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在東線親自指揮國防軍陸軍,為何最終選中海軍元帥鄧尼茨當接班人?

zhaohj666


在戰爭中德國海軍的作用是最小的,但是希特勒卻偏偏選擇了海軍總司令鄧尼茨元帥來作為其繼承人,要知道在戰爭中出力最大,死人最多的就是陸軍,此外空軍的貢獻也非常重要,即便是黨衛隊所發揮的作用也比德國海軍大,因為決定德國命運的戰鬥是在陸地而不是海洋。希特勒之所以這麼選擇是因為他認為陸軍、空軍以及黨衛隊的高級將領都已經背叛了他,背叛了德國,在他的眼中,海軍是唯一可信任的軍種了,所以他選擇了鄧尼茨為未來的德國總統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



希特勒和陸軍的矛盾是最深的,尤其是陸軍中根深蒂固的容克軍官團,希特勒認為正是軍官團的傲慢和偏執才使他自己的戰略思想一直沒能得到貫徹,從而導致了一系列的失敗,這也是為何在莫斯科戰役後希特勒親自擔任陸軍總司令一職,他顯然想對陸軍施加更廣泛的影響,但是總是出現一批又一批的反對者,於是希特勒頻繁的更換著更換著高級指揮官,能夠得到希特勒信任的陸軍將領寥寥無幾。而1944年發生的刺殺事件讓希特勒和德國陸軍徹底決裂,希特勒認為德國的失敗陸軍負有主要的責任,他絕不會選擇一位陸軍將領來繼承他的領導職務。


在戰爭的絕大部分時期裡,德國空軍和黨衛隊都是希特勒最為信任的軍種,這源於希特勒和空軍總司令戈林和黨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極為親密的關係,可以說希特勒最為信任的就是這兩個人了,希特勒一度在1941年頒佈了一道將戈林作為帝國指定的繼承人的命令,並在很長時間內保持這一命令的有效性,即便戈林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犯下嚴重的錯誤,希特勒也沒有收回這個命令,反而將戈林的責任攬到自己的身上。對於希姆萊也是如此,希特勒不斷的擴充黨衛隊的實力以擴大希姆萊的影響力,並長期讓其擔任內政部長,但是這兩個希特勒最親密的戰友卻在戰爭末期背叛了希特勒,一個妄圖奪取國家整個權力,另一個則暗地裡和西方盟軍和談,希特勒在最後時刻解除了這兩人的一切職務。


這麼一來,陸軍、空軍和黨衛隊都完全失去了希特勒的信任,只剩下海軍了,希特勒最終選中了海軍總司令鄧尼茨元帥。


戰略論


相比於摧枯拉朽摧毀法國,在東方與蘇聯鏖戰的納粹陸軍,轟炸不列顛喧囂一時的納粹空軍,以及令人恐懼的黑色閃電黨衛軍,納粹德國海軍似乎是那麼一個不引人注目的軍種,而有一個人正是這片黯淡星雲中最耀眼的璀璨星辰,他就是傲視大西洋的深海狼王——鄧尼茨!


之所以希特勒讓鄧尼茨接班,是因為鄧尼茨的忠誠和傑出的作戰才華讓他很看重,甚至最後有點小小的感動。

第一,鄧尼茨的潛艇部隊是納粹德國所有軍種中幾乎是唯一一個依靠戰績才獲得越來越多的資源支持的,潛艇部隊當初不是一個讓希特勒很看重的部隊,不像裝甲部隊和空軍,因為希特勒剛開始也是支持建造一支具有相當水面作戰能力的混合艦隊,這就有了z計劃。

但鄧尼茨一開始就清楚地認識到了德國海軍水面艦艇和英國的龐大差距,因此一開始就認為應當先組建一支具有相當破交能力的潛艇部隊來應付英國的威脅。他預計需要有300艘。由於戰爭的爆發,z計劃沒能完成海軍便匆匆走上戰場了,水面艦艇的結局如後來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幾乎沒啥大用。德國海軍水面艦艇的戰功遠遠比不上它們的損耗。隨著潛艇對盟國運輸船隊的進攻所帶來的成績,水面軍艦“萊茵演習行動”的慘淡收場,希特勒才在這場艇艦之爭中越來越傾向於後者。

因此,鄧尼茨帶給希特勒的驚喜是越來越多的,是一個從不被看好的兵種司令成長為元首愛將的過程。這種意外的驚喜自然更能凸顯出其才華的難能可貴。

第二,對鄧尼茨的信任是越來越深的,而對戈林和希姆萊卻是越來越失望的。 希特勒在戰爭後期對海軍事務幾乎不過問。而空軍陸軍的調配卻把持得死死的。甚至戈林和希姆萊最終還都背叛了希特勒,黨衛軍的領袖和空軍的領袖竟然都離他而去,這讓希特勒惱羞成怒。而陸軍此時已然不成建制了,而且也已經軍心渙散,希特勒翹首以盼的施坦因納最終還是沒有過來。


因此鄧尼茨的海軍成了唯一一支實力保存頗多的部隊了,同時也是德國剩下的軍種中最團結的部隊。鄧尼茨的個人威信在海軍中相當穩固。


普魯士之魂


元首認為德國的失敗是德國陸軍的責任,陸軍的軍官又組織和施使了暗殺政變,對陸軍失望至極,才讓海軍出身的接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