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还不到30岁,就已经在北京买房了

本文由在行旗下「在行一点」团队合著。

我想要赚钱买房,你拦得住吗?

30岁对于女孩子来说是个神奇的年纪。

有人说过女性一定在要这个年纪前把自己嫁掉,于是她们掐着秒表,赶在30岁钟声停摆前匆忙结了婚,以为从此进了安全箱。

也有女性没有被这些社会压力左右,他们追求独立,头脑清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愿意为之付出足够多的努力。

她们还不到30岁,就已经在北京买房了


他们用心工作,努力赚钱,在不到30岁的年纪已经成功在北京买了房。

今天是他们的真实故事,没有毒鸡汤也不会灌输给你女性成功学的套路,而是想和大家分享身边这几位真实存在的,努力生活的姑娘们的故事。

以下,enjoy。

这个93年姑娘 靠自己在北京买到了第一套房子

她们还不到30岁,就已经在北京买房了


人生第一套房买在哪里了?

我这套小房子在朝阳大悦城附近。

2014年刚来北京,第一次租房就住在现在这套小房子的隔壁单元,一模一样的户型,住了1整年,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搬走了。

住在那儿的生活感觉特好,甚至想过要不要干脆买下来。但当时第一还没购房资格,第二也没想通要不要从此在北京稳定下来。

现在回想真的是血泪史了,我搬走的时候那片房价还在3、4万,拖到现在真买下来,成交价已经接近8万/平米了。

买房钱是怎么赚来的? 父母提供支持了吗?

父母没管,自己赚来的。

现在盘算一下那笔钱,其实是从我19岁那年就开始“攒”了。

一个节目方案赚了2w

大二的时候喜欢自己琢磨热播的电视节目,后来邮件投稿了一套方案后被电视台选中,得到了去电视台实习做编导,把方案落地执行的机会。

近3个月时间节目做得不错,回校后我申请的两项奖学金都中了,加一起有小2w的数额。

这钱对当时不到19岁、连买书都优先考虑二手的我来说是很大一笔了,一时间真的不知道能拿它做点什么,但我很清楚不能轻易买买买——只要敢消费,2w在大城市一下就没了。

后来决定用这笔钱投资做小生意

之后无意间被拉进学校奖学金得主的一个Q群,看到有学长说想找同学搭伙做生意,我们3个都有点想法的人就聚在一起聊了几回,决定一起开个奶茶店。

当时外卖没现在这么发达,尤其在我们学校,外来人员一概不准进宿舍园区。我们校区又很大,点个外卖还得穿好衣服走很久到园区门口拿,很不方便。

所以我决定把奶茶店做成校园里第一个能够真正送到寝室门口的外卖,想想觉得会火。大夏天我就跑园区各处跟安保负责人沟通,洗脑式地一通讲要支持我们大学生创业之类的道理。

最后他们终于同意我们店里的学生配送人员可以持校园卡出入寝室园区。

我还给店里的配送员在淘宝定制了印着店铺logo的棒球帽,连logo都是我这个野生设计师在寝室PS出来的。

从那天开始,只要看到戴我们店帽子的,保安大哥就会放行,这些学生配送员也都经过我的严密嘱咐和培训,干活麻利,不会为园区安全带来困扰。也是从那天起,我们店的订单一天比一天多。

奶茶生意怎么样?能赚多少钱?

挺好的,达到了上学时期的财务自由。

店里不止卖奶茶,用餐时间还有炸物等小食供应,蛋挞2.5元1个,卖得特别好。

临近学期末,每天的流水能到八千块。后来店里还雇了6个人,包括糕点师傅和送餐员。

送餐员找的都是学校学生,我开的酬劳是22块/小时,学期末42块/小时,当时麦当劳才给大概10块钱出头。

平常我还会请员工喝奶茶,打烊后请夜宵,生意好了请吃港茶,待遇蛮有竞争力的。

那时候开始再没问家里要过钱。

第一次真正赚到钱的感觉如何?

忙到没空多想。

我记得在雨季和期末的时候最夸张,每天接一百多个定单完全做不过来,有时会亲自配送,有时会不得已取消订单挨个儿电话道歉,一天下来嗓子哑了腿要跑断了。

一般店家收到的外卖提示音是完整的:“叮,您有新的外卖订单了。”我们经常听到的是半句甚至一个字还没听到就又接到新的订单了:“叮,您有新的…叮,您有,叮叮叮……”

奶茶店现在还在经营吗?

卖掉了,自己分到了30万。

临近毕业时候有和学长们商量过要不要试着把生意做下去,比如开连锁、拓展到北上广,但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也就要为此改写了,从此变身连锁奶茶老板。

然而我们各自对未来有不同的打算,所以3个人就像刚开始筹备开店一样,聚在一起商量了几次。

最后共同决定把它卖掉,一点干股没留,我自己分到近30万,来了北京。

来北京后做了些什么?

30万拿去做理财,3年时间变成了50万。

也考虑过这30万要不要拿来买房,但阴差阳错拿去做了理财,高中最好的闺蜜彼时在金融行业工作,委托她帮我搞定。

我自己则忙着开始了职业媒体人的生涯,也因为是刚来北京的第一份工作,忙到没时间多想那些。等到我去年底准备买房的时候再来看这笔钱,30万已经变成了50万。

后来还遇到了哪些赚钱机会?

赶上风口,做公号赚了200多万。

2014年底那会儿,我注意到已经有一些公号中广告主比较大牌的大号出现了。

受业内环境影响外加直觉更让我意识到公号的风口已经来了,它甚至可以变成一个谁都可以“造梦”的地方。

那我为什么不也来造一个梦呢?

有了这个想法后我按照当时的公号覆盖情况找到了一个品类中的缺口,就开始做,前两篇稿子我请的业内信任的记者朋友写,以高于行业20倍的薪酬开稿费。

前几篇稿子就出了个10万+,短时间内聚集了第一批粉丝,我开始用心包装,陆续到现在,开工第三年,粉丝有一百万。

知识星球推出的时候,我在上面开通了公号的昵称ID。没想到粉丝粘性挺高,头几天每天有几千人进来,我的账上一周增加了一百万。

年纪轻轻买房后的感想如何?

关于房子这件事儿,这套买下来没纠结过。记得去年工作居住证办下来后,我几乎在半个月时间里就决定买现在这套。

我蛮笃定以后会换大房子,时间应该拿来琢磨业务(或者说还是琢磨怎么赚钱吧,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

去年底我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还在做事,还在探索,目前的心态是一步一步来,唯一的区别是有个窝,对北京有了些归属感。

毕业3年,在北京买了第一套房 现月入3-4万

她们还不到30岁,就已经在北京买房了

毕业3年就在北京买了第一套房 是怎么做到的?

工作第一年,靠工资攒了10万。

在银行工作存了第一桶金,每天上班穿工作服,食堂吃饭,第一年特忙,每天下班都晚上10点了,花钱的时间和地方都没有。

年底发现卡里多了10万。

有了存款后开始理财,赚了20万。

有了存款后,想学着理财看看,于是跟部门大姐一起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没接触特别复杂的,就买那种门槛很低、风险不大的,5万起步,三个月起,买了就行,收益5%。

还跟朋友合伙做药材生意,在西藏,赚了 20 万左右。

2013年,我用自己赚的这些钱在北京买了第一套房。

那么年轻就有了买房的想法?

是啊,第一套房是刚需,外加我当时看好北京房产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刚需+投资,没有不买的理由。

当时几乎是倾尽所有积蓄吧,买了通州的一处小两居,那会儿房子均价不到两万一平,同期新楼盘都在两万五,可以看出这套房的安全边际足够大,有上升空间。

去年我在泰国又买了一套小公寓。当时看了一圈,综合考虑外国的一些炒房现象、买卖政策和政治等因素之后,选定了泰国。

现在泰国的房子租出去,每月的房租抵消房贷后,还能剩一点。

我还跟朋友投资了一套 Loft,也准备租出去。

我自己在北京的这套房现在的售价在四五万,已经翻倍了,我挣的是房子升值的钱。所以你说,有了钱为什么不买房呢?

买房和赚钱的动力在哪儿?

希望自己哪一天能有想做一些不赚钱,但自己特喜欢的事的底气。

在银行工作三年,但我并不喜欢里边的氛围。到处都是摄像头,每天还必须得穿高跟鞋,特压抑。

但不是所有人都像我,银行里有看起来享受这份工作的同事,每次拉客户时都很放得开,很自信,我不是羡慕他们的业务能力,而是打心眼儿里知道自己不是这类人。

像我这种放不开,比较内向的人就只能靠投资理财、写写稿赚钱了。只要有本事,就不需要看别人脸色。

所以我先要有本钱,慢慢学,才会有更多底气。

现在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购买理财产品的收益,加上帮别人写写稿赚点外快,算下来每个月大概三四万吧。

现在的工作我也很喜欢,也懂了其实所谓不想上班都是表象。真相是做不喜欢的工作时,没有内在的渴望。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好像都在哭穷, 赚不到钱?

我觉得其实他们并没有真的很想赚钱。

周围就有很多靠信用卡套现,每天被账单追债的朋友,我写关于理财的文章他们就不理解,大家哪有那么想理财啊?

但如果你问一个人想要 100 万吗?答案肯定都是想。如果问一个人想理财吗?答案可能就是一半一半了。

花钱和攒钱其实关于人性,是短期快感和长期快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理念。

身边那些月光的朋友每个月都得提心吊胆过那么几天,这种日子我过不了。所以我会攒钱、理财、投资买房,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把生活过好。

对我来说,理财就是理生活。

理财改变最大的是生活状态,炒股可能不会让你挣很多钱,但却有了对市场关注的动力,投了一些,就会操中南海的心。

当你有主动规划的时候,生活也会给你一些小奖励,比如突然有积蓄了,突然能出国游了,突然,还能买房子了。

整个人会变得积极很多。

工薪族nana 27岁在北京东城入了一套学区房

她们还不到30岁,就已经在北京买房了


学区房越炒越贵, 你当时买的时候多少钱?

我是在2015年底买的,北京东城的一居室,当时6万/平;现在差不多10万/平。

当时总价近400万,我们付了100多万首付,是我和老公工作几年的存款。当时还留了点钱在手上,老公比较保守,不相信我“一定要多贷款、高杠杆”的理论。

当然现在他后悔当初买房时没听我的,“把钱全花光”了。

喜欢研究钱是因为读的金融专业吗?

不是,我大学读的是新闻,因为自己平时就喜欢研究钱。

大概因为我是金牛座,从在大学时候就记账,那时候还没有各种APP可以在手机上记,我就用笔记本手写,后来用excel。

从大二开始我就不再问家里要钱了。

其实18岁上大学后应该就可以自给自足了,大学里开销很少,做个家教或者写点文章赚稿费就足够用了。

毕业那会儿起薪5000,我却发现自己比在学校的时候还穷!因为交完房租就月光了,真怀念住学校没房租的日子。

也是这会儿我更加认识到了钱的重要性,既然自己收入有限,有时间就研究怎么能够让这些收益最大化,慢慢地对P2P、股市、楼市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其实哪个人不爱钱呢?只是大部分人不愿意承认,更不愿意去花精力去研究。

有朋友平时跟我抱怨说没钱、月光,但是让ta存钱觉得又影响生活质量,去研究理财又嫌累,去操作投资又怕风险,那没钱还能怪谁呢?

那么好的买房时机是怎么看中的?

自己有需求,另外也有对楼市的判断,觉得15年一定是入手的绝佳时机。

2014年我生了宝宝,希望能尽己所能给她一个最好的教育环境,于是就想买个好一点的学区房能给她落户上学,开始关注楼市。

我发现13到14年楼市已经低迷了2年,住房刚需被抑制了,15年相继出现了一些购房优惠政策,比如二套房首付比例调整等,从成交量和价格看楼市已有恢复的趋势。

我们就是想买二套房,也就是直接受益者。我平时也炒股,经历了15年上半年从牛到熊的股灾,不少人在牛市中赚到了钱,钱是流动的,我想股市的钱会流入楼市,进一步抬高房价。

所以我笃定了15年一定是个买房的好时机,从年初就开始看房子,因为老公的犹豫拖到了年底,这一年房价也涨了大几十万,真切感受到时光无法倒流。

犹豫的老公是怎么改变主意的?

人的驱动力来自比较。

那天他给在魔都工作的大学同学打电话,得知他刚在黄浦江附近买了套1000多万的江景房,月供3万,顿时觉得我们这点贷款都不算事儿。感慨了一番落后于同龄人的差距,努力赚钱去了。

当时优惠政策还很好,贷款利率有折扣,才4个点,随便买个余额宝理财都能超过这几个点,当然是尽可能多贷啊。对于这点我认可欧神说的,“贷款是真正能跑赢通胀的做法”。

我们还是住在原来的房子里,把买来的学区房租了出去,扣掉租金月供也就增加大几千吧,而且这两年我们的收入也增长了,所以真的没有太大压力,几乎完全不影响我们的生活。

学区房怎么选址的?

这套房都是我自己跑出来的,真想买就要多上心、自己去实地看、多做比较。

那会儿上班我就利用午休让中介带我去看房,周末也会去。看房之前要做很多的功课,在网上研究北京的学区政策,划片、学籍、直升、择校等等。一开始看的范围很大,后来慢慢缩小,直到只划定几个小区。

当时看我连午饭都不吃勤奋地看房,同事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劝我说房价要崩盘。但到了第2年他们都后悔得不行,说当时应该跟着我去看房,现在都买不上了。

至于我老公,就跟我们当初买婚房一样,他到我们付完首付都没见过房子长什么样子。从研究到看房、买房全部流程都是我一个人跑完的。

欧神说,“看房200套!”这是个虚数,意思是看得多了心里就有谱了。我自己跑下来发现事实真是这样的。

在重庆还投资了一套房产?

对,因为欧神非常看好重庆的房产,我看了他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相信他的判断。

买下来这套房的故事也有点传奇,我半夜下定决心了之后买了第二天一大早飞重庆的机票。下了飞机还没等到那个售楼点,一路跟售楼小姐打着电话就把房定下来了。

其实从2016年开始欧神就一直建议在重庆投资房产,作为一个直辖市,当时市中心的价格还不到8000,上升空间非常值得期待。细数全国其他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的房价都已经涨得很可怕了。

2016年底我下定决心在重庆买一套做投资,至少现在这个价格买入我觉得肯定不亏。在经过那套学区房后,老公也非常相信我的判断,完全放手让我去试。

除了买完房我们也尝试过别的投资,比如和朋友合伙开餐饮,但赚这种钱又操心又累。欧神也一直讲实体难做,自己吭哧吭哧地经营店铺不如买房子坐等收租金。这就是理财中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的区别。

对普通人来说,我觉得最好的投资还是买房——当然选址很重要。

这位“行家” 对年轻人买房有什么建议吗?

1 抓主要需求,其他方面可以牺牲

买房子肯定会有牺牲和取舍,因为资金有限,不可能所有条件都满足。所以看你主要的需求是什么,什么是可以暂时舍弃的。

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牺牲一点住房面积,或是楼龄、小区环境,但通勤成本一定不能太高,最好在繁华一点、生活便利的地方,上下班方便,生活社交也比较丰富。为什么强调要有地铁呢?因为北京的交通,你懂得……

2 最好一次到位,近几年不要想着再换房

在北京换房的置换成本很高,因为各种契税、个税很多,还有中介费,加起来至少3、4个点,比如你买一套300万的房子,税要10来万。

如果你想再置换,满5年才免20%的个税。即便满了5年,首先首付3成的机会就没有了,利率优惠也没了,还要再多交一次中介费和税费,这些多花的钱还不如多买几平米房。

3 买房前没有目标的话一定要多了解多看

现在可以看房子信息的地方很多,但是要注意挑选是真房源的平台,通过地域价格筛选出来看中的,先线上联系中介,再约时间线下去看。

房子一定多看才有感觉,第一次是没感觉的。还是欧神那句话:“看房200套”,看得多了,你就会对看中的整个区域和环境都有更全面的认知。

还有个小trick是看中了某房源以后,可以去小中介找靠谱的年轻人,让他把房源拿下来,我用这样的方式买学区房省下了8万的中介费。

她们还不到30岁,就已经在北京买房了


这就是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所有真实故事。

谁说只有男生才会赚钱、理财和买房感兴趣?钱有谁不爱吗?

她们认真工作,投资理财,赚钱买房都是为了能有更多的资本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受那些自己本就不认可的世俗观点的影响,钱自然是好的,有爱自然也是好的。

30岁怎样,所有的事也要听从自己的内心。

我想要赚钱买房,你拦得住吗?

当然不,现在就去,愿你也能像她们一样。

每日一点 —— 每天送你实用锦囊,解决你的职场、情感、理财、个人成长等问题。

投稿:[email protected] 【点击查看投稿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