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能夠相信抑鬱症是可以從童年就開始嗎?

一隻月亮彎彎噠


我發現評論裡的說法真是良莠不齊,很多人都再說自己的感受,並沒有專業得醫生給出專業的意見。作為一名專業的醫生,我來說兩句。


抑鬱從童年起就開始?當然是真的!兒童與青少年抑鬱發病率近年有逐漸升高的趨勢,抑鬱障礙在兒童的發病率為2%,男女比例相當;在青少年約為4%~8%,男女比例為1:2。國外研究顯示,18歲以下社區人群青少年的抑鬱累積發病率可達20%,抑鬱障礙嚴重影響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社會功能。大多數患者存在復發傾向,一些青少年的抑鬱症可持續到成年。兒童和青少年尚不具備充分描述自身情緒及感受的言語能力,往往通過行為來表述抑鬱心情,表現為厭煩、孤僻甚至憤怒。


兒童抑鬱症的症狀

  1. 情緒症狀:感到心情壓抑、不愉快,不活躍,對日常娛樂活動和學習缺乏興趣和動力。
  2. 思維症狀:思維聯想速度慢,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常表現為發呆和走神兒,靜坐困難,不能完成相關的任務和作業。
  3. 意志行為:行為被動、遲緩,不願意和周圍人交往,不願意外出,不願意上幼兒園/上學。部分患者出現對抗父母、離家出走,嚴重的可出現暴力行為。
  4. 軀體症狀:可能出現軀體不適症狀,如頭痛、頭暈、乏力、氣促、胸悶、體重減輕、食慾下降,睡眠增多和入睡困難等。

不同年齡段兒童的主要表現

  1. 學齡前:明顯對遊戲失去興趣,有違拗、攻擊、退縮行為,與其他兒童交往困難,出現睡眠和飲食問題。

  2. 小學期:不願意上學、學習成績差,與夥伴的關係不良。恐懼、分離焦慮、情緒波動、痛哭流涕,大聲喊叫等衝動行。

  3. 青少年期:進食障礙,多見於女孩兒;身體攻擊,多見於男孩兒。有自殺意向、酒精/藥物使用,反社會行為如偷竊,撒謊等。衝動魯莽,不計後果,學習成績下降,拒絕上學。

家長髮現孩子的行為突然古怪,出現以上症狀,在排除孩子自述的其他軀體疾病,就應該想到孩子是不是精神方面出了問題,一定要帶孩子去精神專科看醫生,兒童抑鬱症只要及早發現,及時治療是完全可以緩解和治癒的。


手打不易,請多多支持。我與你同在。


精神科李文惠


我以前不懂不知道的時候,我不知道什麼是抑鬱症。一直處在一個特別病態的狀態裡,直到去年真正到醫院確診了,我才知道,啊,原來我生病了,是抑鬱症。有很多人得抑鬱症,是受了某種重大事件的打擊得抑鬱症。而我是另一種,我的人生目前為止沒有發生什麼特別大的事件。而是從小到大活得不快樂,沒有什麼幸福感。我回憶了一下,從記事開始,父母總是吵架,每次吵架我都膽戰心驚,活的小心翼翼。不知道從什麼開始,我慢慢變成了討好型人格,虛偽,虛榮,愛說謊,負能量爆棚。一直活得特別壓抑,我自己知道所呈現到這個世界上的我不是真正的我,我過得真的特別壓抑,不敢釋放自己,從小到大我從來沒有和別人吵過架,或者說覺得自己沒資格,總之我過得不幸福。


有很多人,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你不能把你自己的不如意怪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可我,就是沒有出息,不夠強大,童年的不幸福確確實實影響到我一直到現在,並且很深很深,我大概永遠也不會幸福了。

我是沒有翅膀的貓咪,歡迎大家評論與指教。


沒有翅膀的貓咪


我不相信抑鬱症可以從童年開始,但相信內向性格天生就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內向性格,更易於患抑鬱。

我就是例子,整個一生,深受內向之苦。因為內向,不合群,少言寡語,害怕見生人,遇事怕擔責。

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同學們在一起玩耍,一個外班的男生,從我們中間走過,忽然對著我就是狠狠的一腳,像這種平向無辜被人欺負的事已成為常事。最可怕的是,如果父母家人再不理解,缺乏正確引導,從小很可能就埋下了抑鬱症的種子。比如,我在學校被人欺負,不敢到校上課,父親不問原因,劈頭蓋臉,對我就是一頓熊,甚至經常在人前人後,拿此事當笑柄,挖苦我,嘲笑我,我的自卑心理只能越來越嚴重,對將來的人生,以及在成長過程中,受到極大的影響。

所以,一個人從小內向並不可怕,只要能夠得到親人的關愛,體貼,給予鼓勵,讓生活充滿信心和陽光,就不會發展到抑鬱症的地步。

說了內向性格這麼多,其實還是那句話,內向就是抑鬱症的病因。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的人越來越多,面對的事物愈發複雜,一個內向性格的人,是很難應付的了的。內向性格,多思多慮,往往把一件小事放大,又不善於表達,悶在心裡,不開心的事,常常使人鬱鬱寡歡,悶悶不樂。特別有的事,拿得起,卻放不下,因為膽小,缺乏擔當精神。久而久之,漸漸埋下抑鬱的惡果。

我在工作中,埋頭苦幹,勤勤懇懇,領導佈置的任務,總能完成的很好,深得領導的賞識。這也正是內向性格的優勢。後來,我被提拔重用,只怪自己性格所決定,註定缺乏領導能力,遇事不敢處理,而且因為一件小事,裝在腦子裡,不能釋懷。試想,身為領導每天要接觸許多人,要考慮許多事情,如果因為一件小事,都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又怎麼成得了大事。於是,我選擇了退出,不再擔任領導,重回生產一線,這也是我最好的逃脫的辦法。其實,這時我的內向性格,已經把我折磨成中度抑鬱了。

好在我經過痛苦的掙扎,終於從病痛中走了出來。現在,我在生活方面步步小心行事,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樂觀開朗的人,做事不再斤斤計較,處事拿得起,放得下。遠離抑鬱一一

所以,兒童時期性格內向,一定要給予關心,多加引導,能夠正確認識到內向性格的不足,努力後天彌補。內向性格的人,一定能夠擁有美好的人生。


鮑炳山仲夏南窗風


我兩歲左右就厭世,不過沒死成,倒是知道了我死不了。所以,能量再低,每天哭,低到抑鬱,低到能看到那些靈,也從不想死。

本來像我這種情況,三歲之內造成的傷害,極難療愈的。我也是沉吟了好長時間,最後破解了自己的生命模式。我的生命模式是不管做什麼最後都一無所有。我不斷的創造並複製這個模式,終於在我靜坐的時候認出來了。可是,光是認出來還不行,還要明白這個模式是讓我學習什麼?這就是我的功課。

我終於體悟到|剝奪我的一切外在的東西,是為了讓我找到內在的力量。物質的東西沒有,好修復,精神的東西沒有,如何修復?夫妻之愛可以沒有,父母之愛沒有就太難了吧。我就是從這最難的境況中衝出來,發現了除了父母之愛,外在還有很多愛,鄰居們都是愛我的,同學,他們都散發著愛,我明白那都是我內在愛的反射。我向外看到的愛都是我發射出去的。父母不是沒發射愛,是我內在阻擋了這愛,阻擋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到愛的根源是自己,找到內在的力量,這就是我的功課,我完成了,跨越了。

每一個抑鬱的人,回到內心好好體驗那股讓你情緒低落的能量,體驗他。真理是,當你體驗夠的時候,就再也不需要它了。





潛意識溝通莉枝老師


當然可以。

記得我小時候,大概不到十歲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我意識到了每一個都會在若干年後死去!內心恐懼難過到似乎天都要塌下來,絕望的心情便開始在以後的每一天裡伴隨著我!我偷偷的哭,偷偷的封閉了自己,不跟別人說話,小心翼翼的等待著這件可怕的事情,彷彿從此生命便沒有了意義。

那是一段特別灰暗的日子。後來我猜想如果繼續下去的話,沒多久我就會得抑鬱症。好在我身邊有幾個要好的玩伴,她們看見我不開心便經常硬拉我出去,於是,我慢慢的放下了心底裡的恐懼驚慌,慢慢的不去想死亡的事情。精神沒有走進死衚衕,我也就沒有得上抑鬱症……

前段時間在網上也看見了一則消息,說是一隻鸚鵡被主人嫌棄罵了幾次後得了抑鬱症。我對此深信不疑。以為時間所有的動物不僅僅是人類,都是有自己的思維的。而同一物種的思維程度又是或深或淺。想法多的細緻的在面對尖刻的事情時就容易鑽牛角尖,就容易走進精神的死衚衕。

所以,童年患上抑鬱症是完全可能的事情。


255100943628


有可能,家庭如果有什麼意外發生都會對孩子有影響.或者老師對孩子的態度也很重要,我記得小時候淘氣叫老師批評並且要求寫檢討,叫我上辦公室寫檢討,什麼時候寫好了什麼時候上課,由於我父親是我們當地的鎮長,不好意思上老師辦公室寫檢討,怕給父親丟人,我跑到校外把檢討寫了,寫完交給老師,老師看了檢討告訴我沒在辦公室寫不算數,並且說養不教父之過,我聽後非常氣憤,出了班級,我也不知道我應該怎麼辦,有種天塌了那種感覺,我自己默默的上了學校後面的上山,我嚎啕大哭,也不想活了,對不起父母的教育讓父母受辱了,不活了,後來想想我姊妹三個,上邊是兩個姐大姐比我大十一歲,二姐比我大八歲,我是家中唯一的兒子,我要是死了父母咋辦,更對不起父母了,我低著頭磨磨蹭蹭往家走,走到半路看著父親騎著車在找我,這是父親第一次找我,他什麼也沒說,託著我回家吃午飯,吃完午飯他送我上學,以後父親重來沒提過此時,我也沒敢問過,可能他知道我在學校的事情了,如果當時父親罵我打我,可能我不會再留戀這個世界了.父親活著話今年也八十九了,好想他老人家啊,後來才知道養不教父之過,後邊還有一句是教不嚴師之惰。現在回頭想想四十年前的事情,人不要鑽牛角尖,沒有過不去的事,笑對人生,合適機會聊聊我小時候的衝動,母親是怎麼化解的


青雲265067766


不是能夠相信,而是覺得就是。


不知道別人是怎樣的。我只知道我是天生的,從有記憶時我就是內向憂鬱的小孩。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抑鬱症,但我總是很安靜,不喜歡人群。


我的原始記憶可以追溯到三歲。那時我就總有一種羞恥感、憋悶感和焦慮感,直至今日。


羞恥感讓我在人前永遠也無法大大方方的做一些習以為常的動作,說習以為常的話。


比如手伸著作邀請的姿態、給別人夾菜等一些人五人六的姿勢;說不好那些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場面話。


因為我覺得那些東西很假,很虛,一旦勉強做了那些動作、說了那些話,我的心裡會有道坎一直過不去,我會鄙視我自己。


而憋悶感在於你知道大家和你不一樣,所以為了裝的和別人一樣,不能表露自己真實的想法。


想要與眾不同,你必須得特別優秀。比如黃老邪,什麼世俗,什麼規矩,在他眼裡就是個屁。但關鍵黃老邪能hold住,他有裝逼的資本。


這個時候焦慮感就出來了。你需要到達的高度和你現實所處的高度是分離的,不統一的。這兩種狀態的中間地帶就是焦慮。


當羞恥感、憋悶感、焦慮感時常造訪的時候,人怎麼能不情緒低落呢?


情緒低落以後,人就會抑鬱。


但是說實話,我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好。


姚伍有話說


相信抑鬱症是從童年開始的說法。

因為兒童時期是人心理成熟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心理學家曾經分析,半歲以後的孩子會非常依戀媽媽,時刻希望媽媽在身邊,八個月後,孩子會經常關注著媽媽,一旦媽媽從自己視線中消失,就會哭鬧不安,一歲左右,孩子會在媽媽上班或外出時哭喊著不讓媽媽走,有的會扯住媽媽的衣角或腿死活不放,彷彿一鬆手,媽媽就再也不會回來了似的。兒童抑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普遍現象,輕度的抑鬱可以通過早期干預,家庭協助,最後回到正常狀態,但是過度的焦慮,抑鬱,痛苦,失望和孤獨,情感經歷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是極其不利的,它會影響兒童的心智發展,誘發自卑等心理疾病,需要綜合治療。因此,父母在細心照顧孩子的同時,還應留心觀察孩子的情感變化,一旦出現了某些抑鬱的徵兆,要及時彌補情感上的欠缺和就診治療。兒童抑鬱的發病原因可能是遺傳因素影響,但是家庭環境,父母老師的教育方式都會誘發兒童抑鬱情緒的產生。

對於兒童抑鬱,我們應該做到首先營造和睦的家庭氣氛,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其次,改善教育態度和教育方法,注意循循善誘。再次,對於孩子的學習要求,因注意到孩子的年齡,智能水平,對孩子既不能期望過高,也不能放縱溺愛,最後要保證孩子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和娛樂時間,時常與孩子談心,幫助孩子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搞好學習的信心,讓孩子漸漸培養起堅強的意志和開朗的性格。


宛若凝水


任何一種疾病都是從感知到診斷最後再確診的,雖然有種病來如山倒之說,但是任何病犯都有一個過程的。

抑鬱症被確診是抑鬱症就是真的是犯病啦。

人都有七情喜怒哀樂悲恐驚,不管是兒童青年中年老年人都會有這種感知,拿中醫怒傷肝的理論做個比方,怒肯定對肝不益,但是不是偶而怒幾次就患上了肝硬化啦!我說這主要想說明抑鬱情緒時間長了有可能患上抑鬱症,可是抑鬱情緒和抑鬱症不能劃等號,抑鬱情緒人偶爾都會有,但是抑鬱症這種病不是是人都會患上的

抑鬱症有受遺傳基因的影響的說法,用這個理論做基礎抑鬱病病人的孩子一出生就帶種這種遺傳基因,兒童就有可能從抑鬱情緒就患上抑鬱症。

具體抑鬱症是否在兒童時期形成不能說的太絕對,但在兒童時期自身的性格,生長環境,原生家庭對自身的身心傷害程度以及自我原本對挫折的承受程度會讓自我常在抑鬱情緒之中,抑鬱成疾就變成了抑鬱症。

兒童時期是人格的塑造期,兒童時期有可能患上抑鬱症。但是不是抑鬱就在兒童時期就形成啦!

抑鬱症是一種持續性的心情低落和悲觀厭世的情緒凝結。是一種病,人都會患感胃,不管在什麼年齡段能說已患有感冒就說在兒童時期就形成了感冒了嗎?只能說體質有點弱和沒有做好自我的保護措施才患上感冒。

抑鬱情緒和抑鬱症的區別是情緒不是病有都會有不高興的時侯,抑鬱症是病需要正確客觀的診斷和治療





豫發快樂


抑鬱症屬於精神類疾病,應該潛伏於人的全部成長和衰老過程。抑鬱症的誘發可能有多種因素,天性開朗者再大的壓力也能笑對,內心寡言者遇到不順就可能積鬱成症。但有時候內心強大者雖然看透世界而失去追求而抑鬱,懦弱委屈者反而渴望求生而隨時滿足……抑鬱症惡性發作的最大因素是失眠症,無論任何情況,人在自我清醒狀態時如果持續50小時以上失眠必須用藥,哪怕喝醉,也必須睡著。否則家人應立即送去醫院,吃過抗抑鬱症的藥即會解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