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度假,才是對生活最大的尊重


好好度假,才是對生活最大的尊重


文 | 慶哥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


好好度假,才是對生活最大的尊重

我以前的主管是工作狂人,他說自己的人生願望是死在工作臺上,我被他的語出驚人嚇到了。究竟是怎樣的人生經歷,讓他有如此悲壯的想法?

主管早年中港兩地跑,為了賺更多的錢,節假日也在應酬的路上馬不停蹄,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大客戶一個電話,不吃飯也要立刻解決,鞠躬盡瘁的程度值得擁有十個敬業福。

他錢賺了不少,可他在香港的小家庭卻破裂了,妻子帶著兒子遠走加拿大。聽同事說,他妻子無法忍受他的工作狂性格。

失去家庭,沒有了愛情和親情,單身的他,工作是最好的陪伴和消遣,一日餐三餐隨便解決,也沒有什麼興趣愛好,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好像生活對他而言,沒有別的意義了。

聖經說:“人若賺得全世界,但賠上生命,又有什麼益處?”沒有了生活,贏盡全世界也沒滋味。

過得好的人,不忙忙終日,而是能好好利用閒暇時光,活得有滋有味的人。

做人還是不要成為主管那樣的人比較好,那種人生打開方式跟工作機器有什麼區別,我們又不是AI。

真正的生活品質,是工作時勤勤懇懇,假期時好好享受,才對得起造物主對你生命的厚愛,才能把生活過成五星級的體驗。


好好度假,才是對生活最大的尊重

讓假期活在趣味之中,才有價值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說,人生要區分好ON和OFF兩種模式,開啟OFF模式的時候,要學會玩,而會玩的人都知道如何在閒暇時光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深以為然,閒時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才感覺到自己有血有肉。

大前研一說,自己放假時喜歡聽古典音樂,家裡的度假氣氛被美妙的音樂填滿,他還會寫興趣日記,記錄下曲名、作曲者、指揮者以及演奏者,還會寫下自己當時聽音樂的心情。

讓假期每天都活在趣味裡,讓自己每刻都高高興興,迴歸工作後會更加精力飽滿。

有趣味的假期是最好的充電方式,正如梁啟超說的,凡人必須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同理,充滿趣味的閒暇時光,是有價值的休息方式。

心理學家米哈里說,當人的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動上時會產生心流,心流的產生會讓人感受到平靜、愉悅、滿足和放鬆。

而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是最容易發生心流的。

我的一位中學老師很喜歡編織,每次看到她在朋友圈發的九宮格編織成品圖片,覺得很別緻精巧。

教學工作有時壓力很大,很容易陷入焦慮,好在她有編織這個興趣愛好,多年來每個寒暑假,在家創作各種好看的編織品,有毛線做的耳環、繡花胸針、小掛飾,媲美商店精品,好多人在朋友圈看了都忍不住想找她訂做。

老師說自從在假期做自己感興趣的編織手工後,人快樂了很多而且不容易焦慮,假期裡每天從睜開眼睛開始,被自己喜歡做的事包圍,每刻都活在喜樂裡。

做自己喜歡的事,會刺激大腦的獎勵系統,釋放出多巴胺,讓你精神倍兒爽。

丘吉爾被議會趕下臺,政治生涯最暗淡的時候,別人以為他會一蹶不振,但他利用閒暇時光寫下了二戰時期的回憶錄,他喜歡寫作,在下臺的長假裡,他以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的方式重啟了另一種高質量的人生。

真正的閒暇並不是說什麼也不做,而是自由地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有閒暇時光做喜歡的事,是對自己最高級的獎賞。

趁著假期多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吧,比如多聽喜歡的歌,看場電影,讀本有趣的書,竭盡所能去做想做的事,在這個過程裡,你會感受到生活比你想象中可愛多了。


好好度假,才是對生活最大的尊重

讓肉體爽個夠,才是五星級休息

我們的肉體在工作日被我們“疲勞駕駛”多天,在假期要想方設法好好賞賜它,才不負它為我們立下的汗馬功勞。

女友一有閒暇就去做美甲,我說她會不會太頻繁,有時候塗指甲油自己塗就得了,可她說做美甲之意不在“美”,而在於“休息”。

工作日腦力勞動超負荷,只有在美甲時,能讓全身放鬆,花1-2小時,舒適地坐在沙發上,將自己的肉身完全交給別人,大腦放鬆,心情也變好,突然間一切煩惱都靜止了。

物質決定意識,當你的身體舒坦時,身心的休養模式全開,心靈也會更加平靜。

看電影《至暗時刻》時,丘吉爾每次遇到大危機或困頓時刻,都喜歡泡澡沐浴更衣,穿著睡袍坐在椅子上喝最愛的威士忌,我不是建議大家像丘吉爾一樣沉迷喝酒,而是要學他如何在高強度工作之後的休息時間裡好好鬆弛身體,大腦放鬆,才能高效應對兇殘的世界。

我曾在朋友圈看過一個自媒體人說,自己一年365日都在更文,從無休息日,如此操作了2年,身心疲憊,幾乎要列入體弱病殘行列,頭髮枯黃,肚腩橫生,臉色如黃蠟,每天從焦慮中入睡,焦慮中醒來,文章越寫越差,惶惶終日。

不讓身體適度休息,弊大於利,沒有了生活的生命是沒有活力的。

我認同林語堂先生說的話,最適於享受人生的理想人,就是個熱忱的,悠閒的,無恐懼的人。

人生在不斷走上坡路的時候,不要讓身體走下坡路,讓肉體適度地悠閒,才能更無懼無畏地好好活下去。


好好度假,才是對生活最大的尊重

朋友相聚的假期,是口體享受

楊絳先生曾在《我們仨》中寫道:“李拔可、鄭振鐸、傅雷、宋悌芬、王辛迪幾位,經常在家裡宴請朋友相聚。那時候,和朋友相聚吃飯不僅是賞心樂事,也是口體的享受。”

好友相聚是口體享受,說得太對了。工作日裡的各種社交,都是情非得已下的逢場作戲,交心的知己反而見面次數越來越少,如果能趁著假期見見自己想見的人,這種喜相逢的私人社交是最好的休息方式。

就像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裡的那種假期模式,在一個美好的環境裡,烹飪美食,邀請好友過來圍爐夜談,交心地說說話,是人生一大樂事。

好好度假,才是對生活最大的尊重

黃磊他本人就是這樣做的,每逢週末或逢年過節,他都會邀請他的鄰居好友們到他家大啖美食,賭注5塊錢的撲克牌,喝喝紅酒,悠然自得。

讓人快樂的社交是一種休息,人終究還是社會動物,多見見讓自己歡喜的人,就算靜靜地不說話,沉默也是一種享受。

在假期裡,嘗試不要看微信,關閉社交賬號,少聊電話,好好跟朋友們吃飯、暢所欲言、八卦趣文無所不談,八卦的飯局以及好久不見的好友,別說有多解乏了。

日子要活得“勤靡餘勞,心有常閒”,才日漸豁然開朗。

身為都市人,也許我們大多數人未必做到種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心境,但做個“心有偶閒”的人門檻不高。

高質量休息的最簡單方式是,在假期日裡做高興的事,見喜歡的人,適時給靈魂和肉體洗禮,你會發現快樂比想象中純粹。

三毛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

而我認為,

身心都要找到棲息的地方,我們才不會流浪地球,活成孤島。

- END -


慶哥, 水瓶座辣媽,玩轉廣式煲湯、變美乾貨總結癖

公眾號:哪梁爽哪喜慶 ID(zheliangshuang) 微博:@獨一無二的慶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