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族整族脫貧邁向小康



方圓1994平方公里的獨龍江鄉,偏居祖國西南邊陲一隅,深谷悠遠、峰巒疊嶂。世居在這裡的獨龍族,幾十年前仍然飢寒襤褸,遠離現代生活。

如今,遙遠的獨龍江歷史性鉅變。4000多獨龍族群眾實現“兩不愁三保障”,2018年獨龍江鄉率先全縣脫貧。獨龍族“一步跨千年”,整族脫貧闊步邁向小康——

分散在密林深處的41個小組,集中居住到28個安置點,1086戶群眾住進新房;6個行政村全部通柏油路,20千伏電、4G網絡、廣播電視、安全飲水、鄉村衛生室覆蓋全鄉;大病保險、14年免費教育全覆蓋,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草果、重樓、獨龍蜂、獨龍牛、獨龍雞等特色種植養殖產業遍地開花,農民人均純收入6122元,增速遠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短短几十年,獨龍族同胞從原始社會末期“直過”到整族邁向小康,創造了一個人口較少民族時代變遷的奇蹟。跨入新時代的獨龍江鄉,生態芬芳、民生幸福。奇蹟般鉅變的背後,正是黨和國家的無限關懷、社會各界的真情幫扶和獨龍族幹部群眾的頑強奮鬥。


獨龍族整族脫貧邁向小康


一紙書信,萬千情懷。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獨龍江鄉群眾回信,勉勵鄉親們“再接再厲、奮發圖強,同心協力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努力創造獨龍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總書記的莫大關懷,傳遍大江南北,獨龍江沸騰了。“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總書記的殷殷囑託,讓獨龍族幹部群眾再一次迸發出磅礴幹勁。


獨龍族整族脫貧邁向小康


獨龍族整族脫貧邁向小康


徹底告別千百年辛酸生存的歷史,獨龍族對更加美好生活的嚮往,比任何時期都強烈。龍元村黨總支書記江建華最深刻的記憶,是國家實施退耕還林政策後的2003年。他說,那一年全鄉退耕7000多畝,國家補貼了大米,家家戶戶第一次吃得飽了。這些年,江建華總是起早貪黑,奔波於帶領村民發展產業。

回溯獨龍江滄桑鉅變的歷程,獨龍族生產生活的每一步跨越、每一次變遷,無不是黨的民族政策的成功實踐。

獨龍族整族脫貧邁向小康



直至上世紀90年代,獨龍江鄉封閉於深谷密林之中,與外界雪山阻隔。整個流域延習刀耕火種,群眾住草房、走驛道、攀藤橋,貧困、落後如影隨行。

極邊地區人口較少民族的發展問題,黨和國家歷來牽掛。獨龍族脫貧問題,再次擺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國家有關部門和省州專題調研,專項研究。


獨龍族整族脫貧邁向小康


依託政策傾斜,彙集各方面力量,集中解決獨龍族貧困問題的攻堅行動拉開序幕——

1996年,國家交通部投資1億多元,開工修建獨龍江公路,成千上萬建設者鏖戰3年,在高黎貢山3000多米的雪線上,修通了全長96.2公里的簡易公路。1999年9月9日,載運物資的第一輛汽車駛進當時鄉政府駐地巴坡,結束了全國最後一個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地不通公路的歷史。

有一個憂傷的傳說:遠古時代,獨龍族是有一把天梯的,後來老鼠與人類爭食,老鼠將天梯啃斷,從此獨龍族陷入窮困潦倒的泥塘。

交通扶貧,將這個“天梯”立了起來。

修通簡易公路,激活了獨龍江鄉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筋絡”,獨龍族文明進步的歷史翻開嶄新一頁。

穿越時空的隧道,獨龍族走向新時代的足音,迴響在人們百感交集的記憶裡,關乎史無前例的一次偉大實踐。

獨龍族整族脫貧邁向小康



2010年,雲南省委、省政府啟動“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三年行動計劃,同步實施安居溫飽、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素質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六大工程”,一場多方力量聚合的攻堅大戰全面打響。

2014年4月10日,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公路盲點在中國交通版圖上徹底消失,獨龍江公路高黎貢山隧道於當日13時28分全線貫通,提升改建後獨龍江公路里程縮短16公里,從鄉里到縣城的車程縮短了7個小時。

這標誌著獨龍江鄉徹底告別長達半年大雪封山的歷史。當得知隧道即將貫通時,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希望獨龍族群眾“早日實現與全國其他兄弟民族一道過上小康生活的美好夢想”。


獨龍族整族脫貧邁向小康


三年行動計劃和後兩年鞏固提升項目,先後投入14多億,省級32個部門合力攻堅,發達地區上海對口幫扶,100多名州縣幹部駐鄉幫扶,開創了扶貧開發史上精準扶貧一個“直過民族”的獨龍江模式——“省級統籌補助、社會各界支持、州負總責、縣鄉落實、項目到村、扶持到戶”。

“六大工程”的精準施策,獨龍江鄉實現了“一步跨千年”的歷史性鉅變。結束了不通程控電話、不通寬帶網絡、不通移動4G的歷史,1000多群眾住上水電路設施配套的特色安居房,3年建成初具規模的草果、重樓、獨龍蜂等特色產業,生態環境得到更好保護……2014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9年的916元增加到2525元。

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仍然惦念著獨龍江鄉的發展和獨龍族群眾的生活,在昆明親切接見貢山縣幹部群眾代表,分享獨龍江鄉滄桑鉅變帶來的喜悅。


獨龍族整族脫貧邁向小康


總書記指出,獨龍族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的滄桑鉅變,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前面的任務還很艱鉅,我們要繼續發揮我國制度的優越性,繼續把工作做好、事情辦好。“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領袖的叮囑,蘊含深遠,溫潤著獨龍族幹部群眾的心田。“老縣長”高德榮動情地寫下:“丁香花兒開,滿山牛羊壯,獨龍臘卡的日子,比蜜甜來比花香。高黎貢山高,獨龍江水長,共產黨的恩情,比山高來比水長。”


獨龍族整族脫貧邁向小康


“老縣長”高德榮竭盡畢生,心血傾注在獨龍江,帶領獨龍族群眾建設美好幸福的家園。“黨和國家對獨龍族幫扶了很多,我們要通過勤勞的雙手把貧困帽摘掉,到2020年同全國其他兄弟民族一道步入小康。”黨的十九大召開,高德榮再一次奔走在南北各個寨子,動員鄉親們齊心協力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全面小康的藍圖,讓獨龍江鄉幹部群眾更加奮發圖強,蓄勢前行。2017年9月13日,州委州政府在獨龍江鄉召開“獨龍江率先脫貧·全面小康”現場辦公會,全面啟動脫貧攻堅、環境保護、人居環境、整體素質、基礎設施、特色小鎮、旅遊發展、基層黨建8大鞏固提升行動。朝著全面小康的目標,獨龍江鄉步入更高質量快速發展的“快車道”。

8大鞏固提升行動的實施,使獨龍江鄉自身“造血”功能更加強勁,實現了特色產業大發展、基礎設施大夯實、人居環境大改善、社會事業大改觀、素質能力大提升、綠水青山大顯現。2018年,全鄉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63%,家家戶戶有安全住房、增收產業、健康檔案……多項指標遠遠超過國家脫貧標準。

今天的獨龍江,綠水青山,生機蓬勃,極具“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雛形。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獨龍族幹部群眾鬥志昂揚,正闊步邁向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