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道德经》,才懂尽信书不如无书

读完《道德经》,才懂尽信书不如无书。《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名著!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几乎融入到了国人的文化基因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和《圣经》一样,被译成外国文字,是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道德经》被各种不同环境产生的文化认可。


读完《道德经》,才懂尽信书不如无书


《道德经》是经典,经得住时间和环境变迁的考验。决没有神奇的超自然力量存在,这一点贯通了《道德经》的全文。作者是谁?已经无从考证,就内容而言,就是一本天人合一的感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立论的根本上,作者否认了超越自然的力量存在,希望读者实事求是,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感悟自然,用心做事,真心做人,守住本心,不迷失自我。

作者立场坚定!否认了人的行为可以感动天地的荒诞妄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后来这句话到了庄子那里,发展成“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当然,对庄子这句话有不同的解读,从《道德经》来解读,应该很简单,大家都是人,人有的优点都有,人有的缺点都有,这是生物本能决定的,所谓的圣人,都是炒作的产品。

现在说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吧!这是一个心理学问题,原理很简单,我叫它热恋效应。尽信书,就是没有思辨的态度,信仰这本书。就读者本心,没有任何怀疑的想法。在开始阶段,书中的道理征服了你。

从生理上可以这样解读这种现象,在正常人的脑内和体内一些器官,存在着内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体,调节着人的情绪和行为。热恋效应刺激下,让你的激素增量,所以你感到了舒畅,可是人体有自我调节机制,热恋效应渐渐褪去,激素分泌减少,想保持这种舒畅的状态,你就要强化精神层面的坚信,可惜那本书却没有神秘的力量,只是人类的文化记录。

想解决现实问题,还需要踏踏实实的行动,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歌和远方。这句话说反了,应该是生活不止有诗歌和远方,面对现实我们往往苟且,在舔舐伤口的时候,感悟真正的人生,坚定我们的信念,继续战斗,因为我们要活下去,要活得更好,更自我。荒诞的盲从,带来巨大的危害,无视现实,做一只鸵鸟,主要特征有: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很多人批判《道德经》“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其实误解严重,这只是作者给出的团队管理策略。

尽信书不如无书,还有一个解释。《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


读完《道德经》,才懂尽信书不如无书


1.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

2.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

3.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

4.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5.王弼《道德经》通行本字数为5162字。

可见,任何经典在流传上,都会经历后人的修改,后人会把自己的见解,添加进去。这就会造成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原作者的意见,可能面目全非。恰好证明了一点,没有任何经典会带有超自然的力量。大家都是人,对经典自然要有敬畏,那是对文化的认同,对达者的认可。但要坚守自己的底线,绝不盲从,要有思辨的态度,经典是全人类的,生活是自己的!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经典上,那不是信仰,而是亵渎!最高明的骗子,会要求你,不要问为什么?世间最荒诞的事情,就是被人家骗了,还要站出来,维护骗子,当骗局被揭穿了,给自己一个理由,找个精神寄托。

从心理和生理上解释,就是为了维系舒畅感,自我催眠,强化了激素的分泌,但人体的生理机能是有极限的,有的时候,我觉得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道德经》的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作者真是人生赢家,自先秦以来,至元朝,研读《道德经》的著作超过三千种,有影响力的不少于一千种,《道德经》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民国·林语堂这样评价:老子的隽语,像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闪耀。

现代,科技文明如惊涛骇浪,不断的颠覆我们的认知,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人类即将走出地球!可是,想冲出太阳系,还有需要漫长的努力,黑洞已经被证明存在了,世界的真相是什么?真的不敢说,也说不清。因为,太阳系外面是什么?都是假想,没有必要争论,走出去,自然就知道了!

闲来无事,读读《道德经》会有收获的,就算不喜欢探讨内容,体会一下音韵之美,也能有所收获,不过一定要把握立场,尽信书不如无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