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小學考試不公佈分數,不發試卷,孩子錯在哪裡都不知道,這辦法可取嗎?

A螢火之光A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小學為了淡化“唯分數論”,陸續開始不公佈具體分數和排名,對學生只是進行分級測評。那麼家長對此什麼態度呢?


反對的多,贊成的少。家長普遍認為,想知道孩子的分數,主要是為了瞭解孩子的學習水平,知道孩子哪些內容掌握的不好,做到心中有數,對孩子進行輔導。不公佈成績,也不發試卷,連孩子錯在哪裡都不知道,有激進的家長還把學校告到了教育局。

而對學校不來講,不公佈成績和排名也有充分的理由:

首先,2017年印發的《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規定,“考試成績不進行公開排名,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學校不公佈成績是沒什麼過錯的。

其次,教育是在培養全面發展的複合型人才,學校採用多元化的測評方式對孩子進行評價會更全面的。這樣的測評,也促使家長關注到孩子的成長的每個方面均衡發展。

在老師看來,小學是打好基礎,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階段,家長過於追求分數會增加孩子學習的壓力,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老師們更看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至於家長,不必擔心,相信每次考試後老師肯定會對試卷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並對孩子們沒掌握的內容,會進鞏固複習。

家長的質疑,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中考、高考脫離不了總分錄取模式背景下,“淡化分數”不一定要封閉分數,採取適當方式讓家長知曉孩子的成績也未嘗不可。

目前,我們本地的小學引進了一個手機“築夢起航”家校互動平臺。每次考試後,家長可以登錄平臺查閱孩子的成績,而上面只能看到自己孩子的成績,沒有排名,此模板很受家長和老師的認可。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相信老師,職責所在,她們是不會放棄每一個錯題,也不會放棄每一個孩子的。作為家長,積極配合老師,督促孩子完成各項家庭作業,做好家校互動就是對老師最好的支持了。


梨渦2018


我認為不可取,有點掩耳盜鈴的意思。

“分、分、學生的命根”“高考錯一分差千人”說到考試成績我立馬想到這兩句話,在現在中國這種應試教育情況下,不公佈分數,不發試卷,這應該只是某些人的一廂情願吧。

我們這邊的小學,每次作業的完成情況,包括在學校的變現要是不好,立馬就會發到群裡,回家就等著父母的批評吧,不過我們這邊是以學號的形式公佈的,我覺得這點挺人性化的,避免尷尬,也能起到督促作用,也能讓家長知道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如果讓家長不在意分數,社會不在意分數,我想在應試教育的前提下是實現不了的,現在的分數已經不單單是學生的命根了,孩子家長炫耀的資本了,更是不少家長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

規定不公佈分數的出發點可能是為了顧及部分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傷害。

但是不發試卷我就不明白了,難道考試不是為了找到哪個地方掌握不好嗎?讓孩子查漏補缺嗎?

所以說,在不改變應試教育的前提下,這些作為都是白費,而且弊大於利。


快樂兒童ing


規定確實是這樣的,只是說我們老師不主動公佈成績和試卷而已,可是並沒有說如果家長單獨問,我們也不能提供吧!

所以平時家長一般都會通過微信或者電話☎,或者接孩子的時候問我們孩子考試情況,錯題情況,我們基本都告訴了的,但不會再群裡公佈!特別對於用微信告訴他們的時候,我會提醒仔細注意哈,然後發出成績不到5年鍾我就撤回,防止家長做其他動作……

對於孩子錯的題,一般家長會當我的面看試卷的,但我要求不能拍照,至少從我手中出去的卷子不能拍照的!有些時候我可能會把卷子放一邊(讓家長稍等我有點其他事情處理再談孩子的問題)出去做其他事情,呵呵,再回來這種發生了啥情況我就不知道了,也不想知道(你沒有懂我也沒有辦法啦)……

作為老師,我把我遇到的情況給你說說,也許你能看出點啥東東來……

其實一般期末的話儘量不要問成績和卷子,讓孩子假期快快樂樂的!畢竟平時多關注一下自己孩子的情況還是清楚的……


楊鍋來了


首先,我看這位題主明顯是帶著情緒和不滿來提出這個問題的!

為什麼家長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難道家長找不到了解到孩子的考試分數的渠道嗎?還是試卷還沒改出來?亦或老師不公佈?單獨問過老師了嗎?單獨問老師,老師也不給?……

一、不公佈是指不能通過張貼紙質宣傳單張,或通過信息,微信群,發貼等方式在大範圍內,公開宣佈公告於眾。小學考試不公佈分數的做法是符合相關規定的。

原因很簡單,公佈了分數,就等於公佈了排名,(教師不排名,家長可以自己排名)有了排名,就有了對比,有對比就會有傷害,分數高的家長自然滿心歡喜,而成績最差的孩子可能就要吃苦了。這樣一來,家長必然要給孩子加壓,或批評打罵,或送孩子去上補習班,或……這與我們一直提倡的減免背道而馳了。

二、小學考試不公佈分數,是指不在大範圍內,公示分數,並不是學校或教師把考試分數藏著掖著,不給家長知道。

家長是孩子的監護人,對孩子的學習情況有知情權,家長有權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包括瞭解考試的成績,具體的分數,這是毋庸置疑的。家長可以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包括考試分數:

1.利用課餘時間,親自到學校詢問老師,還可以查看試卷;

2.利用課餘時間,電話詢問或微信私聊方式詢問。

特別強調,家長請利用課餘時間查問。建議家長只詢問自己孩子的情況,不要打聽別的學生的分數。

我一般是這樣做的。在期末考試完後,先認真查閱試卷,做好質量分析,入分入冊,再把試卷發回給學生,評講試卷,評講完後,收回試卷。如果因為學期結束,沒有時間評講試卷,那也要發給學生看一下,知道自己哪裡錯了,再收回來,收回來下個學期再評講。

考試的試卷一般是不發給學生帶回家的,家長如果需要查看,可以親自到學校來找我。

三、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剝奪家長的知情權。教師以任何理由隱瞞學生考試成績,搪塞家長,不給家長查閱試卷的做法都是不對的。


師雲風馬牛


<strong>魚夫來解釋一下,不公佈分數的原因。

你說的不是一個問題,咱們一個一個來說!

不公佈分數:

這是素質教育中的一個要求,不是說不給孩子判卷子了,而是把以前的分數表達法改成了學習能力ABCD等級評定,其實孩子還是有成績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的孩子考試考了91分,他的同桌考了93分,那麼他們的等級都是A等學習能力,不存在誰更優秀的說法。這主要是為了避免家長攀比,誰第一、誰第二。使家長明白孩子的學習能力在一個區間,如果孩子在優秀區間就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爭名次了。

至於不公佈成績,是很久以前的要求了,禁止給孩子排名次,就是為了杜絕給孩子貼上“好孩子”、“壞孩子”的標籤。

不發試卷

關於不發試卷,我不太瞭解你說的情況,指的是期末考試末?

期末考試是對孩子一個學期學習成績的一個檢測,他的目的是檢驗孩子對一學期學習內容掌握程度。<strong>用一句最通俗的話來講,這套卷子不是為了講知識!所以有些學校期末考試後不髮捲子,只評等次。

至於平時練習的卷子,我覺得老師們還是要發下去講解、練習的,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如何改正!

魚夫愚見

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的成績90分,但是在班級裡是第20名,把家長緊張夠嗆,很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開始給還施加壓力,報各種補習班,我覺得這種做法有失妥當。

其實孩子真正的“戰場”在高中,就知識傳授而言,小學和初中階段孩子只要在優秀等次,不要給孩子補課,把培養重點轉移到:小學階段培養習慣、初中階段培養態度上來。到了高中真正“拼刺刀”,你才會發現誰有戰鬥力(靠補課得來的高分水分很大的啊!),要教會孩子認真聽課的習慣和積極面對生活的態度,你才是贏家!

如果喜歡記得關注魚夫哦!


魚夫講教育


小學課業考試不公佈分數,不發試卷,雖然可以理解這是為了“減負”,但方式方法卻著實令人費解。

先說小學課業考試公佈分數的問題和弊端。任何考試都必然有名列前茅的績優生,也有排在最末的績差生。而影響學生課業考試成績的因素又很多元,學生的天資、努力、情緒、效能感、注意水平、甚至發育,都可能對課業成績產生顯著影響。

公佈課業考試成績,對於那些績差生來說很容易帶來壓力,並且做出錯誤歸因,進而損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不公佈課業考試成績,有利於保護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減少挫敗感。

問題是,小學生課業學習感受到的壓力,主要的來源並非公佈考試成績,那只是雪上加霜而已。主要的壓力源來自教師的評價。雖然不公佈課業考試分數,但教師以課業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指標;更關鍵是,學校以學生課業考試分數作為考核和評價教師的KPI,這才是中國學生壓力山大的主要根源。

這麼說吧,小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高度敏感,即使教師不公開評價學生,只不過因應成績來對學生寄以不同期望,就足以影響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習效能感。學過教育心理學的教師讀者應該能理解,這就是妥妥的羅森塔爾效應。更何況教師在學校KPI考核壓力下會很自然地表達對學生的評價,“不及格”,“最後三名”,等等。

所以問題的關鍵其實不在是否公佈成績,公佈後固然雪上加霜,但更應該著手改革的是雪,而不是霜。

其實很簡單,小學課業考試擯棄百分制,改用五級評定,ABCDF,績優的學生是A;大多數學生,只要他們付出必要的努力,都應該獲得B;績差的學生C或D;慎評F。更進一步地,評定只登記在記分冊,試卷上只標註哪些地方是錯的,不標註評定。

這樣學生知道自己的評定等級相比於知道自己的分數壓力會小很多,B與A之間的差距換算成百分制,可能懸殊20分以上。而且A只給予少數績優生,以資榮譽和鼓勵;大多數學生,只要付出必要努力,都應該獲得B的評定;C和D評定給予少數績差生,等等。

也就是說,取消百分制的分數評定,改為五級等級評定,這樣就不再用諸如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之類地分數指標來作為KPI考核教師;減少班級與班級的橫向比較,採用不依賴分數的新的KPI指標來考核教師的教學業績。

注意,不僅僅是把百分制改成等級制,而且還要把等級評定的權柄授予教師,否則換湯不換藥。每個任課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和激勵學生的需要根據學生課業表現和考試結果綜合性地評定課業考試等級,自行根據教學需要運用激勵和鞭策。



如此,把課業考試試卷發還給學生又何妨?小學減負的關鍵是去分數化,綱舉目張。不公佈課業考試成績,不發試卷,無非皮毛,綱不舉,再怎麼折騰也是瞎折騰。


唐映紅


現在小學考試不公佈分數,不發試卷,這種辦法可取嗎?我的答案是可取。

至於為什麼會這麼認為,在說明之前,需要先理清一個邏輯問題,即不公佈分數,不發試卷,事實上與孩子錯在哪裡卻不知道沒有直接關係,更沒有因果關係。

如果孩子無心向學,家長無心輔導孩子作業,那就算髮了試卷公佈成績,孩子依然不知道錯在哪裡。

也就是說,家長如果真的關心孩子的課業問題,那麼在陪伴孩子寫作業、做預習或複習的過程中,他們一定是會主動去引導孩子梳理知識架構,瞭解孩子對知識點的薄弱點,並幫助孩子加強鞏固。

另外,我們要明白教育局的減負政策,為什麼規定不讓學校公佈分數和排名。

原因不外乎就是要避免家長或學生間的攀比,過分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孩子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真正把握,學習習慣養成以及小小的進步。

我認為這個規定是特別好的。家長們應該理性來看待這種規定,並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把關注分數的重心轉移到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學會看到孩子一天比一天進步,更要配合學校一起來教育好孩子,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在此,我也十分相信,當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對知識點理解透徹時,只要在考試範圍內的知識,無論怎麼考,他的成績都不會差到哪裡去。

與所有家長共勉!

我是星主,專研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奇談社會百態。歡迎你關注我,如果你有什麼疑惑,可以私聊我。


星主奇談


首先,個人認為這辦法肯定是不可取的。不公佈分數,你可以說:分數的意義不大、不重要,好,這點我暫且可以理解;但應該把卷子發下來啊,這點對學生的意義很大啊。

考試的目的是什麼?考試的意義何在?我知道這個時候在有人站出來反駁說:孩子還小,現在不是都提倡減負嗎?那還要什麼“卷子、分數”。提倡減負是應該的、可以的,完全沒有一點毛病;

但是要用對減負的方式方法,不能打著減負的幌子而忽視了孩子的教育能力,畢竟還是“考試時代”;我估計到了小升初的時候,你就會看到所有的家長和老師為了好的中學而“奮鬥”,最真實的一面就體現出來了。


有了考試這個東西當然要有它的作用,考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及時的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的查缺補漏;如果老師不公佈分數也不髮捲子,那麼學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裡會、哪裡不會、哪裡是弱點。或者平時考試的時候愛在什麼犯細節錯誤,這些都是可以改正的。


MT螞蟻數學


家長要了解孩子成績的途徑可不能僅僅靠期中期末那張試卷啊。小學考試不公佈分數也是歷史選擇的結果,不得不採取的措施。

小學考試是否公佈分數,是否發放試卷,您如果問一問小學生,您知道學校此舉還是明智的。

我接觸過許多小學生,同他們聊起學習話題,他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贊成這種不公佈成績的做法,他們可以省去許多負擔,比如說,父母不會再把自己和別人家的孩子比了,不會因為分數低而受到責備了。

在孩子看來,快樂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再說小學裡犯的那點錯誤,隨著年齡增長,知識豐富,小學裡的東西都會順理成章自然而然地就會了,絲毫不會成為今後學習的障礙。

比如說,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小學時候成績一般,甚至還很糟糕,可一個偶然機會,觸使自己學習覺醒,成績就突飛猛進,再回過頭來,看一看小學時所受的委屈是不是很多都是不必要的?

著名科學家童第週一天小學沒有上過,最後也不是憑著頑強的自學成為偉大的科學家了。當然,我們都是平凡人不可能人人都成為科學家,但是小學裡的許多知識都是一些最基礎的,最簡單的知識,真的無須太過看重。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小學不公佈成績、分數;對比就失去了土壤,也就沒有了傷害。沒有傷害的童年過起來才真的像一部童話一樣,孩子都成了童話裡的王子和公主,何樂而不為呢?

父母斤斤計較孩子的分數,孩子的錯誤,甚至帶著顯微鏡查找孩子身上的毛病,帶著放大鏡看孩子身上的毛病,把一個正常健康的孩子管成不正常的孩子就心滿意足了嗎?

小學生不公佈成績的做法是正確的,我舉雙手贊成。同意我意見的家長歡迎點贊,留言。


亂語三千


這都是拜教育專家所賜!這些所謂專家,一天閒的沒事,專門教條的挑刺。他們認為公佈考試分數會打擊沒考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從不同角度羅列這樣做的缺點,結果,所有教育職能部門都要求學校不準公佈學生考試成績,搞得學生學不學都一個樣,反正誰好誰壞都不知道,那就乾脆很多學生失去學習的積極性了!我想這是那些坐在辦公室裡的“專家”始料未及的,他們只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根本不配“專家”二字,與吃閒飯、混日子、閒的蛋疼差不多!不知這些人毀了多少少年英才,埋沒了多少“華羅庚”、“錢學森”!真是中國教育的最大的悲哀與恥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