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萌啥子喲,我是要雄起!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今年是大熊貓科學發現150週年

我們極度懷疑作者就是一隻大熊貓

現將全文刊載如下

真假自辨

在人類眼中

我是“可笑”的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2016年新生幼崽集體亮相,這隻叫“福順”的熊貓寶寶以“倒栽蔥”的姿勢入選時代週刊年度圖片,攝影師@博士)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我是任人“欺侮”的

(扼住命運的後頸皮,兩隻大熊貓被雅安碧峰峽大熊貓保護中心的飼養員帶回圈舍,攝影師@楊濤)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我是離開你們

就無法獨立生存的

(在人類呵護下成長的大熊貓,拍攝於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攝影師@周孟棋)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然而

我輩豈是賣萌者

我大熊貓曾經建國立業

“熊”霸天下

(大熊貓“超兇”的一面,攝影師@周孟棋)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你們

根本不瞭解我

建國大業

數百萬年前

我的祖先留意到一種植物

它分佈廣泛、四季常青

卻又極少被其他動物食用

這種植物就是

竹子

以竹子為食

不僅可以獲得充足的食物來源

還能避免與其他動物競爭

我不由得被祖先的英明折服

(吃竹子的大熊貓,攝影師@周孟棋)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但問題是

我大熊貓其實是食肉目動物

以肉食動物的消化特徵

很難處理營養價值本就不高的竹子

對其中幹物質的消化比例

僅能做到可憐的17%

所以

我們的策略只能是多吃

人類日均食量約為1-2千克

而我大熊貓則高達20-30千克

(影像來源@熊貓頻道)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吃的多

排的自然也多

我們日排便量約100團

無“人”能及

(大熊貓排便,影像來源@Pandapia,拍攝於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多吃多拉、快吃快拉

我們全天活動時間約14小時

其中一半以上要用來吃飯

休息時

則抓緊時間排便

即便躺著也不影響

(野生大熊貓作息時間,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在寒冷的冬季

我也不會像我的近親熊類那樣

冬眠

而是持續不斷地進食

(冬季的大熊貓,攝影師@周孟棋)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所有能量都要精打細算

能躺著

絕不坐著

(躺著吃的熊貓,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能坐著

絕不站著

(坐著吃的熊貓,攝影師@周孟棋)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科研人員曾經跟蹤過我的一隻同類

後者在24小時內採食了3481根竹子

卻只移動了186米

相當於每吃掉18.7根竹子

才走1米

(上述數據依據胡錦矗《物種特徵與生存之謎》;下圖為專心進食的熊貓,攝影師@不會跑酷的攝影師)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此外

素食還改變了我的身體形態

為了咬斷及咀嚼竹子

我的頭部發育出強大的骨骼和咀嚼肌

再加上蓬鬆的被毛

顯得臉大頭圓

(吃竹子就不要想著擁有瓜子臉了,攝影師@董磊/西南山地)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而為了支撐頭部的重量

脖子又變得愈發粗壯

幾乎與頭部等寬

(脖子呢?攝影師@李小藝)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為了抓握竹子

我前掌正常的五指之外

又生長出“第六指”

形如人類的拇指

稱為偽拇指

(大熊貓的偽拇指示意,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我的體型也變得比祖先更大

這樣在冰期來臨時

身體表面積與體積的比例降低

身上的被毛也變厚變長

會更有利於保溫

從而降低能量代謝

保溫之外

黑白相間的顏色

還可以在雪地中形成保護色

(憑藉黑白相間的顏色躲貓貓?攝影師@周孟棋)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顯眼的黑耳朵和黑眼睛

則可以震懾“沒見過世面”的入侵者

(這是什麼動物,嚇死我了!影像來源@Pandapia)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數百萬年的演化

塑造了我的生活習性

也改變了我的“顏值”

歷史證明

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許多與我同時期的動物

例如劍齒象、中國犀、巨貘

都已經銷聲匿跡

我卻憑藉特殊的食物偏好

較大的體型、較低的能耗

挺過地球上數次冷暖變化

(大熊貓的演化,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北至北京周口店

南至越南、緬甸

都遍佈我的足跡

那是屬於我的盛世之國

(距今70-60萬前更新世大熊貓的分佈範圍,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亡國危機

盛世之下,危機顯現

晚於我們來到這片土地上的一個新物種

開始威脅我們的生存

考古發掘證實

中國數萬或數十萬年前的早期人類

都曾以我的族類為食

距今1.2萬年前

我們生存的河谷和山麓地帶

被人類大量開墾

我的族群只能“苟延殘喘”於

人類干擾較少的青藏高原東部過渡地帶

(大熊貓更新世與現代分佈範圍比較,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之後文明發展,朝代更迭

我的命運卻絲毫不見扭轉

西漢時期

文帝之母薄太后

曾捕捉我的族類隨葬

唐代

太宗李世民賞賜給功臣們

每人一張很可能是我族類的毛皮

(中國古籍中的疑似“大熊貓”形象,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到了晚清

即公元1869年

法國人阿爾芒·戴維(Armand David)

在四川寶興縣當地獵人的幫助下

成為第一個見到大熊貓的西方人

戴維也第一次從科學角度

開啟了對我族類的認知

他認為我們屬於熊科

而命名為“黑白熊”

(“黑白熊”的第一幅科學繪畫,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而他在法國的合作伙伴

卻認為我們更接近於早前發現的

小熊貓(Lesser Panda)

於是我們又得名大熊貓(Giant Panda)

熊貓Panda之名

就此流傳開來

(大熊貓的分類至今仍有爭議,部分學者認為應歸為大熊貓科;下圖為小熊貓,圖片來源@VCG)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然而

這次科學發現是把雙刃劍

我的獨特外表引發了西方人的獵取熱潮

俄國人、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

帶著槍械、獵具遠渡大洋

只為

槍殺我、捕獲我、佔有我

(語出自植物獵人歐內斯特·威爾遜1913年的作品《一位博物學家在華西》,轉引自亨利·尼克爾斯《來自中國的禮物》)

“這是中國西部最值得狩獵家去追尋的獵物”

1929年4月13日

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兩個兒子

在四川首次槍殺了我的同類

一隻成年大熊貓

(羅斯福兄弟及其所獵殺的大熊貓)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1931年

德國動物學家恩斯特·舍費爾

將一隻棲息在樹上的熊貓幼崽

成功射下

(熊貓,攝影師@周孟棋)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1934年

美國人迪安·塞奇

在竹林中向一隻大熊貓瘋狂開槍

但都沒有射中

大熊貓憤怒地衝向他

在距離只有3米時被射殺

獵手們在次日舉行宴會

享用熊貓肉

另一位獵手在1935年的記錄

也許可以恰如其分地

描述所有獵殺熊貓者的心境

(語出自英國上尉考特尼·布羅克赫斯特,他在1935年射殺了一隻熊貓,轉引自亨利·尼克爾斯《來自中國的禮物》)

“我······從28000英里外的遠方而來,就是為了射出這發子彈”

(熊貓,圖片來源@VCG)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與帶槍的男人們不同的是

傳奇女性露絲·哈克尼斯

帶著奶瓶與奶粉來到中國

1936年11月

她捕獲了一隻熊貓幼崽

奶瓶與奶粉立即派上了用場

幼崽被帶到上海

受了賄的海關官員發出了通關許可

內容是“狗一隻,20美元”

這是中國近現代史上

第一隻被帶出國門的活體大熊貓

(哈克尼斯捕獲的熊貓幼崽,名為蘇琳,圖片來源@VCG)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獵殺、盜捕

從1869年-1949年的80年間

至少有16只活體大熊貓被運出中國

關在髒兮兮的小籠子裡

任由烈日暴曬

(語出自露絲·哈克尼斯,轉引自亨利·尼克爾斯《來自中國的禮物》)

完全不顧它們的死活”

至少有70只大熊貓被製成標本

存放在西方各國的博物館中

還有數量無法統計的大熊貓

被剝去皮毛高價販賣

我的族群數量可能只剩下數千只

亡國滅種的命運隨時降臨

(上述數據源自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中國大熊貓的保護歷程》;下圖為美國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早期獲得的兩個大熊貓標本,圖片來源@美國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該如何挽救我的國?

轉折年代

我們無意取悅人類

“賣萌”又似乎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特點

這也是很多人類對大熊貓錯誤認知的來源

我的族類看似頑皮可愛

(影像來源@熊貓頻道,拍攝於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圓圓的大臉

(影像來源@熊貓頻道)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因“黑眼圈”

而顯得碩大的眼睛

(有研究顯示,熊貓面部的黑白色可能是為了恐嚇侵略者,可能也有互相識別的功能,影像來源@熊貓頻道)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短而粗的四肢

(“泡澡”的大熊貓,短手短腳撩水,影像來源@Pandapia)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圓滾滾的身體

(影像來源@熊貓頻道)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以及

看似笨拙、緩慢的動作

(影像來源@熊貓頻道)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這些稚氣未脫的現象

被稱為“幼態持續”

偏偏人類都是膚淺的顏控

無法不被我的顏值打動

正如動物學家喬治·夏勒所言

(引自喬治·夏勒《最後的熊貓》)

“這種動物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魔力,能打動和改變所有看見它的人;只要有它在場,氣氛就煥然一新”

1937年

被哈克尼斯帶走的大熊貓幼崽

已經安全到達美國芝加哥的一所動物園

普羅大眾對大熊貓的熱情被點燃了

開放參觀的第一天

就有5.3萬名美國人湧入動物園

僅僅一個星期

動物園的收入

就抵消了購買熊貓所花費的高價

(芝加哥動物園觀看熊貓的人群,圖片來源@芝加哥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既然美國人這麼喜歡我們

為感謝美國對中國抗戰的支持

民國政府幹脆又正式送出一對大熊貓作為國禮

歷史上著名的熊貓外交開啟了

1941年

宋美齡在贈送儀式上致辭

(轉引自亨利·尼克爾斯《來自中國的禮物》)

“希望它們可愛逗趣的模樣,可以將歡笑帶給美國的小朋友”

(宋美齡帶領外國友人參觀熊貓,圖片來源@VCG)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到了新中國成立後的1953年

之前被運出國門的熊貓都已死去

世界對我族類的渴望與日俱增

新中國的熊貓外交再次開啟

作為友誼的象徵

我們被贈送給對華友好的國家

從1955年到1980年

數量共約24只

分佈在蘇朝美日等9個國家的動物園

(熊貓外交:1955-1980年中國贈送國外大熊貓分佈,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這些熊貓往往精挑細選

以1972年贈送給美國的大熊貓為例

要求毛色亮麗密實

體型不胖不瘦

眼睛要成八字形、眼球要黑

兩個耳朵毛色要全黑

頭要圓,嘴不能太尖

在這種高標準“選秀”中勝出的

自然堪稱萌物中的萌物

(1972年贈美大熊貓“玲玲”“興興”,圖片來源@VCG)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當我們走出國門

待遇卻又千差萬別

去往日本的蘭蘭和康康

由戰鬥機護航,部長級高官親自迎接

去往朝鮮的凌凌和丹丹等

連竹子都無法充足供應

只能以竹粉充飢

誰叫這就是命呢

(下圖僅作示意,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水果丰容,包括檸檬、橙子、胡蘿蔔和蘋果等食材組合,串成糖葫蘆模樣;丰容為動物園術語,特指在圈養條件下,豐富動物生活情趣、滿足其生理心理需求而採取的措施,攝影師@李小藝)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儘管如此

因為國禮數量有限

沒有贈送機會的國家也只能另想辦法

1958年

一名奧地利動物商人

輾轉來到大躍進狂熱下的中國

他用三隻長頸鹿、兩隻犀牛

再加上兩隻河馬、兩隻斑馬

從北京動物園換得了一隻雌性熊貓

姬姬

(交換到的動物可能還包括雪豹等;下圖為姬姬,圖片來源@VCG)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姬姬最終入住倫敦動物園

在那裡

一種新式傳播手段

電視

第一次應用到了大熊貓身上

姬姬一邊玩耍、吃飯、睡覺

電視臺一邊實況直播

電視前的觀眾變成姬姬的粉絲

姬姬則變成了家喻戶曉的電視明星

(大熊貓姬姬,圖片來源@VCG)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以至於1961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瑞士成立時

這個後來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護組織

毫不猶豫地將大熊貓姬姬

作為該組織的標誌原型

(WWF製作的熊貓形象快閃,圖片來源@VCG)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到了1980年代

中國基本停止向外國贈送大熊貓

改以租借或合作研究的方式到國外展出

租借方除了需要每年支付高額的租金

這些大熊貓如果在國外繁育後代

也仍歸中國所有

從1980年到1992年

就至少有31只大熊貓

以這種方式出訪各國

(1936-2005年大熊貓到訪過的國外城市,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人們紛紛湧入動物園

美國華盛頓國家動物園開館第一個月

便接待了100萬人次

日本東京上野動物園在幾年之內

參觀者竟達5000多萬人次

瑞典僅有10萬人口的埃斯基爾斯蒂納市

在展出熊貓的3個月內

居然迎來了周邊各國的訪客300萬人次

從來沒有一種動物能像我一樣

受到全球如此高的關注

(在美國聖路易斯動物園參觀大熊貓的人群,圖片來源@VCG)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然而在我看來

被關在動物園中的大熊貓

更像是人類的高級寵物

它們已經失去了自由之身

甚至失去了“性趣”

經常需要依靠人類的幫助

才能完成交配

(你這樣盯著看合適嗎?雅安碧峰峽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大熊貓在工作人員的注視下交配,圖片來源@VCG)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我的族群

是如此脆弱

是如此不堪

我大熊貓國

還有復國的希望嗎?

復國運動

1983年

我們的棲息地之一

四川邛崍(qiónglái)

山上的箭竹大面積地開花了

開花後的竹子營養耗盡

死亡接踵而來

而這些竹子

正是我們賴以為生的食物

(冷箭竹開花,攝影師@宋心強/西南山地)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大熊貓面臨餓死”

消息迅速傳播

政府制定應急措施

救援人員上山搜尋

將我的同類抬到山下

送到飼養中心或動物園人工餵養

(搶救大熊貓,攝影師@周孟棋)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全國人民憂心忡忡

在那個大部分家庭並不寬裕的年代

人人參與進來

第一次為救助一種動物而捐款

因為人們心目中早已認定

我們大熊貓過於脆弱

需要人類的幫助才能延續

然而事實證明

我們的生存能力依然強悍

在幾百萬年的演化中

我們經歷過無數次竹子開花事件

都安然無恙

這次也並不例外

反而是救助大熊貓下山的行為

好心辦壞事

造成了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的減少

(野生大熊貓,攝影師@周孟棋)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在野外

我的生存能力遠非動物園的同類可比

我們並不笨拙

四肢粗壯有力

在峭壁和密林中都能行動自如

(圖片來源@VCG)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我擅長爬樹

(爬樹的大熊貓,攝影師@周孟棋)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擅長游泳過河

(攝影師@周孟棋)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如遇天敵

以我100千克左右的體重

也絕不會輕易就範

一番搏殺再所難免

(此圖僅作示意,圖片來源@VCG)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對繁衍後代也是性趣盎然

天上地下

都是我們交配的場所

(大熊貓在樹上交配,攝影師@向定乾)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看來

我大熊貓復國有望

而距離我的棲息地最近的特大城市

成都

便是我復國運動的基地

(成都與大熊貓棲息地的位置關係,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以成都為中心

我的復國運動從兩方面展開

其一

1980年代

科學家在成都建立起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在距離成都不遠的臥龍建立起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

以成都基地為例

現已繁育出大熊貓200餘隻

是全球最大的圈養大熊貓人工繁殖種群

成都也因此成為

擁有圈養大熊貓數量最多的城市

(航拍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攝影師@曹明雄)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距離市區50千米外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所屬的

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

熊貓谷之中

還有10餘隻大熊貓

在此接受了野化訓練

(參與野化訓練研究的大熊貓,圖片來源@成都熊貓基地)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其二

2018年10月29日

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

也在四川成都正式揭牌

未來會將全國67個熊貓保護區連成一片

共同組成大熊貓國家公園

(未來的大熊貓國家公園規劃範圍,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在我的光環下

與我伴生的其他物種

包括佔中國種子植物33%的

10000餘種種子植物

佔中國脊椎動物17%的

1000餘種脊椎動物

都將安全地棲息在國家公園內

(金絲猴,大熊貓的伴生動物,攝影師@薛康)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竹林將繼續繁盛

生靈將繼續演化

我大熊貓國不僅養育自己的子民

還可以像傘一樣庇護其他物種

(這便是保護生物學上的一個重要概念:傘種;下圖為大熊貓調查工作人員行走在王朗保護區的冰天雪地中,攝影師@王放/西南山地)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有了兩大復國運動為支撐

我立刻“佔領”了這座城市

我的形象幾乎融入了

這個城市的方方面面

2013年10月9日

我的郵局

即世界上首個熊貓郵局

在成都開張

(熊貓郵局,攝影師@張豔)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2014年1月14日

我大熊貓的鋼鐵造型

在成都春熙路橫空出世

它高達15米、重13噸

調皮地攀在IFS大樓旁的外牆上

成為不可或缺的城市地標

(IFS熊貓,攝影師@張豔)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2016年7月31日

途經成都基地的地鐵3號線

開行我的主題列車

熊貓座椅、熊貓腳印、熊貓把手

從外形到氣質都“感覺自己萌萌噠”

(成都3號線熊貓主題地鐵,攝影師@周孟棋)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2018年7月1日

成都熊貓綠道開通

這段長達102千米的綠道系統

處處都是我栩栩如生的形象

被稱為“露天大熊貓文化博物館”

而它又屬於建設中的成都天府綠道

其規劃總長度16930千米

為目前世界上規劃最長的綠道系統

(成都天府新區興隆湖上的熊貓綠道,攝影師@嘉楠)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2018年8月16日

四川航空開通我的主題航班

從值機到登機

從櫃檯到乘務員著裝

我大熊貓的形象一路到底

(川航熊貓,圖片來源@四川航空)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公交車輛也以我的主題

進行外觀塗裝

(成都太古裡中心的旅遊交通車,專門為方便旅客而設定,主要循環往來於成都各大旅遊景點,錦裡,武侯祠,寬窄巷子,攝影師@亞美尼亞的海)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此外

我的主題娛樂活動

層出不窮

(熊貓城市生活,攝影師@泥石流策劃組)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我的主題雕塑

琳琅滿目

(洛帶古鎮熊貓雕塑,攝影師@嘉楠)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我的主題美食

令人類垂涎欲滴

(攝影師@王朝陽)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成都這個既有圈養大熊貓

又有野生大熊貓的唯一特大城市

真正變成了一個熊貓之都

(拾野自然博物館內兩個孩子在由400只熊貓照片組合而成的照片牆前玩耍,攝影師@周孟棋)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就連成都人

也被我大熊貓同化

我們同是吃貨

(火爆的火鍋店,門口總是有多人排隊,攝影師@嘉楠)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同樣散漫閒適

(成都南三環路熊貓綠道的熊貓主題景點,兩位推車帶小孩的老人從步道上經過,攝影師@曹省利)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同樣愛玩貪耍

(茶樓是成都人休閒娛樂談事情的好地方,下圖為近百歲的成都鶴鳴茶社,攝影師@嘉楠)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我的樂觀幽默

也傳遞給了成都人民

(成都兩車剮蹭後,司機下車划拳定賠付金額,被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創新創造、優雅時尚

樂觀包容、友善公益

這就是天府文化

成都既是人類居民的

美麗宜居公園之城

也是我大熊貓的生態宜居之都

今天

我大熊貓可以“佔領”成都

明天就有可能擁有更大疆域

待我大熊貓復國的那一天

你將更深刻的明白

我輩豈是賣萌者

(製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謹以此文

紀念大熊貓科學發現150週年

本文創作團隊

撰稿:耿華軍、楨公子

策劃:風沉鬱

設計:張靖

封面設計:鄭伯容

地圖:鞏向傑

P.P.S.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四川省志·大熊貓志》、趙學敏主編《大熊貓:人類共有的自然遺產》、胡錦矗《大熊貓研究》、張志和等《大熊貓:生存》、傅之屏等《大熊貓棲息地:資源包》、尼科爾斯《來自中國的禮物》

P.P.P.S. 星球研究所長期招聘地理、地質、天文、生物、歷史、考古、藝術、建築、城市規劃等各領域撰稿人,以及MG動畫、平面設計師、商務策劃等,請在後臺回覆“招聘”即可查看

... The End

...

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荐读 | 熊猫:萌啥子哟,我是要雄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