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為什麼不推出一個從配置到價格和華為mate一樣的手機系列?

茗萱閣


小米出5000元以上的我手機我是會考慮買的,因為對於小米來說想要突破價格瓶頸真的太難太難了,小米一開始定位就是主打性價比,性價比這件事是把雙刃劍,早期能夠更快的切入市場發展用戶,但是以後想往高端市場發展就得甩掉用戶對自己的固有印象,但是早期米粉可都是自嘲“屌絲”,我記得之前華為Mate7溢價的時候都有人不解問華為還敢賣這麼貴?所以對於小米來說更不會倖免…

但是小米也是有過5000+的機型的,那就是小米MIX,不過那只是概念機型並沒有大規模量產,而且5000+的價格都是炒作上去的,實際參考點意義並不大,這就好像把概念機拿出來賣一樣,所以你會看到後幾代量產的MIX機型都不如初代,大規模量產就必須要開倒車,所以你們也能看到小米的供應鏈能力也不是太強,風險控制能力也一般,下次什麼時候能出這樣的概念機呢?

如果我猜的沒錯應該就是林斌手上那臺摺疊手機了,不知道小米年底會不會把這臺機器發出來,這一次小米雖然不是獨家但是會在價格上取勝,友商賣一兩萬小米應該能夠控制在5K~7K左右,估計前期黃牛還會加價,所以這樣的小米手機5000塊錢你會買嗎?說實話嚐鮮是絕對可以的,畢竟性價比擺在這裡呢!

拋開類PPT的產品小米有沒有可能主力旗艦上探5000價位呢?說實話短時間內很難,初步估計等5年時間看能不能,因為價格上探並不能一步到位,看看華為的產品定價你就會明白,而且對於別的手機廠商來說華為並不具有參考性,人家有天時地利人和人和,看看華為具備的能力似乎小米一個都沒有?

說到底堆配置做水桶機不可能做到5K這個價位段,除非通貨膨脹,小米的品牌影響力又一般,所以想賣高價就只能做出別人沒有的東西,但是這種級別的研發小米能不能短時間達成這是一個很大的問號,所以小米主力旗艦機短時間內還難以觸摸高端市場。

最後短期內小米推出5000的機型那肯定友商都是要賣10000+的,所以如果小米敢把那臺摺疊屏賣5000那我就敢買!


水哥愛搞機


問問雷軍他有沒有當小米是手機公司?手機對他而言和樂視是一樣的,一個平臺。對外擴散粉絲經濟。仔細看小米的產品線,何其龐雜,什麼都要做。恨不得把小米商城做大成京東。這才是雷軍的真面目。小米手機沒做好就膨脹到四處撒錢,有沒有認認真真做過手機?雷軍對於小米上市價格的耿耿於懷就是他自認小米是互聯網公司,是做生態有流量的,但投資人顯然給出了硬件廠家的估值,不認可米粉的價值。對於我這樣買過小米2臺手機還有電視空氣淨化器的優質客戶,只是支持華為,價值就不如買個紅米會喊口號的來得又紅又專。華為做垂直體系,由設備到路由到手持終端,技術上有專一性,研發有底蘊和家底。只精一樣,自然也能做精。小米從本質上還是互聯網思維,輕質產公司,講究效率或取巧。然而,中國的消費環境決定了應用上免費大於付費,雖然小米正確,卻無法收穫蘋果一樣的利益。小米,五指張開,力散。華為,和而為拳,勢聚而剛。華為手機的爸爸是華為集團華為通信,參與制定標準。一流企業定標準,國之驕傲。小米手機的爸爸是高通專利保護傘,要不然分分鐘被告死(手機專利)。小米做產品,幾流?這裡就看出企業形象的重要性。做出好產品小米還能做得到,企業形象和品牌價值這個太難了。何況雷軍還找了個屢戰屢敗只會在低級的路上越行越遠的人。他是來為金立報復的?


飛飛揚揚的雪


高端不是偶然。看看三星,蘋果,華為。核心技術都是抓在自己手裡,華為同樣在努力的國產化打造自己的供應鏈。其他幾家的命脈說得難聽點抓在別人手裡,別人不給你你就完了。說得好聽點,誰都能買到,你能我也能,就看誰財大氣粗。怎麼往上衝?等你衝上來了,就跟htc 華為一樣,三星直接斷你的貨,htc直接涼涼,華為這一波也受到了多大的衝擊?

大家都在說要感謝小米壓制住了手機價格!其實有嗎?有,但是並沒有多大意義,手機價格還是一直在往上漲,更多的人始終還是根據消費能力來選擇手機,我能買到好點的東西,但是我的消費水平根本降不下來。因為小米衝擊的不是頂端手機價格!

反而是華為的出現把高端手機頂峰價格硬生生往下壓了。讓大家的高端手機有了多一些的選擇!

總有一天,國產都要感謝華為,因為華為培養了另外一條不同於三星,蘋果的手機供應鏈!這是其他國產廠家都做不到的事!


時光不曾在


小米目前最高端的是MIX系列,但是定價卻比華為旗艦低很多,而且銷量也比不上華為。那麼小米為什麼不推出一個配置到價格和華為mate一樣的手機系列呢?

說小米之前先來說說華為的mate系列。mate系列已經成為了國產最高端的手機之一。mate意為朋友或者助手,華為早期宣傳為爵士人生,其實對標的就是三星的Note系列,主打高端商務手機,而華為mate系列保時捷甚至高達萬元售價。


而小米手機本身就是性價比的代名詞,小米自己也宣傳是為發燒而生,這也決定了小米的定價不會太高的。雷軍曾經說過:小米的硬件利潤率不超過5%。這些年來小米也試圖進軍高端市場,但似乎並不順利。

新發布的小米9作為新一代小米數字系列旗艦,被雷軍寄予厚望。雷軍希望把三千元內交給獨立的紅米來做,而小米則做高端一點。可是小米9的定價卻也只是2999元起步,讓人大跌眼鏡。畢竟小米9首發了驍龍855和12GB的內存,隔壁的三星卻賣能賣到上萬。這樣網友直呼小米走不出低端的怪圈!

看來小米做慣了低端,真的很難高端起來。而雷軍也只能試探、不敢大步向前,生怕賣得太貴會被罵。而小米MIX3售價三千多元,故宮特別版五千元左右,已經是小米的極限了,但是市場表現卻很一般。
所以,小米就算推出了新的對標華為mate的系列,估計銷量也不會好到哪去,反而可能會導致小米的口碑下滑。華為的mate之所以成功,是因為華為已經真正進入了高端市場,能夠和蘋果三星分一杯羹,小米還沒有這個能耐。這也是市場認可度決定的。


時楓科技


做手機的誰不想衝擊高端?但是不是誰都能衝擊高端!目前藍星上有實力這麼做的只有三家,分別是蘋果、三星和華為!

衝擊高端的條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核心元器件必須絕對自主把控,也就是能自己設計絕不採購公版,即便暫時不能自主設計的也一定要有能力控制供應鏈。

那些是核心元器件:

1.CPU,這是最重要的手機元件,基本上手機換代都以CPU為劃分,蘋果不用多說,A系列CPU全是自己操刀,三星同樣是自家的Exynos,華為拼殺多年現在終於有麒麟壓陣,除了這三家,其他做手機的都是沒能力自主設計,更不用說自產自銷了,統統要等高通,高通玩砸就砸,玩好就好,高通要是更新速度慢,你小米就不可能先於華為出旗艦,比如說855就比980慢了半年,小米9就不可能先於Mate20 Pro出現,這是鐵的事實。

2.屏幕,目前可以說三星一家獨大,不過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京東方作為後起之秀得到各路大佬的鼎力支持,尤其是華為(蘋果也有)目的之一就是打破三星壟斷,而三星作為既當裁判又是運動員特殊對手,多次卡友商脖子,給人爛屏也不是一次兩次了,華為Mate20就吃過這個虧,早些年的HTC更是直接給割了JJ搞成太監一蹶不振。所以這次華為頂住壓力在P30 Pro硬上京東方(BOE),目的就是扶持自己的供應商,據說蘋果也在考慮下一代iPhone吸收京東方為屏幕供應商之一,給三星極大壓力。至於是小米、VIVO這些,目前還沒有在海外市場威脅到三星的高端機型,所以暫時還可以有AMOLED的蜜糖屏幕吃,真要威脅到三星,三星一卡脖子不給貨,立馬歇菜。

關於三星給友商爛屏這件事,還是小米戰略合作伙伴潘九堂說的,我可沒有瞎編:)

綜上所述,不掌握核心元件的設計和供應鏈,僅僅靠研究如何提高燒瓷器的良率做手機殼的小米(當然也包括OPPO、VIVO等)想衝擊5000檔以上的高端機型,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也!


迷彩聊科技


小米有那技術和資金嗎?首先是技術底蘊不足,沒有科技創新。第二資金積累不足。

如果冒然出一款5000檔機型賣不動那麼對於小米來說資金鍊恐要吃緊,資金迴流期過長。

再有就是5000檔機器好做,可是這5000的又有多少自我創新呢?看看最近兩款小米和紅米手機,創新力度明顯不足,很多都是友商之前用過的技術,誰會5000元買一款落後半年的手機?

現在的小米不是不想做高端,很多廠商都想做高端,高端利潤空間明顯要比性價比的利潤空間大。只不過還是不如華為手機背靠華為有資金支持來得更容易。華為的高端也不是一兩年做起來的,也是熬了幾年的合約機才慢慢轉變來的。試問小米現在有那經濟實力去熬三年嗎?


Vape強


小米和華為近兩年取得了不少成就,兩個品牌可以說都是我們的驕傲,華為讓我們在通信方面不再被動,小米讓我們用到了低價高配的手機。

既然小米現在也有不錯的配置,為什麼不像華為那樣推出較高價格的高檔手機呢?雖然說小米和華為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相比華為,小米還是有比較大差距的,如果正面競爭,小米肯定不能輕易戰勝華為,華為有太高的經濟和科技實力,華為肯下大成本在科技研發方面,不是說小米不肯下成本,而是說小米比華為的實力要差一些。就拿配置方面說,配置不單單看使用的是什麼處理器,而是各方面性能,雖然小米有很多型號手機的驍龍處理器可以和華為mate系列相對比,但是除了處理器,基本剩下的各種性能和零配件沒法比。

再說價格方面,華為mate系列屬於高檔機,這是很早就在用戶心中就給出的印象,而小米如果推出某一款手機把價格提高到近萬元或者超過一萬元,我個人覺得購買這款小米手機的人應該不多,也就是說小米還沒有像華為那樣在用戶心中有一個高檔的印象。

雖然小米沒有也很難能推出類似華為mate系列那樣規格的手機但是小米的手機還是很不錯的,各方面性能都很不錯,當然,除了價格和性能,小米對比華為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自主研發太少,很多人說小米就是拼湊產品,雖然這句話不是很正確,但是確實小米在自主研發方面要差於華為,各位用戶怎麼看這兩個品牌呢?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高端機一直都是手機廠商的追求,當然,除了蘋果之外,剩下所有的手機廠商都只能高中低搭配,而真正在高端市場站穩了腳跟的只有三星和華為。剩下的嘗試過,衝擊過,或者正在嘗試的,都不是特別成功。

小米作為曾經的國內第一,在國內呼風喚雨的那兩年,也希望借勢衝擊高端機市場。的小米note和小米MIX都是這樣。但是與華為mate7 一戰成名不同,小米的mix和note一直是叫好不叫座的尷尬處境。最後導致了note系列發展到第三代突然變成中端機型,然後沒了下文,小米mix到了mix3也在一片罵聲中慘淡收場。

歸根到底,小米不是不想打上高端機市場,而是小米自己的實力無力支撐他做一部各方面均衡,同時又能保證溢價的機型。小米與華為最大的差距就是科研水平,華為擁有自己的芯片,有自己的閃存主控,有自己的通信基帶,可以說,除了屏幕之外,都是頂尖的存在。華為一年在手機方面投入400億元的研發費用,超出國內所有手機廠商之和,高額的研發費用帶來的,就是獨特的競爭力。而小米在這方面真的不行,不到一百億的研發,還要分給米家的產品和半死不活的松果團隊,剩下的還能給予手機團隊多少東西?小米的產品除了MIUI外幾乎全部依靠供應鏈,但是小米本身對供應鏈又缺少議價權。導致了小米的手機缺少核心競爭力,這也是高端機真正需要的。

另外一個就是小米的性價比模式制約了他發展高端機。小米的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宗旨和極致的性價比,在降低了手機溢價,給予消費者實惠的同時也使的手機缺少利潤。沒有利潤就沒錢進行研發,也就沒有三星,華為那種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對供應鏈的掌握。但是,性價比模式是人人都能複製的。今年的榮耀,OPPO,vivo,甚至三星都推出性價比機型進行窮追猛打,小米的日子不好過,只能想方設法保住基本盤,無暇顧及高端。

因此,不是小米不想衝擊高端,只是小米的科研實力和他的用戶群體無法支持小米衝擊高端。如果有一天大多數米粉能夠接受小米不再發燒,不再性價比爆炸的時候,小米才真正有衝擊高端的實力。


科普警告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簡單的就是,目前來說國產供應鏈體系的廠商們還沒有衝擊高價的影響力,也沒有衝擊高價的實力,國產廠商目前能夠做到5000元檔位的也就只有華為了。



小米目前的影響力來說,很難做到產品升級以及品牌升級,從小米過去的幾款產品來看,都非常想衝擊高端期限,但問題是每到發售的時候,還是妥協,因為高端市場確實不是一般廠商所能做的。



主要的問題就是小米目前來說,還沒有拿的出一樣屬於自己獨家擁有的核心硬件,這也就表明了,其實小米所有的產品都採用的是公版的東西,那麼既然是公版的東西就很難叫得上價格,尤其是在這個同質化非常嚴重的情況下。



其實小米也非常想衝擊高端旗艦產品,畢竟老走性價比產品利潤確實比較低,品牌的成長也並沒有什麼好處,這麼多年以來,啊,小米先後通過了幾個系列來進軍高端市場,但最後都淪為走量的產品,這似乎是小米的一個魔咒。

問題是目前的旗艦手機想要突破五六千元檔位的話,自己的技術沉澱和研發實力一定要跟得上,目前來說也就華為三星和蘋果這幾個品牌,而OPPO和vivo憑藉著自己的精準客戶也可以賣到更高的價格,但這個是小米學不來的。



所以總體來說不是小米不想做,而是小米做不到。


互聯網的放大鏡


小米也想推出啊,可是實力不允許啊。

小米從小米note開始就想做高端機,價格一提再提,到了note3,不僅代言人換成了吳亦凡,價格也下來了。原因很簡單,市場不認可。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小米以性價比起家,性價比成就了小米,可以看看當年(2015以及2014年等)國內手機銷量中,小米僅次於三星,選高於華為,但是性價比這樣牌同樣也制約了小米進一步的發展。

華為同樣也是從低端做起來,但是華為與小米不同之處很多,首先在宣傳上,華為良好貫徹了既定戰略,mate系列和p系列的宣傳文案一脈相承,不斷地加深華為在高端用戶群體中的印象,這也使得在三星出現爆炸事故以後,可以迅速的搶佔三星留下的市場空白。

而小米同樣很早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也希望手機可以提升品牌定位,但是既定戰略沒有很好的堅持下去,小米note初始定位就是高端商務手機,用的也是驍龍頂級芯片,售價也高於小米數字系列,到了第二代甚至還請了梁朝偉做代言人,一面商務,一面藝術。但是市場並不買賬,銷量一般,小米迅速將小米note3定位成年輕時尚,主打拍照,並請了吳亦凡做代言人,這也使得好不容易經過小米note前兩代積累的品牌形象蕩然無存,前期的宣傳投入無疑打了水漂。

華為在p系列初代同樣出現過類似的問題,銷量慘淡,但是華為咬牙堅持了下去,經過幾代積累,才迎來了市場爆發。

更重要的是華為堅持鉅額的研發投入,黑科技層出不窮,無疑給高端手機的誕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小米一貫的性價比戰略顯然不能支撐鉅額的研發投入,更多的依賴供應鏈廠商的技術。

因此,小米無法推出與華為一樣的配置,更不要提賣到一樣的價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