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毅:当年“预言”是一时气话,如今不会再添一把火

范志毅:当年“预言”是一时气话,如今不会再添一把火

直播吧4月28日讯 近日中国足球名宿范志毅接受了《有范体育》的专访,谈及了自己多年前的预言,以及当下中国足球环境等问题。

范志毅:当年“预言”是一时气话,如今不会再添一把火

--当年中国负于泰国后,您接受采访时的预言到今天,很不幸一一兑现了。对此您怎么看?

范志毅:“作为一名中国的足球人,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当时只是一时气话,现在被翻出来非我本意。相反,在中国足球艰难前行的黑暗时刻,我范志毅不会再去添上一把火。

“球迷们愿意责骂无可厚非,我们也愿意听取并虚心接受。但责骂过后,球迷们可能将其作为一个打发时间的谈资,很快遗忘。而我们却要整理行装,负重前行。”

--如今各方面对中国足球的支持力度不小,为何还是输给曾经的“鱼腩”球队越南?

范志毅:“从专业角度来说,中国的球员缺少技术。现在中国足球有资金了。而资金可以引进先进技术。我们欠缺的是将这些技术转化为自身技术的转换模式。

“越南10年前在河内周边兴安省建设了一座PVF足球学院,特聘了特鲁西埃为技术总监,携15人外教团队和25名国内教练组成专业团队。学院硬件设施一流,数百名学员采用全日制学习,每天上午在学院进行文化课学习,下午进行4小时训练课。球队参加越南第二级别联赛。经过10年训练,PVF学院的青训等来收获期,横扫东南亚的U23越南对中有8名球员来自PVF学院。这就是越南足球成功的模式。”

--这不就是根宝模式吗?

范志毅:“是的。我的师傅徐指导在崇明基地‘十年磨一剑’,与PVF殊途同归。无论如何,这是一个起作用出效果的模式。现在有人说徐指导那套过时了,可换你们那套能做好吗?

纵观当下市场,很多足球培训机构甚至连专业都谈不上。最基本的青少年培养四步骤:体能培养、阶段性提高、强化培养、精英化培养偶读不具备,何谈模式?”

都认为足球青训市场大利润高,大家一窝蜂涌入,都是抱着什么目的?不就是为了钱。和很多各色儿童培训机构一样,最终携款潜逃。靠这些人来支撑中国足球的未来,难道不是中国足球的悲哀吗?”

“我当年的预言不幸实现,正因为我看到越南足球已经拥有自己成功的青训模式。这些孩子才能从U19到U23,到国家队日益成熟,收获佳绩。”

--外界有种声音,称中国足球运动员水平不高但收入超高。暴力伤人动作屡见不鲜,您怎么看?

范志毅:“对于足球场上的暴力行径,首先我需要表明立场,这种行为绝对是严重错误。对于犯错的球员要严肃批评,促其改正。”

“作为曾经的职业球员,我知道有时在足球场上有那么20秒热血上涌,大脑一片空白,容易做出过激行为。事后当事人也是十分后悔与难过。我们应从球员的职业素养,在场上如何正确思考的方面,来对其进行教育。这也给教练员踢出更高要求,如何从小教育小队员,让他对足球有全面的理解,形成良好职业素养。”

“但一味指责也未必是最佳方式。以这种方式对待一名年轻球员,他真的会听取批评吗?好比家中孩子犯错,在外打了架,回到家里父母将其赶出家门。这不是教育,而是抛弃。相反,这种情况要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帮助,才能起到积极效果。”

“我们的目的是帮助球员成长,而不是骂废他们。中国足球已风雨飘摇,别人都在横加指责,我反而要为中国足球说两句公道之言。

网上口诛笔伐的键盘侠,对于国足你们不能踢一场好球就捧杀,踢一场坏球就骂杀。

--但现在的球员确实比当年的你们差了不少

范志毅:“中国人有个恶习,就是喜欢比较。中国足球一旦踢得不好,就拿我们当年那届国家队说事。请你们不要再提,听到这些言论,我们从来只有遗憾,而绝不会感到骄傲。比起我们的前辈们,还差得远呢。”

“而且,我们当年只是运气好能够冲进世界杯,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中国足球只有大家抱团取暖,齐心合力,才能进步。而那些看似没有恶意的嘲笑、批评以及毫无意义的比较,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最近您除了录制综艺之外,还在做些什么?

范志毅:“我从未离开足球,依然扎根于专业的青少年训练,为中国足球输送人才。”

“我一直在思考中国足球面临的问题。说体制不行吧,也不尽然。我们的体制70年传承至今,其他体育项目也沿袭这个体制,且不断在适应时代的变化进行调整。体制也许有点问题,但不能全部迁怒于它。”

“再者,中国足球现在投入这么大。以前没资金没政策,现在都有了,为什么反而倒退?难道仅仅是从事足球的职能部门、足球人的责任吗?这个国家究竟有多少人真正热爱足球?”

“中国足球在风口浪尖面临危亡的时刻,球迷们都难免责骂。作为足球人,我们理应背负此责任。确实我们工作没有做好。但你们又有多少人,愿意将自己的子女送来,将足球作为毕生从事的事业。

“就拿青少年培养来说,首先16支中超俱乐部、中甲俱乐部究竟有多少梯队资源是从社会上选材来的。我可以说没有。”

“足球是一项社会影响力巨大的项目。我认为,基本的足球圈应分为几个层级,从内向外进行辐射分别是职能部门、俱乐部、教练员、运动员和球迷乃至整个社会舆论。一个国家足球的兴衰,不仅仅是职能部门,职业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事情。或者说只有每一个层级的人同舟共济,才能共赴足球的盛世。”

“如今的小孩越发聪慧,4、5岁的孩子已经能够算数了,认识很多字,甚至会说英语。但很遗憾,家长们却很少关注开发小孩子的运动能力,挖掘他们的运动天赋,并没有根据他自己意愿让他们更多的去到运动场上,这个问题是我们从事体育的教练员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解决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体育人需要肩负起的重担。”

“没有整个社会的参与,仅仅依靠职能部门颁布几个政策,俱乐部教练员的付出是远远不够的,在此我也想向全社会呼吁‘让你们的孩子从事足球,给中国足球多一份选择。’

(错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