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獨角獸誕生!球鞋交易平臺「毒」獲 DST 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達10億美元

作者 | 夢悅

36氪獨家獲悉,球鞋交易平臺「毒」近期完成新一輪融資,投資方為DST(Digital Sky Technologies),據接近交易的相關人士透露,毒的本輪投後估值已達十億美元,進入獨角獸行列。

DST在中國的投資項目包括美團點評、小米、滴滴、字節跳動、阿里巴巴等。據36氪瞭解,2018年「毒」曾獲得來自高榕資本、紅杉資本中國、普思資本的數千萬美元融資。

毒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球鞋轉賣平臺,通過C2B2C的模式,作為中間鑑定方和平臺方,將買賣雙方精準對接。具體來說,買家拍下球鞋後,賣方需要自己發貨到毒,經過鑑定後,再由毒寄送給買家。據瞭解,毒目前的盈利模式是抽取賣方成交價的7.5%-9.5%作為佣金,以及收取部分買家的鑑定費。

接近此次交易的相關人士向36氪透露,2018年中旬毒每月GMV已經接近2億元,保守測算,預計2018年全年可達20-30億元,2019年達到60-70億元。根據易觀千帆提供的數據,2019年3月毒的月活超過140萬。

價值60億美元的球鞋二級市場生意

球鞋轉賣也被稱為球鞋的二級市場,二級市場的出現自然是供需不平衡導致的。品牌只會在其發售店鋪發售一定數量的球鞋,渠道的匱乏導致消費者很難一手買到心儀的球鞋,特別是許多款式還是地區限定,那麼球鞋“黃牛”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根據潮流媒體網站Highsnobiety公佈的二手球鞋行業觀察報告,全球二手球鞋市場規模或已達到60億美元,在海外,由 Stadium Goods、Grailed、StockX、GOAT 等組成的頭部平臺梯隊已逐漸穩定。

StockX 在2018年完成了4400萬美元的B輪融資,當時年營收已經超過7億美元。而據外媒Recode最新報道,StockX正以超過10億美元的估值尋求新一輪融資,而 DST 也極有可能成為此輪融資的領投方DST對這個賽道的看好程度可見一斑。

視線迴歸國內,除了毒之外,nice、有貨、鬥牛(原“EYEE蜂潮”)等平臺也已經入場球鞋轉賣市場。

據增長黑盒的數據抓取,nice的訂單中,84%來自球鞋轉賣;2018年12月,有貨上線了球鞋轉賣版塊“UFO”,上線第一天交易額就突破百萬元;鬥牛方面最近也向36氪表示,產品改版上線後,今年4月GMV預計達到5000萬元。而虎撲旗下潮流電商平臺“識貨”,2017年交易規模超過20億元,平臺上客單價超1500元的高端球鞋交易業務以月均增幅300%的速度增長。

36氪独家 | 新独角兽诞生!球鞋交易平台「毒」获 DST 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0亿美元

市場催生整合性平臺

在二級市場,賣方拼的是拿貨渠道和供應鏈能力,體量大的小B們擁有更強的議價能力。

二級市場的貨源主要來自發售店鋪、社群和買手店。發售店鋪指品牌合作的原價發售限量版球鞋的線下線上店鋪,比如nike、Adidas官網、線下自有店鋪以及footlocker、jdsports、kith等集合店。小B們因為長期與店鋪合作拿貨,店鋪一般會預留一定數量的貨給到他們,一些非熱門款有時會以一定的折扣價給到(一般是7-9折)。

如果是相當熱門的款式,小B們也會在當地組織排隊抽籤,並在Facebook、微信等社群以及買手店進行收購。在國內,微信群是小B們分銷倒賣的主要途徑之一,據某潮流平臺創始人透露,他在國外做轉賣球鞋生意的時候就積累了七十多個相關的微信群。還有業內人士透露,一雙限量款球鞋到最終國內消費者上腳平均在市場上流轉7-8次。

在轉賣平臺出現之前,國外消費者主要依靠ebay交易,而國內消費者則湧向了淘寶和虎撲的交易版塊。

淘寶球鞋第一大賣家之一 — “烽火體育”從2011年開始入局,現在僅淘寶店鋪就有400多萬粉絲,據悉在2016年GMV就已經達到十億元。虎撲作為國內最大的“直男聚集地”,也是最早出現免費“球鞋鑑定”的地方,而後又衍生出球鞋交易版塊,用戶通過發帖找到買家/買家,再自行完成交易。

可以看到的是,市場迫切需要整合性的平臺高效地完成買賣雙方的對接。國外StockX、Goat等平臺相繼出現,2014年虎撲上線“識貨網”,將用戶導流至淘寶;2015年,虎撲孵化的“毒”APP上線。

36氪独家 | 新独角兽诞生!球鞋交易平台「毒」获 DST 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0亿美元

找準“鑑真”剛需,“毒”的球鞋生意先發優勢明顯

與“識貨”不同的是,“毒”一開始並沒有直接切交易,而是一個定位於提供鑑定服務和用戶交流的平臺。虎撲的大神鑑定師們轉向“毒”提供有償服務,圍繞球鞋鑑定、球鞋分享用戶主動發佈內容,毒開始逐步建立起“潮鞋愛好者聚集地”的社區氛圍。

  • 2016 年 11 月,毒上線購買功能,將買家導流至賣家的淘寶店鋪,跟“識貨”模式相同。

  • 2017 年 8 月才正式上線交易功能,至此搭建了完整的交易閉環。

  • 直至 2018 年末,在完成獨立融資後,毒完全獨立,與虎撲分割。

在交易模式上,毒沒有像 StockX 一樣強調“球鞋交易所”的概念,而是直接向買家展示出現有賣家提供的最低價格,引導買家直接完成購買,買家無需競價。

36氪認為,毒面向的大多還是普通的小白C端消費者,因而對他們來說剛需是買到正品而非“炒鞋”,且國內消費者也缺少類似“ebay”的競拍型的消費習慣。

總的來說,在國內的球鞋生意上,脫胎於垂直社區的“毒”的先發優勢十分明顯。

36氪隨機挑選了部分款式,進行了價格對比,發現毒的價格比nice、有貨、鬥牛等平臺,基本要高出5%-10%,但成交量卻遠高於其他平臺。據Z Partners的調研,有部分用戶對毒有很強的信仰,認為“毒就是球鞋中的No.1,在上面買鞋就不會錯”。

此外,毒聚集了最多專業球鞋鑑定師,目前平臺有近20位鑑定師,日均鑑定數量300-3500件不等,每天鑑定商品在數萬件以上,累計鑑定超過1500萬件商品。

36氪独家 | 新独角兽诞生!球鞋交易平台「毒」获 DST 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0亿美元

毒APP(上);隨機款式價格對比(下):從左至右分別為nice、毒、有貨

36氪独家 | 新独角兽诞生!球鞋交易平台「毒」获 DST 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0亿美元

二手球鞋作為典型的賣方市場,平臺整合上游供貨商的能力是關鍵,他們保證了穩定的貨源。此外,整合越多散戶參與競價,越有可能帶來商品的降價,而低價對消費者有絕對的吸引力。據36氪瞭解,有一定體量的小B,毒會跟他們簽署“排他協議”,也就是說毒是他們供貨的唯一平臺。

此外,業內人士也透露道,淘寶大C店如上面提到的烽火體育,每年交易額都在下降,可見“毒”等平臺帶來的衝擊不小,未來並不排除與平臺合作的可能性。

據某位在海外“倒鞋”的個人黃牛向36氪透露,從貨品上架出售到他收到款項,毒一般只需要1-3天,nice則需要3-5天,就他的體驗,毒是目前所有平臺交易完成最快的,所以現在他只在毒上賣貨。出貨是否迅速可能是小B們選擇平臺的關鍵因素,而這與平臺的檢驗速度和C端流量直接相關。

換句話說,毒一手握著上游有一定體量的供貨商,另一手握著C端流量,而中間的鑑定師們自然地會選擇交易量高的平臺。

從球鞋走向多品類

毒如果要鎮守“球鞋 No.1 ”,仍有需要面臨的問題。

不管是毒、nice、還是 StockX,都曾被爆出過售賣假貨的負面新聞。人工鑑定帶來的誤差不可避免,擔心假貨是用戶最強的痛點。據36氪瞭解,已經有新平臺想要嘗試從數據庫的搭建這個角度切入,提高鑑定精準度。

此外,毒雖然是玩家分享的平臺,但並不能完全滿足潮鞋愛好者們的需求。他們大多會去關注一些公眾號,比如FLIGHTCLUB、Snearker馬尼亞等,跟進最新的球鞋信息。也就從側面反映出,毒在內容上並沒有完全佔領用戶心智,短板在於專業度和及時性。

從球鞋走向多品類是一種必然,去年中旬開始毒的介紹從“高端球鞋交易平臺”變成了“潮流單品交易平臺”,年底平臺上線了服飾、手錶、數碼等單獨的購物版塊,但目前的體量還無法與球鞋相比。

36氪独家 | 新独角兽诞生!球鞋交易平台「毒」获 DST 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0亿美元

從球鞋拓展到潮牌,自然是更廣闊的市場。據數據統計,2011年全球潮牌服飾市場規模600億美金,2017年到達2000多億美金,逐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趨勢。

走向多品類之後,毒還需要考慮的是,在“潮牌”這件事情上,依靠球鞋品類,能夠建立多強的話語權。畢竟潮牌的消費更多是文化符號導向,顯然,在“潮流文化”上,毒的聲音還比較弱。

此外,潮牌市場上供貨商的分散度和下游消費者的個性化程度只會比球鞋更復雜,因而對平臺的整合能力要求更高。

與此同時,StockX 等已經走向多品類的海外平臺也有進軍中國市場的計劃。

StockX的CEO和聯創Josh Luber曾表示,公司正在尋找中國方的戰略合作伙伴。但就已經和天貓展開合作的Stadium Goods的銷量來看,今年4月發售的Air Jordan 1 Retro High OG黑粉腳趾男款,在Stadium Goods海外旗艦店銷量目前為60雙,在毒的銷量則高達8309雙,可見國外平臺想在中國市場也佔據主導地位並非易事。

注:本文數據來自相關消息人士,未經“毒”官方確認,不代表官方態度。

文末彩蛋:

本文首發於「36氪Pro」微信公眾號( ID : krtech36kr )。「36氪Pro」是36氪旗下微信公眾號,面向優秀創新者,提供獨家創投項目和新聞、深度趨勢和風向預判,以及行業社群、線下沙龍、融資服務。掃描以下二維碼,和優秀創新者一起創造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