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資訊:城市治理中的物業服務的專業價值

文/沈建忠當看到前不久《焦點訪談》把話題聚焦在了《老小區來了新物業》時,作為物業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這期節目講的是北京朝陽區八里莊街道一批老舊社區引入專業化物業管理後呈現的嶄新面貌和業主們的切身感受,節目播出後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也再次讓公眾對於物業服務企業參與城市基層治理的專業價值和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


物業資訊:城市治理中的物業服務的專業價值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了社會柔性治理、老舊小區改造、社區養老等工作,國家層面不僅把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了公共議題,更作為了政府的施政重點。物業服務企業作為社區專業服務的提供者,這兩年在各地政府的指導和組織下,成為了社區治理的重要參與者和協助者,優質的物業管理服務,不僅參與補齊社區治理的短板,而且能夠助力社區治理的完善,是良好社區治理的助推器。專業的有溫度和厚度的綜合物業管理,解決了老百姓積憂多年的堵心事、煩心事,看起來是小事,但影響到居民最基本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而讓老百姓高興,就能充分調動他們維護和建設好幸福社區的積極性,這是一本很好的民生賬、民心賬。

各地正在探索的政府負責、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城市基層治理體制,讓我們看到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已經在社區治理實踐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也給物業服務企業如何處理好與政府、協會、企業、業主、街道居委會等各方關係,如何協同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在這個過程中,物業服務企業要善於抓住機會,實實在在,不怕麻煩,創新管理,精準施策。依託社區治理的大勢和平臺,一方面爭取最大限度分享相關的政策紅利,另一方面藉助此次機遇和多方面的力量,解決發展中的難點問題。

一是,以基層組織建設為核心,建立健全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機制。

工作的難點在基層,亮點也在基層“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里’就在社區。社區是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

武漢等城市在“紅色引擎工程”中,抓住物業管理這個服務群眾最前線的“牛鼻子”做文章,通過組建公益性物業服務企業、加強舊有物業服務企業黨建工作、選聘大學生投身紅色物業等方式,建立了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街道和社區、物業服務企業、社會組織等共同治理、有序運行的格局,把物業服務隊伍打造成黨聯繫服務群眾的工作隊。

杭州市出臺《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指導規則》。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在黨的領導下開展物業管理活動,尤其是鼓勵黨員積極參與業主委員會工作,通過黨建工作解決業主委員會監督和管理問題,保證業主委員會依法履職、依法維權,構建了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聯動服務機制。比如曾經鬧得滿城風雨的金都華庭業委會“罷免風波”,在臨時黨支部帶領下,順利化解了小區遺留下來長達4年的業委會問題,推動業委會工作進入了正常運行軌道。

所以,物業服務企業要與街道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相聯動,細化落實到服務中去,模範帶頭作用體現物業服務企業信用。

二是,從政策環境為物業管理行業參與社區治理提供激勵機制和政策支持,提高物業服務企業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

我們不主張靠政策紅利、政策補貼來維持企業的生存。但是政策的導向作用非常關鍵。近兩年,像上海《建設美麗家園三年行動計劃》,江蘇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城市社區治理與服務的意見》,成都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入推進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的意見》等文件,都是從政策入手,推動頂層制度體系的完善,明確各相關主體在住宅小區綜合治理中的工作職責和任務要求,進一步完善了社區的綜合治理體制,帶來了顯著的變化。


物業資訊:城市治理中的物業服務的專業價值


《焦點訪談》裡有一個細節,八里莊街道工委書記張福來介紹,“在物業企業進駐老小區之前,八里莊街道提前規範出了物業企業辦公用房,並且已經拆除了一批佔用公共空間的違法建築,進行了內部道路和小區環境的整治,降低了物業入駐的改造壓力。”街道還為物業服務企業開設便民超市、老年餐廳等便民經營活動提供了支持。這些工作確實是做到了物業人心裡去了,有些工作物業服務企業自己主導來做難免面臨很大的阻力和壓力,很多時候物業服務企業無力承擔超越能力的社會責任,用其他項目的收益來補貼也不是長久之計,特別需要類似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像老舊住宅加裝電梯的工程,如果完全靠業主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後使用維修資金來改造,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有的地方出臺政策,每部電梯補貼一定金額,幾個方面調動積極性就很容易做成這件事。

很多企業在參與社區治理工作中也分享到了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比如參與武漢紅色物業工作的企業,結合“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選聘了一批思想政治素質好、學歷層次高、年輕有活力的黨員大學畢業生,充實到企業中,提升了企業開展黨建工作和經營發展的能力,分享到了人才紅利。獲評“紅色物業五星級企業”的34家企業每家還獲得了25萬元政府扶持基金。

三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下,物業服務企業要擺正位置,善於借力,當好服務者、參與者的角色,有所為有所不為。

各地開展社區治理的成功探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讓企業不再感到參與其中是一種負擔,而且像《焦點訪談》所說的“這是一種成功的喜悅”。這些工作不僅僅給企業帶來口碑效應,有利於品牌建設和打造核心競爭力,更能幫助物業服務企業協調各方面工作關係,凝聚和藉助多方力量,切實解決業委會依法履職、垃圾分類宣傳引導、維修資金使用、加裝電梯、物業費調價等等工作難題。物業服務企業只有與社區各方深度融合、協同作戰,著力於基本服務功能的完善,積極構建並提升更為人性化、差異化、人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打造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智能化服務平臺,讓物業服務更簡單、更有價值,才能贏得主動權。

當然,物業服務作為企業要釐清責任邊界,既要有作為,又不能亂作為,擺正位子才能順勢而為,用行動詮釋物業人是建設美麗家園過程中,值得信賴,也是最靠譜的主力軍之一。

社區是城市最基本的細胞,只有每一個社區都美好、幸福了,我們的時代才會是美好的。物業管理行業不僅在社區治理探索中努力扮演好服務者、參與者的角色,更讓人欣慰的是,萬科物業、保利物業、碧桂園服務等一批先行者的視野從關注物業、關注社區,延展到城鄉良性治理的大問題上,紛紛響應國家城市治理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探索城市公共服務、鄉鎮公共服務,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承擔起了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整合專業資源提升城鄉公共服務質量、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城鄉管理效率,從硬件與軟件著手推動城市的環境、經濟、文明協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這些探索展示了行業創新發展的新理念,也表達了物業服務企業參與社會治理的決心和信心。相信長此以往,物業服務的專業價值在業主的日常生活中、在城鄉的發展建設中、在公共口碑和議題中將會擁有越來越樂觀的未來。

公開公正透明,是溝通的最好良方

物業資訊:城市治理中的物業服務的專業價值

物業資訊:城市治理中的物業服務的專業價值

張海濤認為:

安居則樂業,關於社區的思考和實踐是多方面的,實踐經驗,制度建設必不可少,就身邊的宜昌長江瑞景小區,民悅家園小區,問題至今仍待解決,看似複雜其實簡單的問題,無不考驗職能部門及基層的智慧和決心。高效、廉潔的來服務於民、取信於民,造福於民。

基層治理是社會治理體系中最基礎的環節,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嚐盡人生百味,方知人間冷暖。從街頭巷尾到百姓人家,從衣食住行到治安物業,生活中那些看似雞毛蒜皮的事情,卻是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事。

正所謂群眾利益無小事,基層治理水平高低,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基層治理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呢?

民生“小事”必須“大辦”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小區物業管理與每一位小區居民息息相關。要明確業主委員會的法律地位和組織性質,將其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立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三方聯動工作機制。對居民們比較關心的公共用房、公共收益等問題,要加強監督管理,建立公開信息平臺。

區區小事關民生、利在長遠,要以敬民之心,革煩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守法規之底線,實事求是,溯本清源,小事管好、服務到位,也是功德一件。

(免責申明,文章內容系轉載的,轉載內容為原作者觀點或資料整理而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原作者觀點,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你有什麼物業鬧心事及更多物業資訊與業委會資料及維權交流,關注後私信微信聯繫

郵箱:[email protected]你有什麼物業鬧心事及更多物業資訊與業委會資料及維權交流,關注後私信微信聯繫

郵箱:[email protected]

<strong>

<strong>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