣自不必說,炸溜帶鱗的活鯉魚,不僅色彩豔麗,造型也頗具動感。油炸之後鱗骨酥脆,肉質鮮嫩,配酸甜醬汁,絕了。


貼餑餑熬小魚

在天津人的食譜裡,有一道最為普通、最為簡樸、最具地方特色的大眾美食,那便是這“貼餑餑熬小魚”了,天津的一句歇後語:“貼餑餑熬小魚——一鍋收(熟)”,便道出了這道美食最大的特點就是飯菜同燒。


再來給大家科普一下我們天津的“老爆三”,絕對的天津菜代表,天津人酒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代表!


老爆三是在我們天津地區極為流行的一道菜,色澤紅亮,口味鹹鮮,蒜香味濃,下飯下酒都非常適宜。正宗的老爆三是不應該放任何輔料的(如果您見到放青辣椒、洋蔥...之類的,基本都是在充數),主料只包括肝、肉片和腰子。色澤紅亮,口味鹹鮮,蒜香味濃。為什麼我說進飯館都會先點老爆三測試一下呢!那是因為這道菜其實特別考驗廚師功底,用油,用火都能很大程度的影響菜的色澤和口感,絕對是津菜當之無愧的代表。


今晚報


我國地大物博,各地的食俗不同,菜品的特色也各有千秋,俗有"南甜、北鹹、東辣、西酸"之說。天津人講究吃"鮮",豐盛的鹹淡兩水資源,培養了天津人愛吃海鮮和河鮮的嗜好。據天津朋友介紹,老一代天津人下館子必點的菜有這麼幾種:

1、八珍豆腐:外焦裡嫩,配料有魷魚、海參、蝦仁、雞肉、 香菇 、筍 、全貝、 、胡蘿蔔 ,超級下飯。

2、鍋貼餑煎海魚:香噴噴的餑餑,鮮美的海魚吃起來香甜爽口,越吃越想吃。

3、蒜泥白肉:選料、火候、刀工都是關鍵,滑而不膩很是爽口。

4、韭黃炒雞蛋:價格適中味道鮮美,十分可口的佐餐小菜。

天津小吃聞名遐邇,民間素有吃魚吃蝦,天津為家的說法,天津風味菜餚八大碗、四大扒、冬令四珍最具代表性。這裡就不一一枚舉了,說這說著就饞了。聊著天津美食,嚥著口水,也挺尷尬的。有機會再到天津,一定要開開葷,儘管囊中羞澀的很,可也難以抗拒美食的誘惑。都說“京油子,衛嘴子”天津人會吃,全國人民都知道的。羨慕天津人民啊,一年四季都有那麼多美食可以品味,不說了,再說就真的要流口水了,瞧我這點出息!


餘生聽禪


外地人,偶爾會去天津,但也算得上經常去天津了。

早餐必點,煎餅果子,天津特產,全國各地應該都有的賣,味道與天津本地還是有差別的,完全無法和天津人做的相比較!

芝麻燒餅,直徑不到6公分左右,呈淺棕色,是面和以芝麻醬做的燒餅,百吃不厭,口味很對我的路子。

還有就是在果子攤常見的鍋巴菜,用北方豆腐腦的滷子澆,具體怎麼做的不知道,但除了天津沒在其他地方見過!

正餐,最愛吃的貼餑餑熬小魚,家燉小魚慢火熬,熬到骨頭都酥了,鍋邊貼著白麵+棒子麵混合的小餅子,單面焦黃酥脆,是我在天津夏天唯一能吃飽的飯。(天氣熱,很容易沒有食慾,勉強吃一口酒覺得飽了,但過不了多一會就又餓了,這道菜可以讓我中午吃了堅持到晚餐)。

爆三樣,豬裡脊、豬肝、豬腰花,用京津口味炒出來的特色菜,有甜麵醬的味道!一般翹菜尖辣椒、洋蔥,裡邊還有幹辣椒,所以鹹、鮮、辣、醬是其主要口味,確實是很不錯!

包子,雖然狗不理是價格太貴了,但不影響其他的津味包子,其他店的包子還是挺好吃的,拌餡天津人喜歡放些甜麵醬和大量的香油,是不是天津口味的包子,一口就能吃出來,辨識度很高!

其他的瞭解就不多了,但是天津人是真的愛吃啊,天津有句老話:噹噹吃海鮮,不算不會過!就是說到了海鮮應季的時候,把家裡東西送到當鋪當了錢買海鮮吃,不算不會過日子!而且天津人做飯普遍好吃,尤其是天津男人(老派,歲數稍大些的)幾乎都會幾手,都有拿手菜!還有,天津人太偏愛甜麵醬了,做菜最常用的調味品就是甜麵醬。有個天津朋友還介紹我吃保定的槐茂醬菜和甜麵醬,吃著確實比六必居要好!

作為外地人,真心領略不了天津這個美食城市的全貌,只能是憑藉著多次去過,算是稍有了解!貽笑大方了


守望者108992318


天津菜裡比較有特點的,主要是老爆三、鍋塌裡脊、八珍豆腐、獨麵筋和清炒蝦仁。大都並不好吃。(我是天津人)


啟風說史


大鐵鍋貼餑餑熬小魚]這道傳統美食,在很多老天津衛(包括年輕人)眼裡這道菜堪比翅鮑燕的存在,並不是這道菜有多麼高貴,而是全是過去的老味道!


穩穩幸福的小鳥


我喜歡全爆,水爆肚兒,白記的餃子,吉美林的包子。哈哈哈😄可能吉美林和白記都沒有了吧。60年代我就吃吉美林的包子,比狗不理的好吃,那時候是1元2毛一斤。1毛2三個。


1483067454


現在天津人下館子已經很少點炒菜了,膩得慌……都是老皇曆[除非婚喪嫁娶]七大桌八大碗。年輕人下館子現今講究個氣氛有特色雅緻,和老一輩衛嘴子有天壤之別。真正吃主,哪清靜,口味淡雅,便於談事情去哪,如外環線以外的館子,呼吸著城外的新鮮空氣,耳聽著鳥語蛙鳴,品嚐著原汁原味之美食,喝著革命小酒,暢談著美好人生,愜意~


即然說到吃,下館子必點的菜有哪些,友友們已經介紹了許多,就著重說下老天津人必吃的一道燉菜~~[大鐵鍋貼餑餑熬小魚]這道傳統美食,在很多老天津衛(包括年輕人)眼裡這道菜堪比翅鮑燕的存在,並不是這道菜有多麼高貴,而是全是過去的老味道!
過去天津沿河兩岸人們在屋前房後用土磚坯壘起灶,再放上一口鐵鍋,用玉米麵與豆麵和好後,一個個拍成手掌大小的餅貼在燒開水的鍋邊上,然後再把從河裡撈上來的新鮮小魚放到開水鍋裡,撒上點鹽,待到餑餑熟了的時候,鍋裡的小魚也熬熟了。人們吃著金黃色帶嘎的餑餑,嚼著新鮮的小魚,有時連刺都不用吐,真是香甜可口,在來碗熱氣騰騰的[嘎嘎]湯,美味極了舒坦~許多人喜歡吃魚,魚肉是非常好的低卡路里食物~好吃即"王道"。

過去天津衛北流食客想吃這口,必去武清楊村[一鍋熟、一鍋出]。進店首先映入眼簾是幾張擦的透亮的八仙桌子,條凳子,落座後去後院水泥池中挑選中意的小雜魚兒‘’小麥穗魚‘’、"蒿根兒‘’,全部都是野河裡打撈上來,魚身扁平白鱗鮮亮,活力十足。不像現在基本都是養殖魚,肚大黑腸~院中石碾子家驢碾出的新鮮棒子麵,摻上一定比例的黃豆麵,貼成的餑餑色澤金黃,底面焦脆,上部暄騰,貼餑餑的下部已浸入魚湯,一揭鍋蓋,魚的鮮味和餑餑的香味撲鼻~夾一筷子魚肉鮮嫩軟滑,誰人不垂涎……

現在有人在魚出鍋前用糰粉勾芡,淋香油,更甚者下味精,這是畫蛇添足,外來的~不是正宗天津味。有些餐館在菜單中寫著"貼餑餑熬魚‘’,省一個‘’小"字,原因是下鍋的魚早就不限於小魚,而是將大條養殖魚和箱養海魚切割後混於一鍋,魚單熬,餑餑是電餅鐺烙的,意境味道全沒了。正宗的貼餑餑熬小魚不是分開做,而是"一鍋熟‘’,柴禾不能燒太猛太久,要掌握火候。不論是貼棒子麵豆麵餑餑還是粘卷子,都得熱鍋貼上,否則,就成了天津衛俏皮話:涼鍋貼餅子~蔫溜了!


Sn0WbrOther雪哥


作為地道天津人,30多年了,津菜越發的少, 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融合菜,火鍋日料韓料,當然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這個沒錯,但是我想說地道的天津撈麵那是什麼朝鮮冷麵豚骨拉麵無法比擬的,地道的天津炒菜無論清真館還是漢民館,各有各的絕活,老爆三,牛窩骨,爆肉片,黃燜牛肉……那不是長個腦袋就能做出來的,所以吃了這麼多,還是老味道最下飯



叮叮噹噹343


我做為天津老年人,做為愛吃的主,得啵幾句。先說老天津人在老年間,點菜基本都是以津味菜、魯菜。比如,高檔點的,有玉華臺,等,中檔點的像川魯飯莊,天一坊,菜品以津味菜河海兩鮮為主,再有就是八大碗等。五十年代後期,六十年代前期,比較有名氣的,像紅旗飯莊,中和樓等。文革就別提了。再有就是一些有外省特點的飯店,比如在小白樓的杏花村

(廣東菜館)濱江道光明影院後面的紅葉菜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