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價!非洲豬瘟影響小於預期,玉米實際需求或不差!

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全國生豬存欄及產能明顯下降。春節前後,市場人士判斷豬料需求將因此下降30%以上,當前不少企業認為非洲豬瘟對豬料需求的影響小於此前預期。市場普遍認為,玉米實際需求可能不會太差,後期價格將會上漲。

上週,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在廈門舉辦第八屆中國玉米市場年會,參會人員來自貿易、加工、飼料養殖、投資和科研機構,年會聚焦玉米市場,探討了非洲豬瘟影響、北糧南運物流狀況、後期玉米價格走勢、新季玉米播種意向、玉米進口形勢等熱點問題。

挺價!非洲豬瘟影響小於預期,玉米實際需求或不差!

豬料需求降幅沒有那麼大

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全國生豬存欄及產能明顯下降。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19年前3個月生豬存欄同比下降幅度分別為12.6%、16.6%和18.8%,能繁母豬存欄同比分別下降14.8%、19.1%和21%,但對於2018/2019年度的玉米飼料需求,市場仍有較大分歧。

春節前後,市場人士判斷豬料需求可能下降30%以上,東北、華北及華東地區市場主流判斷生豬存欄降幅高達50%。但4月份的這次玉米市場年會有很多不同的觀點,不少企業認為非洲豬瘟對豬料需求的影響小於此前的預期。

主要原因:如果豬價上漲將導致出欄體重增加,例如豬價達到10元/斤以上,豬場的出欄體重預計由200斤增長到300斤,且二次育肥現象將重新出現,與此同時,出欄體重增長也會導致料肉比增長,部分抵消生豬存欄下降的影響;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養殖戶棄用泔水,會提高對豬飼料的需求;禽肉和反芻動物肉的消費比重將替代性增長。

從物流數據看,玉米的實際需求並沒有那麼差。

東北產區玉米外運數據顯示,本年度截至3月底的數據與上年度同期基本持平;第一季度長江流域玉米到貨量出現50萬噸的增長,廣東市場穀物總提貨量減幅僅10%~12%,兩大銷區的需求均沒有此前預計的那麼悲觀。綜合來看,非洲豬瘟對需求的影響或小於預期,最終對玉米飼用總需求的影響或在3%~10%。

挺價!非洲豬瘟影響小於預期,玉米實際需求或不差!

大家都說後市玉米要漲價

對於2018/2019年度的玉米平衡表,參會企業的觀點仍存在較大分歧,對本年度玉米供需缺口的預估從200萬噸至4000萬噸不等。但較為一致的觀點是,玉米價格已經到達底部,後期將會上漲。

理由一:當前東北地區農民餘糧已經基本見底,華北剩餘也不過二成。在減產的情況下,目前的收購進度已經快於去年,東北和華北黃淮地區的農民提前退出與市場的博弈。

理由二:前期飼料企業接貨能力不足,貿易商環節仍留有大量玉米庫存。目前大中型貿易商的平均庫存成本高於市場價格(會議前夕錦州港口二等玉米價格為1770元/噸左右)100元/噸左右,大部分處於虧 損狀態,但目前心態尚可,大多看好下半年的市場行情。儘管存在少部分由於資金和保管壓力而不得不出售庫存的中小貿易商,但並非市場主流。

理由三:去年飼料企業普遍保持兩個月左右的高庫存,而今年大多按需採購,一旦需求恢復,飼料企業的補庫需求足以推動行情走高。事實上,已經有長江流域的飼料企業表示前期受持續降雨影響庫存偏低,目前正在進行補庫。

儘管參會人員普遍認為市場價格將是底部回升趨勢,但實際怎麼走仍需看中美貿易談判結果和玉米臨儲拍賣政策。一旦進口閘門打開,國內市場將面臨國外大量低價農產品的衝擊,對玉米價格的影響較大;未來幾個月玉米價格上漲的時間點以及幅度有多大,主要取決於臨儲玉米拍賣的時間和底價。

挺價!非洲豬瘟影響小於預期,玉米實際需求或不差!


2020年後北糧南運要少了

我國是農業大國,但土地分佈不均衡,東北三省一區有效耕地佔全國總耕地1/4左右,具有明顯的農業發展比較優勢,奠定了北糧南運的傳統格局。有參會專家表示,近兩年東北地區臨儲玉米大量拍賣出庫,供應華北、長三角及珠三角等銷區,2018年東北玉米外運數量達到9800萬噸。

近年,北方物流格局相對穩定,公路運輸佔比不足5%,只能以配貨形式出現;鐵路運輸主要採取包糧運輸方式,但運輸成本高、效率低、損耗大;陸海聯運更具靈活性和可操作性,同時提升了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這決定了陸海聯運仍將佔據主流。與近年東北玉米外運數量不斷增長相匹配的是,物流資源保障充足。北方港口的糧食中轉量以錦州、營口、大連為主,儘管不可撼動,但隨著盤錦、葫蘆島、丹東港口的快速發展,東北港口的吞吐量大幅增長,有效倉容達1360萬噸。

未來港口和鐵路的物流都將減量,主要是東北地區玉米產量增長有限,隨著臨儲逐漸消耗,深加工和飼料加工產能不斷擴大,東北本地糧食消耗增加,可供外運的糧食數量減少,北糧南運數量將逐年下滑。

預計2019年玉米外運量或達到高峰1.1億噸,2020年預計8000萬噸,此後可能逐漸下降,至2023年或降至5000萬噸。

挺價!非洲豬瘟影響小於預期,玉米實際需求或不差!

新季玉米種植可能會下降

根據2019年農業農村部的《大豆振興計劃實施方案》,2019年預計增加大豆麵積1000萬畝,主要通過調整水稻、玉米等的種植結構來實現。而在農業農村部《2019年種植業工作要點》中,也明確提出力爭全年大豆和油料面積增加500萬畝以上。在本次玉米年會召開期間,國家統計局發佈了今年主要品種的種植意向:全國玉米意向種植面積下降3.1%(約1900萬畝),東北地區農戶玉米意向種植面積減少明顯,其中黑龍江下降15.8%(約1500萬畝),吉林、遼寧分別下降2.7%(約170萬畝)和2.2%(約90萬畝)。

與官方機構玉米播種面積將下降的觀點一致,本次參會人員普遍認為玉米播種面積難以保持穩定。不少農民連續3年惜售均遭遇玉米價格下跌,影響玉米種植積極性,在大豆和稻穀價格均出現下行的情況下,出於安全性選擇,可能傾向於種植補貼高的品種;在國家推動大豆振興計劃的情況下,黑龍江省大豆種植者補貼仍保持較高水平,農戶有一定動力改種大豆;根據部分民間團體的意向調查,農戶存在改種意願的佔較大比例,本次年會期間對新季玉米種植面積減少的預估集中在1000萬~2000萬畝。考慮到飼料需求可能回暖以及深加工需求繼續增長的影響,新年度產需缺口將擴大。

挺價!非洲豬瘟影響小於預期,玉米實際需求或不差!

本年度進口飼料糧或減半

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3月我國進口玉米42萬噸,上月為16萬噸,上年同期為6萬噸;2019年第一季度我國進口玉米99萬噸,同比增加77%;2018/2019年度(10月/9月)至今我國進口玉米160萬噸,同比增加45%。

2019年3月我國沒有進口高粱,已連續4個月無進口,去年同期為57萬噸;與此相比,去年第一季度我國進口高粱169萬噸,同比減幅100%;2018/2019年度至今我國進口高粱3萬噸,同比減少99%。

2019年3月我國進口大麥43萬噸,上月進口36萬噸,上年同期進口86萬噸;2019年第一季度我國進口大麥193萬噸,同比增加0.6%;2018/2019年度至今我國進口大麥251萬噸,同比減少34%。

暫不考慮後期中美經貿談判可能帶來的變化,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8/2019年度我國進口玉米350萬噸,同比增加0.9%;預計2018/2019年度進口高粱50萬噸,同比下降88.7%。

受2018年11月至12月我國開始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大麥進行“雙反”調查影響,大麥進口商將原本2月至3月的船期提前,預計4月以後澳大利亞大麥進口將逐漸停滯,加之國際市場大麥價格較高,進口大麥無利潤優勢,後期大麥進口需求主要來源於有剛性需求的酒用大麥。預計全年度大麥進口量為450萬噸,同比下降45%,其中飼用大麥進口量僅150萬噸,同比下降70.8%。

暫不考慮中美經貿談判可能帶來的變化,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我國2018/2019年度進口玉米、高粱、大麥和DDGS總量為860萬噸,同比下降815萬噸,降幅46.7%。如果剔除酒用大麥,2018/2019年度進口飼料糧(含玉米、高粱、飼用大麥和DDGS)總量僅560萬噸,同比下降57.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