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永遠只知道依賴家人、拖累家人的兄弟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約翰遜Magic


請問你兄弟多大年紀?

如果未成年,你說的情況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已經成年了,卻有你說的那種情況,你要考慮的是他為什麼會這樣?

他好吃懶做,不務正業,啃老,惹事?還是有其他原因,這些你弄明白了沒?

一個四肢健全,頭腦正常的人一般不會像你說的那樣“廢柴”。你要弄清楚他為什麼會這樣,之後再對症下藥。

不過我認為不管兄弟怎麼樣,我都覺得應該去幫助他,讓他成長,而不是拋棄他。


小友聊情感


我們這樣的家庭,不拖累我就已經很好了!

之前和朋友閒聊的時候,有人說過一句:“我不指望家裡能給我幫什麼忙,我們這樣的家庭,不給我拖後腿,我就已經很高興了”

想了很久,今天寫一寫原生家庭以及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即使這篇文章可能會有很大的爭議,但是我只是寫一寫我看到的和我感受到的這些“愛”

我見過很多原生家庭不怎麼好的孩子,也見過許多活在愛裡長大的孩子,太知道其中的千差萬別了。但這些失去的東西,我們一點兒也沒辦法補回來。

拋開別人不談,就我自己,也很討厭我的原生家庭。

我是單親家庭。從小跟著奶奶和姥姥長大,一年到頭,見到父母的日子屈指可數,小的時候不太懂單親家庭的意義,只知道這好像不是一個好事,說出來,就會被別的小朋友嘲笑“你沒有爸爸媽媽”。年紀尚小的我,卻不知道怎麼反駁。

開家長會的時候,不是姥姥奶奶就是缺席,交學費的時候,總是要晚幾天,讓獻愛心捐款的時候,我從來都不捐。

聽的最多的話就是

“你要獨立一點”

“你要堅強一點”

“你這個孩子怎麼一點都不懂事”

其實我現在也不懂一個五歲的小孩子要怎麼在受到別的小朋友的嘲笑後忍住不哭。但後來的我,似乎真的做到了,自己可以做所有的事,受了委屈也不會再找他們說

自己一個人,忍一忍,也什麼都就過去了。

但我們這樣的孩子到後來的通病,就是不會在愛裡表達自己,想要的東西自己從來都說不出口,對婚姻懼怕,不知道怎樣才能在漫漫人生裡維持對一個人的愛意。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能接受別人對我的好,才對婚姻以及愛情重新抱以希望,才能學會不那麼傷害親近的人。

哪怕至今,我做的也不太好。

也許許多人會覺得,單親家庭的孩子才會這樣,這自然是在所難免。但事實是,許多家庭完整的孩子,也並不快樂。

我有一個表妹,父親是大學老師,母親是小學老師,感情也算和諧,鮮有爭吵和冷戰。按大家通俗的想法,這樣家庭的孩子,是不缺乏愛的。可事實並不是這樣,我偶爾去她家作客,總能看到她一個人偷偷哭泣,問她原因,她也不說,似乎很少說話,也不太敢說。

後來瞭解到,因為她的媽媽總是在大聲的斥責她,把弟弟惹哭就會捱罵,家務做的不好也會捱罵,考試不好就會捱打。而她的父親,因為工作的原因很少回家,對家裡的情況也不太瞭解。她有一次,偷偷和我講“姐姐,我媽媽好像只喜歡我弟弟”我聽完,一時不知作何反應。

你能說這樣的父母就是不愛自己的孩子嗎?好像不能,他們會說“這些還不是為你好?”

“我這麼辛苦是為了誰”

可是這些愛,好像都不是有效的愛意,在最需要父母的時候,在最無助的時候,他們都不在身邊,可能以後,也就不太需要了。

而在愛裡長大的孩子是什麼樣呢?我認識一個男孩子,他從來都不會讓人感到尷尬,與他交往的時候,總是感覺如沐春風,對誰都有一種恰到好處的分寸。對喜歡的女孩子認真,對朋友真誠,家境富裕與否從不炫耀,也不曾聽見他抱怨過任何人,乾淨的一塵不染。

這樣的人,走在哪裡,都帶著他的底氣和從容。似乎你從現在就能看見他以後事業成功,生活圓滿。

許多父母生氣的時候會說“我怎麼生了你這樣一個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