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與嬰兒的安全感和親子感情?

初戀寶寶


人類的嬰兒不同於小動物,因為他們在出生後的12個月裡自理能力非常差,需要仰仗成人的幫助。而嬰兒原本在母親的子宮裡生活的非常舒適,一旦出生是經歷所謂“必要的喪失”,因此人類的嬰兒會非常的脆弱和恐懼。

要想讓嬰兒擁有他需要的安全感,作為家長一定要做幾件事:

首先,對於嬰兒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要提供擁抱,給予嬰兒皮膚觸摸,這是滿足嬰兒時期的需求。

嬰兒的第二件事是飢餓。飢餓會給人帶來恐慌,嬰兒在出生之前不懂得飢餓,但是在出生後24小時後就會體驗到飢餓帶來的恐慌,這時候,作為母親最好是有溫度剛剛好的母乳餵給孩子。嬰兒需要有充足的乳汁,而且提供要及時,否則就會讓嬰兒感覺到不安全。

嬰兒時期最重要的安全感建立就是:乳汁、及時的乳汁以及擁抱。

當嬰兒的這些需求得到了滿足,那麼他們就會覺得:我是安全的,媽媽(家人)是安全的,因為信任媽媽,進而信任整個世界。

而我們也會發現,孩子稍大一點會走路之後,通常會走遠一點,回頭看看媽媽並走過來摸摸媽媽,然後在走遠一點,再回來,如此往復。這就是孩子和媽媽的安全依戀。因為有媽媽的手堅實的撐著自己,所以孩子才會堅定的邁出更遠的一步。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媽媽始終能夠耐心的教授孩子,溫柔的溝通引導,同時一步步的提供適合的放手機會,那麼這樣的親子關係也一定是一份非常優質的親子關係了!


成長之端親子教育


父母是孩子嬰兒期成長最重要的陪伴者,這一時期,父母積極正確回應嬰兒的需求,可以建立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在此基礎上建立親密而穩定的親子關係,是嬰兒成長的第一步,也會讓嬰兒可以放心的探索這個世界,為其以後自身的發展奠定基礎。



儘早建立與孩子的親密關係。在孩子出生後,父母要正確辨識寶寶發出的信號,孩子最早靠哭聲表達自己餓了、尿了等不舒服的反應,有些父母覺得不能過度寵溺孩子,任由孩子哭鬧不理,個人認為這樣做對於太小的孩子不太合適,此時父母特別是母親能積極地回應,主動抱起寶寶,安慰寶寶,寶寶一般立馬就會得到安撫。爸爸要一起參與嬰兒撫育的過程,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爸爸並不是一個輔助者,或者媽媽的替代者,而是一個主導者,爸爸對媽媽提供關心和支持,親自參與孩子的生活起居,會讓孩子獲得更多的幫助,需求得到更大地滿足。



無微不至地照顧好嬰兒。嬰兒出生後,創造條件母乳餵養寶寶,母乳餵養不僅有利於寶寶身體發育,而且有利於媽媽產後的恢復,更有利於增進親子感情,通過哺乳與媽媽親密接觸,寶寶的安全感才得以穩固建立。父母帶著嬰兒睡覺。寶寶出生前,和媽媽同吃共睡,最熟悉媽媽的味道,出生後因為哺乳的需要,嬰幼兒與父母一起睡眠,這個過程不論是夫妻之間,還是父母與嬰兒之間,都會無形之中行成一種更親密無間的關係,促進家庭的和諧。



增加對嬰兒高質量的陪伴。陪伴是父母最好的愛,父母工作再忙,也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和孩子溝通,陪他玩耍,不要覺得和孩子做遊戲很無聊,經常帶孩子去戶外活動,鍛鍊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和運動能力,抱著孩子坐在身上一起親子閱讀或者玩益智玩具,都能讓孩子感受到快樂和幸福,這對增進親子感情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樂育媽咪


我是一名心理諮詢師,也是一個6個月孩子的媽媽。很願意從我的實際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

安全感和親子感情可以概括為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叫依戀。

依戀關係分為四個階段:

前依戀期:0到6周。這時候的嬰兒會對任何人表現出相似的行為。

依戀關係建立期:6周到6個月。這是依戀關係建立的關鍵時期。

依戀關係確認期:7到24個月。當依戀對象離開時,寶寶出現明顯的反抗,哭叫行為就標誌依戀關係已經建立了。

交互關係形成期:24個月以後,隨著各方面的發展,寶寶更能理解父母的目標,理解到影響父母離開和出現的因素。因此,分離焦慮會下降。

在關鍵時期建立寶寶安全的依戀關係分為幾點:

第一:寶寶出生時儘早實現母嬰接觸。

寶寶從媽媽安全的肚子裡來到陌生的世界是有很多恐懼的,儘早與母親接觸讓寶寶聽到媽媽熟悉的心跳,聞到羊水熟悉的味道。對寶寶和媽媽都有莫大的幫助。

第二:提高撫養質量。提高撫養質量指的事對寶寶需求的敏感性與反應性。

媽媽或其他撫養著要對寶寶的需求信號有敏銳的覺察,需要根據寶寶發出的需求信息恰當,及時地滿足。這裡的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那是否是越敏感越好呢?簡單的說,是不是孩子一哭就要抱呢?答案是一哭不一定抱,必須先明確孩子的需求再確定採取何種措施。每個孩子的特徵不同,所以對敏感性和反應性的要求也不一樣,這就需要撫養著根據寶寶的性格特點建立一種良好的互動關係。

第三:多與寶寶微笑,和寶寶傳遞積極地情緒情感。

第四: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第五:保持撫養方式的一致性。如果是同時有幾個主要撫養者,最好採取一致的撫養方式。


壹佰分媽媽


做好皮膚接觸!!!

新生兒出生後,保持呼吸道通暢和保暖都是我們非常在意的環節。如果儘快把寶寶放到媽媽胸前,這樣的肌膚接觸會很好地幫助寶寶復溫與保溫,而且安全性很高。

寶寶在宮腔內聽著媽媽的心跳、呼吸,給他很強的安全感。即便是因為離體太近,聲音隆隆而且響亮,寶寶也覺得這是天籟之音,出生的過程對寶寶來說也是艱辛的,但是他很快又能聽到媽媽那熟悉的心跳聲,感受到媽媽的氣息,馬上就能安心安靜下來。寶寶誤以為跟媽媽還是一體的。(這是多麼美好的誤會)這樣能幫寶寶建立安全感。

國內外很多科研觀察都提示,寶寶出生後立即與媽媽皮膚接觸更能使寶寶處於平靜的狀態,他們的心率、呼吸、血糖更為平穩,口腔內皮質醇水平較高,啼哭次數更少。“媽媽,你在我就安心了。”如果寶寶出生後需要採集足跟血做相關化驗,皮膚接觸狀態下的寶寶對疼痛的反應性也會降低。他好似篤定:我媽媽是萬能的,你們不能再把我怎麼樣,我麻麻會保護我的。

同時,皮膚接觸也刺激媽媽的大腦分泌更多的催乳素,有利於母親泌乳。媽媽擁抱寶寶的時候也會產生極強的幸福感,有利於母子感情的建立。

還有一些國內的醫生做過臨床研究觀察,在足月剖宮產手術中,一組新生兒父親在新生兒出生後10分鐘後為寶寶做皮膚接觸,另一組父親在新生兒出生後120分鐘後開始為寶寶做皮膚接觸,醫生監測新生兒出生後的心率、呼吸、啼哭持續時間、啼哭次數,足底溫度、口腔皮質醇水平變化等指標,研究結果顯示:父親代替母親做新生兒皮膚接觸,有利於使新生兒體溫上升,心率穩定,使新生兒處於一個更安靜舒適的狀態,並降低新生兒出生早期的應激反應。也就是說在母親無法為寶寶做皮膚早接觸的時候,爸爸就是非常好的第二人選。

總而言之,父母和寶寶第一時間的親密接觸比什麼藥物、訓練都管用。家人之間的親密感是最重要的。


懂你的助產士


總而言之,多接觸寶寶,跟寶寶有肢體接觸,因為寶寶在媽媽腹中那麼久,最熟悉的是媽媽的味道和媽媽的心跳聲,所以只要寶媽跟寶寶接觸,寶寶是能感覺到的,跟媽媽在一起就會很有安全感,另外跟寶寶多說話,現在有很多內向甚至偏抑鬱的寶寶,最主要原因就是現在的寶爸媽因為孩子還不懂說話,就認為和寶寶溝通寶寶也不懂,其實聽到熟悉的人的聲音,他也會有安全感,而且會很願意傾聽,長期下來,對寶寶的性格發展是很有益處的,寶寶也會更開心,未來寶寶性格也會更加活潑開朗。


楠楠居家生活


多說無益,用心就好了,花時間花心思。說白了就是給他想要的,花心思花時間觀察,給他培養出一種跟你在一起很舒服的感覺,還怕沒有安全感麼,妥妥的搞定。其實不止是嬰兒,任何人相處都是這樣的。


大米185130467


1,清楚作為一個母親自身的缺陷,只有真正承認自己的不足,才能慢慢做好一個母親。

2,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基礎,是充分理解孩子的需求,在嬰兒出生後,6個月以內,母親和孩子是有類似於心靈感應的,母親能深刻的體會到孩子的需求。

3,應該重視孩子的身心發展,身體和心理同等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