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文| 嶽漢

來過泰國的都知道,這曼谷大皇宮裡,有一個玉佛寺。

為啥叫玉佛寺?當然是因為廟裡有一尊玉佛。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玉佛寺寶殿之中,供奉著一尊用整塊的祖母綠翡翠雕琢而成的佛像。

這是一尊印度僧伽羅風格的佛像,由於祂是用整塊寶玉雕琢而成,是當之無愧的無價之物,曠世寶藏,與“金佛寺大金佛”和“大城臥佛”並列,號稱“泰國三大國寶”。

而對於泰國而言,這尊玉佛,顯然是最珍貴的一個國寶。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每到季節更替,泰國君主或皇子,都要親自為玉佛換裝。

萬民膜拜,舉國敬仰,彷彿王國興廢,在此一佛,天上地下,唯此獨尊。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 泰國拉瑪十世王為玉佛換裝

然而,在老撾萬象,也有一個同名同姓的“玉佛寺”。

只不過這座玉佛寺裡,沒有玉佛。

佛,哪兒去了?

原來,在240年前,被“霸道總裁”暹羅國,給搶走了——

或者說,“搶回”了。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百年風水輪流轉,玉佛今朝到我家

在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東南亞地區的歷史,是一部春秋戰國式的大亂鬥。

先是高棉帝國崛起,控制了大半個中南半島,成為了整個陸上東亞的“萬國共主”。

在中國宋代,當高棉(其實就是柬埔寨)帝國天下無敵,孤獨求敗的年月,大大小小的泰族部落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國家,都只是帝國邊疆的“番邦邊蠻”。

不但在軍事上,泰族“各部”受柬埔寨高棉人的統治;在文化上,泰人、老撾人也將高棉文明視為正統,如同日耳曼蠻族對偉大的羅馬帝國一樣,高山仰止。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元代晚期,泰族強盛,高棉衰落,泰人王國攻滅高棉——就像日耳曼人洗劫羅馬一樣。

再往後,到了明代,西邊緬甸,東邊越南相繼崛起,與暹羅三足鼎立,逐漸形成了湄公河流域今日的“三強”格局。

除了“三強”,還有一個垂垂老矣的柬埔寨,以及一個夾縫中的老撾。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柬埔寨,徹底萎了。

老撾倒不太一樣——儘管後來,老撾也萎了,但是老撾也曾短暫地牛逼過。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 紅色部分為老撾瀾滄王國極盛時期領土範圍

1353年建國的“瀾滄王國”,是現代老撾的前身。

當年的老撾,國力極盛之時,境內人口眾多,軍力強盛,重型裝甲部隊——戰象軍規模龐大(泰老語言中“瀾滄”就是“百萬大象”之意),一度掌控了泰國北部、東北部大片領土。

直到暹羅和越南崛起,老撾才在兩大國的夾縫中走向衰落。

當年你厲害,如今他牛逼,風水輪流轉,誰都不服誰——這就是中南半島各國古代歷史的基本主題。

當年老撾厲害的時候,老族人建立的琅勃拉邦王國一度控制了泰國北部的蘭納王國(也就是尚未併入泰國的清邁)。

清邁人的宮廷裡,供奉著一尊傳世玉佛。

這尊玉佛,最初從南亞佛教中心——斯里蘭卡傳入東南亞。

在當時東南亞各國君主的心中,這玉佛就如同傳國玉璽、西周九鼎、耶穌十字架、金庸屠龍刀一般,是“號令天下”的象徵,俾睨列國的資本。

你要是家裡不擺上一尊,都不好意思和人說你是“霸主”。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緬甸和暹羅崛起後,重兵爭奪清邁,老撾人實力不濟,只能將都城東遷萬象,順便把那玉佛也帶回萬象,供奉於老撾版本的“玉佛寺”裡。

此時的老撾,已經不復當年的強盛,很快分裂為琅勃拉邦和萬象兩個王國。

琅勃拉邦王國親泰,而萬象王國則親緬。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1765年,緬甸兵分三路進攻暹羅,攻滅泰國大城王朝,萬象王國抓住機會投靠緬甸,藉助緬甸人的力量滅了琅勃拉邦。

誰知,泰國民族英雄鄭信大帝橫空出世,一戰復國,並趁乾隆皇帝與緬甸開戰的良機,一舉將緬甸人趕出國土。

同時,一口氣把清邁也收入泰國版圖。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 法暹戰爭之前的泰國領土,老撾包含其中

泰緬之戰的實力對比,逆轉得太快,老撾人大約是沒有反應過來,仍然奉行親緬反暹的方針。

於是,1778年,暹羅出兵攻陷萬象,史稱“玉佛戰爭”。

這一仗打下來,反對泰國的萬象王國被滅了,親近泰國的琅勃拉邦也被一道滅了。

自此,泰國人將老撾徹底化為屬國,對老撾進行了長達百年的統治。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至於那玉佛呢?

那還用說,當然是給“請”回泰國去了。

從泰國的立場看——這玉佛,本來就是清邁王庭的。如今連清邁都和暹羅是一家了,那你這個玉佛,不也就“自古以來”屬於暹羅嗎?

一戰焚城:越結越深的樑子


玉佛回到泰國,泰國人覺得理所應當。

至於老撾人,心裡能舒坦嗎?

玉佛被搶走之後,老撾心理陰影面積那叫一個大,奇恥大辱如鯁在喉,這口氣實在咽不下去。

此後歷代老撾君主,對泰國主子表面上逆來順受,其實心裡早就想反他孃的。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1825年,萬象王國昭阿努暗中聯合越南,揭竿起兵,兵分三路進攻暹羅。

怎麼著?長本事了,敢反過來打暹羅?

當時統治暹羅的拉瑪三世,勃然大怒,興兵反擊老撾。

激戰之後,老撾兵敗,暹羅軍隊長驅直入,斬草除根,不但將老撾國王酷刑處死,還把當年的“老撾玉佛寺”夷為平地。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 暹羅軍隊攻打萬象

為了永絕後患,暹羅軍隊縱兵屠城,將整座萬象城一把火燒得片瓦不留。

同時,暹羅徹底取消了萬象王國名義上的自治地位,把萬象併入泰國廊開府管轄。

都城被焚,王族受戮,這一下,老撾徹底涼了,喪失了與泰國抗衡的潛力與意志。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 被暹羅俘獲的老撾國王

泰國人“萬象大拆遷”之後30年,法國人來了。

在一場毫無懸念的“法暹戰爭”之後,法國將柬埔寨和老撾從泰國領土中割裂出來。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對泰國統治耿耿於懷的老撾人,當時別說“反抗殖民”,簡直是以“喜迎王師”的姿態掙脫泰國,投向法國懷抱,成為了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分。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 法暹戰爭之後,老撾脫離泰國

直到老撾共產黨的“巴特寮”政權建立,泰國政府擔心老撾支持越南,於是暗中出兵支援老撾境內反共的右派武裝。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這一回,泰國押錯了邊。

老撾共產黨控制全國政權之後,徹底歸向越南。

原本就有這麼多的歷史問題,人家好不容易新建個國,泰國又不早不晚地插了這事與願違的一腳——這兩國之間要是沒點心結,那才真是豈有此理了。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從此以後,一直到今天,這兩個國家的關係,一直不冷不熱,靜謐中隔著一縷不言而喻的嫌棄與尷尬。

幾年前,我在泰國東北生活,時常見到北方的老撾同志。

原本以為,老撾和泰國東北伊森人“同文同種”,應該有點兄弟情誼。

然而事實上,老撾人對法國人讚譽有加,對泰國人則心情複雜。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雖然老撾的人口密度只是泰國最窮的伊森地區的1/6,雖然老撾的有錢人週末都喜歡開車到曼谷去瀟灑一番,雖然老撾方面的接待人員,和泰國東北部的客人可以在KTV包廂裡其樂融融地“同唱一首歌”……

但只要你提一句“泰國老撾真像啊!”或者“你們想去泰國生活嗎?”,老撾人絕對會義正辭嚴地糾正你——“我們和他們不一樣,我們的漂亮多了!”

你要是和老撾人提“玉佛寺”……那畫面就更是美得不敢看了。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 由法國人重建的老撾玉佛寺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有時不禁偷偷地想——佛,究竟保佑得了誰呢?

這個人間,號稱護佑眾生的無價之寶,其實際功效,往往事與願違。

別說保佑了,尊貴的玉佛,甚至每每成為戰火的導線,征伐的藉口,聖殿的背後,是古往今來的沖天烈焰,黎民百姓的骨骸鮮血。

每當我看到玉佛寺裡熙熙攘攘的腳步,看到世界各國的善男信女在玉佛前頂禮膜拜,我都有點“難以直視”的複雜心情。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事到如今,玉佛屬於誰,這樣的問題早已沒有被回答的必要。

泰國和老撾,在我們這代人的一生中,想必也不會再有戰火重燃的可能。

人間萬苦,終將逝去,佛本無言,人心唯是。

不知道,老撾人在自家玉佛寺遊玩時,心裡還會不會惦記著遠在曼谷的玉佛本尊。

在未來的歲月中,這兩家能不為這寶貝再打起來,就阿彌陀佛了。

泰國供奉的“鎮國玉佛”,背後竟是泰國與老撾間一場古怪的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