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集排名李白之前的他,考中進士時年齡還不到20歲

唐代詩人燦若晨星,有些當時很有名氣的大詩人,今人已經不太熟悉了。人容易隨著歲月流逝被淡忘,優美的詩句卻不容易被歲月湮沒。“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這句詩大家耳熟能詳,但是能說出作者的人就寥寥無幾了。

唐代詩集排名李白之前的他,考中進士時年齡還不到20歲

這句詩來自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常建的詩構思巧妙,不以描摹和辭藻驚人,善於在平易中入其勝境,詩中佳句不期而至,令人驚歎。宋代文學大家歐陽修特別喜歡“竹(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兩句,一直想寫出一樣的詩句而不得,不禁感慨造意之難。

目前僅存的《唐人選唐詩》只有十種,殷璠編選的《河嶽英靈集》選錄了從開元二年至天寶十二年24位詩人共234首(今存228首)詩,由於選者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藝術鑑賞能力,選錄標準又非常嚴格,因而在唐人編選的唐詩選本中歷來最受重視,影響深遠。

唐代詩集排名李白之前的他,考中進士時年齡還不到20歲

在這個詩集中,詩仙李白排名第二,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排在了捲上的倒數第二位。排名第一的是王昌齡的同科進士常建,選錄了15首詩,比李白還多兩首。

隋唐以後科舉考試成了大多數士子的唯一仕進之路,中不中進士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常建祖籍邢州,早年長期遊歷長安追求功名。

落第舉子一般都淒涼徬徨,常建卻依然蓬勃向上,《落第長安》:“家園好在尚留秦,恥作明時失路人。恐逢故里鶯花笑,且向長安度一春。”

唐代詩集排名李白之前的他,考中進士時年齡還不到20歲

開元十五年(727年)常建和王昌齡同科考中進士,這時他還不到20歲。但他耿介自守,不和顯貴交遊,只和王昌齡等同道之人交遊唱和。

《高樓夜彈箏》:“高樓百餘尺,直上江水平。明月照人苦,開簾彈玉箏。山高猿秋急,天靜鴻雁鳴。曲度猶未終,東峰霞半生。”

身不由己的官場生活不是常建的追求,他嚮往的是閒適恬淡的生活,《三日尋李九莊》:“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迴盪輕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

唐代詩集排名李白之前的他,考中進士時年齡還不到20歲

一直到天寶中年,常建才謀到盱眙尉一個小官。官場爾虞我詐,他深有體會,《戲題湖上》:“湖上老人坐磯頭,湖裡桃花水卻流。竹竿嫋嫋波無際,不知何者吞吾鉤。”

不久常建就辭去官職,西返武昌樊山。他特意繞道石門山(今安徽含山境內),在王昌齡入仕前隱居處夜宿。

觸景生情,寫下在盛唐就已傳為名篇的《宿王昌齡隱居》:“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雲。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餘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群。”

唐代詩集排名李白之前的他,考中進士時年齡還不到20歲

常建隱居鄂渚的西山,過上了他盼望已久的閒適的生活,但他對現實並未完全忘情,他有所感慨,有所期望,也有所指責。

唐玄宗晚年窮兵黷武,積極推進“開邊”政策,對邊疆少數民族頻繁發動進攻,給黎民百姓帶來巨大的災難。

常建對此持批評態度,寫下了《塞下曲四首》:“玉帛朝回望帝鄉,烏孫歸去不稱王。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北海陰風動地來,明君祠上望龍堆。髑髏皆是長城卒,日暮沙場飛作灰。

唐代詩集排名李白之前的他,考中進士時年齡還不到20歲

龍鬥雌雄勢已分,山崩鬼哭恨將軍。黃河直北千餘里,冤氣蒼茫成黑雲。因嫁單于怨在邊,蛾眉萬古葬胡天。漢家此去三千里,青冢常無草木煙。”

組詩裡稱頌和親政策與弭兵理想,著力對團結友好的關係加以熱情的讚頌,讓明媚的春風驅散瀰漫一時的滾滾狼煙,賦予邊塞詩一種全新的意境。

“春水流的囈語”為紅橙學院M C N矩陣簽約自媒體,垂直唐詩領域,每日為您帶來深度原創文章,歡迎您的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