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震撼”叫長治

上週,一條“長治以產業集群培育創造經濟新優勢”的報道讓人印象深刻。

眾所周知,資源型地區加速轉型發展的關鍵是轉型項目的建設。

在這方面,長治市可謂不遺餘力。

據瞭解,2017年,長治市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63.9%、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51.8%、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3.5%;2018年,長治市共實施轉型項目910個,累計完成投資460億元,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7%;2019年,長治市要重點實施315項產業轉型項目,完成投資490億元……

當前,現代煤化工、半導體光電、新能源汽車、醫藥健康、軍民融合、通用航空、信息技術、固廢利用等八大產業,已成為長治市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今年一季度長治新型產業增速明顯高於傳統產業。太陽能電池產量達到150萬千瓦、增長68.7%;太陽能光伏產業產值佔到全省的36.3%,光伏玻璃產量佔華北地區的26%,LED產值佔全省的84.3%……

值得一提的是,長治市圍繞八大產業建設的項目,明確以集群發展為方向,注重不同產業的相互配合、分工協作。比如,依託潞安180項目和潞寶己內酰胺項目,重點推進潞安煤制油擴產240萬噸、高密度航空煤油20萬噸等12個項目,以及10萬噸聚合切片、6萬噸短纖維和3萬噸石蠟等10個項目,進一步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條,打造現代煤化工產業集群;依託中科半導體技術研究院,中科潞安深紫外LED芯片二期、襯底材料、外延、封裝、應用等8個項目和高科LED外延芯片、白光LED封裝、家電產品配套等6個項目,構築起國家級半導體光電產業集群……

其實,仔細審視長治全力打造的產業集群會發現,這些集群明顯都是“技術群”,無不體現出長治市對技術的鐘情與追求。不可否認,長治是一個資源型城市,但如今八大產業的“技術群”正在重新定義這座城市。

有人寫道:“當‘海鷗’翼折,‘海棠’花謝,曾經風光無限的太行名牌退出歷史舞臺,感受著劇烈的市場經濟衝擊大潮,彼時淮海機械廠工人不曾想過,老兵工廠頂著壓力走上二次創業路,幾十年後的淮海集團更是勇立軍民融合潮頭,成為全國重要的智能化產品科研生產基地。”

有人說道:“我們生產的單晶電池片銷售非常火爆,每天保證10條線全負荷運行,日產120萬片才能滿足訂單需求。”

……

這樣的長治“震撼”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