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挖礦挖的到底是什麼?看完秒懂

大概在17年我的朋友——考拉礦工的老闆熱情澎湃地給我講如何進行比特幣挖礦,作為一個理解力尚可的“知道分子”,我聽他講了幾分鐘以後心中依然還纏繞著三個問題:去哪裡挖?用什麼挖?挖的是礦石麼?心中不斷浮現藍翔技校挖掘機的身影,難道比特幣在土裡麼?

比特幣挖礦挖的到底是什麼?看完秒懂

所以我很能理解小白們對挖礦這個詞一臉懵逼的感覺。

不用覺得害羞,這要怪翻譯的小夥伴們沒有做到“信達雅”,“挖礦”是對比特幣生產過程不太生動的的比喻,至少對中國人來說真的不太生動。“挖礦”一定是美國人造的詞,因為在美國文化中淘金熱是個響噹噹的IP,可以說全民皆知,跟比特幣生產過程非常神似,所以一提到“挖礦”,美國人民就可以心領神會,還能感覺到IP潛在的搶奪、瘋狂、渴望的意味,就好像中國人的“打雞血”的典故一樣,是有文化壁壘的。

所以中國人就get不到“挖礦”的點了,畢竟挖礦行業在我國沒有太深的文化感染力,硬要換個詞的話,我個人覺得用“碰胡”來比喻“挖礦”更讓中國人好懂。

用大天朝最能理解的麻將來解釋挖礦:比特幣是誰都可以來“摸”來“碰”的,但你要用工具,因為這個“胡”的標準不告訴你而且特別難,只能靠瞎蒙。

這個工具就不是鐵鍬也不是手了,而是礦機,其實就是一種特殊的電腦,一種比普通電腦計算能力更強的電腦,好礦機和壞礦機差異就在挖礦速度,專業的說法叫算力,就是計算機每秒產生hash碰撞的能力。也就是說,我們手裡的礦機每秒能做多少次hash碰撞,就是算力。算力就是挖比特幣的能力,算力越高,“摸”的牌越多。

所以,你應該懂了,“挖礦”其實就是礦工通過電腦鏈接比特幣網絡進行運算獲取比特幣的過程,也就是牌友們通過專用電腦不斷摸牌達到“胡了”的過程。

但是這個牌局有一個奇怪的規則,不是誰最後“胡了”就可以拿走所有的錢,而是看誰摸的次數多、牌的組合多,所以你也不用去偷瞄別人的牌,這裡不用拼技巧,大家就拼手速拼耐力,只要你一直在桌上摸,並且你的礦機摸得牌多,你就能得到更多的比特幣獎勵。

講到這裡,牌友們一定暈厥了:這牌打得毫無樂趣,全是體力活了,最後贏的一定是章魚或者千手觀音,這個“挖礦”對比特幣系統到底有什麼用?

因為它保證並鞏固了比特幣系統的安全。

我們把比特幣系統比喻成一座長城,保衛了大家的金銀珠寶,如果有匪徒想偷珠寶,別的城牆只需要一顆炮彈或者撬開一個口子就可以被搞垮,但是搞垮比特幣長城只有一個法子,就是用比蓋長城更快的速度拆長城,而且要全部磚頭一個不剩全拆掉才算完。

而蓋長城的行為從沒停止過且已經堅持了10年,這個蓋長城的行為就是上述的“摸牌”行為,那麼大家可以設想,想拆長城的難度是不是非常大,如果集齊相當於10年來所有牌手的算力來拆,還要勝過蓋長城的速度,那這個投入的資金和無限拉長的戰線可能使這個匪徒的成本遠超過他的收益。這就是比特幣最引以為傲的數據安全,可以說幾乎沒有被任何人和組織篡改的可能,大家可以放心地把隱私、賬戶放置其上,不用擔心無形的手讓它消失,這都是“牌手”們的功勞啊。

所以,你是否發現挖礦是一種更有意義的行為了?考拉礦工很樂意為大家進行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方面的科普,因為如果接收了錯誤的信息會錯過很多機遇甚至上當受騙。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改變自己未來的機會本就很少,所以當一個機會產生的時候,我們允許自己可以不參與,但是絕不允許自己不知道。拉礦工作為一家集區塊鏈硬件設備銷售、託管、數字資產委託交易於一體的數字資產管理服務平臺,非常樂於與您探討行業資訊,請不吝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