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中看白酒老企煥發出的新活力

日前,國內七家知名的白酒上市公司均發佈了2018年度的業績報告:

其中,貴州茅臺以772億元的營收,352億元的淨利潤位居白酒行業第一位;

五糧液則以400.3億元的營收,133.8億元的淨利潤位居第二位;

洋河股份以241.22億元的營收,81.1億元淨利潤排在第三位;

瀘州老窖則也130.6億元的營收,34.9億元的淨利潤排在第四位;

山西汾酒則以93.82億元的營收,14.67億元的淨利潤位居第五位;

順鑫農業(牛欄山酒)白酒產業營收92.78億元,但是整個公司的淨利潤只有7.44億元,位居第六位;

古井貢酒則以86.86億元的營收,16.95億元的淨利潤,排在第七位。

從上面的數據我們也可以看出來,茅臺的淨利潤率最高,達到了45.6%。而五糧液與洋河股份都淨利潤率也均超過了30%,約在33%左右。除此之外,瀘州老窖的淨利潤率約為26.7%,其餘的幾個知名白酒品牌淨利潤率均低於20%。由此也可以看出,除了規模化生產能降低成本,提高淨利潤率之外,中高端的白酒市場才是利潤率最高的。而洋河股份能保持著與五糧液差不多的淨利潤率,也就意味著,在中高端白酒市場,洋河股份已經站穩了腳跟,成為了我國的第三大白酒企業。

從數據中看白酒老企煥發出的新活力


眾所周知,我國的白酒起源非常早,在春秋時期的《詩經》中就有著酒的記載,而且民間釀酒也非常盛行。因此,各大知名白酒品牌基本上都會為自己的品牌追根溯源。而洋河白酒起源於江蘇宿遷洋河鎮,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也稱得上是歷史悠久。而如今的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則創辦於1949年,是在洋河鎮當地的幾家私人釀酒廠基礎上成立的國營釀酒廠。

實際上,在2009年之前,洋河酒並不算出名。根據洋河股份公佈的歷年財報數據,在2009年,洋河股份的年營收才達到40億元,在當時不說比不上茅臺、五糧液等知名白酒企業,就連當時的瀘州老窖、郎酒等白酒品牌也比不過。而僅僅10年時間,洋河股份能成為我國的第三大白酒企業,也堪稱我國白酒行業的大黑馬了。

而自2009年之後,洋河酒開始迎來了大爆發,2010年實現營收76.2億元,幾乎實現了業績翻倍。2011年,業績首次突破100億元,達到了127億元,順利進入百億規模酒廠之列。2012年業績又創新高,年營收達到了173億元。之後,受整個白酒市場大環境影響,洋河股份業績有所下滑。直到2017年,受益於白酒行業整體回暖,洋河股份業績也再次取得突破,實現年營收199億元,在2018年再次增長到241億元。

縱觀洋河股份近些年來的爆發,除了正確的戰略定位之外,傑出的廣告營銷更是重點。從洋河股份歷年的財報數據也可以看出,公司每年的銷售費用約佔據了總營收的10%。銷售費用從2009年的約4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23.9億元。而龐大的銷售費用支出,不僅讓洋河登上了央視廣告的“國家品牌計劃”,更是贊助了不少的綜藝節目,其中就有央視的《經典詠流傳》、《國家寶藏》兩大知名的文化綜藝節目。

而大量的廣告投入下,洋河也成功的打造了三大中高端白酒市場的品牌。在胡潤研究院公佈的《2018胡潤品牌榜》中,洋河股份旗下三個品牌進入了榜單,其中,夢之藍以240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居第三位,僅次於茅臺(品牌價值2700億元)、五糧液(品牌價值550億元),天之藍則以60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居第八位,海之藍則以30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居第13位。而海之藍、天之藍、夢之藍三個品牌也完美的覆蓋了白酒中端、次高端、高端三個市場。

眾所周知,通過廣告打造知名白酒品牌有著一個最經典的案例,那就是曾經的央視標王秦池酒業。而秦池酒業的失敗,實際上也給了眾多白酒企業一個警醒,那就是產量一定要跟得上銷量。根據洋河股份公佈的數據:目前洋河旗下擁有三大釀酒生產基地,每年原酒產量超過16萬噸,原酒儲存能力100多萬噸,釀酒規模位居行業前列。而在銷售網絡搭建上,洋河酒的銷售網點遍佈全國33個省市自治區,合作終端網點超過200萬家,並進入了海外50多個國家。可以說,卓越的品牌營銷,再加上在生產與銷售渠道上的良好基礎,這才讓洋河酒成為我國第三大白酒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