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博覽•財富》|銀行理財子公司,塑造資管新格局

《金融博览•财富》|银行理财子公司,塑造资管新格局

目前,在已經獲批成立理財子公司的5家大型銀行中,從理財子公司的註冊資本來看,工商銀行為160億元,建設銀行為150億元,農業銀行為120億元,中國銀行為100億元,交通銀行為80億元,五大行合計擬定的註冊資本為610億元,是五大行旗下公募基金註冊資本合計24.5億元的幾十倍。

銀行理財子公司審批速度之快、註冊資本規模之高,遠超市場預期,其必將改變我國有著120萬億元規模的資管市場格局,對信託業、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甚至股市、債市產生持續影響。

銀行理財子公司VS信託業

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信託公司將迎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有些信託行業的人甚至擔心自己的職業生涯將從此終結,這其實是笑談,事實上並非如此。信託業在面臨挑戰的同時,和銀行理財子公司在某些業務上也存在合作關係,並且在一些具體業務上,信託業也有自己的“強項”,但是無論如何,面臨來自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競爭,積極探索轉型,都應該是信託業未來發展的重心。

●對信託業務的影響

第一,對證券信託業務的影響。

在前期已經允許銀行私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和公募理財產品通過公募基金間接投資股票的基礎上,《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進一步允許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這會對信託公司的現金管理類產品以及標準化權益產品帶來一定影響。

從交易資質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理財產品完全不需要藉助信託或證券公司來開展股票投資類業務,因此從長期來看,將對信託此類業務帶來一定衝擊,但是短期來看,由於銀行在股票投資方面的投研能力和人員配備等方面的不足,衝擊較有限。

第二,對銀信通道業務的影響。

銀行理財子公司以獨立法人進行理財業務的運作,意味著銀行將有自己的“通道”,漸漸地不再依賴其他通道的支持,未來大量通道業務將由銀行自己的理財子公司消化,銀信通道業務將進一步萎縮。但是,對於信託業而言,銀行自營資金以及理財子公司自營資金的事務管理類信託業務仍存在業務機會,這是因為,一方面,信託公司可以發放信託貸款,較其他資管通道有優勢,另一方面,監管部門窗口指導部分信託公司新增合規通道業務規模不受限,通道業務的監管環境較為有利。

第三,在某些業務領域,信託業仍能保留自己的優勢。

比如,銀行理財子公司所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可投資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產品,此類業務模式在銀行理財子公司建立完備的投研體系之前,信託公司尚有機會參與。又如,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展非標業務不能採用貸款的形式,此外,大型商業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在非標資產的選擇標準上短期仍會趨同,因此信託業在非標業務上仍能實現差異化發展。

《金融博览•财富》|银行理财子公司,塑造资管新格局

●信託業的轉型方向

面臨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衝擊,深化轉型、積極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將成為信託公司必須要正視的課題。在金融去槓桿、防風險、降成本、促實體的政策導向下,信託行業應該主動尋求業務轉型與發展重點。

其一,大力發展綠色信託。信託公司可以通過開展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資本市場綠色投融資、綠色發展基金、綠色金融衍生品等業務,創新業務模式,擴大業務領域。

其二,大力發展股權信託。信託公司未來需要更加關注新興領域的投融資機會,重點在中高端消費、現代供應鏈等領域拓展股權信託業務。此外,信託公司也可以關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國企債轉股等領域的業務機會,繼續加大股權投資業務的發展力度,從而打造“融資+融智+投資”三位一體的股權投資新模式。

其三,大力發展家族信託。從信託本源的角度來說,信託公司為客戶提供多元化資產配置服務也是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在資金端能力富餘的基礎上,深入挖掘與分析客戶需求,通過構建完善的客戶服務體系,以家族信託、保險金信託、全權委託信託為突破,搭建圍繞財富傳承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滿足高淨值客戶財富傳承等全方位需求,最終形成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產品分類供給能力,為客戶提供真正的財富管理服務,是信託業未來轉型的另一個重要方向。

其四,大力發展服務信託。在2018年中國信託業年會中,中國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黃洪指出,“信託業要積極向真正的服務信託轉變,使服務信託成為信託發展長盛不衰的定海神針”。充分發揮信託的制度優勢,大力發展管理業務,圍繞客戶需求,提供個性化、定製化、專業性的財務管理服務,可以實現社會管理的合法傳承;大力發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從基礎資產標準設置、產品結構設計等全鏈條深度參與,接觸銀行和企業,可以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金效率。此外,消費信託、企業年金信託等服務信託業務同樣蘊含著巨大潛力。

其五,慈善信託是信託業的本源業務,未來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信託業在該領域也將大有所為。

總之,信託行業作為一個既古老又在現代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行業,只有不斷根據新的經濟環境,堅守信託行業的優勢,不斷調整發展戰略,才能始終保持其核心競爭力。

銀行理財子公司VS私募基金

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對私募基金而言,總體來看是一項利好。

2018年9月出臺的“理財新規”明確不允許(銀行直接開展的)銀行理財將私募基金作為理財投資合作機構,這便意味著銀行理財無法投資私募基金,私募基金也無法作為銀行理財的投資顧問或者委外機構。但銀保監會當時也明確表示,未來將允許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與依法合規、符合條件的私募基金合作。

隨後,從2018年12月出臺的《管理辦法》中可以看出,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展的理財與私募機構的合作是放開的,《管理辦法》也對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選擇擔任理財投資合作機構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標準予以了明確規定。銀行私募理財產品的合作機構可以為持牌金融機構,也可以為依法合規、符合條件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

具體而言,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選擇符合以下條件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擔任理財投資合作機構:第一,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滿1年、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的會員;第二,擔任銀行理財子公司投資顧問的,應當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其具備3年以上連續可追溯證券、期貨投資管理業績且無不良從業記錄的投資管理人員應當不少於3人;第三,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從本質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對於私募基金作為理財投資合作機構的要求屬於預期之內,是類似“合格線”的規定。在此基礎上,銀行會根據各自的需求制定機構准入條款,以挑選符合要求的優質私募基金管理人。這就意味著符合條件的私募基金既可以通過投顧模式來實現與銀行公私募理財的合作,也可以通過直接的委託投資模式接受銀行私募理財資金,為私募基金與銀行的合作打開了一條通道。

《金融博览•财富》|银行理财子公司,塑造资管新格局

銀行理財子公司VS公募基金

一直以來,公募基金高度依賴銀行的代銷渠道和委外資金,目前公募基金行業規模佔比最大的固收產品資金來源主要是銀行委外,大部分公募基金90%以上的銷售額均來自銀行代銷渠道。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問世,這一局面或將被打破,公募基金承受的壓力也將變大。

●公募基金面臨的挑戰

比如,在銷售資源上,基金公司將面臨擠壓。根據《管理辦法》,銀行理財子公司下的銀行理財產品銷售渠道可放寬至銀保監會認可的其他機構,這意味著,銀行理財和公募基金在銷售渠道上的競爭面將進一步擴大,在銀行主銷售渠道下,銀行理財產品將擠佔更多資源,公募基金的渠道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又如,在產品線設置上,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基金公司會有所差異。銀行理財固定收益類產品內外優勢明顯,內部優勢來自其固收團隊的投研和風險管理能力,外部優勢來自制度紅利,公募理財可投非標,待遇優於公募基金,且銀行理財現金類產品T+0不設限,相較於貨幣基金具有優勢。

再如,公募基金的現有薪酬激勵體系和內部晉升機制面臨挑戰。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初期,投研團隊組建過程中具有外部借力的訴求,因而基金公司需要建立更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機制並建立更為順暢的內部人才培養和晉升通道,避免優秀投研人員的流失,這也是公募基金需要加以解決的問題。

儘管公募基金面臨上述挑戰,但我們也不能對公募基金的未來過於悲觀,因為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對公募基金的影響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短期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對公募基金的衝擊有限。

●雙方的合作機會

其實,除了競爭以外,公募基金和銀行理財是普通投資者最為關注的兩大領域,公募基金應該積極主動尋找與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合作,在新的業務架構下,可以探討如下合作模式。

其一,公募基金公司可以為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風控平臺建設提供支持。其二,公募基金為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展提供投顧服務。因為公募基金公司在權益投資方面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和成熟的投研經驗,並且經過多年的運營,其中後臺的估值、風控、服務體系也已經非常成熟,可以為銀行理財子公司公募理財產品的投資提供智力支持。

如何影響股市與債市

根據《管理辦法》,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可直接投資股市,對股市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但銀行理財主要對接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高風險、高波動率的權益資產可能會引發淨值大幅波動,與其偏好相悖,因此在市場自身企穩前,銀行理財資金大範圍入市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對於股票的影響將較低。我們預測在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初期,其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市或將更多依靠外部力量,即繼續通過權益型的公募基金或委外入市。

對於債市而言,銀行理財子公司落地帶來的規模擴張更有利於債券市場的發展,尤其是對於短久期信用債而言,更是如此。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運行穩定後,也會以債券為主要配置標的,成為影響債市的又一重要機構群體。

綜上,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將會塑造資管業的新格局,但是這個改變過程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各資管市場子業態應該理性看待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對其造成的影響,並積極尋求轉型與合作。其實從本質上來說,不斷轉型和升級是資管業發展的長期使命,只有這樣,資管業才能始終保持生機和活力,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對其轉型和升級而言,只是一個加速因素。

未來,無論是銀行理財子公司,還是信託公司、私募基金、公募基金,或者是市場上的其他資產管理機構,都將面臨同樣的競爭環境,因此提供客戶滿意的產品和服務才是最關鍵所在,也是真正的王道。

(作者為興業國際信託有限公司總裁)

《金融博览•财富》|银行理财子公司,塑造资管新格局
《金融博览•财富》|银行理财子公司,塑造资管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