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辦校義務教育不收費,民辦校每生每年交數萬元,可為啥還有那麼多中小學生上民辦校?

赤橙黃綠青藍紫518


身邊鄰居也有很多孩子上的是民辦學校,並且收費是真的不低。

因為經常跟他們接觸,說一下這些人給孩子選擇民辦學校的理由吧,大概就是這些:

1、學校管理嚴格,因為是寄宿學校,所以家長比較省心

身邊的家長很多給孩子選擇民辦學校,

很多都是因為太忙了,或者是家長不想操那麼多心,

或者是實在是操不了那麼多心。

所以,上民辦學校比較省事一些。

因為我們這邊的民辦學校是一週接送一次。

這樣家長有更多的時間賺錢,或者忙自己的事情。

2、能更好的輔導作業。

有些家長因為實在是太忙,

所以根本沒空好好的輔導孩子作業,。

尤其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

沒人輔導又不會寫作業, 那怎麼辦呢?

所以選擇民辦學校。這樣省事很多。

3、攀比心理。

一些家長純粹是為了攀比,

見面打招呼,hi,你家孩子在哪上學,

在XXX。

哦,貴族學校啊。

呵呵,還好了。

你看,還是比較有面子的。

(當然,純粹因為這個理由的很少)

4、家長管教不了叛逆期的孩子,乾脆丟給學校吧。

因為民辦學校管理一般比較嚴格。

孩子處於叛逆期,又讓家長很頭疼,

所以,一了百了,選擇民辦學校吧,

說不定老師真的可以管理好孩子呢。


佛系媽媽育兒


曉行答題。

先舉兩個我身邊的例子吧。

例子一。在我老家,私立學校比較多,很紅火的樣子。我老家很多的親戚朋友都把孩子送私立學校,公立學校不收錢,私立學校一年交費7000多,但是年輕的父母還是把孩子送往私立學校。和他們聊天,問:為什麼寧可花錢上私立?答:雖然花錢但省心,而且私立學校條件好。

老家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一年回來沒幾次,孩子通常交給爺爺奶奶帶。現在村小大多被合併到鎮上,好多無法住宿,每天上學、放學的接送一共得四個來回,老人年紀大了,腿腳不便,少則兩三公里,多則五六公里的路程,著實不容易。遇到陰天下雨,真叫一個難啊!私立學校管吃管住,校車接送,兩週一休,校舍嶄新,伙食也好,有生活老師管理,教學質量也不錯,雖然花錢多,但是省心又放心啊!再說,7000塊錢也就是打工一個月的收入,完全承受得起。

例子二。我的一個朋友,大女兒在我區最好的公立小學上的,學區就近入學。但是成績不好,為此沒少花錢在課下報輔導班補課。到了二女兒,堅決不在這所學校上了,多方考查,去了另外一個區的一所私立學校,離家100裡,一年學費三四萬。和他聊,為什麼花那麼多錢去那麼遠的地方。他說,私立學校是寄宿制,能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教學管理理念先進又靈活,各種活動很能開闊孩子的眼界,小班化教學,老師能夠照顧到每一個孩子。如此等等。順便說一句,這位朋友自己開著幾家店,算富人階層。

通過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家長選擇花費較多的私立學校都有自己的理由,或為了管理方便,或為了更優質的教育教學條件......私立學校已經成為公立學校的有效補充,而且有越來越火的趨勢,這是不爭的事實。

微觀上各有各的原因,而宏觀上正如北大教授王蓉所說,我們這樣一個篩選型社會,優質的教育資源是家長們永遠在努力追求的。當公辦學校相對僵硬的辦學不能滿足群眾多樣的需求時,辦學靈活的私立學校就順勢而起。尤其是富人階層,你無法滿足他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追求,他會利用自己擁有的人脈、名氣和金錢來為自己的孩子挑選一個好學校。錢,是他們考慮最少的因素了,因為不差錢。

公立學校兜住底線,完成國家交給的基本教育任務,私立學校百花齊放,滿足各種各樣的差異化需求,或許是以後政府配置與市場調節合作的模式吧。這應該是一種進步。

但是仍然希望公立學校越辦越好,讓更多的孩子不用拼爹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完成個人甚至是整個家庭的昇華,成為國家優秀的建設者,讓我們這個國家越來越好。

如此,善莫大焉!


曉行致良知


如果我們今年不改革“同招”的話,我孩子今年下半年就要決定報哪所私立初中的這個問題了。是的,我家就是題主說的這個情況——公立初中學費免費,但是我們卻願意花一年4、5萬的學費去上私立。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來談談我個人的想法吧:

第一回合:升學率PK

雖然我知道在一些城市裡的確是公立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升學率更高一些,但是在我所在的城市卻是跟大多數城市一樣,在初中這個學段裡,升學率(普高率)上私立可以說是完敗公立!

因為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有個高中上”,而是希望能考上重點高中,所以升學率、重點人數都是我們關注的問題。

我們這裡的歷年數據顯示,普高率私立遠超公立,全市平均錄取率50%而大批的公立不會超過30%甚至還有20%的錄取率。而考入重點的人數更是相差懸殊,一所私立考上重點或者說分數超過重點錄取分數(畢竟有人超過了但是不一定會去)的人數比任何一個區所有公立學校加起來的人數總數都多!

所以在我們這裡“升學率PK”這個回合,公立完全不堪一擊!

第二回合:生源質量PK

毫無疑問,但從學習能力上來PK的話,私立因為在入學之前都是要接受各種篩選的,所以能夠被接受的學生最起碼一點就是他們的學習能力會相對更高一些。

我們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比較而言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跟一群學習成績好的孩子當同學呢還是希望自己孩子身邊會有一些不著調各種問題的學生?

我想即便是那些有問題的學生們的父母他們也更希望自己孩子跟那些“好學生”做同學吧,更何況是其他家長呢。

所以這個回雖不能說私立一定能夠完全碾壓所有的公立,但是1Vs1的pk,目前我們這裡還沒見過有多少公立會有這個底氣。

所以,還是私立勝出一籌。

第三回合:家長教育理念PK

很多人不清楚為什麼有些私立學校竟然還會對家長進行面試。

其實原因很簡單——看看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能夠跟學校教育配合起來,如果不能,那麼寧願放棄,這種事兒不是說你說幾句“我們會全力配合”就可以了,那些問題都是專門搞心理諮詢的人刻意設置的,對一般人而言基本上是沒有辦法掩蓋的。

我舉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吧:

我們這裡私立學生絕大多數(個別效率高的除外)寫作業需要寫到11、12點的樣子,但是你只能看到有家長在聊天的時候發發感慨、抱怨抱怨,但是沒人舉報。至於那些在網上罵學校迫害孩子的基本上他們的孩子都不在這些學校裡就讀。而且最讓人意外的是,如果私立學校的家長在論壇上或者群裡等場合批判他們的作業多這點的話,反而是嘲笑這家長去之前就應該知道這些的更多,並且建議他們轉學的更多。

公立則不然。

你能相信孩子作業寫到九點半家長就受不了,然後給教育局打電話投訴說學校只會通過做題這種機械的方式迫害孩子云雲……

我不願意跟這種事兒事兒太多的家長們在一個班。

我更希望的是我孩子的同學以及孩子同學們的家長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考入更好的高中而齊心合力的去配合好老師、學校。這樣做會讓老師、學生以及家長們都受益。

以上三點我覺得就足夠了,至於什麼“師資力量”、“教育理念”等等其他的因素也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但是我覺得這些東西原本就應該是這樣的,很多時候公立初中不是沒有這些資源,而是缺少了讓這些資源盡情釋放的機會——公私立的老師都累、公私立的家長們也都累、公私立的學生貌似也大都非常辛苦,但是公立的很多時候會額外被一些沒必要的干擾導致的辛苦而且還影響了其他方面的進步。

所以我寧願花更多的錢在孩子上學這件事情上,雖然確實不便宜,但是我認為以上的理由足夠讓我做出要去私立的這個規劃。

<strong>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升學率高加省錢。

升學率高不用再多說,重點說說為什麼省錢。

我本人是6年級轉學到私立學校那時候04年,一學期培養費要2000,初中也是上的私立,高中上的公立高中。在私立學校4年學費多花了16000。

如果我上的是公立初中的話我肯定看不到這個高中的統招,因為那年當地的初中只考了10個左右統招,剩下有幾十個擇校,08年我上的高中擇校費是25000一次付清。光高中就把錢賺回來了。大學每年4300,每年還有各種補助,畢業時候還拿了1000塊就業補助😄。

再說說我表弟,上的都是公立,小學初中就花點吃飯錢,但是沒考上高中,就花錢上私立,擇校費花了多少不清楚,光每學期的培養費就7000,後來上大學也考不到好的,走的單招,一年17000。算下來比我花的多太多了。

我個人認為該花的錢一分的省不下來,花的越早省的越多。


一隻大鴿子


就說我兒子讀書吧,家裡三線小城市。其實開始是想送兒子讀公立的市實驗小學,畢竟在我們這裡最好的那批老師基本都在市實小,但是房子不是市實小的學區房,找了很多關係沒進去,其他公立小學教學質量一般,只好退而求其次去讀私立小學。

說說花費方面,我兒子沒有寄宿一萬二一學期,在學校三餐兩點,每天六點放學,家長特殊情況不能按時接的話可以再上個晚自習九點回家。除了自己買書包和最基本的學習用品其他包括寫字本,教具,課外教材什麼的都是學校統一免費發,每學期一次校外研學活動也是免費的。教學方面學生能免費參加一個興趣班每週一節課,每週三節英語課加三節外教課,英語基本上不用去外面上補習班了。我同事孩子讀的實小,學費一千多不到兩千,但是他說送下午託還有上英語補習班什麼的,一學期下來其實也要八九千。

個人感覺如果家長時間不是很充裕的話公立私立費用差不多,當然如果不上補習班,家裡有人方便照看孩子不用送下午託的話那公立小學還是便宜很多。教學質量方面反正我們這裡私立小學比不上最好的公立學校,硬件和老師的態度那私立還是比公立好。


鬧帥


關於這個問題我從三個方面來回答

第一方面,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在學生接受義務教育期間不收取任何學費,但現在部分地區的公辦學校的影響力逐漸下降,而民辦學校的影響力快速提升,從公辦學校的角度去分析,近些年對於公辦學校的負面報道比較多,社會對於公辦學校的期望值不斷增加,而且對公辦學校的教學質量,社會影響關注的比較多,但關注的內容卻主要存在於一些負面消息中,比如某個學校的老師體罰學生,老師對學生進行騷擾,近段時間關注的是老師的教學上,例如存在著老師上課不講補課講的爭論,在職老師到輔導機構進行有償補課等等,這些負面的消息讓一些家長對公辦學校的信任度不斷下降,感覺這樣的學校也不能交出好的學生,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在這樣的學校手到影響,寧可去收費比較多的私立學校去學習。

第二方面,從私立學校的角度分析。私立學校最看重的就是教學質量和升學率,因為有足夠的升學率才能保證自身的發展和影響力的擴大,因此私立學校對於教師的要求要嚴格的多,大部分都是採用競爭上崗,優勝劣汰,老師如果不能保證本科教學的質量,那麼老師就會被淘汰,來換其他更優秀的老師代替這個老師,正是這種擇優選用的教師機制讓私立學校能夠時刻保證較高的教學質量。再者就是私立學校的老師沒有公立學校老師那麼多除了教學以外的任務,私立學校老師的主要任務除了教學就是研究怎麼教學。進而保證教學質量。高質量的教學最顯著的體現就是升學率比較高,家長對於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哪怕是多花錢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裡去學習。

第三方面,從家長角度去分析。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一個好的前途和未來,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從來是都是放在首位,很多家長也捨得在教育方面進行投資。畢竟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如果要想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就應該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這些年私立學校異軍突起,教學質量和升學率相比公立學校要高很多,這些都深深地吸引著一些家長的眼球,本著對孩子負責的態度寧願多花錢也要讓孩子上一個好學校,將來能夠考上一個好大學,有一個好的工作,有一個好的人生!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意見,回答的比較粗淺,感謝您的閱讀!


蕭輝1234


我一個親戚做公辦學校校長我最有發言權:民辦學校之所以發展的好家長願意掏錢去上是因為民辦學校在辦學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性。

反觀公辦辦學自主性受到極大干擾,具體表現為:

一、近年來國家投入的確不少,但試問一下有幾個學校有真正的財權?花錢都是看上級主管部門的臉色,自己需要的東西買了也報不了,不需要的會被硬性推銷下來,錢花了不少,但沒使到刀刃上。

二、學校的管理人事權也很重要,但是公辦學校人事權大多不在學校手裡,學校無權對教師進行合理調配,造成人浮於事。

三、公辦學校近年來來自各個部門的攤派任務較多,一些本該政府部門承擔的責任甚至和學校無關的活動都時常攤派學校完成,讓學校師生疲與應付,無力專心教育學習。

四、公辦學校的職稱制度不夠完善,職稱工資,無法體現獎勤罰懶,挫傷許多教師工作積極。


涼魚魚2018


幾年前,侄兒初考(2科)195分,父母決心把他送去泉州市裡讀民辦中學,憑著五年級得的“某市三好學生”稱號,每年的9000元借讀費,減免至7000元,3年比公辦學校多交21000元。中考時,以幾分之差無緣實力最強的某五中。高中被免“借讀費”留校,大學輕鬆考的本科院校。放假同學相聚,13位要好的小學同學,有11位在讀大專;堂親的女兒,在村中心小學(一級達標小學)讀四年級,其父用“乾坤大挪移”之法,花2萬多元,硬是把女孩轉到市內某小學就讀。小學畢業後,免“借讀費”安排在某一級達標中學,現正讀初二年。這樣做值不值,各人看法不同。也許,再過幾年才能看出差距。無論如何,城裡的教學條件比農村好很多,卻是大家一致認同的。



LZW1987


這個問題也不是絕對的,在我們這個北方小城,這裡的公辦小學和初中都遠近聞名,所以我們這裡的孩子們都是上公辦學校,而這裡曾經的幾個民辦學校最後都以倒閉告終。我本來就是一名私立中學教師,所以我來說說很多人選擇民辦學校而不去公立的原因。

1、教學質量


地域不同,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同,導致有些地方公立學校教學質量差。所以為了孩子有個更好的出路,很多家長不惜花費數萬元,把孩子送進民辦學校。


其實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原因:為了孩子將來。作為家長都想著自己的兒女能夠成龍成鳳,而只能通過學習這條路來實現。所以,如果公立教學質量不過關,家長們不怕高額費用,也把孩子送進民辦學校接受教育。


2、師資力量


民辦學校在老師的選擇上,有著嚴格的選拔制度,而且民辦學校都以教學成績來評價教師的水平,所以老師們也都是絞盡腦汁提高學生們成績。能夠教出成績的老師肯定會受到學校的青睞,而教不出成績的老師可能就面臨著被學校辭退。

而公立學校的老師沒有教學成績方面的壓力,學校也不會拿成績作為老師的評比,所以老師們沒有這方面的壓力,導致有的公立學校就會出現上完課就走人的現象。


3、教學環境


民辦學校一般都管理嚴格,而且大多是採取封閉式管理,吃住都在學校裡,都有嚴格的時間規定,孩子不會出現遲到早退,更不會出現逃學的現象。公立學校的學生放學就可以回家,如果家長管理不嚴格,就會形成孩子作息不規律,遲到早退等不良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現在有的公辦學校有這樣一種現象:學生手裡有了尚方寶劍,老師只能戰戰兢兢教書,而不能有理有據地育人,所以屢次出現教師為了管學生而發生的各種衝突,公立學校的這種現象,也直接導致了教師想管而不敢管的局面。而管理嚴格的民辦學校,制度嚴明,學生們也都對老師心生敬畏。

總而言之,上公立學校也好,花錢上民辦學校也罷,都凝聚了父母的一片苦心。不怕花錢,就怕孩子學不出來,這也是民辦學校如雨後春筍般爆發的原因。然而民辦學校也良莠不齊,所以選擇學校的時候,家長們也要擦亮眼睛。


餘爭的世界


民辦公辦各有利弊:

公辦學校九年義務教育,免費,學生學習壓力小,課程內容相比民辦內容簡單不超綱,學習輕鬆。從學生,家長,家庭方面來講都是有利的,輕鬆,不僅僅是學習上更有經濟上的原因。

民辦學校,學費貴,這是最普遍的問題,一學期的收費超過大學本科一年的學費。學生學習壓力還是比較大,老師講的課程內容比較深。學生的底子不錯,學習能力比較強。

我們上初中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上一個好高中嗎?所以家長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進好一點的高中,本人地處某西部城市,發現整個市的好學校都是民辦的,大家擠破頭。

其實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因為所有人都想進好學校,都不想輸,不在於民辦還是公辦,只要是好學校大家都搶著考。

大學的好學校都是公辦,大家搶著考,你看湖畔大學大家也想去,可是去不了。

所以問題就是大家都想要好的,不要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