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空中霸主F14,為何被性能更差的F18所取代?

萬佳敏


您好,軍武雜談為您解答:——因為不需要,且可靠性還有問題。

F-14“雄貓”艦載戰鬥機是美國海軍迄今為止最後一款艦載重型戰鬥機,如果說F-14戰鬥機的替代者的性能能夠達到或者超越F-14的水平,也許還不會太多人有意見。可是F-18的性能和F-14比起來,實在是差太多了。那麼,為什麼美國海軍還要換呢?

F-14戰鬥機的性能更加側重於空戰,即把蘇聯航空兵的超音速遠程轟炸機攔截在航母戰鬥群的安全半徑之外,這種作戰目標,最終催生出了“F-14+不死鳥導彈”這種組合。

隨著蘇聯在海上威脅的逐漸減弱和消失,美國航母戰鬥群的主要作戰需求逐漸由防空作戰向主動進攻方向轉變。一款空優戰鬥機和一款能夠側重進攻的中型機,對美國海軍來說並不是太難的選擇。

此外,F-14戰鬥機的可變後掠翼技術雖然比蘇聯成熟,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美國海軍大量的F-14戰鬥機都因為可變後掠翼問題而出現過大大小小的事故。現在威脅沒有了,自然不需要再讓金貴的飛行員冒風險了。


軍武雜談



F-14提早退役的原因還是美軍的戰術需求變了,“大貓”原則上來說應該劃歸到“艦載截擊機”的行列,美蘇冷戰期間,蘇軍為了對抗美軍的航母編隊,大力發展遠程航空兵和巨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力求在戰時突破美軍航母的防禦圈重創和擊沉美軍航母…為了消除蘇軍轟炸機的威脅,美軍研製“大貓”這樣的重型戰鬥機和“不死鳥”遠程攔截彈,就是利用重型戰鬥機的大航程在距離航母800公里外攔截蘇軍轟炸機!


“大貓”
的利爪就是:AN/AWG-9雷達和“不死鳥”導彈,理論上來說這兩種裝備一起配合,一次性可以擊落6架蘇軍的遠程轟炸機。

蘇聯解體後,美國的勢均力敵的對手沒有了,來自空中的危險也降低了很多!在這個時候“大貓”的劣勢也顯現出來,就是它的對地攻擊能力太差和使用成本過於高昂!

1970年代中期,戰鬥機發展的是以“一型多機”為方向,也就是說:一個基本型的戰機要有衍生出多種任務的飛機。而F-14顯然是“一型多機”做的不夠好,雖說其改進型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終歸根底太差了(發動機推力不足,掛載能力低,也嚴重的影響到了機動性),提高和改進的能力仍然不足,也就沒法往多用途化方向發展,所以這種單一性能的飛機被淘汰是必然的。



“大貓”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使用成本太高了,據說它飛行一小時的費用高出“大黃蜂”30%…與現在節省軍費(使用費),提高戰機多用途化的發展要求背道而馳,既然空戰威脅減小了,大部分攔截敵方戰鬥機的任務“大黃蜂”都能勝任,也就不需要“大貓”繼續擔當以前攔截轟炸機的任務了,在減少使用成本方面的考慮它也必須要退役。
由於科技的進步,“大黃蜂”雖然在單一的空戰能力上不如“大貓”,但是在對地/對海任務方面顯示出它的不凡的性能,而“大貓”表現的不盡如人意,“大黃蜂”的多用途性還表現在:電子戰和空戰加油方面,這些都是“大貓”所不具備的能力。

任何所謂先進的飛機也只是在一段時間內,隨著科技的發展,“大貓”也會有落伍的時候,畢竟它在服役的晚期美軍已經開始著手“第五代”隱形戰鬥機的發展,“大貓”再怎樣升級,與“第五代機”相比也是落後飛機,與其花費龐大資金對它進行升級改進,不如讓它“壽終正寢”以節省軍費研製新一代的飛機,對提高航母戰鬥群的作戰能力更加有力。
伴隨著《壯志凌雲》的主題曲《帶走我的呼吸》音樂🎶,“大貓”已經退役多年了,作為一代名機它的俊朗與帥氣就像“阿湯哥”那樣!但是,“大貓”的不適應時代要求,也註定被新一代更先進的戰機所替代。


皇家橡樹1972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話用在曾經的空中霸主F14身上,真是太合適不過了。

F14,綽號“雄貓”,可謂是生不逢時。當初研製時,是為前蘇聯量身定做的。1967年研製,1972年首架交付使用,1988年改進型試飛成功。可以說,F14就是重金打造,一出世便確立了霸主地位。雙發雙座重型三代艦載戰鬥機,1200公里的作戰半徑,制空、反艦、對地堪稱多面手。雖然已被淘汰多年,但直到今天,仍是飛行速度最快的戰鬥機。這些指標,都說明F14真是太霸氣了。

無可奈何花落去。正當F14想要大顯身手的時候,蘇聯解體了,對手沒有了。高昂的造價,過高的維護成本,沉重的保障負擔,終於使主人不再青睞它,加之死對頭伊朗也擁有著該機,2006年,F14終於結束了使命,退出了歷史舞臺。

F18,綽號“大黃蜂”,可謂生逢其時。1974年研製,1978年首飛,1980年裝備部隊。單座雙發三代輕型多用途戰機,是專門為美國海軍研製的,雖然它不是十分出眾,但其強大的對空對地對海打擊能力,優良的可靠性和和穩定性,深受美軍喜愛。因此,它一出現,就把F14趕下了航母,成為美軍的新寵。經過近年不斷的升級改造,性能更加優秀,也成為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主力。

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雖然F14已經退場,但以其優良的性能,很難說以後不會東山再起,再展雄風。





賀蘭上空的雲


第一次看到F—14的全掛彈貓樣就是在《壯志凌雲》:F—14的氣勢昂揚配以阿湯哥的張狂——的確給美國海軍長臉!據說,電影放映以後,報名參加美國海軍航空兵戰鬥機飛行員的人員數量比往年多一倍;

這款‘’雄貓‘’是第三代戰鬥機的經典!它的可變後掠翼緩緩張開的姿勢讓人體會到熱血沸騰的軍事力量——這也成為它的致命傷!由於可變後掠翼的維護技術複雜、維護成本高、掛彈點缺乏(可變後掠翼不能掛彈)、生產成本也居高不下:美帝家也沒有這麼多的餘糧啊!




作為一款專用艦隊制空戰鬥機,它在攔截、空戰方面的優勢一覽無遺:在美利衝突、兩伊戰爭、第一次海灣戰爭……它都處於絕對碾壓對手的狀態!有了F—14,格魯門公司的風頭無出其右!它準備大張旗鼓的推銷F—14:伊朗國王的空軍飛行團在試飛F—14之後,對F—15嗤之以鼻!伊朗人甚至組織銀行財團貸款給格魯門公司以便它生產‘’波斯雄貓‘’;伊朗人的軍購偏重一線戰鬥機飛行員而不是軍事官僚的意見——這也是它碾壓伊拉克空軍的重要原因:伊朗飛行員在兩伊戰爭中使用F—14打遍伊拉克所有戰鬥機型號!取得壓倒性的勝利;伊拉克號稱擊落6架F—14的記錄,至今為止也沒有獲得國際軍界的認可;






中國空軍在評估F—14之後,對它情有獨衷——以至於中國購買蘇—27,中國空軍也是由於看上蘇-27具備可以對抗F—14的性能!可惜的是,20世紀80年代,兔子家確實缺錢,只能通過其他方面獲得F—14的設備了;

進入20世紀90年代,美國海軍發現單一用途的戰機在作戰使用方面的諸多不利條件:對地作戰能力差、佔用機庫面積大、出動率、使用效率低……它遠遠不如多用途戰機;格魯門公司多次向海軍展示了‘’超級雄貓—21‘’的美麗光環,但是,美國海軍還是選擇了FA—18作為取代‘’雄貓‘’的決策!2006年,‘’雄貓‘’在美國海軍黯然退役!為了防止敵對國家獲取它的零配件,美國國會甚至撥出專款把它們通通碾碎!

幸運的是,‘’波斯雄貓‘’仍然在伊朗高原上空翱翔!它依然讓美軍、以色列等敵對國家投鼠忌器:F—14強大的制空能力遠超敘利亞、伊拉克空軍!伊朗空軍飛行員嫻熟的戰鬥技能依然讓‘’雄貓‘’煥發出保衛祖國的光輝!


熊style


首先,是作戰對手消失了。F14的使命是攔截蘇聯的圖22轟炸機的。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蘇聯為對付美軍的航母,提出了飽和打擊理論。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用圖22掛載反艦導彈,利用它速度快,突防能力強的優勢,突破美軍航母的空中防禦圈,對美軍航母進行飽和打擊。F14的使命就是衝著它去的。利用自己速度快,探測距離遠,載彈量大的優勢,將航母的空中威脅圖22拒在航母防禦圈之外。可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羅斯海軍全面收縮,奉行近海防禦政策並全面倒向西方,F14的作戰對手消失了,它的存在沒有意義了。

其次是它的性能太單一了。F14的空戰性能不錯,但卻缺乏對地對海攻擊能力。所以,當時美軍航母上除了裝備有F14以外,還裝備有對地對海攻擊的A6、A7攻擊機。而F/A18除了能打空戰外,對地對海攻擊能力也不弱,是一專多能的多用途戰機。既然我一種飛機就能幹兩種飛機的活,那我何必還要再花錢買F14和A6、A7呢?在航母上,飛機的種類減少了,我就能攜帶更多的飛機了。另外,後勤保障方面也容易多了。你想想,戰鬥機和攻擊機得各要一套維護工具,各要一班維護保養的機務人員,各要一套武器彈藥,各要一套備用零部件,多麻煩啊!但我換成F/A18,只要一套就夠了。多省事啊,多省錢啊!

最後,F14是可變後掠翼戰機,技術複雜,維護保養都很麻煩。而F/A18是常規設計,維護保養相對來說就簡單多了。而且F14的價格也高,非常燒錢,F/A18價格相對便宜,更獲得國會老爺們的青睞了。

正是基於以上原因,美軍就讓F/A18取代了F14。當然,F14作為一款經典的艦載戰鬥機,永遠是軍迷們的最愛。


血染戰旗紅


F14雄貓是八九十年代美海軍主力艦載機。

當時確實很強,攜帶6枚不死鳥遠程導彈,可掌控一千多公里的範圍。

為啥退役?

🍎蘇聯滅亡

蘇聯解體,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威脅到美國航母編隊,所以昂貴的F14沒有必要存在。

🍎過於昂貴而且性能單一

F14只能擔任空戰與截擊任務。

同時,保養維護費用太貴。

所以,美海軍轉用更便宜,能夠執行更多重任務的F18來取代雄貓。

🍎關於價格的說明

AIM54不死鳥導彈在1978年的採購價就是48萬美元,可以想象一下,改進版在1990年代後期是啥價。這也是1984年中國最終沒有采購F14的重要原因。

🍎防止伊朗獲得零件

當初美國賣給伊朗巴列維王朝的79架F14 至今還有一半在使用。為阻止伊朗通過走私渠道獲得雄貓的備件,美國乾脆退役F14並徹底肢解這些飛機。


四川達州


F-14戰機為什麼會被F-18戰機替代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是必然的,f-14作戰太單一無法滿足現代化作戰,而f-18結合時代而研製一款多用途的綜合性艦載機,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背景時代不同,海軍需求不一樣,特定的產物:F-14雄貓戰機是美國海軍第一個三代艦載戰鬥機,當時是專門正對蘇聯研製的一款艦載戰機,主要執行艦隊防禦、截擊、打擊和偵察等任務。1972年5月開始在美國海軍服役,替代f-4戰機,f-4戰機不能肩負攔截蘇聯的戰略轟炸機,沒有機炮缺乏攻擊手段,因此f-14呼之欲出,f-14結合了f-111否認部分佈局可變後掠翼,成為當時第一代的三代艦載戰機,可以說是但是最強的戰機。而f-18大黃蜂艦載戰鬥機是美國海軍的一型超音速三代戰機,1983年服役,其主要擔負的任務包括艦隊防空、壓制敵防空火力、攔截、自我護航、進攻性和防禦性空戰和近距離空戰支援,因為f-14無法滿足美國海軍當時的對空和對地作戰要求,研製出一款多用途的艦載戰鬥機。

2、攻擊手段和載彈量:f-14雄貓戰機智能對空作戰,無法對地作戰,f-14戰鬥機武器外掛點共8個,其中4個位於機身下,每側機翼固定翼段下各有兩個,它最多隻能掛6枚AIM-54同類型的空對空導彈,武器掛載量太小;f-18大黃蜂戰鬥機兼顧了對空對地作戰。武器掛載方面要比f-14多,\t共有9個外掛架,兩個翼尖掛架各可掛1枚AIM-9L空空導彈;兩個外翼掛架可帶空對地或空對空武器,包括AIM-7“麻雀”空空導彈、AIM-9空空導彈、AIM-120空空導彈、AGM-84反艦導彈,AGM-65空地導彈和AGM-88A導彈.

3、維護成本與電子設備:F-14的機體開始老舊,維護和運行成本節節攀升,美國海軍開始覺得用的不順心了,並且F-14雖然空戰能力強但對地攻擊能力較弱,現階段美海軍面對的對手使用造價維護費用更低廉且多功能的F\\A-18也能替代,而且f-14電子設備老化不能使用精確制導武器,相比之下f-18就不一樣了,它一開始時就具備多用途戰機的特徵,隨著進一步的升級換代,在電子信息化條件下作戰這樣的時代大趨勢下,無疑會獲得美國海軍的青睞,這也就註定其f-18替代f-14。






武器異空間


嚴格講大貓不是被蟲子取代,只能說是被接替。大貓是相當優秀的戰機,設計超前。無論是雷達,火控等電子設備還是打擊能力都是神一樣的存在。它的機動性也相當強悍。說它體型巨大機動性差的同學可以看看飛行包線。A型的發動機比較坑但是問題在B和D型上得到了解決。即使是超級蟲也沒法和它相比,載彈量,續航能力和速度都差一大截,E,F翼下外傾的掛架阻力很大。大貓是美製戰力裡唯一不依賴體系優勢就能碾壓對手的機型,可以看看兩伊戰爭的空戰記錄。大貓的離開主要是因為毛熊倒下,沒有了強大的海上對手,蟲子足以應付,另外使用成本高是因為它就是被設計用來應付高端威脅的。現在這種威脅沒有了,欺負小國家蟲子足以勝任。最後,大貓從1972年服役到2006年,30多年的時間對於一款戰機已經是長壽的了。不要拿F15,F16說事,F15A,B早就報廢了,現在是波音為了圈錢拼命給它續命。16發展到block許多了,F14可是把A用到死,另外,海航的飛機海上鹽霧環境對機體的侵蝕不是陸基飛機能比的。所以機體壽命耗盡,威脅沒有了,成本高昂,就退役了。F18只能是來頂班罷了,如果讓它來應付當年大貓面對的蘇軍逆火海盜旗,和其他那個時代的威脅,那是要崩盤的。


石頭裡的天空


錢錢錢,命相連!任何看似不可思議的武器選擇背後絕對都繞不開一個錢字!

小蟲子淘汰大貓其實也和錢有關,說白了就是美國一等人覺得蘇聯解體了,大洋之上再無對手,原本用於遠程截擊蘇聯轟炸機的大貓就顯得無用武之地了。

特別是大貓為了追求極致的空戰性能和起降水平選擇的變後掠翼技術對於地勤維護來說簡直就是噩夢般的存在,不僅維護不便,還超級昂貴!

與此同時,小蟲子的優勢隨著技術的發展卻越發明顯,換航電,換雷達,換導彈之後的蟲子空戰實力也不比大貓差多少,特別是蟲子的可靠性和維護性,那簡直就是逆天般的存在!

此消彼長之下,囊中羞澀的一等人咬牙換掉自己曾經,空中圖騰自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平頭老兵


當年美國的主要敵人是蘇聯,蘇聯主要能威脅到美國航母的,是圖95轟炸機。美國F14雄貓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儘量遠的地方用不死鳥攔截圖95。當蘇聯解體,圖95的問題就不存在了,F14+不死鳥的組合就凸顯出許多問題來,比如效率低下,F14+不死鳥的效率就比不過F18+AIM120的組合,再比如技術老舊,美國海軍把大部分的資金都填在A12的坑裡,用來更新F14電子電器設備的錢也沒了,F14能堅持到F18服役,已經不容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