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颶風”影響,蒙古大軍是否就可以順利踏平日本列島?

重舟難過千重山


13世紀,蒙古人展開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征服,從鴨綠江到多瑙河,從敘利亞到南亞,無數的民族淪為被征服對象,遼闊的土地被蒙古鐵騎所踐踏。

但在這麼多的征服過程中,也有兩個國家擊敗了蒙古軍隊,躲避了被征服的命運。其中一個是埃及,還有就是日本。

歷史上,蒙古人分別於1274年和1281年兩次發動對日本的侵略,但都無一例外地的遭遇了失敗的命運。

日本人將摧毀蒙古艦隊的颱風,自豪地稱為“神風”,認為日本是被天照大神所庇佑的國家。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沒有“颶風”影響,蒙古大軍是否就可以順利踏平日本列島?

首先我們來看看蒙古和日本軍隊的實力對比。

因為地理條件所限,日本在古代的戰爭,絕大部分都是內戰。1180年,成吉思汗還是一個年輕人的時候,日本國內的源氏和平氏兩大武士家族集團正在進行一系列爭奪權力的戰爭。1182年,源義仲佔領京都,宣佈自己為日本第一位幕府將軍。

但在這些血腥的內戰中,日本國內並沒有產生有效的騎兵戰術,相比於蒙古騎兵,他們更多地喜歡展示個人英雄主義特徵。

如在1184年3月18日,源氏和平氏之間爆發的一場戰鬥中,源義經親自組織了一支200名武士的騎兵部隊,他本人親自率領30名最勇猛的武士。

然而,並沒有戰術,源義經只是命令武士們從位於敵人上方的峭壁上衝下去,“後面人的馬鐙幾乎要碰到前面人的頭盔,他們滑下了有40米高的沙質峭壁。”

最後,正是依靠這種原始的蠻勇,源義經取得了勝利。

侵略日本時,蒙古騎兵已經成為一支無堅不摧的力量,他們按照十進制的方式組成百戶、千戶、萬戶,2-3個萬戶組成一支蒙古軍團。出征時,2支重裝騎兵部隊在前,3支輕裝部隊在後。弓箭手們被安插在重裝騎兵陣線之間向敵人射出摧毀的利箭。

同時,弓箭手們也會對敵人的側翼實施壓倒性的進攻。

這些行動都是旗幟的指揮下,在一片寂靜中完成。

當震人心魄的戰鼓敲響時,蒙古人會迅速發起進攻,騎射手從來不會和敵人近距離肉搏,而是運用持續不斷的射箭來遲滯和襲擾。近距離戰鬥往往由身著重甲,裝備長矛的重騎兵完成。

敵人將會在複雜多變的戰術,遮天蔽日的箭雨、震耳欲聾的嚎叫中,最終像被包圍的獵物那樣暈頭轉向,直到被圍殲。

此外,蒙古人還擁有一種遊牧民族的複合弓 ,它用軟木製成,在應力點上用魚膠加固,弓兩端的耳則用骨頭加固。據統計,蒙古弓的射程和拉力要比著名的英國長弓高出幾乎一倍,射出去的軌跡更平,釋放張力也更穩。

至於箭頭,也是秘密武器之一,所有的箭簇都由鐵製成,在加工時燒到通紅,然後再放入鹽水冷卻。

在實際戰鬥中,蒙古人會根據距離遠近選用不同的箭,近距離用大而寬的箭鏃,遠距離則用小箭鏃。

如果一個敵人被蒙古人這樣的箭所射中,無疑,將是一個要命的事。

其次,蒙古軍隊和日本軍隊的實際交鋒。

從前文兩支軍隊的對比來看,我們會覺得日本軍隊和蒙古軍隊的戰鬥力不在一個數量級。

事實也正是如此,1274年,蒙古人派出了一支由900艘船,搭載了1萬5千名朝鮮水手和2萬5千名蒙古士兵的龐大軍隊。

相比下,日本人只能拼湊8000人的軍隊。

10月3日,戰鬥在對馬島打響,日本人向源平合戰期間的戰鬥那樣,向蒙古軍隊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衝鋒。

然而,這只是徒勞無功地自殺式衝鋒,其中一次衝鋒中,100名日本武士只有一人生還。

日本人所信賴的武士階層,還在堅守傳統的、注重單人作戰的戰鬥方式,根本不是以緊密方陣,伴以大量箭雨的蒙古人對手。

當蒙古人發起進攻的時候,每一次擊鼓信號就意味著數萬支箭傾瀉至對面的日本軍隊。

不僅如此,蒙古人還對日本軍隊發起了火炮攻擊,這是日本人第一次感受火藥武器,從事後記錄來看,包括戰馬在內的所有日軍都驚呆了。

由於受的刺激太過強烈,有一個參加戰鬥的日本將軍,委託別人畫下了這次被火藥發射的炸彈進攻時的畫面。

很快,日本武士軍隊崩潰了。

對馬、壹歧兩個島嶼輕鬆陷落,10月19日,蒙古人一路殺向九州的博多灣外,守衛這裡的日本軍隊只有4000人不到,其中不超過1000名騎兵。

結果似乎已經清晰明瞭,如果不是10月20日夜裡的颳起的颱風的話。狂暴的颶風摧毀了1/3之一的蒙古船隻,失去後勤掩護的蒙軍只能選擇撤退。

1281年6月,忽必烈再次組建十多萬人的大軍進攻日本,其中一路四萬人,從高麗金州合浦渡海,一路十萬人,從慶元、定海等處出海。

7月,當兩路軍隊再次抵達日本鷹島、平戶島一帶時,他們在1274年戰鬥地博多灣以南大約48公里的伊萬里灣登陸,在將近一個月的戰鬥中,蒙古軍隊的推進並不迅速。

而且他們還在如何進攻太宰府的問題上卻發生了嚴重爭執,在爭論的同時,蒙古軍隊沒有想到要去建設一個穩固的橋頭堡或者登陸場。

結果在八月一日夜間,颶風大作,浪濤如山,為了防止海船顛簸,元軍將艦船捆綁在一起。結果在颶風狂野的襲擊下,各船相互撞擊毀壞。

蒙古人可以征服一切,但他們面對震怒的波塞冬時,也毫無辦法。

當時,被颶風摧毀的艦隊如此之多,以至於有一名親歷事件的日本人回憶道,“從沉船的殘骸上,人們可以從陸地的一端走到另一端。”

諸多元軍中,只有張禧事先在平戶島構築堡壘,隔五十步停泊戰船,幾乎未遭颶風影響。

五日,范文虎等人決心棄軍逃跑,張禧表示反對,認為“士卒溺死者半,其脫死者,皆壯士也。曷不乘其無回顧心,因糧於敵,以進戰。”

結果,范文虎根本不予採納,“還朝問罪,我輩當之。”

最終,十萬軍隊被遺棄,並在混亂中被日軍擊潰,蒙古人、高麗人及漢人(北方漢人)統統被斬首,只有來自江南的原南宋降軍被免去死罪,淪為奴隸。

就這樣,蒙古人兩次進攻,都無一例外的因為颶風襲擊慘敗。

所以,從根本原因來看,蒙古人侵略日本失敗,還是因為陸權強國的力量無法投射至大海所致,從表面原因看來,自然就颶風拯救了日本。


小奔說史


覆盤一下蒙古大軍兩次入侵日本的過程,看一看這其中發生了些什麼,或許能讓我們得出正確的答案。

關於13世紀元朝兩次入侵日本,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研究記載,總的來說,原始史料主要彙集在三個地區,即戰爭的參與方元朝、日本、朝鮮。由於立場和出發點的不同,三個方面的記載未免都有偏頗之處,彼此之間矛盾不少,所幸都不是孤證,現代的考古發現又提供了新的佐證,讓我們在細究之後,可以逐步接近事態的真相。研究表明,由於朝鮮的特殊角色,朝鮮的相關史料更接近與事態的真相。公元1274年,第一次遠征日本的蒙古大軍25000人由朝鮮出海,殺嚮往九州島。這隻大軍中,蒙古人和高麗人各佔一半左右,堪為主力,女真人和漢人也有少量參與。大軍的統帥為蒙古人忽敦,漢人劉復亨和高麗人洪茶丘為其副手。

面對外敵來襲,鎌倉幕府組織正規部隊迎戰,九州島沿海各藩也緊急組織了武士和民眾出戰。日本人與蒙古大軍相比,實力自然處於下風,交戰初始,傷亡巨大,但是,蒙古大軍的前進卻是遭到了日軍的頑強阻擊,進展並不順利。經歷了初戰的失利後,沒有幾天時間,日本人改善了戰術,開始反擊。反擊的主力是重騎兵,在弓箭手的掩護下,重騎兵部隊與蒙古軍隊貼身近戰,成效顯著,甚至擊殺了蒙古大軍的漢將劉復亨。20多天過去了,境外作戰,眼看敗局已定,蒙古大軍只能撤退走人。在海上撤退的路上,艦隊遭遇風暴,不過,艦隊還是大體完整地回來了。

此次戰役發生在發生於日本文永十一年,所以日本人稱其“文永之役”,蒙古大軍叱吒歐亞多年,未遇敵手,這是第一次在東亞遇到了迎頭一擊。在朝鮮的史料記載中,高麗人的戰鬥任務是近戰,因此,身處第一線的高麗人損失慘重。高麗人對於日本的軍刀印象深刻,記載說自己的刀劍完全不能與日刀抗衡,經常在與日刀的碰撞中折斷。朝鮮的記載也認為,與蒙古角弓相比,日本的弓箭就遜色很多,不是一個等級。

這次戰役結束後,忽必烈認識到外海遠征的困難,同時也覺得日本損失也是慘重,因此就派人前往日本招降。哪成想,日本對於蒙古這樣的蠻夷很是鄙視,直接砍了使臣的腦袋。這就讓忽必烈暴怒,不得不開啟第二次遠征日本。砍了來使的腦袋,日本自然知道蒙古大軍的來襲不可避免,因此著手在九州島上最有可能的登陸地點博德灣建造了海疆長城(石料砌築)以抵禦蒙古鐵騎。同時,日本進行了戰爭動員,集中了大批軍隊,武士嚴陣以待。

1281年,戰爭再次降臨,這一次,蒙古組織了二十萬遠征軍,乘坐5000多艘戰艦,分別從江浙和朝鮮出海,頗有一戰掃平日本列島之勢。兩隻從南北出發的艦隊在九州島外海會和,開啟了登陸作戰,然而,依託石牆的日軍面對強大的海上來敵,並未怯場,成功地將蒙古大軍阻擋在石牆之外.一個多月的交戰,登陸的蒙古大軍損失超過了1/3,仍然沒有突破石牆,就在這筋疲力盡之際,後世所謂的“神風”來了,4天的颱風,蒙古遠征的艦隊損失慘重,南方艦隊基本被毀,北方艦隊損失大半。無奈之下,遠征艦隊只能倉皇撤離返回朝鮮。

就在艦隊撤離之時,登陸海灘上還有將近10萬的登陸部隊沒有撤退,這些部隊失去了後援,在日軍的反攻之下,全員覆沒。

按日本人的記載,第二次蒙古進攻的戰鬥力並不像想象的那樣強大,日本武士的作戰富有成效,成功阻止了敵軍的登陸作戰。當然,如果戰場變成蒙古鐵騎熟悉的草原,日本武士鐵定不是蒙古騎兵的對手。事實上臺風的確幫助了日本人,但即使沒有颱風,日本人戰勝蒙古軍隊的登陸還是很有把握的。因為在臺風之前,日軍抵抗了近50天,蒙古軍隊遭重創,沒有機會發揮草原騎兵作戰的優勢。許多史書把蒙古遠征的失敗完全歸功於颱風,甚少提及日本人的抵抗,也是不大客觀了。


重舟難過千重山


理論上確實能夠踏平日本列島但是就實際具體情況而言則未必因為蒙古人擅長騎兵而日本列島絕非一馬平川,比如甲斐就是山地居多,騎兵縱橫並不容易此外一旦騎兵要大規模使用必然需要巨量的牧草比如苜蓿草,但這是當時的日本根本不具備的基本條件而從海陸運輸而言是當時的技術條件無法足量及時做得的,而且佔領統治一個地區必然支付很高的成本而日本除了石見銀山的銀礦以外幾乎沒有其他高價值的產出可以支付高昂的統治成本


萬歲1148858845


一定是的,。僅從事後日本的恐懼,害怕的程度,尊風暴為"神風”,慶幸挽救了日本,也因為蒙古大軍所過之處就是屠城。


東龍45


我看理論上是能踏平日本。因為當時太強大了。


在1179875807


元踏上扶桑的領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屠城,只留匠人,殺光所有,包括天荒血脈,一個不留,


江濤5938


兩次渡海雖然都遇到了颱風 但是日本人的抵抗還是很有效的 連蒙古人都說他們非常屬於單打獨鬥 可見一對一蒙古人也不是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