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稱,美國忽略了其大國地位,印度的大國地位是什麼呢?

幸福地帶2


所謂的大國地位不是說有錢了,也不是自己封自己大國就需要別的國家承認。

如果說有錢就是大國,那世界上大國多了去了,排在收入排行榜前幾位的都是一些小國,比如盧森堡,瑞士等,誰把這幾個小國當做大國呢?印度雖然這幾年進步還是快,經濟增長率據說是世界第一,但卻是有水分的,為了所謂的增長率,印度不是腳踏實地去搞經濟,而是不停滴更換統計方式,哪種統計方式能排在世界前面,就用哪個,這樣的經濟增長率是讓世人看不起的除了印度自己。

如果說武器先進就是大國,同上一條一樣,世界上大國也是很多,比如新加坡和美國的關係不錯,有先進的武器,但是卻沒有縱深,只能是美國的跟班,不能獨當一面。沒人把新加坡當做大國,印度也是如此。印度自從敗給中國,發誓要打敗中國,從美國和蘇聯以及西方國家進口了很多武器,在世界上號稱“萬國牌”,什麼武器都有,就是不能形成有效的戰鬥力。由於武器來源太多,各種武器的彈藥也是五花八門,很多彈藥的供應都挺不過一個月乃至一個星期。這樣的武器配置還是大國嗎?

大國的威望是打出來的,如果沒有朝鮮戰爭,就沒人承認中國是大國,同樣的印度因為多次敗給中國也不會成為大國,充其量就是一個地區大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多年戰爭也沒看到印度把巴基斯坦怎麼樣,結果前一段時間還吹牛說擊落巴基斯坦飛機,靠吹牛能成大國嗎?

大國也不是求來的,就像國民生產總值不如印度,但是哪個國家不會把俄羅斯當做大國,美國對俄羅斯還是不敢太招惹,印度有那個地位嗎?一個連武器都要靠買的國家,一旦發生戰爭,就會被掐脖子。如果美國說俄羅斯不是大國,美國就會被認為是神經病。如果美國說印度不是大國,很多人都會認同。

當然印度在某種程度上還是一個大國,比如說印度是人口大國,2018年印度人口總人數約為:13.53億人,同時期中國大陸總人口:13億9538萬人,從數量上說印度是個大國也是對的,馬上就要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祝賀印度即將成為第一大國!!!!


春風踢碎鬼門關


印度是自認為大國的大國,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同。

世界上對於大國的定義,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但是可以從經濟、軍事和對國際的影響力三個方面來衡量。譬如,法國gdp排名世界第五,歐洲排名第二,是高度發達國家,可自產航母等高精尖武器。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和歐盟雙核之一,在非洲地區有廣泛的影響力,故法國可稱之為大國。不過即便如此,法國在二戰和奠邊府之戰中輸得太乾脆,導致很多人對於法國持有輕蔑的態度。



而印度在經濟方面,在2018年的gdp為2.6萬億美元,和法國和英國基本處於同一個水平,以目前印度經濟的增速,很快將超過英法兩國。但是,印度的gdp含量相當低,在莫迪任內修改了計算方法,將牛糞、貪汙受賄等不入流的收入都計為gdp,使印度經濟和英法實際情況如天壤之別。

而且印度是10億級別的人口規模,英法是6000萬級別的,在人口相差20倍的情況下,gdp總量基本持平,意味著英法兩國人均收入相差幾十倍。英法民眾可以很輕鬆的生活,印度民眾只能掙扎在貧困線上。



印度在軍事上,主要問題是重點裝備不能自產,嚴重依賴於進口,始終受制於人。譬如印度的航母,是從英國和俄羅斯買的二手貨,主力戰機米格29和主戰坦克是從俄羅斯進口的。而印度自產的坦克阿瓊,從立項到生產耗時長達三十年,其性能飽受印度軍方的質疑,僅小規模裝備了幾個連隊。至於印度自產的LCA光輝戰鬥機,更是武器研製史上典型的悲劇。

而現代化戰爭中,各國的現役裝備只是消耗品,都會在第一波戰鬥中消耗殆盡,戰爭的勝負取決於各國的戰爭潛力,印度由於主力裝備無法自產,導致作戰中一旦現役裝備損耗完畢,就需要對外進口,這就意味著印度繼續作戰損害了大國利益,武器裝備就得不到補充,使印度根本無法持續作戰,以建立區域霸權。



故印度和巴基斯坦敵對幾十年,印軍雖然在衝突中佔上風,但是始終無法徹底解決巴基斯坦的威脅。這和中東戰爭幾乎是一種模式,無論埃及、伊拉克的武器都不能自產,在對以色列的戰爭中武器消耗完畢,就失去繼續作戰的能力,不得不接受調停。

印度在經濟和軍事存在嚴重缺陷下,無法主導南亞次大陸的秩序,以美國為代表的大國,通過支援巴基斯坦平衡印度的勢力,在南亞有相當大的話語權,使印度難以走出南亞,對世界區域施加影響力。



而真正的大國,在區域有說一不二的地位。譬如俄羅斯,在前蘇地區的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即使美國反對,也照打不誤。美國在美國一家獨大,法國在非洲地區等。在某一個區域內,離開這個國家解決不了國際問題,這個國家就成了大國。

印度目前對任何一個區域,都沒有說一不二的權力,雖然自尼赫魯以來,印度都試圖成為有聲有色的大國,但是目前的局勢,印度離這個目標還很遠,短期內能夠自產主力裝備,才是現實的目標。



實際上美國也不是忽視印度的大國地位,而是無視。當美國反對印度入常,說明印度具備一定的實力,可以稱之為大國。當美國反對印度入常失效時,說明印度大國地位已經穩定。現在美國實際上是支持印度入常的,美國上一次支持誰入常,再分析下實力,就知道印度的國力是什麼水平了。


L夕惕若


個人見解,也不怪美國忽視印度,因為印度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大國還很遠。印度日漸崛起的確是一個事實,但是印度至少在美國人眼中並不算是大國。



近年來,印度的發展速度的確很快。2004年印度國內生產總值是7200億美元,到2014年,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0700億美元。這種增速的確不容小覷。印度的確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迅速的國家之一。

可是,印度國內問題重重,隱患叢生。首先,貧富分化嚴重是印度社會根深蒂固的問題。據統計印度有兩億多貧困人口,是世界上貧困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是,印度億萬富豪所掌握的資產就佔印度GDP的近60%之多。這種貧富差距之大是少見的。



其次,印度的種姓制度依舊存在,導致社會不公現象嚴重。飽受詬病的種姓制度把印度人分為4個等級,說白了就是貴賤之分。這絕對不是一個大國應該留存的惡習。

再就是,雖然印度也是文明古國,但是印度社會發展狀況令人堪憂。最值得一提的就是2012年震驚世界印度黑公交案,這只是印度社會的一個縮影。印度人對女性的歧視是有目共睹的,屢屢有侵犯女性的兇手最後都逍遙法外的報道。



印度豐碩的發展成果不能否認,但是印度劣跡斑斑的社會現狀卻更是讓人觸目驚心。美國不是忽視印度大國地位,而是印度真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大國。

以上內容僅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明空奕奕


印度有作為大國的條件,但是其他國家並不認同,尤其是美國。美國認為,印度需要配合美國在對伊朗和對委內瑞拉政策,如果印度不配合,那麼美國就會想辦法敲打印度,這才使印度覺得美國忽略了其大國地位。

我們來看下一印度有哪些成為大國的基本條件:

印度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七;人口13.24億人,世界排名第二;2018年GDP是2.69萬億美元,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根據全球火力網的排名,印度軍事實力位居世界第四;印度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核國家。隨著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軍事實力的提升,印度也在謀求其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而入常就是印度一直努力的目標。

印度獨立以後一直謀求成為世界大國,但是其影響力一直侷限於南亞地區,這令印度對自己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滿。而美國禁止印度進口伊朗石油,這被印度認為忽視其大國地位的表現。印度自詡為世界大國,有權決定同誰進行石油貿易,而不是受美國的約束,而美國的石油禁令就讓印度比較為難。如果印度遵守美國的石油禁令,那就意味著印度屈從於美國的壓力;如果印度不遵守美國的石油禁令,那麼印度的公司就有可能遭受美國的制裁。印度作為南亞大國,對美國的做法肯定不滿,認為美國忽略了自己的大國地位。

當然,一個國家的地位是靠實力決定的,印度的體量雖然已經很大,但是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綜合實力還不強,在國際上沒有多少話語權,發揮的作用也十分有限,所以印度還被當做一個南亞區域國家,離世界上真正的大國還是有差距的。


銘蘇先生


印度從殖民地獨立後,享受到了很多的特殊的待遇。


首先

印度實行不結盟政策,在冷戰的時候,既沒有加入蘇聯陣營,也沒有加入美國陣營,但是蘇聯和美國都爭先恐後的討好他,從而讓印度產生了一種飄飄然的感覺。

一個同時得到兩大霸主都爭先拉攏的對象,你想讓他覺得自己不特殊都不可能。也就因為這個因素的存在,從而讓印度人認為自己在世界上是重要的存在,不然怎麼可能同時得到兩大霸主的拉攏呢!

其次

印度是所在發展中國家,發展的最順利的一個。這裡的順利指的是印度在發展過程中沒有受到任何外界的刁難和技術封鎖。

誰都知道印度的武器是萬國牌的,有西式武器,也有蘇式武器,反正他想買誰的就買誰的。而別的國家沒有這種待遇,要麼固定買俄羅斯的,要麼固定買美國的,也就印度在這個方面沒有收到限制。

因此印度想不感覺到自己不特殊都難,要不是太特殊,為什麼能在世界上享受這些超級待遇呢。而正是這些超級的待遇,讓印度覺這都是印度大國地位獲得的。

再次

印度使用的西式民主制度,西方為了讓印度成為西式民主在發展中國家的“標杆”,西方對印度採取了寬容的態度。

即使印度存在各種“不民主”的行為,西方國家也是視而不見的,比如說印度的種性制度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但西方從來沒說過。

而且一直對核武器擴散非常敏感的美國,在印度擁有核武器後,也很快的恢復了和印度的正常關係。

你可以想象一下,世界上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無時不刻的不被美國找麻煩,但印度卻一直被美國“公平”對待,就算你是印度人你也會感覺到有所與眾不同。

結果

所有的這些特殊性的待遇加起來,讓印度人產生了一種自己是有地位大國的感覺,自命不凡。

而現實中美國在很多事情上都會拉上印度,比如說印太戰略啊……等等,這些事情都會讓印度覺得自己是美國那邊不可忽略力量。因此他們覺得自己是個大國很正常。

但是最近特朗普上臺後,不再給印度任何特殊待遇,先是在委內瑞拉石油進口問題上讓印度遵守美國製裁。

後來又在伊朗石油進口問題上讓印度遵守禁令,印度在這個問題上想和美國討價還價,自己弄了一個減少進口計劃,把1500萬桶,降低到1000萬桶,以為自己這樣退讓會換來美國的體諒。

但是特朗普沒心思跟他磨磨唧唧,就兩個字“歸零”。

特朗普這個舉動讓印度感覺到自己的大國地位被忽視,被不遵重,在心靈上受到了一點創傷!

印度大國的地位是什麼?

印度大國的地位來自於印度有被人家利用的價值,由於印度能夠在長期被利用中獲得利益,從而讓印度人自以為自己是個“特殊的存在”


一號風手


印度所抱怨的美國忽視其大國地位是在近日美國宣佈5月2日對伊朗石油禁運緩衝期到期後發出的,印度這樣刷存在感,也是在加強其未來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那麼印度的大國地位到底是怎樣的呢?

發展潛力巨大,世界新興國家中最有潛力的國家之一

印度的發展潛力是很大的,有著世界第二大的人口總量,人口紅利足以支撐印度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高速經濟增長,儘管印度現在經濟發展水平還很低,但即便如此印度的GDP也在2017年超越了法國這個傳統的西方經濟強國,並大有超越了其原宗主國英國的趨勢。而另一方面,有基礎還不夠,印度還是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經濟增速最高的,在世界經濟發展、貿易促進等領域的權重越來越高,的確未來很有希望成為最有實力的發展中國家之一。



有希望成為美國的主要盟友之一,而在國際上也有可能成為自成一系的政治力量

印度在國際舞臺上左右逢源,和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等主要世界大國都維持著良好的關係,也成為美國、俄羅斯爭相拉攏的對象之一,印度如果選邊站,對美俄當前對抗的世界佈局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印度似乎沒有這個願景,印度看起來更像是會成為自成一系的政治力量,既不歸屬於美國這一邊,也不歸屬於俄羅斯這一邊,而很可能成為南亞地區的代言人而獨立存在於國際政治舞臺。


地區性格局來說,印度認為自己在南亞次大陸應該是唯我獨尊

在南亞次大陸,印度一直認為自己應該是霸主,處於唯我獨尊的地位,當然現實並非如此。印度雖然現在在南亞次大陸不可以唯我獨尊,但是實力和地位的絕對領先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是國際地位、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地緣政治影響力等印度都遙遙領先,而印度洋成為“印度的洋”也一直是印度的夢想,印度的大國地位最基礎的一層構建那就是南亞次大陸的霸主。


西涼宣撫使


三哥向來自我感覺好。昨還見其教授在國內撰文,中國落後印度30年。我在想他跟臺灣那大陸吃不起茶葉蛋的教授應該是同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