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親剿平叛匪,中年獻計定倭寇,晚年著書流芳千古,人生贏家

前言:司馬遷曾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每個人在世界上存在的時間最多也不過三萬天左右,然後便遁為塵土,化作清風,神形俱滅,不再有你和與你的聯繫。

但是,值得慶幸的是,有些偉大的人會成為後人口中的故事和傳奇,那就不算真正的死去,正如“江湖已無他/她,但他/她的傳奇仍在繼續”。此文便給大家講講明代一位不太被人熟知的傳奇人物,茅坤。

青年親剿平叛匪,中年獻計定倭寇,晚年著書流芳千古,人生贏家

七品錦衣衛沈鏈

茅坤生於正德七年,卒於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2年),是經歷了四朝的元老級人物,無論是沉鏈的冤案,沿海的倭寇,嚴黨的倒臺,隆慶的新政,太嶽的新法,萬曆的出征,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都是目擊者、參與者甚至謀劃者

那年摯友沈鏈因死劾當朝首輔嚴嵩,被皇帝廷杖然後發配邊疆。茅坤不顧嚴黨壓力,仍然稱讚沉鏈有“古之志士之遺範,縱千百年後,尤不可得而磨滅之者也。”

確實如此,沈鏈的剛正不阿,正義凜然的氣節永遠留在史冊和後來人的心中;明知不可而為,這是中國人獨有的思維方式,同時也可能是一個人活出最偉大的方式。

青年親剿平叛匪,中年獻計定倭寇,晚年著書流芳千古,人生贏家

倭寇侵擾東南

當年沿海倭寇甚是猖獗,由於十分崇敬當時平倭總指揮胡宗憲,儘管茅坤當時已經被朝廷免職賦閒家中,但仍然心繫國事,力陳抗倭之對策。

全文九千餘字,既立足於兩浙江之具體風土人情,有深諳倭寇襲擾之慣用手段,寫出確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十大建議,深受胡宗憲的讚賞。

所以胡宗憲數次上報朝廷,準備引茅坤入府中作幕僚,然而,最終還是因為嚴黨的從中作梗而不了了之。之所以有茅坤有如此膽識和謀略,跟他早年曾今擔任廣西兵備僉事,帶兵圍剿過瑤賊的經歷看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青年親剿平叛匪,中年獻計定倭寇,晚年著書流芳千古,人生贏家

兩浙總督胡宗憲

然而,很可惜的是,在他四十四歲時,嚴黨誣陷其私貪士兵賞銀,被罷免於遷任兵備副使得路上,從此再未踏足過官場。

但是離開仕官生涯後,茅坤同時也開始了他後半生的文學傳奇。茅坤少有大志,表示“欲讀盡古人書,曾今夏日足翁中,寒冬敗絮讀”。

正因勤奮好學,嘉靖十七年,茅坤二十七時,進士及第,光宗耀祖。時任首輔的朱賡曾評價道:“率雄渾浩蕩,古今巨麗之觀也。文章名滿天下,嚮曲小學,無不知有長鹿先生”,足見當時人們對他的認可與崇拜。其親自撰寫的《耄老錄》更是他對其一生的回憶於得失,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青年親剿平叛匪,中年獻計定倭寇,晚年著書流芳千古,人生贏家

茅坤(左一)相似圖

可以說,在那個多事之秋,時勢造英雄的時局,茅坤的文韜武略絲毫不亞於與他同時代的王守仁、徐渭之輩。陽明先生曾在彌留之際,其自己的一生總結道:”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這句話對於茅坤亦是如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