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歌曲前五名,《保衛黃河》激昂雄渾,第一名無可爭議

紅色歌曲,泛指歌頌社會主義、共產黨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歌曲,也就是讚揚和歌頌革命和祖國的歌曲。

它們普遍具有濃韻的感情基調,有較強的節奏感。在我國近百年的紅色革命鬥爭史中,流傳下來的經典紅歌數不勝數,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紅歌是沒有高下之分的。那麼,最膾炙人口的紅色歌曲有哪些呢?

第五名:《紅梅贊》

紅梅花兒開

紅梅讚歌詞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萬朵

香飄雲天外

喚醒百花 齊開放

高歌歡慶新春來 新春來 新春來

紅色歌曲前五名,《保衛黃河》激昂雄渾,第一名無可爭議

《紅梅贊》,創作於1964年,為歌劇《江姐》第一唱段的一首歌曲及該歌劇的主旋律,以主題旋律的雛形“紅巖上紅梅開”,觸發金砂的靈感,象徵著革命戰士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純潔堅貞的豪邁氣節。

此曲以梅花來表現江姐雖為文弱女性, 卻有男子的壯志豪情、鐵骨錚錚。紅梅贊用優美動人的旋律, 將一個共產黨員的坦蕩心靈和壯麗情懷直接浸入億萬聽眾的心田。

第四名:《保衛黃河》

風在吼,

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

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岡萬丈高,

河東河北高粱熟了,

萬山叢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紗帳裡,

遊擊健兒逞英豪!

紅色歌曲前五名,《保衛黃河》激昂雄渾,第一名無可爭議

《保衛黃河》插畫

《保衛黃河》由著名作曲家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詞,是抗日戰爭時期廣為傳播的一首歌曲。以振奮人心的音調、響亮的戰鬥口號、鏗鏘有力的節奏,形象地刻畫了遊擊健兒端起土槍洋槍、揮動大刀長矛,在青紗帳裡、萬山叢中,為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而戰鬥的壯麗場景。

第三名:《十送紅軍》

血肉之情怎能忘,紅軍啊,

盼望(裡格)早日,(介支個)傳捷報.

十送(裡格)紅軍,(介支個)望月亭,

望月(裡格)亭上,(介支個)搭高臺.

臺高(裡格)十丈,白玉柱,

雕龍(裡格)畫鳳,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來晚也想,紅軍啊,

這臺(裡格)名叫(介支個)望紅臺.

紅色歌曲前五名,《保衛黃河》激昂雄渾,第一名無可爭議

《十送紅軍》作為電視連續劇《長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揚而悽婉的歌聲,給人們留下難忘的印象。

歌詞以敘事為基礎,並借敘事來表達革命根據地人民對紅軍的深厚感情以及對革命勝利的強烈期盼。歌詞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難捨難分。

第二名:《映山紅》

夜半三更喲盼天明

寒冬臘月喲盼春風

若要盼得喲紅軍來

嶺上開遍喲映山紅

若要盼得喲紅軍來

嶺上開遍喲映山紅

紅色歌曲前五名,《保衛黃河》激昂雄渾,第一名無可爭議

映山紅

《映山紅》是影片《閃閃的紅星》的插曲,其優美的旋律,深情的歌詞,表達了人們對紅軍的熱愛,對英雄的崇敬。具有典型的江西民歌風格。

這首歌用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柔美細膩、悅耳動聽的旋律向人們詮釋了對紅軍英雄的無限熱愛與不捨之情。每一句歌詞都有一個“盼”字,這個盼字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急切盼望的心情。

第一名:《我的祖國》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合)這是美麗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紅色歌曲前五名,《保衛黃河》激昂雄渾,第一名無可爭議

喬羽先生

《我的祖國》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歌,創作於1956年,由劉熾先生作曲,喬羽先生作詞,這首主題歌唱出志願軍戰士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和英雄主義的氣概。

歌詞真摯樸實,親切生動。前半部曲調委婉動聽,三段歌是三幅美麗的圖畫,引人入勝。

紅色歌曲前五名,《保衛黃河》激昂雄渾,第一名無可爭議

《我的祖國》合唱

其實榜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經典紅歌能喚起人們的紅色記憶。在輕鬆愉快的過程中默默接受紅色精神的洗禮,激發我們內心深處對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文化追求。

近百年來,無數藝術家用屬於他們自己的方式來演繹著不同的紅色經典歌曲,紅歌會一直影響著我們,它會一直陪著我們,一路激勵著我們,向紅歌致敬,向經典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