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35城“青和力”排行:新一線城市們的優劣勢差異盡顯


2019中國35城“青和力”排行:新一線城市們的優劣勢差異盡顯

山川網:近日,DT財經發布了《2019中國主要城市青和力洞察報告》。報告本著“尋找那些更適合年輕人的城市”的初衷,通過一系列城市中對於年輕人生活影響最為突出的子指數,對全國35座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進行了綜合比較。

35座樣本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成都、武漢、南京、蘇州、重慶、天津、西安、寧波、青島、長沙、鄭州、無錫、瀋陽、福州、佛山、濟南、常州、合肥、哈爾濱、長春、石家莊、昆明、南昌、貴陽、南寧、海口、太原、呼和浩特、蘭州、烏魯木齊。

所以以下我們談到的各項“排名”,均指在以上35個樣本城市間的排名,不代表放置在全國所有城市間的排名。樣本是榜單發佈方根據自身設定的標準進行選擇,並不代表未選中的城市綜合實力就不在全國前35強之中(比如大連、廈門、東莞等城市)。


“青和力”指數TOP15城市


2019中國35城“青和力”排行:新一線城市們的優劣勢差異盡顯

榜單發佈方,用“青和力”指數這一名詞,來形容一座城市對於年輕人的吸引力程度。

城市青和力,由城市鮮活指數、城市文化指數、個人成長指數、城市發展指數四個一級項目組成。各個一級項目又進一步分為多個二級項目和三級項目,具體指數構成如下圖所示,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


2019中國35城“青和力”排行:新一線城市們的優劣勢差異盡顯

數據丨DT財經

通過綜合以上四項指數,最後得出的2019年中國城市青和力TOP15城市依次為——


2019中國35城“青和力”排行:新一線城市們的優劣勢差異盡顯

數據丨DT財經

由於下文中還會有進一步的相關介紹,所以我們暫時不對TOP15城市進行過多敘述。


四項分指數TOP10城市


2019中國35城“青和力”排行:新一線城市們的優劣勢差異盡顯

在考量“青和力”指數是否具有真正的城市價值參考性之前,我們需要做的顯然是對四項核心考核指標進行深入瞭解,看看其是否是我們所關注的。按照榜單發佈方的觀點——

城市鮮活指數,評估一座城市新生活方式發展程度的指數。此項指數較高,除了表明年輕人更容易過上儘可能便捷的生活,還意味著當地政策與環境對新事物的接收度更高、新商業力量的滲透意願更強——這是未來持續創新的保障。

城市文化指數,是指對應城市充滿創意的年輕人對於文藝活動“趣事”有著更高的偏好,它們為生活提供了更豐富多彩的內容。這裡的城市文化指數由文化設施指數、文娛活動指數和文化消費指數共同構成,分別代表著城市文化藝術生態中的承載基礎、活動內容與群體熱情。

個人成長指數,用以衡量年輕人在城市中發展的可能性,這是個更硬核的指標。工作機會指數主要考量一座城市能提供的職位數量,自我提升指數比較了各城市的培訓機構,自我關愛指數衡量了與自律和管理掛鉤的運動與美容線上消費。

城市發展指數,側重於對傳統意義上城市實力的評估。城市發展指數包括第三產業發展水平、衡量城內與城際交通的交通通達度、衡量城市人收入與消費力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線上人均消費。


2019中國35城“青和力”排行:新一線城市們的優劣勢差異盡顯

數據丨DT財經

大家不妨來想一想,以上四個項目中,哪一個是水分最少,乾貨最多的,顯然就是第四項的城市發展指數,因為其餘三項指數中,較多地引用了第三方商業結構的數據,而只有第四項指數基本使用的均為統計局官方數據。

在這一子項上,我們發現前10名的城市,最大的特點是什麼?長三角城市上榜數量特別多。除了巍然不動的三強北上廣中的上海外,長三角還在該子項上上榜了南京、杭州、蘇州、無錫、寧波五座城市,且這五座城市均為目前國內二線城市的佼佼者(新一線城市)。

為什麼會如此?因為長三角城市在衡量城市經濟硬實力的關鍵數據如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城內/城際交通通達度、城市人口收入與消費力等指標上,對於國內許多城市都存在碾壓式優勢。比如南京的地鐵建成里程和密度水平,在國內已經僅次於京滬,與廣深處於同一發展區間,米字形高鐵線路也日建成型。這也是為什麼,在該項指數中,南京的排名還要略高於深圳的原因。


完整版四項分指數排序


2019中國35城“青和力”排行:新一線城市們的優劣勢差異盡顯

上文中我們介紹了四項核心指數各分項的前十城市,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各分項完整版的35城排序——

城市鮮活指數上,上海以較為明顯的優勢領先北京,這和上海本身多商業中心城市格局規劃密切相關。在城市生活便利性上,事實上南方城市普遍對於北方城市有極為明顯的“維度優勢”。

在鮮活指數前十城市中,北方城市除了北京位居第二之外,其餘的九城均為南方城市。天津、西安、青島等傳統北方強市在該項排名中都處於十名開外。


2019中國35城“青和力”排行:新一線城市們的優劣勢差異盡顯

數據丨DT財經

城市的文化繁榮度上,京滬二城分數相差不大,北京以微弱優勢領先上海。同樣,廣州深圳之間在該項指數上差別也並不明顯,最終廣州略佔優勢。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的結果,在於該報告中對於“文化”的定義,並非大家直觀想到的歷史人文氛圍,而是更具量化標準的文化場館/活動數量,城市影院數量和票房總量等標準。而這些標準,往往直接與城市常住人口體量及消費能力掛鉤。


2019中國35城“青和力”排行:新一線城市們的優劣勢差異盡顯

數據丨DT財經

個人成長指數方面,匯聚中國最優質的各類資源的北京,對於全國所有城市都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優勢。

深圳得益於出色的商業與創業環境,在此項排名中也明顯領先了廣州。這一點,可以從二城目前的平均薪資標準中看出端倪。

鄭州之所以能夠在此項排名中進入前十,和近些年當地培訓機構數量的提升,關係密切。


2019中國35城“青和力”排行:新一線城市們的優劣勢差異盡顯

數據丨DT財經

由於城市發展指數更多參考的是社消、交通和三產數據,所以發展較早的東部沿海城市,在此項指數中佔到了不小的優勢。

事實上,如果我們單純從直觀的視覺觀察來看,我們也能夠比較明顯地發現,長三角城市,特別是江蘇城市在城市基建水平上的突出。這種突出不僅侷限於南京、蘇州這樣的新一線城市,即使是省內排名末端的宿遷這樣的三四線城市,城市的規劃與建設水平同樣對於中西部許多二三線城市存在相應優勢。


2019中國35城“青和力”排行:新一線城市們的優劣勢差異盡顯

數據丨DT財經


完整版35城“青和力”排名


2019中國35城“青和力”排行:新一線城市們的優劣勢差異盡顯

最後,我們要介紹一下數據(報告)發佈方。該報告結尾處有相關介紹:“DT財經,是第一財經旗下數據研究型媒體,集數據內容、數據活動、數據可視化為一體。”

可能有朋友看到這裡,馬上就會有些敏感。因為圈裡眾所周知,由第一財經過去幾年連續推出的“新一線城市排名”,影響力最大,爭議性也最大。

關於這件事之前我也曾提到過,有兩點值得大家關注:其一是“新一線城市排名”的準確叫法事實上是“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而城市“商業魅力”是榜單發佈方根據自己設定的一個考核標準,與城市“綜合實力”之間概念差異很大,所以排名結果飽受爭議自然可以想象。

其二是作為主流財經媒體,發佈榜單是獲得營收的一種途徑,無論是榜單冠名,還是城市營銷合作,勢必都會影響相關榜單排名上的傾向性。區別只是在於,這種傾向性的力度而已。

就拿今天分享給大家的《2019中國主要城市青和力洞察報告》來說,事實上如果你足夠細心,也可以看到其中商業植入的跡象。比如報告中引用的相關支持數據,多數都來自阿里系旗下,比如盒馬鮮生、餓了麼、高德、燈塔。阿里作為第三方企業,數據雖然不會刻意傾向於個別城市。但由於杭州是阿里巴巴大本營所在,所以諸多業務自然在杭州開展得會尤為突出,這也為最終榜單排名上杭州位列北上廣深之後的第五位奠定了基礎。

但拋開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此份報告,綜合對比全國主要35座代表城市的便利性指數、嚐鮮度指數、健康力指數、活動指數、消費力指數、設施指數、機會指數、提升指數、自愛指數、三產指數、交通指數等子項目,還是非常有價值的。

最後,附上完整版的35城“青和力”排名供大家參考——


2019中國35城“青和力”排行:新一線城市們的優劣勢差異盡顯

數據丨DT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