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克山病專家於維漢

百姓說,他是拯救蒼生的“精誠大醫”;專家說,他是功勳卓著的“首席科學家”;師生們說,他是堪為人生楷模的“大師”;妻兒說,他是合格的丈夫和父親;祖國說,他是在大時代的烽火中練就的大寫的人。這是對於維漢一生的濃縮和總結。

於維漢(1922、1、28—2010、11、17),中國工程院院士,地方病學專家。遼寧省大連市人。1945畢業於滿洲醫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名譽校長、教授。提出克山病宮養性生物地球化學病因學說,並據此用大豆及其製品預防克山病,使發病率顯降低,解決了克山病的預防,提高克山病治癒率,急型治癒率由30%提高到95%,慢型和亞急型5年死亡率由90%下降到25%以下,解決了克山病的沽療;在克山病營養性生物地球化學病因學說研究取得重大進展,現已進入分子水平研究階段,並進一步證實克山病發病與病區硒、蛋白質、錳和維生素E等綜合因素有關。

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克山病專家於維漢

以下內容整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讓我們瞭解了於維漢為人民和祖國醫療事業奮鬥的一生。

“叔叔一定會找到這個‘瘟神’!”

北風捲著白雪肆意地侵掃著東北農村,在黑龍江北安縣的一個小診所裡,一位14歲男孩用微弱的聲音對醫生說道:“我死了,把我埋在媽媽的腳下吧!”年輕的醫生緊緊握著男孩的雙手,無力挽留的愧疚讓醫生無言以對。

這是1953年冬天的一個夜晚,正是北方農民歇冬過小年的時候,一股不祥的氣氛卻籠罩著黑龍江省一些村屯。從1935年11月,在黑龍江省克山縣發現70口人不明原因死亡後,20年來,每到冬季,都會有不少人因這種疾病很快死去,村民們都害怕這個“瘟神”找到自家。

冬天又到了,許多村民都難逃這種厄運,幾十個村民相繼死去。剛剛送走爸媽、姐姐、大爺的娃子不久也躺在了病床上,等待生命的終結。十幾個小時的搶救沒能使這個小生命停留多久,就在這個寒冷的冬夜,男孩走了,身上還蓋著醫生脫下來的黑色大衣。

“孩子,不要怪叔叔無能,沒能留住你,叔叔一定會找到這個‘瘟神’!”

說話的是一位年輕、帥氣的青年醫生,這一次生命的隕落徹底觸動和激怒了這位年輕的醫生!從此,他與這個“瘟神”展開幾十年的生死對決,終於用他的勇敢、睿智、善良和才華趕走了“瘟神”,挽救了千萬生命。

他就是拯救困擾我國黑、吉、遼等16省區309個縣(旗)、1.24億病區人口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醫科大學克山病防治專家於維漢教授。

在濃濃讀書氛圍中長大的年輕內科主任

1922年1月28日,於維漢出生在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父母都出身書香名門。父親深受考取清朝同治四年二甲進士的外公影響,非常看重子女教育,在家中建了男女讀書房,於維漢在濃濃的讀書氛圍中慢慢長大。上學後,功課優秀,中學僅讀四年就考取了偽滿洲國滿洲醫科大學。

1945年,23歲的於維漢從偽滿洲醫科大學畢業。當時特定的東北社會環境,阻斷了他留學國外的夢想,於是他進入大連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讀博期間是於維漢一生中難忘而浪漫的時光。白天在臨床做住院醫生,下班做實驗、寫論文。華燈初放時,坐上電車,聽著如音樂般咣噹咣噹的聲音,於維漢愜意的一邊總結一天的實驗結果,一邊計劃第二天要完成的工作。回到家中,在溫馨的燈光下,在父母深情目光的撫慰下,快樂地享受他們準備好的飯菜。兩年規律的研究生生活很快過去了。

1948年,於維漢奉命來到哈爾濱市原東北軍區衛戍醫院。1949年,年僅28歲的他在哈爾濱醫科大學擔起了內科主任的重擔。

到克山病的多發區去

1935年11月前後,黑龍江省克山縣一些村屯發現一種原因不明的疾病。這種病驟然發作,多在數小時或一兩日內死亡,且發病人數多,死亡率高。據史載,克山張雲圃屯(今光榮村)在1935年冬死亡70口人;1941年此病在克山北部各村漫延,死亡近300人。當時,由於原因不明,人們便因此命名為克山病。其實這種病不僅限於克山縣,黑龍江省乃至全國很多省的農村均有此病發生,老百姓稱它是“快當病”、“羊毛疔”、“攻心翻”,極大地威脅著人民群眾的健康生活。

於維漢從大學時代開始接觸克山病。1943年10月,於維漢在滿州醫科大學講堂聽到了日本原亨教授有關克山病的臨床講座。當時病人是克山縣西城鎮光榮村董姓中年婦女,診斷為癆型克山病。原亨教授講述了他們有關克山病的研究和現場治療及病理解剖情況,介紹了關於克山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學說、實驗室研究、動物實驗和現場預防等,這是於維漢最初對克山病的淺顯認識。

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克山病專家於維漢

於維漢在老鄉家中進行膳食調查

1949年春,於維漢診斷了一位從尚志縣農村來的山東移民,當時診斷為慢型克山病,經治不愈,病死於心力衰竭。病理解剖證實,確診為慢型克山病,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哈爾濱醫科大學診治的第一例克山病。

1953年冬,哈爾濱醫科大學接受省委指示,派於維漢副教授參加克山病搶救、調查研究。這是他第一次正式參加克山病防治研究工作。

當他親身踏入黑龍江省北部克山病發病重病區克山、北安、德都等縣搶救克山病時,在德都小六組村看到一個小女孩,有些浮腫,檢查有蛋白尿、輕度血尿,他毫不猶豫地診斷為急性腎炎。當地搶救員卻說:這就是克山病。當時不知該怎樣去治療這個小孩,2個小時後孩子死了,他驚呆了。後經屍檢解剖,發覺診斷錯了。以後又接連不斷地診治多例這樣的病人,但幾乎都在診斷後2個多小時死去,所有人都束手無策。眼看病人在痛苦中死去,病人陷入絕望之中,於維漢內心感到震撼。

他在想,他們能在這裡生活一輩子,甚至死於地方病,我就不能在這裡生活幾年嗎?他決心在病區繼續工作下去,走出實驗室,去現場積累資料,開展克山病預防研究和搶救工作。

於是,剛過而立之年的於維漢在眾人不解的目光下,懷著挑戰克山病的熾熱情懷,選擇了另一種生活,到鄉下、到克山病的多發區去,制服瘟神!

一定要制服克山病

1953年,控制和消滅克山病,對於醫學界還是一項新課題。

於維漢剛到病區時,還不認識克山病,又找不到可供參考的資料。 他意識到,必須自己動手,從接觸病人、掌握病情、積累資料做起。於是,他在病區不分晝夜地診察、治療、搶救。最初,效果不理想,有的病人搶救過來了,但多數病人在搶救中死亡。他想,一個個生命竟在自己手中被“瘟神”奪走,是沒盡到醫生的職責。於是他更加勤奮地調查病情,研究防治措施。

他在一些病區應用過樟腦注射療法搶救急型克山病,有時一個病人一天競用上百支甚至上千支樟腦注射液,而療效甚微。其間,於維漢用過升壓藥物, 效果也不理想。冬眠藥物注射後,只能解決噁心嘔吐問題,死亡率仍很高。

經過反覆比較、推敲、探索,1957年於維漢試用葡萄糖代替樟腦,採用亞冬眠適當補液的辦法,搶救急重病人,收到意外效果。1958年12月31日,他在克山縣北合村果斷地把100毫升葡萄糖和一個劑量的冬眠I號注射到重症克山病人那立民的靜脈裡,病人即刻消除了噁心反應。這一天,於維漢給那立民注射了三次,那的病情迅速好轉。後來又把同樣的藥物用在四個重症病人身上,看到了更好的效果,心慌的農民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從此,於維漢教授提出並應用於臨床的亞冬眠和適當補液療法就成為搶救治療急型克山病人的通用療法,急型克山病的治癒率遂由30%提高到95%。 這是克山病防治史上的一大突破。接著,在60年代,由陝西提出在黑龍江廣為試用的大劑量維生素C靜脈注射療法也收到顯效。這兩項防治成果的推廣,使黑龍江乃至全國急型克山病的病死率驟然下降,從60年代初期起,基本上控制了因急型克山病致死的問題。在長期防治實踐中,於維漢還找到服用毛地黃治療慢型、亞急型克山病的方法。經臨床治療,75%以上的患者心力衰竭可以得到控制。其後,他又總結出服用毛地黃和改善膳食結構的配合療法,使克山病不但可以醫治,而且一些病人還可達到臨床治癒的目的。

一個威脅人類生存、給人們帶來重大苦難的“瘟神”——克山病,被基本控制了。

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克山病專家於維漢

於維漢在病區為患兒檢查

現在正是這裡需要我的時候

克山病,在北方多發於數九隆冬、新年、春節,這也正是防治人員最緊張的時刻。在克山病高發年代,每逢年節, 於維漢教授總是留在病區,堅持巡診搶救,同農民一起過年節。

1956年春節前幾天,於維漢的母親患心肌梗塞住院了。作為醫生,他知道老年人得這種病意味著什麼;愛人臨產,打電報要他回去,這都使他很著急。但他又想:“現在正是這裡最需要我的時候, 每天有那麼多人發病,我怎麼能離開呢?母親人院,愛人生孩子,組織會安排照顧的,這裡多一個就多一把手,就多搶救一個病人。”於是他謝絕了同志們讓他回去的安排,投入了晝夜搶救病人的工作。

1960—1962年的新年和春節,他在病區同農民一起度過了我國國民經濟暫時困難時期。在此期間他患了肝炎、胃潰瘍、角膜軟化症……就在這時,他把組織上給他送來的藥品和食品送給了病人。

1964年春節前夕,德都縣興隆鄉洪昇村崔振海的妻子發病,迫切要求於教授去治療,同志們都說, 於老師有病,我們去吧。於維漢說,我是來為農民服務的,他們要我去,我應該去!於是,他冒著—40℃的嚴寒,午夜趕到30裡外的病人家,在這裡度過他在農村防治克山病工作中的第十一個春節。

1965年春節,大家正在駐地吃年飯,接到電話說興隆二隊的王善珍發病。於維漢說,這個婦女我認識。他撂下飯碗就帶領兩名年輕醫生頂著鵝毛大雪往興隆二隊跑去。等他們趕到時,王善珍已處於心源性休克了。於維漢急忙跪在炕上搶救。靴子裡的雪化了,病人的丈夫要給於維漢換鞋,於維漢說,病人病情很重,顧不得這個了。就這樣,診察、用藥,忙了大半夜,病人的丈夫過意不去,勸他睡一會兒,他搖搖頭,讓兩個年輕醫生睡下,自己一直守在病人身旁,密切觀察著病情變化。24小時過去了,當心電圖顯示病人已變成竇性心律時,於維漢激動得流出了眼淚。 病人的三個孩子看到教授哭了以為媽媽不行了,便號陶大哭起來。“你們的媽媽得救了:”於維漢高興地大聲對孩子們說。

1966年新年前,於維漢在衛生部和大家一起制定克山病病因研究計劃。春節放假三天,他在春節前由北京經齊齊哈爾趕到富裕縣病區。在人們歡天喜地閤家團聚的時候,他卻和同志們守在簡易病房中的十多名患者身旁。

1972春節,於維漢在富裕縣永進村的一個病人身旁守護了三天三夜……

堅持走自己的科研道路

“實踐第一,為農民搞科研,堅持走自己的科研道路”是於維漢教授從事克山病防治研究以來的一 貫思想。

50年來,他一直本著 “從頭開始,從調查研究開始,從蒐集第一手材料開始”的精神,進行著科研工作。為了探索克山病的奧秘,於維漢在哈爾濱醫科大學內創建了克山病研究室,後擴建為具有70個編制、3400平方米建築的研究所。他同他的助手們跑遍黑龍江省的各病區, 同時輾轉於遼寧、吉林、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等16個省、自治區的150多個縣(市)辦班、講學;和同事們普查了60多名各型克山病患者,主持了500多例屍體解剖,做了5000多隻動物實驗,取得了第;手材料。經過綜合分析,基本掌握了克山病的發病規律、流行病學特點、臨床表現和一些理現改變,確定了診斷標準和防治措施,同時在克山病的臨床診斷、分型等方面也有重大建樹。

為了探索克山病與膳食的關係,1961年他在德都縣一個有1500人的屯子進行了改善膳食預防克山病的觀察。 1964年在富裕縣繁榮鄉建起了克山病防治觀察點,對16000人進行了長達22年的綜合性研究,都取得了滿意的預防效果。在偏僻病區搞實驗研究,條件差,缺少設備,他便因陋就簡,利用舊倉庫做試驗室,用豆腐板做試驗檯。 沒有低溫冰箱就用戶外冬天自然低氣溫,沒電燈用蠟燭照明,通宵達旦地工作,終於取得了可靠的數據,蒐集到大量樣品進行分析,同時結合動物試驗,提出了克山病營養性生物地球化學病因的假說。這一假說被許多學者所接受,為克山病的研究開拓了新的途徑。

70年代初,於維漢等開始用克山病地區產的糧食做飼料進行動物實驗,結果進一步證明克山病的心肌損害因子存在於飲食之中,而黃豆可以預防其發病,大面積投入黃豆製品後,大多數農民可預防克山病的發生。 新的發現使他欣喜異常,隨即在富裕、德都、虎林等縣的五個鄉開展了改善膳食預防克山病工作。在富裕縣的繁榮鄉和德都縣的星火鄉,於維漢挨家挨戶送豆腐、豆漿,村民管他叫“豆腐教授”。

在綜合整理自己的經驗和吸取當代有關科研成果的基礎上,於維漢進一步完善了營養缺乏學說。在1973年召開的全國克山病病因研究座談會上,他系統地闡述了克山病營養性生物地球化學病因的設想,推動了全國克山病病因研究的深入開展。

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克山病專家於維漢

於維漢的研究成果也引起了國際心肌病學者的關注。1979年以來,他先後15次赴日、美等國家參加國際會議和學術交流。1982年他應邀出席了在布 拉格召開的第14屆世界內科學會議,被定為心肌代謝組執行主席。會上,他宣讀了論文。他的學說的提出,使克山病病因研究進入了由實驗證實病因假說階段。由膳食結構研究進入了分子水平研究的領域。1984年,他在東京心肌病國際學術會上發表的論文受到高度評價。1985年在哈爾濱主持召開了中日心肌病及克山病討論會。1996年,他作為衛生部地方病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地方病學會主任委員、中國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名譽主任,主持指導了由7省市、17個防治科研單位組成的歷時三年的雲南楚雄克山病綜合考察,進一步推動了全國和全省的防治工作。

值得慶幸的是,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經過於維漢教授這一代專家、防治人員奮鬥,黑龍江省乃至全國克山病對人類的威脅與危害已大為減弱:過去每年有千百人發病、死亡的黑龍江省,自1991年以來 已十年沒有急型克山病發生;本病的命名地—克山縣,自1980年至今已有21年無“急克”發生。目前,病區人丁興旺,安居樂業。

數十載艱辛,成果斐然,換回億萬生命

於維漢教授防治研究克山病五十載,可謂成果豐碩,貢獻卓越:提出克山病的營養性生物地球化學病因學說,並以此學說開展克山病防治,使全國克山病病情得到了控制。一個威脅人類生存、困擾我國黑、吉、遼等16省區309個縣(旗)、1.24億病區人口的“瘟神”——克山病,基本被控制了。

50年來,於維漢一直致力於克山病的研究,其成果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他因此成為全國聞名的克山病防治專家,被同行稱為我國克山病防治泰斗。1984年,他主持領導了由7省市、17個防治科研單位組成的歷時三年的雲南楚雄克山病綜合性科學考察,進一步推動了全國和全省的克山病防治工作。

於維漢的研究成果也引起了國際心肌病學者的關注。1979年以來,他先後15次赴日、美等國家參加國際會議和學術交流。1982年他應邀出席了在布拉格召開的第14屆世界內科學會議,被選為心肌代謝組執行主席。1984年,他在東京心肌病國際學術會上發表的論文受到高度評價。

於維漢的成果多次獲得國家和有關部門的科研獎勵,4次獲全國科技大會獎,4項獲國家醫藥衛生成果獎;他所主持的楚雄克山病綜合科學考察獲1990年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他在國內外發表論文近百篇,專著多部,其中,他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病與環境圖集》,為我國經濟發展、國防建設和地方病控制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1997年,於維漢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公私分明,淡泊名利。當選院士後,國家每年給院士一定的補貼,他堅持不取。2000年,他提出設立“於維漢院士貧困大學生獎學金”,資助貧困優秀大學生。一次,他對照顧他工作生活的同志說,“我心裡不得勁”,因為一位受他資助的貧困生買了一件毛衣,引起周圍人的議論。於維漢院士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買件毛衣美一美有什麼不可以的?”

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克山病專家於維漢

於維漢院士在辦公

從1978年擔任哈爾濱醫科大學副校長,到1983年當校長,再到1984年至今當名譽校長期間,經於維漢牽線搭橋,哈醫大共派往日、美、加、英等國家和地區著名醫科大學研修、攻讀研究生和參加學術會議人數多達2560多人次,為哈醫大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他從教近60年,1978年起開始培養心血管疾病和地方病(克山病)的研究生,20多年來共培養碩士生38名,博士生32人,他們正在國內外科研機構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2004年,82歲高齡的於維漢院士因病突然昏迷,從此再也沒有醒來。多年來,省委、省政府、哈醫大領導和醫護人員始終牽掛著他,想盡一切辦法進行救治,期待於院士再次甦醒。

然而,於院士始終沒有醒來。, 2010年11月17日零時10分,於維漢院士因病醫治無效不幸去世。

(圖文整理:海洋雲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