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賺21萬卻存不到錢,如何理財好?

twentyeight分水領


年賺21萬已經屬於中產階級了,不算少了,如果還存不下錢,不是不會理財的問題,首先要考慮節流的問題,要從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上著手。

可以做一個流水賬,記錄錢都做了哪些消費,這樣一個月下來就知道哪些錢是沒必要的花銷。要想節省花銷都要怎麼做呢?比如減少不必要的電話粥,不要看到商場打折就像不要錢一樣的買買買,減少出外下館子的次數……養成消費的好習慣,慢慢就會有結餘的資金了,當然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段時間,畢竟以前養成的習慣不可能幾個月就能更改。



等有了結餘的資金,就可以考慮理財的問題了,可以選擇貨幣基金,把每月結餘存入其中。雖然收益不高但比活期還是高很多,而且特別方便使用。

還可以考慮支付寶旗下的定期理財,定期理財的起步資金比較少,多在1000元,很適合樓主,可以把省下的錢就存定期理財,封閉期從7天~365天,收益率從3.6%~5.2%之間。這樣也可以強迫自己存款,慢慢財富就越積累越多。

如果有抗風險能力,可以選擇基金定投,每月拿出2000或3000元進行指數基金定投,幾年下來,收益率也是不錯的。



以上簡單的介紹一下理財的方法,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看到一種人,平時很能賺,但也很能花,越花越賺,越賺越花,結果一個月的工資頂人家一年的工資,呵呵,遇到這樣的人,普通老百姓怎麼理財,也沒有這種人生活質量高。而理財的目的難道不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嗎?


坤鵬論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個人年賺21萬元,目前在中國國內肯定算是標準的中產階級了,恭喜。

其次,這種年收入居然存不下錢,那就不是單純缺乏理財方法的問題,應該先從自身的消費和生活習慣上找原因。一方面,要養成每日記賬的消費習慣,經過一段時間後根據自己的日常消費記錄,分析一下在哪些方面的消費是不合理,哪些屬於可以削減或節省的衝動型消費。另外一方面,對於大額消費活動一定要儘量避免,如高檔服裝、餐飲、電子產品、說走就走的旅行等等純消費活動,一定要削減。節省下來的開支,就可以作為投資理財的本金了。我推算了一下,按國內一二線城市的居民平均生活支出來說,個人有8千元/月的日常支出只多不少,這樣一年下來就可以至少有近10萬元的存款,這是重要的投資理財本金。

最後,當我們一年至少可以有10萬元的存款時,我們只需要拿著這些存款做那些穩健的投資理財,就可以輕鬆的獲取收益,並以此逐步實現財富增值的良性循環。具體來說,我建議可以按以下方法從事投資理財:

1、投資股票,如績優的大盤金融股,雖然每年的漲幅波動不大,但目前的股價已經處於歷史低位,且這幾年的股息分紅與股價對比計算下來其收益率均不低於5%,10萬元的投入,每年的股息分紅就不會低於5000元,這還不算股價一旦上漲帶來的股票價差收益,可以說非常穩健。如果每年定投10萬元,以三年為限,三年後每年的股息分紅至少就是1.5萬元,再加上前兩年的股息分紅1萬元,至少可得股息分紅2.5~3萬元。

2、三年後,可以視當時的實際情況擇機做房產投資,主要選擇三四線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優質小戶型房產,這類房產隨著國內三四線城市經濟復甦和人口迴流,以及生育政策調整後生育率的回暖,伴隨通貨膨脹因素,房價會至少保持年均7~10%左右的上漲,所以我們可將第四年攢下的錢全部投入作為購入上述類型房產的首付,其餘可以貸款,每月用頭幾年和當年的股息分紅還款,可以說該投資壓力和風險均不大,收益可觀。

3、投資上述房產後,儘快將房產出租出去,每月的租金除了繼續支付股息分紅不足還貸的部分,如果還有盈餘,可以連帶之後每年攢下的錢繼續定投股市或基金,獲取分紅,或者繼續作為首付款購入房產,以此類推,最後實現資產增值的良性循環。

總之,趁著自己年輕,藉助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歷史機遇,按以上理財方法操作,每年由此獲得的股息和基金分紅,以及房屋租金收入,就一定會越滾越多,不出10年,初略估算就可至少獲得各類理財收益15萬元/年,按照10年後的核心城鎮居民年均消費水平估算(不會超過15萬元/年),相當於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即使不工作也可自由自在的享受人生了,且這期間投資的各類資產本身的增值收益尚未計算在內(保守估計至少可以翻一倍),可以說是穩穩的人生贏家了。

以上投資理財建議,可能需要結合實際隨時調整,僅作為一種框架型的思路和方法供您參考。






昊昊在此修煉


每年賺取21萬元,不算少了,存不到錢,肯定是都花掉了,現在想花錢太容易了,隨便出去一趟幾千塊錢就花完了,還感覺沒買什麼東西呢。因此,想存錢,一定要開始勤儉節約了,而且也要限制自己的消費慾望,降低消費檔次,否則肯定是攢不住錢的。

想省錢,肯定是要先制定一個存錢計劃,每年只花5萬元,每年努力存下來16萬,這16萬一定要放在理財上面,一般可以放在銀行理財上面,風險很低,收益還不錯,大概4%年息,如果是16萬理財,一年能夠產生利息6400元。利息可以繼續理財。

每年花5萬元,可能對你來說開始是很難的,但是一定要堅持。一個月4000塊錢的生活費也不算少了,只要是不亂花錢,吃穿用肯定是足夠了,雖然談不上富裕,但還是能夠吃飽穿暖的。

如果是一個人,最好是找一個能夠勤儉持家的女朋友來共同存錢,這樣慢慢生活目標就會很明確,就會更加節儉的。兩個人共同存錢,這樣動力很強大,等到了兩個人結婚以後,存下來的錢足夠首付了,就可以貸款買一套房子,這樣就能夠過上安居樂業的好生活了。

一般想買房子,首付要存到100萬左右,按照你一年存下來16萬來算,每年按照4%的理財利息來算,一年下來,你就會有16.64萬元的理財,加上存下來的16萬,你就會有32.64萬元。這樣每年存16萬,做4%理財,你理財6年,就會有106萬了。

這樣,就可以買一套300萬左右的住宅了,借款200萬左右,貸款20年,利率為4.9%,這樣每個月還款大概為13089元,每年需要還15.7萬元。你每個月的生活費還是4000元左右,但是這樣可以省下來每個月的租房費用,如果你是一家兩口還這個貸款的話,應該還是比較寬鬆的了。這樣,僅需要6年左右,你就可以擁有自己的住房了,真的是比較快的節奏了。

買完房子以後,還是要勤儉節約,每個月除去還貸款的錢,還是要儘量省下來一些錢的,省下來的錢可以繼續做4%的理財,這樣長此以往,你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好的。

綜上所述,你每年21萬的收入,想存錢,就一定要勤儉節約,然後每年爭取存下來16萬的錢,然後放進理財4%的收益,過了6年,你將有106萬的錢可以用作首付買房子了。貸款買完房子,你就可以過上安居樂業的好生活了。繼續勤儉持家,你就能夠過上越來越好的生活了。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關注、點贊,共同探討理財知識!


睿思天下


一年21萬,平均一個月1.8萬。

首先要明確,每個月的1.8是怎麼花出去的,如果是必須開支,那就沒必要討論這個問題。比如住房、教育子女、贍養老人、生活費等。

如果涉及不到以上問題,那就要好好總結一下自己的主要花費在哪裡,比如頻繁更換電子產品、旅行、聚餐、包包等等。清單列好了以後,減少不必要的消費,省下的錢去做理財,剛開始確實比較難轉變,習慣了,就自然而然了。

還有一種方法,每月工資到手,先取5000存入另一張卡,定存也好,定投也好,而且是必須每月要存,不能錢全放在經常消費的那張卡,那樣會管不住自己的。這樣三五年後,你會驚奇的發現裡面會有不少存款。

假如是單身,最好辦法,找一個持家過日子的老婆,管住你。

你根據自己的情況,看著選擇吧



投機交易師


不請自來。首先,根據題主存在的問題,筆者建議採用基金定投的方式,強制培養自己儲蓄的習慣,這樣題主才能慢慢的,在財富上有所積累。

先來簡單的介紹下基金定投:基金定投是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簡稱,是指在固定的時間(如每月15)以固定的金額(比如300元)投資到指定的開放式基金中,類似於銀行的零存整取方式。人們平常所說的基金主要是指證券投資基金。

假設題主每個月收入210000/12=17500元

那麼筆者給出的建議是:在發工資的當日,按照一定的的比例,建議10%,採用基金定投的方式,直接從工資卡里劃出這部分,強制自己養成儲蓄的習慣。

這樣久而久之,題主就會慢慢養成這個習慣。

當題主加薪了,比如每月有2W的時候,那麼每個月就定投2000元,以此類推。

複利是很怕的,當題主退休的時候,相信題主也就財務自由了。


小黑看財經


年賺21萬,每月平均就是1.8萬左右,在不考慮生活費用的情況下,不論成家與否,都要至少準備六個月收入10萬元作為應急準備金,這部分資金可以存入銀行購買隨時可以支取的貨幣基金,利率大概為年息3%點幾;剩餘的錢可以選擇收益高的比較穩定的理財產品,以一年期為主,銀行的大額定期存款4—5%,微信理財通和餘額寶基金也能達到5%左右;還可以買些大型證券公司的收益憑證,能達到6-8%;還可投資像宜人貸和拍拍貸等上市的p2p理財平臺,收益率能達到8-12%。還可以考慮買些健康類保險,多一份保障。


泓銀財富


一年的收入是21萬元,已經超越了國內平均的收入水平,在國內的收入水平上面也是屬於中等,但是很遺憾,卻是沒有存到多少錢,所以更加應該進行理財,有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說“理財又能賺多少錢呢?”,小財想回答的是“理財可能得不到高收益,但是最起碼可以積累下來資金,如果理財能力強大,那麼還是可以得到高收益”。

一,先考慮自己的整體情況

理財是一件大事情,需要綜合考慮負債(房貸,車貸,消費貸款等),資產以及收入等等,只有把這些弄明白了,才可以合理進行理財規劃,目前小財只是知道收入是21萬元,其他的理財情況完全沒有披露,那麼更是無法知道具體的情況,所以很難給出具體的理財規劃和建議。

二,為什麼存不到錢呢?

如果年收入是21萬元,但是存不到錢,可能是消費水平能力大,也可能是需要償還的貸款足夠多,第一種的可能性大,第二種的可能性小,也有可能是償還的貸款大的同時消費水平也大。

想要理財,在消費上面還是應該失控一下,消費不被控制,那麼就沒有資金,沒有理財資金,何來理財呢?控制消費不是降低所有的消費,而是把消費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只有有資金了,才能進行理財啊。

為什麼要理財呢?

理財就是對自己的財務進行規劃,在適當的時候把資金進行理財,在適當的時候拿出理財的資金使用,如果沒有理財的資金,未來發生一些突發的事故,將會是毫無還手之力,只能遭受資金方面的困境和絕望,理財的好處之一就是保障日後的生活,在日後需要使用的時候,可以及時被使用上,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理財。

理財的好處也不僅僅是上面這些,還包括其他的好處,比如獲得資產的升值和保值,讓資產得到增加,而不是隨意花掉啊。


小車說理財


無論年賺多少,必須讓自己的慾望增長的速度,低於收入的增長速度。否則,肯定存不下錢。


說到理財,主要有開源和節流兩種方式。開源的方式大多數的人都知道,因為能多賺錢肯定會多去賺啊。但是,對於節流,許多人卻毫無概念,或者做的很差。


基於你的情況,我建議你從節流上下功夫。


首先,你必須開始養成記賬的習慣,下載一個記賬軟件,收入和開支,無論開銷大小,全部都記下來。我自己用的是隨手記。


開始記賬以後,定期去分析自己的開銷,每個月查看自己的收支狀況。看一看開銷的大頭都花在什麼地方了,那些錢是可以不用花掉的。一旦發現問題,要堅決執行修正措施。許多錢就是這麼稀裡糊塗的浪費掉了。


節流,不見得是要過窮日子。我建議你去了解一下極簡主義,以及斷舍離。不需要完全的機械模仿,但是,可以參考其思想。


我自己就是一個奉行極簡主義的人,我自己真正需要購買的東西都買自己消費能力範圍內最好的。不需要的東西堅決不買。所有的消費都採取少而精的原則,包括食物和衣服。這樣做之後,你會發現,你自己的錢不但可以節省下來,更重要的是,你節省下來更多的時間。這是因為你購買的每一件東西,都需要你去維護:購買,放置,保養,清潔,丟棄等等。如果你能明白少即是多的道理,你就會不自覺的這麼做。東西少了,時間多了,剩下的錢也多了。


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用來給自己充電,讀書,或者兼職,這些從長期看都能直接或間接的幫助你開源。


管理財富,從節流的角度看,其實重點是管理自己,尤其是管理自己的慾望。有一天,當你拿到工資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消費,而是用錢去生錢,那你距離財富增長就不遠了。


祝你早日打下良好的財務基礎。自己辛苦賺來的錢不容易,一定要管理好。


半夏雜記


如果你手上現在有21萬的,我有三個建議,你就是21萬不要全部放一個籃子,要分散投資,一,拿出其中的七萬,投資於基金,指數型基金為主,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等,指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從長遠來說,收益比較穩定。

二,再拿出七萬,投資於貨幣市場,就是類似於餘額寶餘利寶,這個貨幣基金風險偏低!

三,另外7萬,可以購買股票,股票以繼優藍籌股為主,盤子也不要太大,不要碰中小板,創業板!

以上是我對你這21萬投資的建議,投資是一個循循賤進的過程,需要一個長期的,耐心的佈局,才會有收穫,切不可操之過急!


非比尋常gogo


毫無疑問是你收支平衡了。

理財一個重要的核心,是錢生錢。年收入21萬卻沒見到錢,解決辦法首先是控制自己的收支,儲備到一定的積蓄,然後開始用錢生錢。應該是年收入21萬,能夠存到第一筆十萬,不是難事。

然而不是說存到十萬了才去理財。好的習慣對人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這個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個好的做法是,每個月省下一筆固定的資金,存到某個固定的賬戶,可以是你自己新開的銀行賬戶,存進去之後,就不要動了,更好的做法,也可以是通過支付寶或者微信,選擇裡面的理財產品定存,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養成您一個良好的節流的習慣,久而久之,你就會看到你存到錢了。

至於定存,你可以選擇支付寶的餘額寶,或者微信的零錢理財。如果自己的控制力不夠,就選擇微信的零錢理財,因為餘額寶是帶有支付功能的。這麼做的目的是練習自己開源節流的能力。

一邊養習慣,一邊學習理財的知識,瞭解各種投資渠道,比如說股票,基金,資管平臺等等,一點點的走向財富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